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6544发布日期:2021-05-18 21:5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涉及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其中最为复杂的病变类型,是由于在冠心病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机化等因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腔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由于此类病变多较为致密、坚硬,工作导丝则较为细软,因此大多情况下无法轻易使工作导丝顺利通过病变,常需借助其他辅助器械进行操作。微导管为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常用器械,其一为正向导丝提供支撑力,协助导丝进行近端纤维帽穿刺,其二作为逆向术式辅助,逆向导丝进入正向微导管中,借助延长导丝,将工作导丝顺利送出体外,建立起工作轨道。但常规微导管进入血管后导丝出口端易紧贴血管壁,在此情况下进一步送入导丝则易进入血管内膜下,导致冠脉夹层甚至穿孔,增加手术难度,降低了闭塞病变开通率,或是出现即使最终开通血管但因操作过程中造成的夹层过大,引起边支丢失过多;另外,由于微导管腔细小且显影点显示欠清,逆向导丝进入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微导管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供了一种扩张后呈锥体形态的球囊微导管,解决微导管进入血管后头端惯性贴壁、工作导丝沿其进入内膜下层的隐患;同时头端锥体形态球囊充填造影剂后可起到指示作用,便于逆向技术中,逆向工作导丝进入正向微导管腔内。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所述血管内球囊微导管包括第一连接处、第二连接处、微导管主体、微导管头端、套管、显影标记和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所述微导管主体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处,另一端连接呈锥形的微导管头端;所述微导管主体外同轴装置有套管,显影标记设在微导管头端上面,所述套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处和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其中第二连接处设在靠近第一连接处的一端,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设在靠近微导管头端的一端,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包括顺应性材质和非顺应性材质,所述套管与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的顺应性材质为一体成型制作;所述顺应性材质在距离边缘出口1.5mm处反折后与非顺应性材质相连,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的充盈液为造影剂,造影剂进入方式为采用压力充盈泵连接第二连接处实现。
6.进一步地,所述显影标记紧密同轴设在距离微导管头端出口0.5mm处,具体位置为在接近锥形头端、距工作导丝出口0.5mm处设置显影标记,显影标记为套于微导管头端外表面的环状,用于指引球囊未充盈时微导管所处血管内位置。
7.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为套于微导管头端外周面的环形结构,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由pebax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制成。
8.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及套管外表面均覆有亲水涂层。
9.进一步地,所述亲水涂层为波士顿科学公司的bioslidetm润滑涂层。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处为工作导丝入口,第二连接处为与充盈压力泵连接处,两连接处均为螺口设计,便于与其他器械进行密实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微导管主体为进入患者冠状动脉的一段,设置为管状;微导管头端较微导管主体内径更细,微导管头端与微导管主体一体成型,最终形成锥形头端,微导管头端为工作导丝出口。
12.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包裹于微导管主体外,与微导管主体之间形成注射或抽取充盈液的空间。
13.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分为2段,尾端2/3为顺应性材质,头端1/3为非顺应性材质;顺应性材质与非顺应性材质连接处存在一反折;反折与非均一性材质结合使用使得充盈后球囊形态呈现尾端细、头端粗的锥形;顺应性材质与套管相连,非顺应性材质与微导管头端相连。
14.进一步地,所述当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内填充造影剂时,由于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顺应性材质和非顺应性材质材质顺应性的差异,以及连接处的反折结构,使球囊膨胀时呈现锥体形态。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将球囊导管与微导管结合,微导管在进入冠脉内之后因球囊扩张,使得导丝出口偏离管壁,从而确保导丝可以从病变近段纤维帽相对中心部进入病变内;因球囊扩张时其内填充造影剂,在造影图像上可以清晰标记微导管开口位置,方便导丝进入;球囊部分采用两种材料合成,使得在同一气压下,球囊扩张后形态达到头端扁平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中可充盈球囊及其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

第一连接处;2

第二连接处;3

微导管主体;4

微导管头端;5

套管;6

显影标记;7

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8

顺应性材质;9

非顺应性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内球囊微导管,包括第一连接处1、第二连接处2、微导管主体3、微导管头端4、套管5、显影标记6和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
23.所述微导管主体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处1,另一端连接呈锥形的微导管头端4;所
述微导管主体3外同轴装置有套管5,显影标记6设在微导管头端4上面,所述套管5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处2和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其中第二连接处2设在靠近第一连接处1的一端,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设在靠近微导管头端4的一端,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包括顺应性材质8和非顺应性材质9,所述套管5与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的顺应性材质8为一体成型制作;所述顺应性材质8在距离边缘出口1.5mm处反折后与非顺应性材质9相连,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的充盈液为造影剂,造影剂进入方式为采用压力充盈泵连接第二连接处2实现。
24.所述显影标记6紧密同轴设在距离微导管头端4出口0.5mm处,具体位置为在接近锥形头端、距工作导丝出口0.5mm处设置显影标记6,显影标记6为套于微导管头端4外表面的环状,用于指引球囊未充盈时微导管所处血管内位置。
25.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为套于微导管头端4外周面的环形结构,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由pebax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制成。
26.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及套管5外表面均覆有亲水涂层。
27.所述亲水涂层为波士顿科学公司的bioslidetm润滑涂层。
28.所述第一连接处1为工作导丝入口,第二连接处2为与充盈压力泵连接处,两连接处均为螺口设计,便于与其他器械进行密实连接。
29.所述微导管主体3为进入患者冠状动脉的一段,设置为管状;微导管头端4较微导管主体3内径更细,微导管头端4与微导管主体3一体成型,最终形成锥形头端,微导管头端4为工作导丝出口。
30.所述套管5包裹于微导管主体3外,与微导管主体3之间形成注射或抽取充盈液的空间。
31.所述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分为2段,尾端2/3为顺应性材质8,头端1/3为非顺应性材质9;顺应性材质8与非顺应性材质9连接处存在一反折;反折与非均一性材质结合使用使得充盈后球囊形态呈现尾端细、头端粗的锥形;顺应性材质8与套管5相连,非顺应性材质9与微导管头端4相连。
32.所述当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内填充造影剂时,由于可充盈锥体形态球囊(7)顺应性材质8和非顺应性材质9材质顺应性的差异,以及连接处的反折结构,使球囊膨胀时呈现锥体形态。
33.适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尤其是慢性闭塞病变需要借助微导管指引正逆向导丝自管腔中心部进入病变的病例。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