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积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1664发布日期:2020-11-13 13:1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积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积液引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科积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针对于肝硬化的治疗越来越有成效,在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肝硬化手术治疗后,创伤区会有积液产生,若不及时清理掉积液,会造成患者二次伤害,延长回复时间,通过医务人员对积液进行及时引流,避免伤口发生炎症。

但是,现有的积液引流方法操作麻烦,不能及时进行引流,易造成炎症产生;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内科积液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积液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积液引流方法操作麻烦,不能及时进行引流,易造成炎症产生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端部吸液头,所述端部吸液头下端的内侧安装有过滤板,所述端部吸液头上端的内侧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活动定位套、安装环和固定胶布,所述固定胶布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端的外侧安装有活动定位套,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面安装有中部管体,所述中部管体的外侧安装有注药机构;

所述注药机构包括侧向支管、单向管体、支撑板、支撑弹簧、堵头、棉球和端盖,所述侧向支管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堵头,所述堵头的上方安装有棉球,所述棉球的外侧安装有单向管体,所述单向管体上端的外侧安装有端盖。

优选的,所述中部管体上端的外侧安装有推拉管体,所述推拉管体上端的内侧安装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下端面安装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与端部吸液头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过滤板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孔。

优选的,所述侧向支管的下端粘接固定在中部管体的内侧,所述侧向支管上端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侧向支管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单向管体下端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粘接固定在单向管体的内侧,所述支撑弹簧的下端粘接固定在支撑板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单向管体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堵头的下端设置在凹槽的内侧,所述堵头的外侧设置有两个腰型孔。

优选的,所述活动定位套下端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所述安装环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活动定位套下端的内侧,所述固定胶布的上端粘接固定在安装环下端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根据患者需要引流位置的深度对固定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将活动定位套在中部管体的外侧进行滑动,通过固定胶布将整体结构固定在皮肤表面,通过推拉管体内侧的推拉杆带动橡胶垫进行抽拉,进而将积液从过滤孔吸取到推拉管体的内侧进而排出;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积液收集袋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推拉管体连接,进行实时积液的引流,注药管与单向管体连接,进而药液对堵头产生压力,药液从堵头外侧设置有的腰型孔进入侧向支管,进而对积液区进行治疗,进而积液不会从单向管体的内侧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注药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端部吸液头;2、过滤板;3、固定机构;4、注药机构;5、中部管体;6、推拉管体;7、活动定位套;8、连接管;9、橡胶垫;10、推拉杆;11、侧向支管;12、单向管体;13、支撑板;14、支撑弹簧;15、堵头;16、棉球;17、端盖;18、安装环;19、固定胶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端部吸液头1,端部吸液头1下端的内侧安装有过滤板2,过滤板2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孔,通过过滤孔对积液进行引流,便于对积液区进行过滤,端部吸液头1上端的内侧安装有连接管8,连接管8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机构3,方便根据患者需要引流位置的深度对固定机构3的位置进行调节,固定机构3包括活动定位套7、安装环18和固定胶布19,固定胶布19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安装环18,安装环18上端的外侧安装有活动定位套7,连接管8的上端面安装有中部管体5,中部管体5的外侧安装有注药机构4;

注药机构4包括侧向支管11、单向管体12、支撑板13、支撑弹簧14、堵头15、棉球16和端盖17,侧向支管11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弹簧14,支撑弹簧14上端的外侧安装有堵头15,堵头15的上方安装有棉球16,棉球16的外侧安装有单向管体12,单向管体12上端的外侧安装有端盖17,整体通过对肝硬化术后患者进行积液引流操作,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降低工作量,便于注药。

进一步,中部管体5上端的外侧安装有推拉管体6,推拉管体6上端的内侧安装有推拉杆10,推拉杆10的下端面安装有橡胶垫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拉杆10在推拉管体6的内侧进行抽拉,便于进行首次的积液引流,对中部管体5内侧的空气进行排出。

进一步,过滤板2与端部吸液头1为一体注塑成型,过滤板2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孔对积液进行引流,便于对积液区进行过滤。

进一步,侧向支管11的下端粘接固定在中部管体5的内侧,侧向支管11上端的外侧设置有螺纹,侧向支管11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单向管体12下端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进行零件的更换。

进一步,支撑板13粘接固定在单向管体12的内侧,支撑弹簧14的下端粘接固定在支撑板13的上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13对支撑弹簧14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部设置导向孔,便于药液流通。

进一步,单向管体12的内侧设置有凹槽,堵头15的下端设置在凹槽的内侧,堵头15的外侧设置有两个腰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腰型孔,便于在进行注药时能够将药液进行导向。

进一步,活动定位套7下端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安装环18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活动定位套7下端的内侧,固定胶布19的上端粘接固定在安装环18下端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根据患者需要引流位置的深度对固定机构3的位置进行调节。

工作原理:使用时,检车各零件的功能是否完好,根据患者需要引流位置的深度对固定机构3的位置进行调节,具体为通过将活动定位套7在中部管体5的外侧进行滑动,将安装环1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活动定位套7的内侧,通过粘接将固定胶布19固定在安装环18的内侧,进而通过固定胶布19将整体结构固定在皮肤表面,将端部吸液头1放置在积液区,在过滤板2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孔,通过推拉管体6内侧的推拉杆10带动橡胶垫9进行抽拉,进而将积液从过滤孔吸取到推拉管体6的内侧进而排出,在推拉杆10第一次抽拉完成后,将推拉杆10与橡胶垫9从推拉管体6的内侧取出,在推拉管体6一端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将积液收集袋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推拉管体6连接,进行实时积液的引流,在需要对积液区进行注药时,通过打开端盖17,取出棉球16,使得注药管与单向管体12连接,进而药液对堵头15产生压力,使得支撑弹簧14压缩,药液从堵头15外侧设置有的腰型孔进入侧向支管11,进而对积液区进行治疗,在药液注入完成后,支撑弹簧14将堵头15推至与单向管体12贴合状态,进而积液不会从单向管体12的内侧流出,其中棉球16起到防止药液污染的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