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带式出诊急救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4570发布日期:2020-10-13 07:4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带式出诊急救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腰带式出诊急救包。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社区医院的普及,医护人员出诊十分普遍,随即可能带来的是医护人员将会面对需要急救情况,因此,医护人员所使用的出诊急救包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由于现有的出诊急救包一般为拉杆式、背包式、斜挎式等携带不便,且在携带医用设备和药品等物品时,往往将其共同摆放在同一空间内,殊不知这样做十分不利于医用物品的存放,既有可能由于药品撒漏污染设备,又可能药品包装破损影响使用。并且在使用出诊急救包时候,例如申请号为cn201120018291.9的便携式出诊包,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候,需要打开出诊包后再将出诊包展开后才能将取出医用工具对病患进行处理,但是对于紧急情况的病患来说,时间的每一秒钟都是极其珍贵,需要医护人员抓紧最佳抢救时间,即如何快速拿出医疗工具,对如何节省时间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和便于操作以及便携的出诊急救包,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急待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腰带式出诊急救包,解决医护人员携带以及操作出诊急救包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带式出诊急救包,包括腰带以及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与腰带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包体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骨架以及外层,所述骨架包括a板以及两块b板,所述a板设置于包体底部,两块所述b板分别设于包体不相邻的两个侧壁内,两块所述b板分别与a板铰接并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与a板b板固定连接,所述包体采用拉链封口,所述拉链所在区域包含包体顶部以及两个不含b板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配带腰带即可完成对腰带式出诊急救包的携带工作,整个携带过程便捷简单;包体的骨架使得包体在不含拉链的面均硬朗有形,并且骨架能抵挡外界部分作用力,保护内部的医疗物品;进一步而言,骨架使得包体壁处于紧绷状态,整体造型硬朗,使得整体美观度得到一定的提升;骨架上设置的扭簧,可以使得包体的拉链拉开时,包体将会自动打开,这样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只需要将拉开拉链即可完成打开包体的流程,这将省去展开包体的步骤,可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意味着可以提升病患人员的抢救成功几率;进一步而言,当拉链拉开后,包体长时间开口呈“v”状,这样的开口设计以及诊急救包不含拉链的面均硬朗有形,较好的向医护人员展示出内部放置的物品,使得医护人员可以一眼看清包体内部的情况,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寻找到适合的物品,可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设有四个分别为创伤包、复苏包、资料包以及器械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多个包体将提升一次外出携带的量,并且多个包体可以分别承担携带不同类型医疗物品的作用,便于将所需要的医疗物品分开放置,减小了由于医疗器械碰撞医疗药品,而造成医疗药品撒漏污染医疗器械产生的几率;并且医疗物品分开放置,便于提升医护人员寻找所需物品的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创伤包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立于创伤包底上;所述创伤包内壁以及隔板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医用物品的多个松紧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医护人员所需的医用物品,如纱布以及绑带等,将通过松紧带固定在创伤包内,由于松紧带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变化自身长短的特性,医用物品依靠松紧带施加的压力固定在创伤包内,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只需将所需医用物品抽出于松紧带,即可完成拿出医护用品的动作,整个过程便捷快速,利于医护人员减少取出医护用品的时间,提升了病患抢救成功几率。

作为优选,所述复苏包内设有与创伤包内部相同的隔板并且隔板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包体内壁以及隔板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瓶装药液的弹性袋,所述弹性袋的开口朝向拉链,所述弹性袋上设有标识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性袋可以适应不同药瓶的直径,可将不同的药品根据需求放置于复苏包内,弹性袋可使得药瓶能够固定的贴附在包体内壁或隔板上,防止在无医护人员施力的情况下药瓶从弹性带中脱出的现象发生;竖直向上的开口方向使得放置在复苏包内的瓶装药液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有效减少因药瓶倾倒而使药瓶中的药液从瓶口处渗出污染复苏包内部的现象发生;并且拥有标识牌的弹性袋,可以协助医护人员识别弹性袋内所含的瓶装药液,便于医护人员快速选取所需药液,进而达到节约时间,提高了病患抢救成功的几率。

作为优选,所述资料包内设有多个隔页以及用于放笔的笔袋,所述笔袋设于包体的侧壁上,多个所述隔页一侧边与包体的包底连接,多个所述隔页远离包体底部的侧边上设有标签片,所述标签片之间至少有一部分相互错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医护人员出诊急救时,携带必要的文件,减小医患纠纷出现的几率;并且每个隔页均设置有标签页,有助于医护人员寻找到所需的文件;然后资料包设置有笔袋,当需要患者家属签字时,减小了患者家属没笔使用情况出现的几率。

作为优选,所述器械包内放置有泡沫柱,所述泡沫柱底与器械包底固定连接,所述泡沫柱顶开设有用于插设医用器械的多个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泡沫柱具有柔性,因此开口的内壁具有柔性能适应不同大小的医用器械,可达到将医疗器械通过放置孔固定在泡沫柱内的技术效果,由于泡沫柱放置孔为多个且相互独立,每个放置在内的医疗器械均不会相互影响,并且泡沫柱具有弹性能吸收外部作用力,可以保护例如体温计之类的脆性物件不被损坏。

作为优选,四个所述包体分别涂布有相互不同的色彩。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同色彩的包体将会提高包体的辨识程度,利于医护人员快速选取所需的包体。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与腰带通过背夹连接,所述背夹与一b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背夹可以达到固定包体在腰带上并且可在腰带上滑动的效果,并且当拥有多个包体时候,可以单独取出其中一个包体而不影响其他的包体。

作为优选,所述外层由避光材料、隔热材料或防水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有利于保护包体内的物品,减小了医用物品在使用时失效现象出现的几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分开放置各类物品,医护用品分类清晰,设计合理,有利于医护人员选取所需的物品;

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并且设置的扭簧而可以达到拉来拉链即可达到自动开口的腰带式出诊急救包,将减少医护人员开启包体的时间,达到提升病患抢救成功的几率;

三、本实用新型内设置有多个标识牌以及标签片,为医护人员寻找物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腰带式出诊急救包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包体拉链拉上时示意图;

图3为包体拉开时状态图;

图4为创伤包俯视剖面图;

图5为创伤包剖面图;

图6为复苏包俯视剖面图;

图7为复苏包剖面图;

图8为资料包俯视剖面图;

图9为资料包包剖面图;

图10为器械包俯视刨面图;

图11为器械包剖面图。

图中:1、腰带;11、插扣盒子;12、插扣;13、日字扣;14、带体;2、包体;21、创伤包;211、松紧带;212、隔板;22、复苏包;221、弹性袋;222、标识牌;23、资料包;231、笔袋;232、隔页;233、标签片;24、器械包;241、泡沫柱;242、开口;31、拉链;32、外层;33、内层;34、背夹;4、骨架;41、b板;42、a板;43、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1示出一种腰带式出诊急救包,包括腰带1以及包体2。在本实施里中,包体2设置为四个,且为便于医护人员区分辨识四个不同的包体2,将其分为红色的创伤包21、绿色的复苏包22、白的资料包23以及黑色的器械包24。创伤包21为放置用于处理创伤使用的医用物品,例如:多卷纱布、多条绑带以及止血带等;复苏包22为放置瓶装液状药品,例如:建立静脉通道的注射剂、强心剂以及用于中枢神经的兴奋药等;资料包23为放置医护人员所需的文档以及笔;器械包24为放置例如开口器、注射器以及体温计等的医用器械。

参见图1,图1中的腰带上设有带体14、日字扣13以及插扣12,在本实施例中,带体14选用纯棉材质,选用纯棉材料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在佩戴时的舒适度。并且腰带1一端固定有插扣12,另一端设有插扣盒子11,腰带1上设有用于调节腰带1长度的日字扣13。在本实施里,优选的腰带1宽度为15cm,优选在日字扣13调节下的最大长度为115cm。这样的腰带1设计能适应不同胖瘦的医护人员,提高了本实施例的适用范围。

参见图2以及图3,图中示出了包体2结构,包体2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层33、骨架4以及外层32,以及骨架4包括a板42以及两块b板41。a板42设置于包体2底部,两块b板41分别设于包体2不相邻的两个侧壁内,两块b板41分别均与a板42铰接,包体2采用拉链31封口,拉链31所在区域包含包体2顶部以及两个不含b板41的侧壁。这样的设置达到了包体2打开后开口呈“v”状且包体2不含拉链31的面都硬朗有形的技术效果,较好的向医护人员展示出内部放置的物品。这样的技术效果使得医护人员可以一眼看清包体2内部物品的情况,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寻找到适合的医用物品,可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包体2的操作便捷程度,骨架4上还设置有扭簧43,并且扭簧43的两端分别与a板42及b板41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得包体2的拉链31拉开时,包体2将会在扭簧43扭力的作用下自动打开,达到了医护人员只需要将拉开拉链31即可完成打开包体2的技术效果,这将省去展开包体2的步骤,可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意味着可以提升病患人员的抢救成功的几率。

参见图1以及图2,图中包体2与腰带1通过背夹34达到可拆卸连接的目的,背夹34与一b板41固定连接,通过背夹34可以实现将包体2固定于腰带1上,并且可以在腰带1上滑动。这样设置可以达到根据医护人员自身的习惯合理的对本实施例进行调整,提高了本实施例的人性化程度。

参见图4以及图5,图中示出了创伤包21的结构,创伤包21内设有隔板212,隔板212立于创伤包21底上,隔板212的设计使得包内空间分割,并利于分类放置的物品;创伤包21内壁以及隔板212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医用物品的松紧带21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松紧带211共计十二个,分别为隔板212上共计六个,创伤包21内壁上共计六个。将医用物品通过松紧带211固定在创伤包21内。比如:固定纱布,由于纱布为无菌医疗物品,因此在外出携带时,需要将纱布呈卷固定,减少纱布与空气及创伤包21内部大面积接触,若不对纱布卷进行固定夹持,随着医护人员的走动使得创伤包21出现晃动,该运动易造成纱布卷散开,大面积与创伤包21内部接触,易使得纱布被污染,不符合使用标准,在使用松紧带211固定时,能便捷的固定纱布卷,减小纱布卷脱落现象发生的几率。并且通过松紧带211固定医护用品后,可以在打开创伤包21后,展现出整齐布局的内部,利于医护人员在打开包体2后快速找到需要的物品,达到了减少医护人员取出医护用品的时间的技术效果,提升了病患抢救成功几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护创伤包21内的医用物品,减小受到外界污染的可能性,需要创伤包21具有防水以及遮阳的效果,所以外层32包括聚四氟乙烯层以及黑色布料层。

参见图6以及图7,图中示出了复苏包22的结构,复苏包22内设有与创伤包21内部相同的隔板212并且隔板212数量设置为两个;如图所示:包体2内壁以及隔板212壁上供设置有十八个用于放置瓶装药液的弹性袋221,弹性袋221的开口242朝向拉链31设置;竖直向上的开口242方向使得放置在复苏包22内的瓶装药液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使得瓶装药液不易脱落出弹性袋22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袋221内设海绵夹层,该设置使得弹性袋221的壁厚较厚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对药瓶具有保护作用,当医护人员在前往救助的患者的路途中,减小了因为复苏包22内部的晃动而使得瓶装药液之间的相互摩擦碰撞而出现损坏的机率,进而减小了药液撒漏的几率。进一步而言弹性袋221具有弹性,可用于收纳放置不同直径的药瓶,并能将瓶装药液整齐放在包体2内,有利于医护人员看到所需瓶装药液,并且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医护人员找到需要的瓶装药液的速度,弹性袋221上设有标识牌222。为了进一步保护复苏包22内的瓶装药液,避免药液失效,复苏包22需要达到防水、隔热以及遮阳的效果,所以外层32包括芳纶层、聚四氟乙烯层以及黑布层。

参见图8以及图9,图中示出了资料包23的结构,资料包23内设有三个隔页232,隔层一侧边与包体2的包底连接,这样设置的多个隔层可将不同文件分开,使得医护人员能迅速找到所需的文件,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医护人员寻找所需文件的速度,多个隔页232远离包体2底部的侧边上设有部分相互错开的标签片233。并且在资料包23还设有放笔的笔袋231,例如需要患者家属签订协议时,能减小了患者家属没笔使用情况出现的几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护资料包23内的文件,资料包23需要达到防水的效果,所以外层32包括有聚四氟乙烯层。

参见图10以及图11,图中示出了器械包24的结构,器械包24内放置有由聚乙烯高发泡工艺制成的泡沫柱241,泡沫柱241底与器械包24底固定连接,泡沫柱241顶开设有用于插设医用器械的六个开口242。由于拥有开口242的泡沫柱241自身具有柔软性,医护人员可直接将医用器械通过开口242插入泡沫柱241内。并且由于泡沫柱241本身的摩擦系数大,竖直放入的某个医用器械在器械包24内难以发生相对于其他医用器械的相对运动,很好的达到固定医用器械的目的。并且由于泡沫柱241的柔软性,医护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开设开口242,以此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进一步而言,具有弹性的泡沫柱241具有吸收外部作用力的效果,可以保护例如温度计之类的脆性物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护器械包24内的医用器械,所以包体2的外层32组成与资料包23相同。

具体的使用过程如下:当医护人员在平时调整好腰带1的长度,便于在出诊急救时佩戴;在医护人员使用腰带1式出诊急救包时,可以选择在腰间拉开拉链31方式取出所需物品以及选择拿出包体2后再拉开拉链31取出所需物品,通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腰带式出诊急救包,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以及携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腰带式出诊急救包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