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5814发布日期:2021-01-23 07:5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属于磁共振成像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肢端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用人体的踝、膝、手、肘部位的医学成像。该成像系统成像区域较小,成像时只需将人体的成像部位放入到磁体的成像孔内即可。
[0003]
现有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病床都是针对全身型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成像时该病床的床板要伸入磁体的成像孔内,这对成像区域较小的肢端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不适用的。因此我公司专门设计了一款用于肢端磁共振成像的病床。如图1和图2所示,该病床包括可移动的主床板1,主床板1上铰接有两个用于腿部支撑的导向板2。病床上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向轮3,导向轮3位于导向板2与磁体间。主床板1靠近成像孔时,导向板2在对应的导向轮3的作用下向两侧分开。随着主床板1逐步靠近成像孔,两导向板2间的夹角会越来越大。当夹角超过一定数值,存在人体舒适度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解决可移动病床在使用过程中两导向板之间夹角过大,造成人体舒适度差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适于实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肢端磁共振成像系统。
[0005]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包括可移动的主床板和铰接在主床板上的两个连接臂,每个连接臂上均铰接有导向板;导向板与连接臂相铰接的位置位于导向板的中部。
[0007]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臂与导向板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
[0008]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臂与导向板间设有第一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导向板的转动范围。
[0009]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为设置在连接臂上的限位槽和设置在导向板上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
[001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床板与连接臂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0011]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床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每个连接臂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限位块,两个第二限位块分别从两侧对连接臂进行限定。
[0012]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臂与主床板间安装有第一轴承。
[0013]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臂与导向板间安装有第二轴承。
[0014]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
该可移动病床用床体,采用可移动的主床板和铰接在主床板上的两个连接臂,每个连接臂上均铰接有导向板。且导向板与连接臂相铰接的位置位于导向板的中部。移动主床板时在导向轮的作用下,导向板向两侧分开。当导向轮通过两个导向板与连接臂相铰接的两轴连线时,导向板将不再继续向两侧分开,解决主床板移动时两导向板张开角度过大、
造成人体舒适度差的问题。
[0016]
由于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能及时有效地将两导向板向背侧回拢。同时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块的结构设计能有效限制导向板的转动角度。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床体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0024]
图中,1-主床板,2-导向板,3-导向轮,4-主床板,5-连接臂,6-导向板,7-避让区,8-第一复位弹簧,9-限位槽,10-第一限位块,11-第二复位弹簧,12-第二限位块,13-第一轴承,14-第二轴承,15-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便于说明并不是用于限制,将床体靠近磁共振磁体的一端定义为尾端,与之相对的一端定义为首端。
实施例
[0026]
如图3、图4、图5和图6共同所示,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包括可移动的主床板4和铰接在主床板4上的两个连接臂5。每个连接臂5上均铰接有导向板6。连接臂5与主床板4间安装有第一轴承13,连接臂5与导向板5间安装有第二轴承14。第一轴承13和第二轴承14的设置,使得连接臂5和导向板5转动时更加灵活、顺畅。导向板6与连接臂5相铰接的位置位于导向板6的中部。两个导向板6并列设置在主床板4的尾部,用于支撑患者的腿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连接臂5和两个导向板6均相对主床板4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0027]
如图3、图4、图5和图6共同所示,连接臂5与导向板6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8。第一复位弹簧8位于导向板6上靠近主床板4的一端,第一复位弹簧8用于将导向板6向床体的内侧靠拢。第一复位弹簧8的一端连接在连接臂5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在导向板6上。连接臂5为弯曲臂,连接臂5的中部、内侧位置设有向外侧凹陷的避让区7,避让区7更利于第一复位弹簧8的安装。连接臂5的避让区7处设有复位弹簧安装座,用于安装第一复位弹簧8。
[0028]
如图3、图4、图5和图6共同所示,连接臂5与导向板6间设有第一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导向板6的转动范围。第一限位机构为设置在连接臂5上的限位槽9和设置在导向板6上的第一限位块10;第一限位块10位于限位槽9内。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10为安装在导向板6上的螺钉,螺钉头位于限位槽9内。主床板4与连接臂5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1。第二复位弹簧11用于将连接臂5向床体的内侧靠拢。第二复位弹簧11的一端安装在主床板4尾端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连接臂2上且离主床板4与连接臂5的铰接点一定距离。第一复位弹簧8和第二复位弹簧11分别用于实现导向板6和连接臂5的复位功能。主床板4上设有第二限位块
12,每个连接臂5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块12,两个第二限位块12分别从两侧对连接臂5进行限定,具体地讲是限定连接臂5相对主床板4的转动角度。
[0029]
病床上设有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导向轮15,导向轮15位于导向板6与磁体间。两个导向轮15分别对应一个导向板6。当有患者需要检查时,患者躺在病床上。向尾端推动主床板4,主床板4将带动连接臂5和导向板6一起向尾端运动。在导向板6接触导向轮15前,第一复位弹簧8和第二复位弹簧11均处于松弛状态,腿部支撑平行于磁体。当导向板6运动至导向轮15位置时,由于受到导向轮15的作用,导向板6将向两侧张开。
[0030]
如图5所示,继续向前推动主床板4,导向板6接触导向轮15后导向板6沿着导向轮15向外侧运动,此时第一复位弹簧8和第二复位弹簧11开始处于拉伸受力状态,连接臂5开始绕主床板4上第一轴承13向外侧转动,导向板6绕第二轴承14向外侧转动。如图6所示,继续推动主床板4,待俩第二轴承14通过俩导向轮15的连线时第一复位弹簧8开始恢复原始状态,此时俩导向板6之间夹角变小。继续向前推动主床板,两个导向板6之间夹角不变。当患者检查完毕,反向推动主床板4,直至回到初始位置。
[003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病床用床体解决可移动病床在使用过程中两导向板之间夹角过大,造成人体舒适度差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适于实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肢端磁共振成像系统。
[003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