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5687发布日期:2020-10-17 00:4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康复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疗骨科治疗中,医生对病患治疗时,需要利用骨科牵引装置对病患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而骨科牵引支架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一种新颖器械,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的特点,骨科牵引架主要用于施行下肢牵引、复位和固定,而现有的大多数牵引装置,其结构通常体积较大,且固定安装在一个场所中,让病患进行使用,导致使用者需要特地去进行固定场所锻炼,这样对患者来说较为麻烦,不方便将装置携带,进而不便于病患随时随地进行牵引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大多数牵引装置,其结构通常体积较大,且固定安装在一个场所中,让病患进行使用,导致使用者需要特地去进行固定场所锻炼,这样对患者来说较为麻烦,不方便将装置携带,进而不便于病患随时随地进行牵引锻炼。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橡胶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位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嵌槽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卡接有凹槽板,所述凹槽板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卡接在两个嵌槽板内,所述凹槽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

所述第二连接板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滑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底端卡接在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横腔,所述横腔位于两个嵌槽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橡胶吸盘,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面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所述开关按钮的输出端与蜂鸣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水平中心线与第二连接板的水平中心线相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壁为橡胶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位于凹槽板的右侧,所述横板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保护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块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滑轮,所述滑轮的底端卡接在滑槽内,所述滑块的底端通过滑轮与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背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橡胶块、销轴、第二连接板、橡胶吸盘和把手,通过销轴的作用,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可以旋转展开,同时吸盘能够与墙壁相吸附,配合摩擦系数较大的橡胶块作用,使装置放置地面时稳定,便于正常使用,这样使得该牵引装置,可以通过旋转折叠进行收纳,且方便展开固定,进而便于将装置进行携带,扩大了其使用的场所,便于病患携带随时进行锻炼康复。

2、该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通过设置嵌槽板、凹槽板、滑块、滑槽和电动推杆,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作用,且同时利用嵌槽板与凹槽板的配合作用,使得电动推杆带动凹槽板左右往返移动时,能够让其移动稳定,便于牵引病患的腿部进行规律伸缩,对病患的康复起到有效的锻炼作用,同时其结构简单连接紧密,体积较小,能够减少装置的重量,便于病患进行携带。

3、该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通过设置开关按钮和蜂鸣器,病患在牵引锻炼不适时,通过按动开关按钮让蜂鸣器发出鸣叫,方便家人或者医护人员及时赶到,对病患进行保护,较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板、2把手、3橡胶块、4开关按钮、5蜂鸣器、6销轴、7第二连接板、8嵌槽板、9凹槽板、10滑块、11滑槽、12电动推杆、13保护弹簧、14横板、15橡胶吸盘、16横腔、17蓄电池、18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牵引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一连接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橡胶块3,第一连接板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把手2的内壁为橡胶材料,由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7的正面都设置有把手2,在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7旋转折叠时,其下表面的橡胶块3折叠时,可以交错嵌合在一起,使其紧密贴合,结构稳定,而两个把手2也贴合在一起,这样便于使用者通过把手2拿取携带装置,第一连接板1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14,横板14位于凹槽板9的右侧,横板14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保护弹簧13,通过设置的保护弹簧13,能够吸收作用力,在凹槽板9移动时,防止其过度移动,起到阻挡的弹性保护作用,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二连接板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销轴6,第一连接板1的一端通过销轴6与第二连接板7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板1的水平中心线与第二连接板7的水平中心线相重合,通过销轴6的作用,使得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7可以旋转展开,便于将装置进行携带,扩大了其使用的场所,便于病患携带随时进行锻炼康复,销轴6位于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7之间,第二连接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嵌槽板8,第二连接板7的上表面卡接有凹槽板9,凹槽板9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卡接在两个嵌槽板8内,凹槽板9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滑轮18,滑轮18的底端卡接在滑槽11内,滑块10的底端通过滑轮18与滑槽11滑动连接,通过在滑块10的底端设置滑轮18的作用,使得滑块10的底端在滑槽11上移动时,能够减少摩擦力,保证其稳定滑动,进而便于凹槽板9的规律移动。

第二连接板7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2,第二连接板7的背面设置有蓄电池17,蓄电池17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12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可以充电的蓄电池17作用,能够为装置提供电力,且使得装置结构一体,体积较小,便于使用者携带,电动推杆12的输出端与滑块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7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11,滑块10的底端卡接在滑槽11内,第二连接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横腔16,横腔16位于两个嵌槽板8之间,第二连接板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橡胶吸盘15,第一连接板1的正面设置有开关按钮4,第一连接板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蜂鸣器5,开关按钮4的输出端与蜂鸣器5的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首先,使用者将第一连接板1通过销轴6旋转展开,与第二连接板7水平放置在地面上,并且将第二连接板7向墙壁挤压,让第二连接板7上的橡胶吸盘15与墙壁进行一定程度的吸附;

s2、其次,使用者身体躺在第一连接板1上,腿弯曲,将脚放置到凹槽板9上,用弹性绳绑定,接着启动电动推杆12,带动滑块10连接的凹槽板9进行水平位移,进而带动使用者的腿进行一定程度的伸缩,对其进行牵引,让使用者得到锻炼,使用者在牵引锻炼不适时,通过按动开关按钮4让蜂鸣器5发出鸣叫,呼叫家人或者医护人员;

s3、当锻炼完成后,使用者将第二连接板7与墙壁分离,接着将第一连接板1逆时针旋转折叠,让第一连接板1下表面的橡胶块3,嵌入到第二连接板7下表面与橡胶块3之间的空隙中,使其紧密贴合,最后通过把手2,将装置进行携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