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针缝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2857发布日期:2020-11-03 23:4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双头针缝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外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线,特别是一种双头针缝线。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指采用人工瓣膜替代病变的自身瓣膜组织;在手术操作中,将人工瓣膜紧密地固定于心脏是重要步骤之一。双头针缝线是常用的瓣膜的缝合固定件,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带无方向垫片抗缠绕的双头针缝线(授权公告号cn201759611u),包括缝针、线体和垫片,线体沿垫片长轴方向贯穿垫片,使线体与垫片处在同一轴线上,垫片无正反区别。

申请人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发现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由于垫片与线体间摩擦力较大,在缝合过程中当两个针眼距离短于垫片长度时易导致线体的抽动困难,致使在打结时缺乏良好的手感及力度反馈,另外,对于判断瓣环底下的线有无缠绕组织,以及明确是否在同一条线上进行打结,都带来一定困难。2、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操作过程中,同一条缝线的两个针眼间距与垫片长度通常无法保证完全相同,当两个针眼间距大于垫片长度时至少一个针眼无法被垫片压住;当两个针眼间距明显小于垫片长度时,线体打结后线体对垫片产生向内牵引力,垫片可能产生中部向上拱起现象,不仅影响线体打结严密度,而且垫片拱起后其底部受力不均,力量集中于两端,易对其下瓣环组织造成切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头针缝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瓣膜缝合固定的便利性、可靠性、牢固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缝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头针缝线,包括缝针、线体和垫片,垫片中具有线孔,线孔沿垫片长轴方向贯穿设置,线体穿设在线孔内;垫片的两端面上均具有凹槽,凹槽沿垫片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线孔与凹槽相连通。

由于在垫片的端面上设置凹槽,使得垫片的端部形成两个分别位于凹槽两侧的侧翼区域。利用上述双头针缝线缝合固定瓣膜时,仅需保证两个针眼间距大于垫片中两个凹槽底面之间间距且小于垫片的总长度,凹槽具有一定的深度,如0.5mm-1mm,显然降低了两个针眼间距大小要求,进而提高瓣膜缝合固定的缝合效率。利用上述双头针缝线缝合固定瓣膜时,两个针眼与垫片的两个凹槽一一对应且针眼位于凹槽内,即一个凹槽两侧的两个侧翼区域分别位于一个针眼的两侧,由此保证每个针眼均被垫片压住,进而提高瓣膜缝合固定牢固性。

在上述的双头针缝线中,所述凹槽的底面与垫片的板面之间通过斜面或圆弧面过渡;该结构使凹槽的底面与垫片的板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当两个针眼间距小于两个凹槽底面之间间距时,线体嵌入避让空间内,进而显著降低瓣环组织撕裂风险。

在上述的双头针缝线中,所述凹槽的侧面与垫片的端面之间通过斜面或圆弧面过渡;该结构使得线体更易嵌在凹槽内,以及降低线体在侧翼区域缠绕可能性。

在上述的双头针缝线中,所述垫片的侧面与端面之间通过斜面或圆弧面过渡;该结构降低线体在侧翼区域缠绕可能性。

在上述的双头针缝线中,所述线孔的侧面经烧结处理。烧结处理既使线孔侧面更光滑,进而降低线体与垫片之间摩擦力,又提高线孔侧面的硬度,进而提高垫片的硬度,当两个针眼间距小于两个凹槽底面之间间距时,降低垫片中部向上拱起现象发生。

在上述的双头针缝线中,所述线孔采用金属针打孔制作,烧结通过加热金属针制作。

在上述的双头针缝线中,所述垫片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制成,烧结处理时金属针的温度为360℃-380℃;或垫片采用聚酯纤维制成,烧结处理时金属针的温度为205℃-260℃。膨体聚四氟乙烯经烧结处理后,组织致密且固化,从而减少摩擦系数并增加结构强度。

在上述的双头针缝线中,所述线孔采用激光打孔制作,激光打孔时线孔的侧面被烧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头针缝线通过调整垫片的结构和制作方法,使得垫片与线体的摩擦力更小,使打结更加确切,提高缝合操作的安全性。

本双头针缝线通过调整垫片的结构还提高了垫片对针距大小的适应性,当两个针眼间距相对于两个凹槽底面之间间距过大或过小时,

均能保证有部分垫片压住针眼、降低瓣环组织撕裂风险、以及提高垫片的强度,打结后垫片不拱起,受力均匀,提高缝合部位的可靠性,由此提高瓣膜缝合固定牢固性。

本双头针缝线还能降低线体缠绕可能性和提高线体嵌入凹槽可能性,即降低不必要操作可能性,实现提高缝合效率。

本双头针缝线的线孔加工具有操控方便且温度控制精确的优点,垫片具有加工效率高和合格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头针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垫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垫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两个针眼间距小于两个凹槽底面之间间距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两个针眼间距大于两个凹槽底面之间间距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缝针;2、线体;3、垫片;3a、线孔;3b、凹槽;3c、侧翼区域;3d、第一斜面;3e、第二圆弧面;3f、第三圆弧面;3g、侧面;3h、端面;3i、板面;4、瓣膜;5、心脏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双头针缝线包括缝针1、线体2和垫片3。垫片3中具有一个线孔3a,线孔3a沿垫片3长轴方向贯穿设置。一根线体2从线孔3a内穿过,线体2的两端均固定有一枚缝针1。

垫片3的两端面3h上均具有凹槽3b,凹槽3b沿垫片3厚度方向贯穿设置,垫片3的每个端部均形成两个分别位于凹槽3b两侧的侧翼区域3c。凹槽3b的两个侧面与垫片3的端面3h之间均通过第一斜面3d过渡,垫片3的侧面3g与端面3h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面3e过渡。根据实际情况,凹槽3b的侧面与垫片3的端面3h之间也可通过圆弧面过渡,垫片3的侧面3g与端面3h之间也可通过斜面过渡。

第一斜面3d与凹槽3b侧面的交界线与凹槽3b的底面之间具有与线体2的直径大小相吻合的间距,当两个针眼间距与两个凹槽3b的底面之间间距相吻合时,保证线体2嵌设在凹槽3b的底部,凹槽3b的侧面限制线体2移动,进而提高瓣膜缝合固定牢固性。

凹槽3b的宽度与线体2的直径相吻合;线孔3a的端口位于凹槽3b的底面上,由此线孔3a与凹槽3b相连通。垫片3的长度为5.5mm至6.5mm,凹槽3b的深度为0.5mm-1mm。凹槽3b的底面与垫片3的两个板面3i之间均通过第三圆弧面3f过渡。根据实际情况,凹槽3b的底面与垫片3的板面3i之间也可通过斜面过渡。

垫片3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制成,垫片3的线孔3a先采用金属针打孔制作,再将金属针加热至360℃-380℃,使垫片3中线孔3a的侧面经烧结处理。

如图6所示,利用上述双头针缝线缝合固定瓣膜4时,且当瓣膜4和心脏组织5上的两个针眼间距明显小于两个凹槽3b底面之间间距时,线体2嵌入凹槽3b的底面与垫片3的板面3i之间形成的避让空间内,显著降低瓣环组织撕裂风险。如图7所示,当两个针眼间距大于垫片3中两个凹槽3b底面之间间距,以及小于垫片3的总长度时,两个针眼分别位于两个凹槽3b内,一个凹槽3b两侧的两个侧翼区域3c分别位于一个针眼的两侧,由此每个针眼均被垫片3压住,提高瓣膜4缝合固定牢固性。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垫片3采用聚酯纤维制成;烧结处理时金属针的温度为205℃-260℃。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线孔采用激光打孔制作,激光打孔时线孔的侧面被烧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