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设备和用于将患者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中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3751发布日期:2021-09-29 00:2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磁共振设备和用于将患者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中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共振设备,其具有扫描仪单元、由扫描仪单元围绕的患者容纳区域和患者支承设备,所述患者支承设备具有可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检查床。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定位在患者支撑设备上的患者定位在磁共振设备的患者容纳区域中的系统。


背景技术:

2.为了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首先需要将患者定位在磁共振设备的患者容纳区域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尤其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的等心点内。迄今为止提出,管理磁共振检查的医务操作人员借助于集成在磁共振设备内的激光标记单元来确定和/或标记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在此,检查床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直到激光标记单元的激光投影的位置与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一致为止。例如能够借助于在围绕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设置的局部高频天线上的标记来表示待检查的区域。然而,为此,医务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在操作激光标记单元和/或患者支承设备方面的经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尤其基于如下目的,即使对于不熟练和/或没有经验的用户也实现简单地将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定位在磁共振设备的等心点内。所述目的通过实施例的特征实现。有利的设计方案在后续说明中描述。
4.本实用新型以一种磁共振设备为出发点,其具有扫描仪单元、由扫描仪单元至少部分地围绕的患者容纳区域和患者支承设备,所述患者支承设备具有可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检查床。根据本实用新型,检查床具有至少一个位置元件。
5.磁共振设备的扫描仪单元优选包括用于产生恒定且均匀的基本磁场的基本磁体。通常,扫描仪单元还包括用于产生磁场梯度的梯度线圈单元,其中磁场梯度在磁共振成像期间用于地点编码。有利地,扫描仪单元此外还能够具有用于激励极化的高频天线单元,所述极化在由主磁体产生的主磁场中出现。在磁共振检查或磁共振测量期间,在这种情况下,高频天线单元将高频的磁共振序列射入磁共振设备的患者容纳区域中。
6.优选地,患者容纳区域由扫描仪单元柱形地或c形地围绕。患者容纳区域被设计用于容纳患者,尤其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为了进行磁共振测量,患者位于患者支承设备上,尤其位于患者支承设备的可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检查床上。优选地,能够借助于可移动的检查床将患者,尤其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移动到患者容纳区域中并从而定位在磁共振设备的等心点之内。优选地,水平方向平行于检查床的纵向延伸部和/或平行于患者容纳区域的纵向延伸部。
7.磁共振设备的等心点包括对于磁共振成像而言最理想的条件,尤其磁场条件的点。优选地,等心点包括磁场的中心点。等心点优选设置在患者容纳区域之内。
8.位置元件优选包括设置在检查床上的元件,所述元件用于获取和/或确定患者的
待检查的区域相对于检查床尤其相对于检查床的边缘区域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位置元件相对于检查床固定地,尤其不可移动地设置在检查床上和/或固定地与检查床连接。优选地,位置元件设计成,使得用户能够特别简单地确定和/或获取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位置元件在此优选能够包括长度刻度(skala)和/或长度缩放比例 (skalierung),用于读取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例如能够通过读取位置元件的值来实现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所述位置元件沿着纵向方向的位置与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一致。
9.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例如也能够借助于参考标记确定,所述参考标记设置在围绕待检查的区域的局部的高频天线上,并且能够求取具有沿着纵向方向一致的值的参考标记在定位元件上的位置。
1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设计方案,有利地能够实现:简单地将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定位在磁共振设备的等心点之内。尤其是,能够由医务操作人员特别容易地并且快速地获取和/或确定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并且能够借助于用户界面,例如借助于用户界面的输入掩码将所述位置输入给磁共振设备,以定位待检查的区域,并且接着进行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在磁共振设备的等心点之内的定位。根据该位置,于是接着能够优选自动地将患者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之内。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检查床包括支承面,并且至少一个位置元件设置在检查床的侧向边缘区域中设置在支承面旁边。支承面尤其设置用于定位患者以进行磁共振检查。优选地,侧向边缘区域沿着检查床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支承面旁边,其中横向方向垂直于检查床的纵向定向。侧向边缘区域优选沿着患者床的纵向方向延伸。
12.磁共振设备尤其患者支承设备的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位置元件的良好的可到达性并从而对于用户尤其医务操作人员而言也实现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的良好的可读取性和/或确定。此外,通过将位置元件设置在躺台的侧向边缘区域中能够防止患者在躺台上定位期间受到妨碍。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检查床具有支承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位置元件在包括支承台的一侧上设置在检查床上。该设计方案也实现位置元件的良好的可到达性和从而对于用户尤其医务操作人员而言实现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的良好的可读取性和/或确定。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所述至少一个位置元件具有长度缩放比例。长度缩放比例优选包括以长度单位的划分。长度缩放比例例如能够包括一种尺,所述尺优选设置在检查床的侧向边缘区域上。长度缩放比例在此能够包括以长度单位和/或长度计量单位的划分,如尤其是以m、dm、cm,英寸和/或其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单位的划分。
15.优选地,具有长度缩放比例的位置元件从沿着移入方向指向的端部区域起逆着移入方向延伸。移入方向在此包括如下方向,在所述方向中检查床移入患者容纳区域中。由此,沿着移入方向指向的端部区域设置在检查床的如下区域中,所述区域在检查床移入到患者容纳区域中时首先被引入和/或移入到患者容纳区域中。
1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于用户而言简单地确定和/或获取
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该设计方案也实现:在借助于磁共振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输入以将患者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之内时,也特别简单地描述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如果长度缩放比例包括以厘米增量的划分,那么能够特别有利地实现这一点。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检查床具有一定长度,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位置元件具有一定长度,其中位置元件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的长度的30%。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的长度的35%。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的长度的40%。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的长度的45%。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的长度的50%。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的长度的55%。如此,对于患者的不同的待检查的区域,用户能够简单且快速地借助于位置元件来实现精确的位置确定以进行在患者容纳区域之内的定位。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检查床包括两个位置元件,所述位置元件在检查床的侧向边缘区域中在两侧设置在检查床的支承面旁边。优选地,这两个位置元件相同类型地构成,然而设置在检查床的相对置的侧上。这实现对于医务操作人员而言简单地获取和/或确定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因为能够从位于患者支承设备旁边的两侧读取或确定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所述至少一个位置元件不包括激光位置元件。在此,尤其应将激光定位元件理解为如下位置元件,其中可以借助于激光确定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由此,也能够为没有经验和/或不熟练的医务操作人员提供特别简单的方式的对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确定和/或获取。
20.此外,本实用新型以一种用于将定位在患者支承设备上的患者定位在磁共振设备的患者容纳区域中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以下单元:
21.‑
用于借助于患者支承设备的位置元件确定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的单元,
22.‑
用于借助于用户界面将所获取到的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输入给控制单元的单元,以及
23.‑
用于根据所输入的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借助于控制单元自动定位检查床的单元。
24.医务操作人员通过如下方式手动地确定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所述医务操作人员借助于检查床的位置元件确定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例如能够根据如下标记来确定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所述标记例如设置在局部的高频天线单元上,其中局部的高频天线单元围绕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设置。为了借助位置元件确定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医务操作人员例如仅须借助位置元件确定标记的位置。
25.用户,尤其医务操作人员手动地输入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所获取到的位置。所述输入借助于磁共振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为此,用户界面优选具有输入单元,借助于所述输入单元,用户能够将所获取到的位置,尤其所获取到的位置的值优选输入到输入掩码中,以将待检查的区域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之内,尤其等心点之内。
26.控制单元优选由磁共振设备包括。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控制患者支承设备的运动,尤其控制检查床的水平运动。为此,控制单元具有控制程序和 /或控制软件,当由控制单元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时,所述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引起对检查床沿着水平方向的运动的控制。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其中存储单元能
够由磁共振设备包括,尤其由控制单元包括。此外,存储单元还能够包括相对于磁共振设备在外部的存储单元。
27.优选地,位置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患者支承设备上,尤其不可取下或不可移动地设置,使得使用者仅须将在位置元件上所读取的值输入到输入掩码中。例如对于检查床在患者容纳区域之内的定位所需的参考值如此能够在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内就已经予以考虑。这类参考值例如能够包括患者到检查床的端部区域的距离。
28.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该设计方案,能够有利地实现:简单地将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定位在磁共振设备的等心点之内。
29.尤其是,能够由医务操作人员容易地并且快速地获取和/或确定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并且借助于磁共振设备的用户界面,尤其借助于用户界面的输入掩码输入所述位置以定位待检查的区域,并且接着将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定位在磁共振设备的等心点之内。根据该位置,于是接着能够优选自动地将患者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之内。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定位已定位在患者支承设备上的患者的系统的优点基本上对应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设备的已经在前面详细说明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所提到的特征、优点或替选的实施方式同样也能够转用于其他要求保护的主题,反之亦然。
3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在没有激光位置元件的情况下对定位在患者支承设备上的患者进行定位。由此,对于没有经验和/或不熟练的医务操作人员而言,也能够实现特别简单的方式的对患者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的确定和/或获取。
附图说明
3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从接下来所描述的实施例以及根据附图得出。
33.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设备的示意性视图,
34.图2示出磁共振设备的检查床的俯视图,
35.图3示出检查床的另一视图,以及
36.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在磁共振设备的患者容纳区域中定位已定位在患者支承设备上的患者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37.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磁共振设备10。磁共振设备10包括由扫描仪单元11形成的磁体单元,所述磁体单元包括用于产生强的并且尤其恒定的基本磁场13的超导的基本磁体12。此外,磁共振设备10具有用于容纳患者15的患者容纳区域14。在本实施例中,患者容纳区域14柱形地构成并且在环周方向上由扫描仪单元11,尤其磁性单元柱形地围绕。然而,原则上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考虑患者容纳区域14的不同与此的构型。
38.此外,磁共振设备10具有患者支承设备16。借助于患者支承设备16,能够将患者15推入和/或移动到患者容纳区域14中。为此,患者支承设备16具有检查床17,所述检查床可以在水平方向18上移动。
39.扫描仪单元11,尤其磁体单元,还具有用于产生磁场梯度的梯度线圈单元19,所述
梯度线圈单元在成像期间用于地点编码。梯度线圈单元 19借助于磁共振设备10的梯度控制单元20来控制。扫描仪单元11,尤其磁体单元,还包括用于激发极化的高频天线单元21,所述极化在由基本磁体12产生的基本磁场13中出现。高频天线单元21由磁共振设备10 的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2控制,并且将高频的磁共振序列射入检查室中,所述检查室基本上由磁共振设备10的患者容纳区域14形成。
40.为了控制基本磁体12、梯度控制单元20并且为了控制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2,磁共振设备10具有控制单元23。控制单元23中央地控制磁共振设备10,例如执行预定的成像梯度回波序列。此外,控制单元23包括未详细示出的评估单元,所述评估单元用于评估在磁共振检查期间所获取的医学图像数据。
41.此外,磁共振设备10包括用户界面24,所述用户界面与控制单元23 连接。诸如成像参数以及重建的磁共振图像的控制信息能够在用户界面 24的显示单元25上,例如在至少一个监视器上向医务操作人员显示。此外,用户界面23具有输入单元26,借助于所述输入单元,医务操作人员能够在测量过程中输入信息和/或参数。
42.所示出的磁共振设备10自然能够包括磁共振设备10通常所具有的其他部件。磁共振设备10的一般功能模式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使得省去了对其他部件的详细描述。
43.为了将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简单地定位在磁共振设备10的等心点 27之内,患者支承设备16的检查床17具有至少一个位置元件28(图2 和图3)。在这种情况下,位置元件28直接设置在患者支承设备16的检查床17上。在这种情况下,位置元件28固定地,尤其是不可取下地和/ 或不可移动地设置在检查床17上,使得位置元件28相对于检查床17的边缘区域,尤其相对于沿着检查床17的纵向方向29指向的前部的边缘区域,始终具有相同的位置。借助于位置元件28,用户,尤其医务操作人员能够直接且容易地确定和/或获取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
44.在该实施例中,患者支承设备16的检查床17具有两个位置元件28,所述位置元件彼此分开地构成(图2和图3)。这两个位置元件28相同类型地构成。此外,这两个位置元件28构成和/或设计为,使得用户能够直接在位置元件28上读取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所读取的位置,尤其所述位置的读取值,例如包括关于检查床17的沿着移入方向31指向的前部的边缘区域30的位置。为了在这两个位置元件28之一上读取患者 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求取位置元件28的值,其与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一致。
45.患者支承设备16的位置元件28在此不包括任何激光位置元件。没有任何激光位置元件的辅助,也实现对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确定。此外,没有激光位置元件,也实现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在磁共振设备10 的等心点之内的定位。
46.为了将患者15定位在检查床17上,在图2和图3中的检查床17具有支承面32。此外,检查床17具有两个侧向边缘区域33,所述边缘区域在检查床17的纵向方向29上延伸。在此,侧向边缘区域33设置在支承面32旁边。在这两个侧向边缘区域33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承患者15的支承面32。所述两个位置元件28中的第一位置元件28设置在检查床17的第一侧向边缘区域33中,而所述两个位置元件28中的第二位置元件28 设置在检查床17的第二侧向边缘区域33中。如此,在支承面32的这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位置元件28。
47.这两个位置元件28在此沿着检查床17的纵向方向29在检查床17的前部区域中设
置在检查床17上。检查床17的纵向方向29在此平行于检查床29的水平运动的方向18。检查床17的前部区域在此包括如下区域,所述区域首先沿着移入方向31引入患者容纳区域14中。
48.这两个位置元件28在此设置在检查床17上,使得位置元件28在检查床17的包括支承面32的一侧上设置在检查床17上。
49.位置元件28分别包括长度缩放比例34。长度缩放比例34优选包括到长度单位的划分。例如,长度缩放比例34可以包括一种尺。长度缩放比例34在此能够包括以长度单位和/或长度计量单位的划分,如尤其以m、 dm、cm,英寸和/或其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单位的划分。在该实施例中,这两个位置元件28的长度缩放比例34包括到厘米步长的划分。优选地,具有长度缩放比例34的位置元件28从沿着移入方向31 指向的边缘区域30逆着移入方向31延伸。
50.各个位置元件28分别具有长度,其中位置元件28的长度至少对应于检查床17的长度的30%。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28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17的长度的35%。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28的长度至少是患者台17 的长度的40%。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28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17的长度的45%。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28的长度至少是检查床17的长度的 50%。特别有利地,位置元件28的长度至少是患者台17的长度的55%。
51.在图4中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将定位在患者支承设备16上的患者15定位在磁共振设备10的患者容纳区域14中的方法。尤其是,在图4中示出一种用于将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定位在磁共振设备10的等心点27之内以对患者15进行磁共振检查的系统。
52.在第一方法步骤100中,借助于患者支承设备16的这两个位置元件 28中的一个来获取和/或确定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由医务操作人员手动地获取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将如下位置作为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在所述位置中,位置元件28的值,尤其长度缩放比例34的在位置元件28上指示的值,与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一致。
53.例如能够根据设置在局部的高频天线单元上的标记来确定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位置,其中局部的高频天线单元围绕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医务操作人员仅须借助于位置元件28确定标记的位置。
54.在另一方法步骤101中,借助于用户界面24将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所获取和/或确定的位置输入给磁共振设备10的控制单元23。患者 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所确定的位置同样手动地通过用户,尤其医务操作人员输入。为此优选地,用户界面24,尤其用户界面24的输入单元26 构成为,使得用户能够将确定的位置,尤其确定的位置的值优选输入到输入掩码中,以将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14之内,尤其等心点之内。
55.在另一方法步骤102中,借助于控制单元23根据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的输入位置来定位检查床17。控制单元23设计用于控制患者支承16 的运动,尤其是用于控制检查床17的沿着水平方向18的运动。为此,控制单元23具有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在通过控制单元23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时,所述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引起对检查床17在水平方向18上的运动的控制。尤其对于检查床17在患者容纳区域14之内的定位所需的参考值例如已经能够在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内予以考虑。这类参考值例如能够包括患者15到检查床17的端部区域的距离。
56.控制程序和/或控制软件存储在未详细示出的存储单元中,其中存储单元能够包括在磁共振设备10中,尤其包括在控制单元23中。此外,存储单元还能够包括相对于磁共振设备10在外部的存储单元。
57.在将患者15尤其患者15的待检查的区域定位在磁共振设备10的患者容纳区域14内,尤其等心点27内之后,优选获取患者15在磁共振测量期间的医学图像数据。
58.虽然本实用新型在细节上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中推导出其它变型形式,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