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喉腔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3233发布日期:2021-02-20 16:5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喉腔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喉腔活检钳。


背景技术:

[0002]
在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时,活检钳是目前进行诊断和治疗很普遍的医学检查和治疗方法,而喉腔活检钳是在为患者进行喉部活体组织检查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喉腔活检钳用于钳取可疑病变组织,对其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或者对病变组织直接进行摘取。
[0003]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喉腔活检钳的钳头固定且仅具有单一咬合方向,在对患者喉部活体组织进行钳取时往往需要更换不同咬合方向的活检钳,操作繁琐,同时更换过程中将活检钳从患者喉腔拿出又放进去会造成患者不适,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钳头可转动的喉腔活检钳。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喉腔活检钳,包括手柄和钳体,所述钳体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所述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所述钳体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钳头组件,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固定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钳头组件活动连接,所述钳头组件包括钳头、钳头座和钳套,所述钳头的后端与所述钳头座铰接,所述钳头设在所述钳套内,且所述钳头的前端与所述钳套铰接,所述钳头座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钳头座可在第一管体内移动,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连接绳,所述第一管体内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钳头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绳与活动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连接轴和转盘,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杆的外侧,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齿合,所述第二锥齿轮远离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壁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
[0006]
进一步的,所述钳头包括第一钳夹、第二钳夹、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钳夹与所述第二钳夹铰接在所述钳套内,所述第一钳夹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钳头座铰接,所述第二钳夹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钳头座铰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体两端均设有环形软垫,所述环形软垫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绳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呈直线型,所述第二管体呈弧形。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手柄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手柄上。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和钳体均由金属材质制成。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通过活动手柄拉动连接绳,然后连杆在连接绳
的带动下移动,控制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下摆动,以实现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的打开和咬合,便于钳取喉部活体组织;通过设置转动机构,调节转盘,使连杆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作用下带动钳头组件一并转动,无需将喉腔活检钳拿出体外更换即可实现钳头组件在喉腔内换向;通过在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之间设置弹性件,在使用时活动手柄向固定手柄方向压缩弹性件,便于医务人员掌握力度,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喉腔活检钳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图1所示a处的放大结构图。
[0014]
图3是图1所示b处的放大结构图。
[0015]
图4是图1所示c处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喉腔活检钳包括手柄1和钳体2,所述钳体2的一端与所述手柄1连接,所述手柄1包括固定手柄3和活动手柄4,所述固定手柄3和活动手柄4转动连接,用于控制钳头组件5活动。
[0018]
所述钳体2包括第一管体7、第二管体6和钳头组件5,所述第二管体6的一端与固定手柄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体7的另一端与所述钳头组件5活动连接,便于钳头组件5沿第一管体7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钳头组件5包括钳头51、钳头座52和钳套53,所述钳头51的后端与所述钳头座52铰接,所述钳头51设在所述钳套53内,且所述钳头51的前端与所述钳套53铰接,所述钳头座52设在所述第一管体7内,所述钳头座52可在第一管体7内移动,通过钳头座52的移动带动钳头51进行打开和咬合,以钳取喉腔内的活体组织。所述第二管体6内设有连接绳63,所述第一管体7内设有连杆71,所述连杆71的一端与所述钳头座52固定连接,所述连杆7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绳63与活动手柄4固定连接,使用时连接绳63在活动手柄4的作用下拉动连杆71水平移动,进而带动钳头座52一起水平活动。所述连杆71上设有转动机构8,用于调节钳头组件5的方向,使钳头组件5在体内实现换向。
[0019]
如图2所示,所述钳头51包括第一钳夹511、第二钳夹512、第一连接片513和第二连接片514,所述第一钳夹511与所述第二钳夹512铰接在所述钳套53内,所述第一钳夹511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片51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片513的另一端与所述钳头座52铰接,所述第二钳夹512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51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片514的另一端与所述钳头座52铰接,便于连杆71移动时带动钳头座52一起移动,以控制第一钳夹511和第二钳夹512的开合,钳取喉腔内的活体组织。
[0020]
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机构8包括第一锥齿轮81、第二锥齿轮82、连接轴83和转盘84,所述第一锥齿轮81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杆71的外侧,所述第一锥齿轮8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82齿合,用于控制连杆71转动,进而带动钳头组件5旋转。所述第二锥齿轮82远离所述第一锥齿轮8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轴83的一端与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8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管体7的管壁与所述转盘84固定连接,用于调节第一锥齿轮81和第二锥齿轮82。
[0021]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管体6两端均设有环形软垫61,所述环形软垫61中心开设有通孔62,所述连接绳63穿设在所述通孔62内,避免在拉动连接绳63时,由于连接绳63与第二管体6的管壁摩擦导致连接绳63磨损而缩短本喉腔活检钳的使用寿命。
[0022]
所述第一管体7呈直线型,所述第二管体6呈弧形,在对喉腔活体组织进行钳取时,第一管体7伸入患者喉腔内,第二管体6位于患者口腔内,使钳体2的形状与人体的喉腔和口腔契合,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0023]
所述固定手柄3和活动手柄4之间设有弹性件9,所述弹性件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手柄3上,所述弹性件9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手柄4上,当未使用时,弹性件9处于自然状态,此时第一钳夹511和第二钳夹512为打开状态;当使用时,手指控制固定手柄3和活动手柄4靠拢时,由于弹性件9的复位作用,活动手柄4上的手指能够感受到弹性件9带来的阻力,便于医务人员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掌握力度,同时由于弹性件9的作用。
[0024]
所述手柄和钳体2均由金属材质制成,便于通过煮沸、浸泡等方式对本喉腔活检钳进行消毒。
[00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喉腔活检钳进行喉部活检时,首先在电子纤维喉镜的定位下,将钳体2伸入患者喉部的可疑病变位置或须钳取活体组织的位置,然后控制活动手柄4向固定手柄3方向挤压,使连杆71在活动手柄4的作用下带动钳头座52一起水平移动,由于钳头座52的移动,使得第一连接片513和第二连接片514上下摆动,进而带动第一钳夹511和第二钳夹512分开和齿合,以钳取喉腔内的活体组织。当在钳取活体组织过程中需要将钳头51转向时,松开活动手柄4,使弹性件9处于自然状态,即连杆71处于未发生平移的状态,此时第一锥齿轮81和第二锥齿轮82相互齿合,转动转盘84,使第一锥齿轮81在第二锥齿轮82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连杆71一起旋转,由于连杆71的转动,钳头组件5也一并旋转,以实现钳头组件5在体内换向,无需将整个钳体2拿出体外更换其他方向的喉腔活检钳,操作简单快捷。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