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手术神经保护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6633发布日期:2021-03-26 21:1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颈动脉手术神经保护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牵开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颈动脉手术神经保护牵开器。


背景技术:

2.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中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70%

85%,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也叫剥脱术)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普及。
3.在颈动脉手术过程中,将皮肤切开后,需要一定的器械来牵开皮肤和肌肉,以显露良好的手术视野,便于探查和操作,同时利用拉钩或牵开器来保护深部血管和神经,避免手术过程中造成意外损伤,目前国内颈部手术一般采用常规牵开器,缺乏专用于颈部手术的牵开器。
4.授权公告号为cn250621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口咽手术牵开器,它包括通过铰轴结合在一起的左右钳柄和弧形钳杆,两钳柄之间设有相互咬合的锁定齿,钳杆的前端为排状钩齿,钳杆通过铰轴安装在钳柄上,排状钩齿的根部通过铰轴安装在钳杆的前端。
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颈动脉区域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在进行颈动脉手术的过程中,靠近内侧的神经分布较多,另一侧神经分布较少,且深层的神经较多,浅层的神经较少,上述一般的牵开器的两个排状钩齿深度一致,在牵开的过程中无法避开神经较多的区域,在使用过程中易对靠近内侧深部的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等神经产生牵拉、钝挫伤,造成神经受损,使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喝水呛咳等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动脉手术神经保护牵开器,具有能够避开神经较多区域,减少神经损伤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8.一种颈动脉手术神经保护牵开器,包括钳身,所述钳身包括铰接的左半钳和右半钳,所述左半钳和右半钳分别连接有牵开杆,两所述牵开杆上分别设置有呈勾形设置的牵开爪,两所述牵开爪的深度不一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左半钳和右半钳带动两组牵开爪相对远离,勾形的牵开爪勾住皮下组织对手术创口进行括张,较深的牵开爪位于创口神经较少的一侧,以保证扩张的深度,较浅的牵开爪位于创口神经较多的一侧,以避开深层的神经,减少牵开过程中对神经的损伤。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开杆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穿线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颈动脉被包裹在颈动脉鞘膜内,在颈动脉手术过程中,需要对颈动脉鞘膜进行悬吊牵引,以便将颈动脉从深部牵拉显露到浅部来,将悬吊线穿过穿线孔,对悬吊线进行固定,方便手术操作,同时也能避免悬吊线与其它组织和神经接触,减
少组织和神经受损的风险。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开爪包括支撑部和钩部,支撑部与牵开爪连接,所述支撑部倾斜设置,且两牵开杆上的支撑部远离牵引杆的一端相互靠近。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牵开杆上的牵开爪钩部距离较小,将牵开爪伸入创口内时,无需预先使用其它工具将创口张开较大宽度,减少牵开创口的次数,避免多次扩张创口对创口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和钩部为圆弧过渡。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开爪在牵开创口的过程中,支撑部和钩部对组织进行挤压,圆弧过渡能够使组织受力较为均匀,避免局部区域受力较大造成损伤。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钩部远离支撑部的一端与牵开杆平行,且末端经钝化处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钩部在进入创口和退出创口时的路径为直线,不会造成竖向的挤压,同时能够增大端部与组织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降低对组织的损伤。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牵开杆分别与左半钳和右半钳铰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转动牵开杆,使牵开杆与钳体呈l形,以便于对不同角度的创口进行牵开,增大了使用范围。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牵开杆上的牵开爪交错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错设置的牵开爪在转动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能够避免两组牵开爪碰撞造成磨损变形。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钳身上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右半钳上的扇形齿条和转动连接在左半钳上的齿板,所述左半钳上设置有锁紧弹片,所述锁紧弹片与齿板抵接,使齿板啮合在扇形齿条的任意位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左半钳和右半钳由远离位置相对靠拢从而使牵开爪将创口牵开时,锁紧弹片将齿板抵紧在啮合位置,使两牵开爪能够保持张开的角度保持稳定,便于进行手术操作。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5.1.两牵开爪的深度不一致,较深的牵开爪位于创口神经较少的一侧,以保证扩张的深度,较浅的牵开爪位于创口神经较多的一侧,以避开深层的神经,减少牵开过程中对神经的损伤;
26.2.两牵开杆上的牵开爪钩部距离较小,将牵开爪伸入创口内时,无需预先使用其它工具将创口张开较大宽度;
27.3.牵开杆可转动与钳体呈l形,以便于对不同角度的创口进行牵开,增大了使用范围。
28.4.牵开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穿线孔,便于术中固定悬吊线。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牵开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1中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左半钳;2、右半钳;3、锁紧机构;31、齿条;32、齿板;33、锁紧弹片;34、手柄;4、牵开杆;5、牵开爪;51、钩部;52、支撑部;6、转轴;7、穿线孔;8、左牵开爪;9、右牵开爪。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颈动脉手术神经保护牵开器,包括钳身,钳身包括铰接的左半钳1和右半钳2,钳身上设置有限制左半钳1和右半钳2相对转动的锁紧机构3,左半钳1和右半钳2分别连接有牵开杆4,两牵开杆4上分别设置有牵开爪5。
35.参照图3,锁紧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右半钳2上的扇形齿条31和转动连接在左半钳1上的齿板32,左半钳1上固定有锁紧弹片33,锁紧弹片33与齿板32抵接,使齿板32啮合在扇形齿条31上,当手持钳身使左半钳1和右半钳2相互靠近时,两牵开爪5相互远离,将手术创口牵开,锁紧弹片33将齿板32抵紧在齿条31上,使两牵开爪5保持张开状态。
36.齿板32上固定有手柄34,使用完成后按压手柄34,齿板32挤压弹片,使弹片弯曲,齿板32脱离齿条31,使左半钳1和右半钳2能相对转动,两牵开爪5能够相互靠近。
37.参照图1和图2,左半钳1和右半钳2远离锁紧机构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转轴6,两牵开杆4分别与转轴6铰接,在使用时能够根据创口位置,将牵开杆4旋转到对应的角度。
38.与左半钳1连接的牵开杆4上均匀间隔固定有三组左牵开爪8,与右半钳2连接的牵开杆4上均匀间隔固定有四组右牵开爪9,左牵开爪8和右牵开爪9交错设置,使左牵开爪8和右牵开相互靠近时,不会相互碰撞。
39.左牵开爪8深度小于右牵开爪9,使用时,左牵开爪8位于神经较多的一侧以避开深层的神经,对表层的组织进行牵开,右牵开爪9位于神经较少的一侧,对深层的组织进行牵开,以保证创口张开的深度。
40.牵开爪5呈钩形设置,包括支撑部52和钩部51,支撑部52顶端与牵开杆4固定连接,支撑部52底端与钩部51呈圆弧过渡连接,牵开时组织位于钩部51内,使组织受力较为均匀。
41.左牵开爪8和有牵开爪5远离牵引杆的一端相互靠近,左牵开爪8支撑部52的倾斜角度为25度,右牵开爪9支撑部52的倾斜角度为12.5度。
42.钩部51远离支撑部52的一端与牵开杆4平行,使钩部51在进入创口和退出创口时的路径为直线,以减少对组织的挤压。
43.左牵开爪8和有牵开爪5均经过边角钝化处理,以降低对组织的损伤。
44.牵开杆4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穿线孔7,在颈动脉手术过程中,对鞘膜组织进行悬吊时,将悬吊线穿过穿线孔7,对悬吊线进行固定。
4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手持钳身使左半钳1和右半钳2相互远离,左牵开爪8和右牵开爪9相贴合,将左牵开爪8和右牵开爪9伸入创口内,左牵开爪8位于神经较多的一侧以避开深层的神经,右牵开爪9位于神经较少的一侧,对深层的组织进行牵开,然后使左半钳1和右半钳2相互靠近,左牵开爪8和右牵开爪9相互远离,对组织进行牵开,以显露良好的手术视野,此时锁紧弹片33将齿板32抵紧在齿条31上,使两牵开爪5保持张开状态。
4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