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1438发布日期:2020-10-09 18:2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病房复杂的医疗设备、混乱的环境,患者每天看到的都是监护信号、昼夜不熄的灯光、忙忙碌碌的医护人员,这种紧张的气氛给患者造成了视觉的超负荷,会引起患者一定的心理波动,患者常常需要借助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才可入睡,不仅增加医疗费用,还严重影响病人的病情,神经衰弱患者通常精神和躯体功能衰弱,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常伴情绪紧张、紧张性头痛和睡眠障碍等心理生理症状,尤其以睡眠质量极差为主,且神经衰弱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使其对声音、光线等周围环境极为敏感,一点声音状况等惊吓极易造成其整夜失眠,十分痛苦,长时间会形成恶性循环,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而且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当环境气温下降时,无法针对该变化自动做出调整以保证使用者的睡眠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解决了病房中患者失眠质量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该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包括枕头本体、置于所述枕头本体正面中部的头部固定槽、置于所述枕头本体正面下方且与所述头部固定槽连通的颈部固定槽、置于所述头部固定槽两侧的音乐播放器、置于所述枕头本体两侧的按摩结构,

所述按摩结构包括电源、开关、震动片以及防护层,所述电源、开关以及震动片依次连接形成回路,所述震动片置于所述防护层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该助眠装置中的按摩结构与音乐播放器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保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其中的按摩结构中的防护层以及置于防护层内的震动片的设置,在使用后可放置在震动片固定槽内,避免压迫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源置于所述枕头本体内部两侧,所述开关置于所述枕头本体正面两侧,所述震动片通过电线与所述开关和所述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层包括两层布料层,所述布料层边缘之间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布料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为震动片容纳部,所述震动片置于所述震动片容纳部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震动片将远离电线的布料层与所述震动片容纳部对应的区域顶起凸出,形成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震动片为马达。

其中的按摩结构中的防护层以及置于防护层内的震动片的设置,在使用后可放置在震动片固定槽内,避免压迫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枕头本体为乳胶枕。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枕头本体正面两侧设有防护层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该助眠装置中的按摩结构与音乐播放器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保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其中的按摩结构中的防护层以及置于防护层内的震动片的设置,在使用后可放置在震动片固定槽内,避免压迫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摩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枕头本体、2.头部固定槽、3.颈部固定槽、4.音乐播放器、5.按摩结构、51.电源、52.开关、53.震动片、54.防护层、55.布料层、56.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实施例一:

图1-图3示出了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该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包括枕头本体1、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正面中部的头部固定槽2、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正面下方且与所述头部固定槽2连通的颈部固定槽3、置于所述头部固定槽2两侧的音乐播放器4、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两侧的按摩结构5,

所述按摩结构5包括电源51、开关52、震动片53以及防护层54,所述电源51、开关52以及震动片53依次连接形成回路,所述震动片53置于所述防护层54内部。

所述电源51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内部两侧,所述开关52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正面两侧,所述震动片53通过电线与所述开关52和所述电源51连接。

所述防护层54包括两层布料层55,所述布料层55边缘之间紧密连接。

所述布料层55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为震动片容纳部,所述震动片53置于所述震动片容纳部内部。

所述震动片53将远离电线的布料层55与所述震动片容纳部对应的区域顶起凸出,形成凸起部56。

所述震动片53为马达。

所述枕头本体1为乳胶枕。

所述枕头本体1正面两侧设有防护层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各个部件的连接是否到位,各个部件是否存在损坏,对于影响使用的部件即使更换,保证使用的质量和效果;使用时,将该枕头本体1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患者将头部靠在头部固定槽内,颈部对应在颈部固定槽3内,感觉舒适后,将防护层54上有凸起部57的部分对应患者的肩部,通过患者的衣服将防护层54定位在一定的位置,启动开关52使得置于防护层54内的震动片53启动,从而达到按摩的目的,根据需要启动音乐播放器4进行辅助催眠;使用后,将防护层54从患者的肩部拿出,将防护层54放置在防护层固定槽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包括枕头本体(1)、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正面中部的头部固定槽(2)、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正面下方且与所述头部固定槽(2)连通的颈部固定槽(3)、置于所述头部固定槽(2)两侧的音乐播放器(4)、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两侧的按摩结构(5),

所述按摩结构(5)包括电源(51)、开关(52)、震动片(53)以及防护层(54),所述电源(51)、开关(52)以及震动片(53)依次连接形成回路,所述震动片(53)置于所述防护层(5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51)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内部两侧,所述开关(52)置于所述枕头本体(1)正面两侧,所述震动片(53)通过电线与所述开关(52)和所述电源(5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54)包括两层布料层(55),所述布料层(55)边缘之间紧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层(55)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为震动片容纳部,所述震动片(53)置于所述震动片容纳部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片(53)将远离电线的布料层(55)与所述震动片容纳部对应的区域顶起凸出,形成凸起部(5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片(53)为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1)为乳胶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1)正面两侧设有防护层固定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该神经内科用助眠装置包括枕头本体、置于所述枕头本体正面中部的头部固定槽、置于所述枕头本体正面下方且与所述头部固定槽连通的颈部固定槽、置于所述头部固定槽两侧的音乐播放器、置于所述枕头本体两侧的按摩结构,所述按摩结构包括电源、开关、震动片以及防护层,所述电源、开关以及震动片依次连接形成回路,所述震动片置于所述防护层内部;本实用新型中的按摩结构与音乐播放器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保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其中的按摩结构中的防护层以及置于防护层内的震动片的设置,在使用后可放置在震动片固定槽内,避免压迫和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威威
技术研发日:2020.02.17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