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8133发布日期:2020-12-22 11:5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由于其需要插入到受体体内,因此需要对受体实施麻醉措施。

如申请号为2018110537069,申请日为2018.09.11,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气管插管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气管插管装置,包括导管和充气套囊,所述导管的一端形成插入端,所述充气套囊包围并密封设置在所述插入端的管体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麻醉套囊、输药通道和输药管;所述麻醉套囊包括第一麻醉套囊和第二麻醉套囊,所述第一麻醉套囊与所述充气套囊相邻设置并密封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麻醉套囊与所述导管外壁形成第一储药腔,所述第二麻醉套囊包围所述充气套囊的囊壁,所述第二麻醉套囊与所述充气套囊的囊壁形成第二储药腔,所述第一储药腔与所述第二储药腔连通;所述输药通道设置于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所述输药通道一端的外壁开设有输药口,所述第一储药腔与所述输药通道通过所述输药口连通,所述输药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输药管的一端连通。上述气管插管在使用过程中,医生将导管经口腔插入气管内,当对病人进行麻醉时,输药口与第一储药腔相连,第一储药腔与第二储药腔连通,输药口与微量注射泵相连,微量注射泵启动,提供压力至储药腔,使储药腔内的压力达到阈值,麻醉剂从囊壁渗出,对病人进行麻醉。在实际过程中,上述专利麻醉囊具有半渗透膜结构且第二储药腔为气囊外壁的夹层,因此上述专利存在着结构复杂加工不便的问题。此外第一储药腔与第二储药腔相通,当气管收缩时气管挤压第二麻醉囊,加压于第二储药腔,第二储药腔的压力会传至第一储药腔,使储药腔中残留的麻醉剂渗出,因此会导致气管插管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剂量不准确以及麻醉操作不可控。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气管插管,本气管插管结构简单利于加工,有利于精准控制麻醉过程,解决了现有气管插管结构复杂加工不便以及麻醉剂量和操作不可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气管插管,包括导管和充气囊,所述导管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充气囊包围并密封设置在所述插入端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外固连有麻醉囊,所述麻醉囊的内腔为储药腔,所述麻醉囊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输液孔,所述导管上具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内端与所述储药腔相通。

本气管插管的导管一端为插入端,插入端经声门置入气管,插入端外有充气囊,充气囊与充气管内端相连,导管壁内开设有充气孔,充气管通过充气孔与充气囊连通,充气管外端与充气阀相连,启动充气阀,气体经充气管进入至充气囊,充气囊扩张紧密贴合于气管内壁,从而使气管插管实现轴向固定。导管外固连有麻醉囊,麻醉囊的内腔为储药腔,输液管的内端与储药腔相连,输液管的外端为注射端,注射麻醉剂,麻醉剂经输液管流至储药腔,再从麻醉囊的输液孔流出,对气管进行麻醉。本气管插管由于不存在半透膜结构且麻醉囊与充气囊外壁不形成夹层结构,解决了现有气管插管存在着结构复杂加工不便的问题。同时本气管插管麻醉囊为独立结构并不与充气囊交互,麻醉过程中残留的麻醉剂不会渗出,因此不会出现气管插管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剂量不准确以及麻醉操作不可控的情况。

上述的气管插管中,所述导管上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麻醉囊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固连,所述导管上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输液管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麻醉囊与第一安装槽固连,使麻醉囊至少部分位于导管外壁内,同理,第二安装槽使输液管至少部分位于导管外壁内,使气管插管在插入过程中所受阻力小。

上述的气管插管中,所述麻醉囊呈o型,所述第一安装槽纵截面呈弧形。

第一安装槽形状与麻醉囊相匹配,使麻醉囊与第一安装槽更好的贴合。

上述的气管插管中,所述麻醉囊的外壁与所述导管的外壁和所述输液管的外壁齐平。

在实际过程中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或纵截面可以呈优弧型,麻醉囊的外壁与导管的外壁和输液管的外壁齐平,使气管插管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圆柱形,美化了整体外观。

上述的气管插管中,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为操作端,所述输液管的外端伸出所述操作端。

操作端的作用是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输液管的外端伸出操作端,方便医护人员将麻醉液经输液管流至麻醉囊中。

上述的气管插管中,所述输液孔环形分布于所述麻醉囊外壁。

输液孔环形分布于麻醉囊,能使麻醉剂均匀作用于气管外壁。

上述的气管插管中,所述导管、充气囊、麻醉囊和输液管材质相同,均由聚氯乙烯制成。

聚氯乙烯具有较好的抗拉、抗弯、抗压和抗冲击能力,且价格便宜。

与现有技术相比,气管插管具有以下优点:

1、本气管插管由于不存在半透膜结构且麻醉囊与充气囊外壁不形成夹层结构,解决了现有气管插管存在着结构复杂加工不便的问题。

2、本气管插管的麻醉囊为独立结构并不与充气囊交互,麻醉过程中残留的麻醉剂不会渗出,因此不会出现气管插管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剂量不准确以及麻醉操作不可控的情况。

3、本气管插管通过环形输液孔结构设计,使麻醉剂均匀作用于气管外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气管插管的立体图(不包括麻醉囊和输液管)。

图2是本气管插管(不包括麻醉囊、输液管、充气管和充气阀)的仰视图。

图3是本气管插管的结构剖视图(不包括充气阀)。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清单

图中,1、导管;

1a、插入端;

1b、第一安装槽;

1c、第二安装槽;

1d、操作端;

2、充气囊;

3、麻醉囊;

3a、储药腔;

3b、输液孔;

4、输液管;

5、充气阀;

6、充气管;

7、充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气管插管包括导管1和充气囊2,导管1的一端为插入端1a,充气囊2包围并密封设置在插入端1a外,其特征在于,导管1外固连有麻醉囊3,麻醉囊3的内腔为储药腔3a,麻醉囊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输液孔3b,导管1上具有输液管4,输液管4的内端与储药腔3a相通。本气管插管的导管1一端为插入端1a,插入端1a经声门置入气管,插入端1a外有充气囊2,充气囊2与充气管6内端相连,导管1壁内开设有充气孔7,充气管6通过充气孔7与充气囊2连通,充气管6外端与充气阀5相连,启动充气阀5,气体经充气管6进入至充气囊2,充气囊2扩张紧密贴合于气管内壁,从而使气管插管实现轴向固定。导管1外固连有麻醉囊3,麻醉囊3的内腔为储药腔3a,输液管4的内端与储药腔3a相连,输液管4的外端为注射端,注射麻醉剂,麻醉剂经输液管4流至储药腔3a,再从麻醉囊3的输液孔3b流出,对气管进行麻醉。本气管插管由于不存在半透膜结构且麻醉囊3与充气囊2外壁不形成夹层结构,解决了现有气管插管存在着结构复杂加工不便的问题。同时本气管插管麻醉囊3为独立结构并不与充气囊2交互,麻醉过程中残留的麻醉剂不会渗出,因此不会出现气管插管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剂量不准确以及麻醉操作不可控的情况。

具体来说,导管1上具有第一安装槽1b,麻醉囊3与第一安装槽1b固连,导管1上具有第二安装槽1c,输液管4位于第二安装槽1c内。麻醉囊3与第一安装槽1b固连,使麻醉囊3至少部分位于导管1外壁内,同理,第二安装槽1c使输液管4至少部分位于导管1外壁内,使气管插管在插入过程中所受阻力小。麻醉囊3呈o型,第一安装槽1b纵截面呈弧形。第一安装槽1b形状与麻醉囊3相匹配,使麻醉囊3与第一安装槽1b更好的贴合。

具体来说,导管1的另一端为操作端1d,输液管4的外端伸出操作端1d。操作端1d的作用是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输液管4的外端伸出操作端1d,方便医护人员将麻醉液经输液管4流至麻醉囊3中。输液孔3b环形分布于麻醉囊3外壁。输液孔3b环形分布于麻醉囊3,能使麻醉剂均匀作用于气管外壁。导管1、充气囊2、麻醉囊3和输液管4材质相同,均由聚氯乙烯制成。聚氯乙烯具有较好的抗拉、抗弯、抗压和抗冲击能力,且价格便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麻醉囊3的外壁与导管1的外壁和输液管4的外壁齐平。在实际过程中第一安装槽1b和第二安装槽1c的横截面或纵截面可以呈优弧型,麻醉囊3的外壁与导管1的外壁和输液管4的外壁齐平,使气管插管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圆柱形,美化了整体外观。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