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急救系统及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4874发布日期:2020-07-07 14:1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移动急救系统及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急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急救系统及救护车。



背景技术:

在突发事件导致人员健康危机而进行的抢救或治疗中,争分夺秒赢取抢救时间对被救治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急救体系120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有急救体系120所采用的急救工作模式主要采用对讲机和医院进行口头沟通,由于缺乏有效的病情监控系统及通讯手段的相对不完善,有的地区在救护车出诊后,基本上就和所属医疗机构失去了联系,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只能凭病患临床症状和本人临床经验在救护车上开展救护工作,施救工作会受到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的限制。

而在医院等待抢救的医务人员因无法了解被抢救危重患者在途中的病情变化,只能等待患者到达医院后,在了解患者的状况后才能确定抢救方案,严重延误了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急救系统及救护车,以克服现有救护车上的施救工作受到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的限制,而医院无法及时了解被抢救危重患者在途中的病情变化,导致严重延误了抢救时间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急救系统,包括远程指挥中心,以及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和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车载医疗设备,所述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包括:

采集现场的各种音视频的音视频系统;

与所述远程指挥中心通信的通信终端;

连接所述车载医疗设备、所述音视频系统和所述通信终端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简称5g)通讯模块,将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所述音视频发送至所述远程指挥中心,并实现所述通信终端与所述远程指挥中心的现场连线。

本申请实施例建立一套移动急救系统,通过远程指挥中心和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使用5g网络将急救车内信息实时发回至指挥中心,使得指挥中心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取急救车内信息,进而,可以寻求专家指导,协助车内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各类医疗设施,在病患的“白金”和“黄金”等抢救时间内予以有效救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等严重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5g通讯模块还将所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所述音视频传输至边缘云,以使预设区域的医院共享云端数据。

这里,通过5g通讯模块传输相应信息至边缘云侧,进而,预设区域的医院可通过云计算技术和终端实时共享云端数据,并与车内急救人员共同监测病情和救治患者,从而,能够根据救护车发起的接诊请求,及时做好一切接诊准备,减少因等待造成的延误,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救护车中的对所述救护车进行定位和导航的定位导航模块;

所述5g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定位导航模块,将所述救护车的定位位置发送至所述远程指挥中心。

上述定位导航模块能够对救护车进行定位和导航,且上述5g通讯模块可以将上述定位导航模块确定的救护车的定位位置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从而,远程指挥中心能够及时了解救护车的位置信息,进而,能够基于救护车的位置信息就行救护指导,例如确定距离救护车最近的医院,并将相应信息发送至救护车,以便能够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

另外,上述5g通讯模块还能将上述救护车的定位位置发送至边缘云,以使预设区域的医院共享云端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还包括:连接医院相关电子病例系统的病例获取模块。

这里,病患在急救车运载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救治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相关诊断信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设置连接医院相关电子病例系统的病例获取模块,从而,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了解患者的相关诊断信息,对患者进行正确救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远程指挥中心包括移动端pad和将所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所述音视频发送至所述移动端pad,并实现所述通信终端与所述移动端pad现场连线的5g通讯模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将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采集现场的各种音视频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远程指挥中心通过5g通讯模块接收上述信息,并将上述信息发送至移动端pad,邀请医院的相关支持团队人员加入救护车内患者的处置,进而,实现了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远程指挥中心还包括介导现实(mediatedreality,简称mr)产品,从而,在后方医院的专科医生可以通过佩戴mr产品来进行实时影像的讨论和标记标注,进行影像学的多方实时评估,明确后续的治疗及手术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5g通讯模块和所述边缘云分别为区块链中的数据交换节点。

这里,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保存、难以篡改、安全可靠的记账技术,也称分布式账本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急救系统融合区块链技术,将整个车联网设计成一个区块链,将车联网中的5g通讯模块和边缘云分别作为区块链数据交换节点。急救车在驾驶过程中传出的车内信息通过5g通讯模块回传至边缘云一侧,进而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核心优势相结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车载医疗设备包括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便携式超声仪、心电图机和呼吸机。

其中,除颤仪:如患者突发心跳停止,需马上使用全自动除颤仪进行除颤处理,心电监护仪:如患者持续昏迷,需在转运过程中进行生理体征监测,需使用心电监护仪,便携式超声仪:如患者为孕产妇发生临床问题,可使用便携式超声进行相关位置探查,心电图机:用于获取患者的心电图信息,呼吸机,如患者呼吸困难,需马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另外,上述车载医疗设备除包括上述设备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医疗救护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终端为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简称ar)眼镜。

这里,ar眼镜为头戴式装置,用于医务人员抵达现场后,使用前置高清摄像头进行拍摄,并可实时回传至远端的远程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则根据患者所处现场情况进行现场判断和急救指导,以决定伤情状况以及是否需要即刻转运。

示例性的,救护车中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佩戴ar眼镜与远程指挥中心现场连线,使得远程专家可在了解现场病患病情的同时,直接指导现场医生完成正确有效的现场急救。如患者情况轻微,现场处理即可。如患者情况较复杂,需转运至就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则启动急救车转运流程,安全快速送至相关地点。如患者情况非常严重,需即刻转运,则启动空中救援方式,直接送至就近医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定位导航模块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模块。

gps模块,用于车辆的定位和导航,从而,远程指挥中心可以根据车辆位置进行合理安排。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救护车,所述救护车为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移动急救系统中的救护车。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急救系统及救护车,该移动急救系统通过远程指挥中心和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解决现有救护车上的施救工作受到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限制的问题,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使用5g网络将急救车内信息实时发回至指挥中心,使得指挥中心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取急救车内信息,进而,可以寻求专家指导,协助车内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各类医疗设施,在病患的“白金”和“黄金”等抢救时间内予以有效救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等严重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急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急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移动急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有急救体系120由于缺乏有效的病情监控系统及通讯手段的相对不完善,有的地区在救护车出诊后,基本上就和所属医疗机构失去了联系,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只能凭病患临床症状和本人临床经验在救护车上开展救护工作,施救工作会受到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的限制。

而在医院等待抢救的医务人员因无法了解被抢救危重患者在途中的病情变化,只能等待患者到达医院后,在了解患者的状况后才能确定抢救方案,严重延误了抢救时间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急救系统,通过远程指挥中心和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实现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使用5g网络将急救车内信息实时发回至指挥中心,使得指挥中心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取急救车内信息,进而,可以寻求专家指导,协助车内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各类医疗设施,在病患的“白金”和“黄金”等抢救时间内予以有效救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等严重风险。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急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远程指挥中心101,以及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102和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车载医疗设备103。

其中,上述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102包括:

采集现场的各种音视频的音视频系统1021。

与上述远程指挥中心101通信的通信终端1022。

连接上述车载医疗设备103、音视频系统1021和通信终端1022的5g通讯模块1023,将上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上述音视频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101,并实现上述通信终端1022与远程指挥中心101的现场连线。

这里,上述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设置在救护车的预设位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远程指挥中心和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实现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

示例性的,以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为例:

当有人员突发疾病,医疗点收到求助信息后,派急救人员乘救护车赶到现场。若患者病情难以判断并不可随意挪动,则急救人员可通过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依托5g网连接远程指挥中心,在相关医院专家可视化的远程指导下完成急救任务。并可以将现场的各种影像,急救人员利用车载医疗设备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通过5g网上传远程指挥中心,由其根据现场信息统筹指挥。

可选地,上述通信终端为ar眼镜。除此之外,本申请上述通信终端还可以为其它通信设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别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120指挥中心在收到患者电话120求助信息后,指派急救人员乘配备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和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车载医疗设备的救护车赶赴现场。抵达现场后,前方医务人员通过佩戴式ar眼镜与远程指挥中心进行实时现场连线,从而,远程专家可在了解现场病患病情的同时,直接指导现场医生完成正确有效的现场急救。如患者情况轻微,现场处理即可。如患者情况较复杂,需转运至就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则启动急救车转运流程,安全快速送至相关地点。如患者情况非常严重,需即刻转运,则启动空中救援方式,直接送至就近医院。

示例性的,以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为例:

本申请实施例的场景为移动救助场景,通过使用5g网络将急救车内信息实时发回至指挥中心。在专家的正确指导下,车内医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各类医疗设施,在病患的“白金”和“黄金”等抢救时间内予以有效救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等严重风险。

可选地,上述5g通讯模块还将上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所述音视频传输至边缘云,以使预设区域的医院共享云端数据。

其中,对于上述边缘云,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移动边缘计算(mobileedgecomputing,简称mec),移动边缘云平台部署于无线基站内部或无线接入网边缘的云计算设施(即边缘云)提供本地化的云服务,提供基于云平台的虚拟化环境(如openstack),能够实现业务应用边缘计算就近处理,就近数据分析和反馈,有效分担云端运算压力,大幅降低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时延,节省网络带宽,降低网络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患者突发疾病,在转运途中,急救人员可以通过车载医疗设备、ar眼镜及音视频系统,将患者信息、现场的各种音视频,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边缘云,进而,预设区域的医院可通过云计算技术和终端实时共享云端数据,并与车内急救人员共同监测病情和救治患者,根据救护车发起的接诊请求,及时做好一切接诊准备,减少因等待造成的延误,提高救治成功率。

可选地,所述车载医疗设备包括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便携式超声仪、心电图机和呼吸机。除此之外,上述车载医疗设备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病患上车后,即刻启动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和远程指挥中心。医务人员通过车载医疗设备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例如将患者连接至心电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同时视病患情况完成心电图机、便携式超声仪的接入等。然后通过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将上述的医疗信息画面和急救车抢救舱内的实时视频等信息,连同车内医务人员的声音通过车载5g网络实时传输至云端,并实时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

另外,考虑到急救车的医疗数据的数据安全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急救系统融合区块链技术。

可选地,上述5g通讯模块和边缘云分别为区块链中的数据交换节点。

这里,区块链是一种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保存、难以篡改、安全可靠的记账技术,也称分布式账本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将整个车联网设计成一个区块链,将车联网中的5g通讯模块和边缘云分别作为区块链数据交换节点。急救车在驾驶过程中传出的车内信息通过5g通讯模块回传至边缘云一侧,进而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核心优势相结合。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远程指挥中心和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解决现有救护车上的施救工作受到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限制的问题,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使用5g网络将急救车内信息实时发回至指挥中心,使得指挥中心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取急救车内信息,进而,可以寻求专家指导,协助车内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各类医疗设施,在病患的“白金”和“黄金”等抢救时间内予以有效救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等严重风险。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急救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救护车中的对救护车进行定位和导航的定位导航模块,上述5g通讯模块连接定位导航模块,将救护车的定位位置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且上述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还包括:连接医院相关电子病例系统的病例获取模块。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急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远程指挥中心101,以及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102、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车载医疗设备103和对救护车进行定位和导航的定位导航模块104。

其中,上述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102包括:

采集现场的各种音视频的音视频系统1021。

与上述远程指挥中心101通信的通信终端1022。

连接上述车载医疗设备103、定位导航模块104、音视频系统1021和通信终端1022的5g通讯模块1023,将上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救护车的定位位置,以及上述音视频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101,并实现上述通信终端1022与远程指挥中心101的现场连线。

连接医院相关电子病例系统的病例获取模块1024。

这里,上述定位导航模块能够对救护车进行定位和导航,且上述5g通讯模块可以将上述定位导航模块确定的救护车的定位位置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从而,远程指挥中心能够及时了解救护车的位置信息,进而,能够基于救护车的位置信息就行救护指导,例如确定距离救护车最近的医院,并将相应信息发送至救护车,以便能够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

另外,上述5g通讯模块还能将上述救护车的定位位置发送至边缘云,以使预设区域的医院共享云端数据。

可选地,上述定位导航模块为gps模块。

gps模块,用于车辆的定位和导航,从而,远程指挥中心可以根据车辆位置进行合理安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病患在急救车运载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救治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相关诊断信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设置连接医院相关电子病例系统的病例获取模块,从而,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了解患者的相关诊断信息,对患者进行正确救治。

示例性的,以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为例:

可选地,上述远程指挥中心还包括mr产品。

病患在急救车运载的过程中,救护车中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连接医院相关电子病历系统,远端专家通过使用移动式手持装置在本地医院,借助5g网络连接入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专家和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进行实时的病历讨论。

如需进行ct影像的讨论,将借助新型mr混合现实产品完成。连接医院的ct医学dicom格式影像将在本地被快速合成三维影像,并实时上传至云端。在后方医院的专科医生通过佩戴mr产品来进行实时影像的讨论和标记标注,进行影像学的多方实时评估,明确后续的治疗及手术方案。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定位导航模块,用于车辆的定位和导航,从而,远程指挥中心可以根据车辆位置进行合理安排,而且救护车中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病例获取模块及时获取患者的电子病例,了解患者的相关诊断信息,对患者进行正确救治,另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远程指挥中心和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解决现有救护车上的施救工作受到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限制的问题,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使用5g网络将急救车内信息实时发回至指挥中心,使得指挥中心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取急救车内信息,进而,可以寻求专家指导,协助车内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各类医疗设施,在病患的“白金”和“黄金”等抢救时间内予以有效救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等严重风险。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远程指挥中心包括移动端pad和将上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上述音视频发送至移动端pad,并实现上述通信终端与上述移动端pad现场连线的5g通讯模块。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移动急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远程指挥中心101,以及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102和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车载医疗设备103。

其中,上述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102包括:

采集现场的各种音视频的音视频系统1021。

与上述远程指挥中心101通信的通信终端1022。

连接上述车载医疗设备103、音视频系统1021和通信终端1022的5g通讯模块1023,将上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上述音视频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101,并实现上述通信终端1022与远程指挥中心101的现场连线。

上述远程指挥中心101包括:

移动端pad1011和将上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上述音视频发送至移动端pad,并实现上述通信终端与上述移动端pad现场连线的5g通讯模块10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将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的结果,以及采集现场的各种音视频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远程指挥中心通过5g通讯模块接收上述信息,并将上述信息发送至移动端pad,邀请医院的相关支持团队人员加入救护车内患者的处置,进而,实现了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

示例性的,病患上车后,本申请实施例即刻启动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和远程指挥中心。首先医务人员可以将病人连接至心电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同时视病患情况完成其他医疗设备(心电图机、便携式超声仪)的接入。然后将上述的医疗信息画面和急救车抢救舱内的实时视频、车辆位置等信息,连同车内医务人员的声音通过车载5g网络实时传输至云端,并实时发送至远程指挥中心。远程指挥中心视病患情况邀请医院的相关支持团队人员通过在本医院使用此项目配备的移动端pad和5g网络的方式,加入实时车内病人处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程指挥中心通过5g通讯模块接收设置在救护车中的移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发送的信息,并将上述信息发送至移动端pad,邀请医院的相关支持团队人员加入救护车内患者的处置,实现了急救现场远程专家实时指导、急救车运行途中远程监测、医院对急救车上患者的病情评估决策,以及远程手术指导等等,解决现有救护车上的施救工作受到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限制的问题,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使用5g网络将急救车内信息实时发回至指挥中心,使得指挥中心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取急救车内信息,进而,可以寻求专家指导,协助车内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各类医疗设施,在病患的“白金”和“黄金”等抢救时间内予以有效救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等严重风险。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移动急救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救护车,所述救护车为如上所述的移动急救系统中的救护车。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