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

文档序号:24683292发布日期:2021-04-13 22:2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


背景技术:

2.目前利用紫外线灯杀毒普遍为点光源,即利用单一光源进行照射。通常用在室内,医院,教室等房间内杀菌消毒。在开启紫外线灯时,人员通常不可在房间活动,需避开紫外光线的直接照射。如果需要对人体衣服进行表面消毒,需要将衣物摘脱后放置在紫外光源照射处。并且由于光源单一,因此只能进行衣物的单面照射,另外一面需翻动后再行照射。这种简单的照射方式不利于需要快速消毒的场所,如对学校学生着装、医院医务人员防护服的表面消毒,等。在流行性性疾病传播期间,迫切需要对一些频繁接触传染源或潜在传染源等人员的着装的快速消毒。但目前这些场所均采用单一的紫外线灯点光源,不能做到在着装状态下的快速消毒,很多场合下,迫不得已,采用衣服表面喷洒液态消毒的方式,但这种液态消毒,对人体着装的消毒并不能做到全面和彻底的消毒。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能够对人体着装实现快速的立体照射,实现全面和彻底消毒。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包括底板;顶板,顶板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设置有遮挡装置;四块侧板,各侧板与底板和顶板围成闭合空间,前后至少一侧的侧板上设有第二开口;舱门,活动连接于第二开口上;若干消毒装置,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侧板上,同侧的各消毒装置彼此间隔。
5.有益效果:此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通过在闭合空间内设置消毒装置,实现了在着装状态下,对衣服表面进行灭菌消毒的效果,避免了穿脱衣物等繁琐过程;使用时人从第二开口进入,头部通过第一开口伸出闭合空间外,以保证头部不受紫外线照射,并将消毒装置分别彼此间隔设置在两侧,保证尽可能多角度照射人体上的衣物,实现全面和彻底消毒。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同侧的消毒装置均设置三排,且分别设置在侧板的上端、中部和下端,保证尽可能多角度照射人体。
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消毒装置为紫外线灯,消毒效果更好。
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接受舱门打开或关闭的状态信号,并控制紫外线灯的开启或关闭,以舱门打开后关闭为一个完整状态信号,触发紫外线灯的开启,开启一定时间后触发紫外线灯的关闭。
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遮挡装置包括两个遮光栅格和驱动装置,两个遮光栅格均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两个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的两侧,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活动部向彼此靠拢,利用遮光栅格遮挡紫外线灯效果更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还包括第二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接受两个活动部之间的信号,并控制驱动装置的开启或关闭,以两个活动部之间的人体为信号,使活动部触碰到人体的颈部或肩部后就停止靠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遮光栅格为柔性材质,避免人体感到不适。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第二开口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开口上均设有舱门,两个开口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侧板上,提高进出的效率。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舱门为红外线感应门,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毒装置在侧板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参照图1~图3,一种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包括底板11;顶板12,顶板12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设置有遮挡装置20;四块侧板13,各侧板13均竖直设置,与底板11和顶板12的四周连接并围成闭合空间,前后至少一侧的侧板13上设有第二开口;舱门40,活动连接于第二开口上,用于打开或闭合第二开口;若干消毒装置30,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侧板13上,同侧的各消毒装置30彼此间隔;此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通过在闭合空间内设置
消毒装置30,实现了在着装状态下,对衣服表面进行灭菌消毒的效果,避免了穿脱衣物等繁琐过程;使用时人从第二开口进入,头部通过第一开口伸出闭合空间外,以保证头部不受紫外线照射,并将消毒装置30分别彼此间隔设置在两侧,保证尽可能多角度照射人体上的衣物,实现全面和彻底消毒。
23.在本实施例中,左侧的侧板13和右侧的侧板13上均设置有三排的消毒装置30,且三排的消毒装置30分别位于侧板13的上端、中部和下端;消毒装置30为紫外线灯,各紫外线灯均水平放置,各紫外线灯的长度略小于左右两侧的侧板13长度,保证尽可能多角度照射人体,消毒效果更好。
2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各侧板13与底板11和顶板12围成的闭合空间内,第一传感器接受舱门40打开或关闭的状态信号,并控制紫外线灯的开启或关闭,以舱门40打开后关闭为一个完整状态信号,触发紫外线灯的开启,开启一定时间后触发紫外线灯的关闭。
25.具体紫外线的照射时间可根据实际调控。紫外线灯宜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即热阴极低压汞灯,可选用直管型灯管。因消毒舱需对人体照射,不宜采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为防止灯管表面对人体皮肤造成烫伤,灯管应为凹嵌设计,或灯管外侧应增加金属防护网。
26.在本实施例中,遮挡装置20包括两个遮光栅格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各侧板13与底板11和顶板12围成的闭合空间内,两个遮光栅格均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两个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的两侧,第二传感器接受两个活动部之间的信号,并控制驱动装置的开启或关闭,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活动部向彼此靠拢,利用遮光栅格遮挡紫外线灯效果更好。具体的,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人体位于两个活动部之间,第二传感器控制驱动装置的启动,驱动两个活动部向彼此靠拢,直至碰到人体的颈部或肩部后就停止靠拢;其余没有触碰到人体的活动部则继续靠拢,直至两个活动部贴合。待照射结束后,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活动部复位。为安全起见,遮光栅格为柔性材质,驱动装置的输出力不宜过大,避免对人产生伤害,使人体感到不适,仅以遮光为目的。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开口上均设有舱门40,舱门40均为红外线感应门,两个开口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侧板13上,使用时可让人列队依次进入,列队依次而出,提高进出的效率。消毒舱的底板11为封闭的,可保证整个消毒舱为一整体,底板 11的材质应具备承重和支撑作用。否则,由于顶部有第一开口,前后两侧的侧板13又设有第二开口,则舱体不能成为一个整体。
28.此人体着装紫外线消毒舱的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不同型号。一般情况下可设置成大小两种型号,大型号主要针对成人的消毒,高度宜设置在130cm左右,可保证大部分成人头部通过第一开口探出外面;而小型号消毒舱可针对小学生的衣服表面消毒,高度设置在80cm左右。消毒舱顶部的第一开口尺寸,应可尽量宽于人的头颈宽,尺寸应大于40cm为宜。消毒舱长度,即前侧的侧板13至后侧的侧板13的距离应至少大于120cm,尺寸太小不利于人员在舱内肢体的舒展,并且尺寸太小,不利于舱整体的稳固性。消毒舱的宽度,即左右两侧的侧板13间的距离以能尽量保证人体两臂舒展为宜,但亦不可过大,过大则耗费空间,且不利于搬运,因此尺寸设定在150cm为宜。在具体使用时,人站立在前侧的舱门40前,舱门40自动感应并打开,人进入舱内后,前侧的舱门40和后侧的舱门40均关闭,舱内紫
外线灯自动开启,照射设置的固定时长后,紫外线灯关闭,后侧的舱门40自动打开,舱内人走出离开。该舱可进一步与调控面板配合使用,包括调控紫外线灯光的强弱、照射时长,以及抽气通风等附加功能。
2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