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用下肢骨折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1407发布日期:2021-02-09 17:3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轮椅用下肢骨折托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用下肢骨折托架,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医院里,常会有一些下肢骨折的病人,需要坐在轮椅上来日常移动,而医院里的人流量较大,下肢骨折的病人坐在轮椅上日常移动时,会有来往的误碰到病人的腿部,或病人的腿部误撞到外界物体,造成病人的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用下肢骨折托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骨折病人的腿部遭到碰撞而二次损伤等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轮椅用下肢骨折托架,包括左立杆和右立杆,所述左立杆或右立杆的侧壁上设有可拆卸的保护罩且所述保护罩的一侧可以左立杆或右立杆为轴旋转,所述保护罩的两侧端部分别与左立杆和右立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保护罩的设置,使得病人坐在轮椅上日常移动时,可以通过保护罩实现保护的作用,避免病人在移动时发生误碰撞,而造成二次损伤,保证了病人的移动时的安全性,同时保护罩在轮椅上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根据需要安装保护罩,减少占用空间,保证使用的便利性。
[0005]
作为优选,所述左立杆或右立杆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连接筒且每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筒之间为相互对称的结构,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分别与单个第一连接筒两两配合的第二连接筒且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筒之间为相互对称的结构;通过上述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安装位置相反,使得各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连接时的作用力依次相反,从而可以加强各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连接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保护罩轻易的松脱。
[0006]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固定柱,所述左立杆或右立杆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与固定柱的上端和下端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通过上述固定柱、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之间的配合设置,使得上述保护罩可以通过固定柱和固定块的配合实现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同时可以加强对保护罩的固定效果,避免保护罩的轻易脱离。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筒的中部同轴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连接筒的下端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一通孔和第一空腔的配合,可以供连接柱插入,以保证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连接稳定。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穿设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上位于第一空腔内一端偏心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空腔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供连接块活动的开槽;通过上述第一永磁体的设置,使得连接柱可以通过第二永磁体移动至第一连接筒内,避免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相互之间发生水平位移而影响保护罩
的固定,而连接块和开槽的设置,使得保护罩在需要拆卸时,可以通过连接块控制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分离,从而方便将保护罩拆卸分离。
[0009]
所述第二连接筒上同轴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连接柱且所述连接柱可在第二通孔内往复移动;通过上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设置,使得上述连接柱可以通过第二通孔伸出并进入第一空腔内,起到连接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作用,同时连接柱可收回第二空腔,以便于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分离。
[0010]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外缘处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壁与第二空腔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连接筒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设有与第一永磁体相配合的第二永磁体;通过上述第二永磁体的设置,使得连接柱可以固定在第一空腔内,同时可以保证保护罩在第二连接筒上自由转动,而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连接柱与第一永磁体分离后,可以通过复位弹簧回到第二空腔,以便于保护罩的拆卸。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柱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可活动的卡珠和用于供卡珠活动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设有与卡珠的底端连接的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和第二固定块的上端均设有与卡珠配合的卡槽;通过上述卡珠和卡槽的配合设置,使得上述卡珠可以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卡入卡槽内,实现连接固定的效果,且可以人工将卡珠掰离卡槽,从而可以轻松的启闭保护罩,方便病人的使用。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左立杆和右立杆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上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在左立杆和右立杆内活动;通过上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设置,以便于病人足部的放置,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设置,使得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在左立杆和右立杆上可以移动,以便于调节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长度。
[0013]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与左立杆和右立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分别通过一轴承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间为磁性连接;通过上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的设置,使得上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可以通过螺纹实现上下移动,以便于调节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病人,同时轴承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转动带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转动,而影响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使用,而磁性连接的设置,可以加强对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间连接时的固定力,且避免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发生转动。
[0014]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防止骨折病人的腿部遭到碰撞而二次损伤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0016]
图2是图1中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8]
图4是图2中的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9]
图5是图1中的固定柱和固定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1]
如图1-5所示,一种轮椅用下肢骨折托架,包括左立杆1和右立杆2,所述左立杆1或右立杆2的侧壁上设有可拆卸的保护罩3且所述保护罩3的一侧可以左立杆1或右立杆2为轴旋转,所述保护罩3的两侧端部分别与左立杆1和右立杆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保护罩的设置,使得病人坐在轮椅上日常移动时,可以通过保护罩实现保护的作用,避免病人在移动时发生误碰撞,而造成二次损伤,保证了病人的移动时的安全性,同时保护罩在轮椅上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根据需要安装保护罩,减少占用空间,保证使用的便利性;上述左立杆和右立杆均设在轮椅的前端,保护罩可以覆盖到病人的小腿及足部,保护罩在使用时可以将保护罩的一侧打开然后翻转,病人坐入轮椅后,将保护罩的一侧固定在立杆上,实现保护效果。
[0022]
如图1-4所示,所述左立杆1或右立杆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连接筒21且每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筒21之间为相互对称的结构,所述保护罩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分别与单个第一连接筒21两两配合的第二连接筒31且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筒31之间为相互对称的结构,通过上述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安装位置相反,使得各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连接时的作用力依次相反,从而可以加强各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连接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保护罩轻易的松脱;第一连接筒21的中部同轴设有第一空腔211,第一连接筒21的下端设有与第一空腔211连通的第一通孔212,上述第一通孔和第一空腔的配合,可以供连接柱插入,以保证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连接稳定;第一空腔211的底部穿设有旋转把手213,旋转把手213上位于第一空腔211内一端偏心设有连接块214,连接块214上设有第一永磁体215,第一空腔211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供连接块214活动的开槽216,通过上述第一永磁体的设置,使得连接柱可以通过第二永磁体移动至第一连接筒内,避免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相互之间发生水平位移而影响保护罩的固定,而连接块和开槽的设置,使得保护罩在需要拆卸时,可以通过连接块控制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分离,从而方便将保护罩拆卸分离;第二连接筒31上同轴设有第二空腔311,第二空腔3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通孔312和第三通孔313,第二空腔311内设有连接柱314且连接柱314可在第二通孔312内往复移动,通过上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设置,使得上述连接柱可以通过第二通孔伸出并进入第一空腔内,起到连接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作用,同时连接柱可收回第二空腔,以便于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分离;连接柱314的底端外缘处设有第二限位部315,第二限位部315的外壁与第二空腔311的内壁抵接,第二限位部315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连接筒31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316,连接柱314的上端设有与第一永磁体215相配合的第二永磁体317,通过上述第二永磁体的设置,使得连接柱可以固定在第一空腔内,同时可以保证保护罩在第二连接筒上自由转动,而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连接柱与第一永磁体分离后,可以通过复位弹簧回到第二空腔,以便于保护罩的拆卸。
[0023]
上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磁场方向呈相反设置,在安装保护罩前,先将保护罩上端的第一连接筒放置在右立杆上端的第二连接筒的上方,同时将保护罩下端的第一连接筒放置在右立杆下端的第二连接筒的下方,然后顶动连接柱,将连接柱顶入第一空腔内,复位弹簧拉伸,直至连接柱的端部与连接块接触,此时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相互吸
引,将连接柱固定在第一空腔内,保护罩从而可以转动,当需要拆卸保护罩时,转动旋转把手,使得旋转把手上的第二永磁体可以与第一永磁体分离,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分离后,连接柱受到复位弹簧的作用回到第二空腔内,从而可以将保护罩的一端与右立杆分离。
[0024]
如图5所示,所述保护罩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固定柱32,所述左立杆1或右立杆2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与固定柱32的上端和下端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通过上述固定柱、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之间的配合设置,使得上述保护罩可以通过固定柱和固定块的配合实现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同时可以加强对保护罩的固定效果,避免保护罩的轻易脱离;固定柱3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可活动的卡珠321和用于供卡珠321活动的活动槽322,活动槽322的底部设有与卡珠321的底端连接的弹性件323,第一固定块11的下端和第二固定块12的上端均设有与卡珠321配合的卡槽111,通过上述卡珠和卡槽的配合设置,使得上述卡珠可以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卡入卡槽内,实现连接固定的效果,且可以人工将卡珠掰离卡槽,从而可以轻松的启闭保护罩,方便病人的使用;在将保护罩与左立杆连接固定后,卡珠受到弹性件的作用向上伸出,直至卡珠与卡槽相契合,保护罩的一侧从而固定在左立杆上,需要打开保护罩前,朝外掰动保护罩,卡珠受到挤压,向下移动,弹性件受力收缩,直至卡珠移动至卡槽外,从而打开保护罩,上述弹性件采用螺旋弹簧设置。
[0025]
如图1、2以及5所示,左立杆1和右立杆2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托板13和第二托板22,第一托板13和第二托板22的上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221且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221可在左立杆1和右立杆2内活动,通过上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设置,以便于病人足部的放置,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设置,使得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在左立杆和右立杆上可以移动,以便于调节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长度;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221分别与左立杆1和右立杆2之间螺纹连接,第一托板13和第二托板22分别通过一轴承132与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221之间转动连接,第一托板13和第二托板22之间为磁性连接,通过上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的设置,使得上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可以通过螺纹实现上下移动,以便于调节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病人,同时轴承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转动带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转动,而影响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使用,而磁性连接的设置,可以加强对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间连接时的固定力,且避免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发生转动;上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控制扳手133和第二控制扳手222,在需要调节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时,先分别转动第一控制扳手和第二控制扳手,第一控制扳手和第二控制板手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螺纹配合在左立杆和右立杆内转到,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上下移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从而可以上下移动而实现调节,然后将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转动,使得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可以合并在一起,避免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独立转动,且保证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稳定的对病人的足部进行支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