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9785发布日期:2020-12-04 15:0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齿矫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尤其是利用牙面固定形成基准,实现舌侧托槽的定位。



背景技术:

现有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根据矫治器粘结的位置分为唇侧矫治技术和舌侧矫治技术两种。唇侧矫治是现在普遍的方法,由于牙齿的唇侧面比较平整且暴露在外,容易确定位置关系和操作,直接粘结即可;即使在矫治期间影响美观,但价格和周期相对合理,普通医师也能熟练掌握。

然而,牙齿舌侧面个体差异非常大,矫治除了需要个性化托槽外,观察也相对困难,很难确定正确位置和实施粘结操作,还需计算机辅助定位,临床难度大,造成舌侧矫治技术成本比唇侧高,不利于舌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但爱美是人的本性,许多病人要求矫治过程能做到看不到矫治器,这使得舌侧矫治需求量比较大。

如何提供一套舌侧精确粘结操作的方案,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定位器,能将舌侧定位与唇侧定位对应起来的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如下三种实现手段:

一种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结舌侧的托槽本体和粘结牙面的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具有座体和套筒,套筒处于座体上方,且通过连杆连接;托槽本体一端连体有l形连接杆,该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能插入所述套筒中,形成紧配合定位结构。

所述定位器的套筒为矩形体结构,一面开设有通槽,且在该面设置有横向的刻度线;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同一朝向的表面也设置有刻度线。

一种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结舌侧的托槽本体和粘结牙面的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具有座体和套筒,套筒处于座体上方,且通过连杆连接;托槽本体由l形连接杆夹持,该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能插入所述套筒中,形成紧配合定位结构。

所述l形连接杆具有平直段和分叉脚,分叉脚端部具有一对平行的夹爪,并在夹爪上相向设置有卡凸,借助相向的卡凸夹持在托槽本体两侧。

所述l形连接杆为对称一对并拢而成,具有平直段和分叉脚,分叉脚端部具有一对平行的夹爪,并在夹爪上相向设置有卡凸,借助相向的卡凸夹持在托槽本体两侧。

所述定位器的套筒为矩形体结构,一面开设有通槽,且在该面设置有横向的刻度线;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同一朝向的表面也设置有刻度线。

一种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托槽本体,粘结于舌侧的牙面上,提供矫治施力点;

定位器,粘结唇侧的牙面上,提供托槽本体定位基准;其具有座体和套筒,套筒处于座体上方,且通过连杆连接;

转接座,具有榫头段和卯眼段,借助榫头段插入定位器的套筒中,形成紧配合定位结构;

l形连接杆,为对称一对并拢而成,具有平直段和分叉脚,分叉脚端部具有一对平行的夹爪,并在夹爪上相向设置有卡凸,借助相向的卡凸夹持在托槽本体两侧;所述平直段插入所述转接座的卯眼段;

u形栓,具有对称的两楔形脚,从转接座的卯眼段插入,两楔形脚介入在所述l形连接杆两侧与卯眼壁之间,形成挤压锁紧结构。

所述定位器的套筒为矩形体结构,一面开设有通槽,且在该面设置有横向的刻度线;转接座的榫头段同一朝向的表面也设置有刻度线。

所述转接座的榫头段与卯眼段具有20度至90度的夹角。

所述转接座的卯眼段表面开设有进出槽,该进出槽的宽度与l形连接杆中一根平直段宽度相当;所述l形连接杆平直段的端部设置有外展的限位点,l形连接杆从所述进出槽装配入卯眼段后,所述外展的限位点能搭靠在卯眼段的端部,形成位置约束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操作操作、临床规范、易于推广的特点;利用牙齿正反面位置对应的道理,将舌侧粘结位置转化至唇侧对应的位置,借助定位器预先粘结在唇侧牙面上,形成精确定位后,再装配上舌侧托槽,并粘结在舌侧牙面上即可,简化舌侧托槽的定位粘结过程,并且能提高舌侧粘结的精准度,也大大缩短临床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一分解示意图

图1a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一粘结牙齿正面示意图

图1b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一粘结牙齿背面示意图

图1c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一粘结牙齿侧面示意图

图2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二分解示意图

图2a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二粘结唇侧示意图

图2b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二粘结舌侧示意图

图2c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二粘结牙齿侧面示意图

图3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三分解示意图

图3a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三粘结过程示意图

图3b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三粘结舌侧示意图

图3c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三b分解示意图

图3d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三b粘结舌侧示意图

图3e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三b分叉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四分解示意图

图4a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四装配一示意图

图4b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四装配二示意图

图4c为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四装配三示意图

图5为单颗牙齿粘结示意图

图6为多颗牙齿粘结示意图

其中

1—托槽本体11—辅助管12—夹持孔2—定位器

21—座体22—套筒221—通槽23—连杆

3—l形连接杆31—平直段311—限位点32—分叉脚

321—夹爪322—卡凸4—刻度线5—转接座

51—榫头段52—卯眼段521—进出槽6—u形栓

61—楔形脚7—牙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托槽本体1和定位器2;定位器2具有座体21和套筒22,套筒22处于座体21上方,且通过连杆23连接。定位器2用来粘结在牙齿7唇侧的牙面上,提供托槽本体1的定位基准,简化临床操作难度,最终实现将托槽本体1粘结在牙齿7的舌侧,也即牙齿7的背面,提供矫治施力点。

而托槽本体1与定位器2连接的结构有如下三种方案,分别通过如下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1a、图1b和图1c,托槽本体1一端连体有l形连接杆3,该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31能插入定位器的套筒22中,形成紧配合定位结构。本结构最为简单,但托槽本体1的加工相对复杂,粘结后需切割下l形连接杆3。

进一步,定位器的套筒22为矩形体结构,一面开设有通槽221,且在该面设置有横向的刻度线4;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31同一朝向的表面也设置有刻度线4,而两者上的刻度线4既可采用一样尺寸标准,如1mm,优选为不同标准,如l形连接杆上的刻度线4每格小于套筒22上的刻度线1/10或1/5,借助不同刻度线对齐,能得出更精确的间距关系。

临床操作,根据设定好的位置和测量出牙齿7的牙厚参数,而后将定位器2粘结在牙齿7唇侧牙面的精确位置上;再取托槽本体1并将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31插入套筒22中,通过套筒上的通槽221观察两者刻度线4对齐参数,或者直接轻压托槽本体1起到局部碰到牙面粘结。由于有l形连接杆3约束,盲操作也能将托槽本体1粘结在牙齿舌侧的预想位置上,且精度有保障。

实施例二:

本实例中托槽本体1和定位器2结构与上例相同,只是l形连接杆3为独立器件,但同样有单件和一对对称设计两种方案。

参照图2、图2a、图2b和图2c,l形连接杆3为单件结构,具有平直段31和分叉脚32,分叉脚32端部具有一对平行的夹爪321,并在夹爪上相向设置有卡凸322,借助相向的卡凸322夹持在托槽本体1两侧,更具体地说,能插入托槽本体1设置的辅助管11中,形成可靠夹持,而平行的夹爪321两端共同形成对托槽本体1约束,避免前后和左右的摆动。为此,也可如图中,在平行的夹爪两端各设置一卡凸322,一卡凸322与辅助管11配合,另一卡凸直接抵触夹持在托槽本体1两侧,防止摆动。

托槽等器件均采用金属材料加工而成,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此,l形连接杆端部的分叉脚32,在外力作用下能适当分开,且能依靠自身的弹性力夹持着托槽本体1。夹持托槽本体或解除夹持时,借助手术钳或手术剪轻轻撑开分叉脚两平行的夹爪321即可。而l形连接杆3可重复使用。

参照图3、图3a和图3b,l形连接杆3为对称一对并拢而成,具有平直段31和分叉脚32,分叉脚32端部具有一对平行的夹爪321,并在夹爪上相向设置有卡凸322,借助相向的卡凸322夹持在托槽本体1两侧。

本方案中,由于l形连接杆3为双体结构,可在粘结过程实时将两对称的l形连接杆并拢夹持在托槽本体1两侧,而后将平直段31插入套筒22中,而保持夹持状态;或者,可借助结扎胶圈预先结扎,而维持夹持状态。

而定位器套筒22及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31与上例一样,也设置有刻度线4,功能一样。

参照图3c、图3d和图3e,对上述图2和图3实例,再做一步细化。也就是卡凸322只设置在两平行的夹爪321末端处,且托槽本体1在此端开设有专用的夹持孔12,其优点是无需受辅助管位置的限制,而且解除夹持时,只需将夹爪321端部撑开即可,张开行程量较小,也不影响相邻牙齿间的操作,如图3e所示,夹爪端部张开时分叉脚32变化量小,操作时更为轻松和灵活。

实施例三:

参照图4、图4a、图4b和图4c,本方案较上两例增加了一个转接座5和u形栓6,形成可装配重复使用功能。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有:托槽本体1、定位器2、l形连接杆3,以及转接座5和u形栓6。

连接座5,具有榫头段51和卯眼段52,借助榫头段51插入定位器的套筒22中,形成紧配合定位结构;为此,对套筒22和榫头段51做如下具体设计:定位器的套筒22为矩形体结构,一面开设有通槽221,且在该面设置有横向的刻度线4;转接座的榫头段51同一朝向的表面也设置有刻度线4,以便观察插入参数。另外,转接座的榫头段51与卯眼段52具有20度至90度的夹角,以便能从牙尖折弯,向牙背面倾斜;如图4c。

l形连接杆3,同样为对称一对并拢而成,具有平直段31和分叉脚32,利用分叉脚32夹持托槽本体1、平直段31放入转接座的卯眼段52;如图4a。

u形栓6,具有对称的两楔形脚61,从转接座的卯眼段52插入,更准确地说是,与平直段31插入的方向相反;两楔形脚61介入在所述l形连接杆3两侧与卯眼壁之间,形成挤压锁紧结构;如如图4b。

而为了防止l形连接杆的平直段31定位不准确,具体做如下结构设计:转接座的卯眼段52表面开设有进出槽521,该进出槽521的宽度与l形连接杆中一根平直段31宽度相当,也即允许一根一根从进出槽521置入;而l形连接杆平直段31的端部设置有外展的限位点311,l形连接杆3从进出槽521装配入卯眼段52后,外展的限位点311能搭靠在卯眼段52的端部,形成位置约束结构。

具体操作,一一置入l形连接杆3,而后将两分叉脚32分开最大位置,再夹持托槽本体1的两侧,此时,平直段31与卯眼段52的壁间形成间隙,供楔形脚61插入,由两楔形脚61维持居中的夹持状态。能在口腔外预先装配好,形成类似实施例一连体的方案,如图4b。

为了满足定位器2粘结牙面时,高低位置的观察,在连杆23上也设置有刻度线4,优选设置在连杆23两侧面上,能方便对照牙面位置,其也适用于上两例中。

图5和图6,分别为单颗牙齿和复数颗牙齿粘结状态,本申请提出的舌侧托槽辅助定位装置,尤其适合于门牙部分的舌侧矫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