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

文档序号:26793975发布日期:2021-09-29 00:2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

1.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


背景技术:

2.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该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来产生烟气,利用含有药物成分的烟气及热刺激作用于皮肤表面,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艾灸疗法的发展过程中,施治方式一直是制约该疗法的重要因素。
3.督脉灸是指在人体背部施以隔药灸来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传统的督脉灸施灸部位是在大椎穴至腰俞穴。首先用姜汁涂擦脊柱周围的皮肤,铺撒中药粉即辅灸粉,再铺上适当宽度的绷带在脊背上,以姜末均匀铺在绷带上,在姜末上铺一条艾绒,一次燃尽便为1壮,连续灸3壮,4次为一个疗程。督脉灸适用于督脉诸证及慢性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4.目前大多数督脉灸都是借助木盒装置固定在背部来完成的。木盒固定模式在督脉灸治疗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人有个体差异,躯干长短不一,生理曲度各不相同,木盒装置不能调整施灸长度及生理曲度;2、木盒装置因是木质,较重,放置背部,容易让人引起不适感;3、木盒装置是木质材料,反复使用,容易引起交叉感染;4、施灸过程中艾灰掉落,容易烫伤皮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督脉灸疗法中的药材固定模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5.此外,在督脉灸疗法中,背部的姜末受艾绒加热而升温,而后逐渐降温,在这一过程中药材的实时温度是决定治疗进程及终止治疗的重要指标,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对药材实时温度的监测手段,因此对治疗进程的掌握主要由医师依靠经验判定,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误差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督脉灸疗法中的木盒固定装置难以同人体背部形态相契合的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督脉灸疗法中的木盒固定装置重量较大,易造成使用者不适感。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督脉灸疗法中的木盒固定装置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常规督脉灸疗法在施灸过程中掉落的艾灰容易烫伤皮肤。
10.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常规督脉灸疗法难以准确反馈药材的实时温度。
11.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2.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包括背心体,充气部,充气阀门,槽体,弹性纱布,姜末层,艾绒层,温度探头,其中,在背心体的背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充气部,在充气部上连接有充气阀门,两个充气部之间具有条形间隙,弹性纱布位于该条形间隙底部,弹性纱布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充气部固定连接,两个充气部与弹性纱布共同围成槽体,在槽体中自下而上分别铺置有姜末层和艾绒层,在姜末层中插接有温度探头。
13.作为优选,还包括线缆和显示器,其中,线缆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探头以及显示器电性连接。
14.作为优选,所述槽体的宽度为10cm。
15.作为优选,当充气部充满气体时,槽体的高度为15cm。
16.作为优选,背心体的材质为:聚酯纤维80%,tpu涂层20%。
17.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背心体用于起到穿戴作用,使其上的各个模块与人体相贴合;背部两侧的充气部用于同弹性纱布围成槽体,这种基于充气形成的槽体结构,可通过控制充气量来调节槽体高度,以适应不同的施灸需求;充气阀门用于对充气部进行充气或放气;槽体用于容纳姜末层及艾绒层,从而对姜末层及艾绒层起到良好的塑型作用,符合人体背部自然曲线,更加贴合人体背部;弹性纱布一方面用于同两侧的充气部围成槽体,另一方面用于对两侧的充气部加以连接,再一方面,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多孔结构,既可保证与人体背部良好贴合,又可保证药物渗透;姜末层和艾绒层为本领域中常规的药物材料;温度探头用于实时探测姜末层温度,从而为控制治疗进程提供温度依据。线缆及显示器用于将温度探头监测到的温度加以显示。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该技术方案摒弃了常规督脉灸所采用的木盒装置,改用可穿戴式的艾灸衣进行施灸,并对其构造加以改良,从而在保留传统督脉灸自然疗法的基础上,提升了施灸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开衫式背心倒穿的模式,在背部两侧分别设置充气部,在两个充气部之间的底部位置连接弹性纱布,由弹性纱布和两个充气部所围成的槽体用于容纳姜末层艾绒层,不仅与人体背部良好贴合,而且可通过控制充气量来调节槽体深度。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姜末层中引入了温度探头,可实时掌握治疗温度,从而为控制治疗进程提供温度依据。与常规的督脉灸木盒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施灸更加方便、贴合性更好,而且舒适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可通过专人专衣的方式杜绝交叉感染问题,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1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20.1、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可分为s、m、l、xl码,以满足不同体型的人群。
21.2、装置衣具有可塑性和可拆卸性,且方便收纳及携带。
22.3、装置衣施灸过程中可代替常规衣物,起到遮挡作用,同时可以避免灸尘掉落时烫伤皮肤。
23.4、装置衣可水洗,重复使用。同时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24.5、装置衣轻盈柔软,弹力舒适。
25.6、外接测温仪,可以报警提示进行下一轮操作。
26.7、可采用防火材料以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
27.8、可采用专人专衣的方式杜绝交叉感染问题。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俯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姜末层与人体背部贴合处的示意图;
32.图中:
33.1、背心体
ꢀꢀꢀꢀꢀꢀꢀꢀ
2、充气部
ꢀꢀꢀꢀꢀꢀꢀꢀ
3、充气阀门
ꢀꢀꢀꢀꢀꢀ
4、槽体
34.5、弹性纱布
ꢀꢀꢀꢀꢀꢀ
6、姜末层
ꢀꢀꢀꢀꢀꢀꢀꢀ
7、艾绒层
ꢀꢀꢀꢀꢀꢀꢀꢀ
8、温度探头
35.9、线缆
ꢀꢀꢀꢀꢀꢀꢀꢀꢀꢀ
10、显示器
ꢀꢀꢀꢀꢀꢀꢀ
11、人体背部。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37.实施例1
38.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分为标准s码、m码、l码、xl码,颜色:孔雀蓝、果绿色、亮橙色。
39.装置衣呈背心开衫式(装置衣材料为80%聚酯纤维+20%tpu涂层),开衫部分连接宽为10cm,长与衣长相同的弹力纱布。施灸前,套头反穿,此时弹力纱布位于人体背部。装置衣前面即腹部封闭,不充气,背部除弹力纱布以外均可充气。便携式充气阀门(品牌:福浩森型号:u型枕头气嘴自动充气阀)位于装置衣背部右下侧,手压便携充气阀门,装置衣背部开始充气,充气完毕后,装置衣中间呈现最高15cm的凹型槽,同时可通过调整装置衣的充气饱满度来调整施灸范围。此时在背部的弹力纱布上涂抹姜汁,往充气凹槽中放入姜末,充气凹槽对姜末起到良好的塑型作用,符合人体背部自然曲线,更加贴合人体。在凹型槽内可对姜末高度进行调整。在姜末上铺上辅灸粉,接着将测温仪的探头插入姜末,外面连接测温仪,最后在姜末上放置艾绒,点燃艾绒,开始施灸,启动测温仪。当艾绒燃烧完毕,姜末温度下降至40度,测温仪报警提示本次施灸完毕,可加艾绒继续进行下一壮的艾灸。
40.施灸完毕后,打开充气阀门,脱下装置衣,收纳至小袋内,方便清洗、携带及重复使用,同时避免交叉感染,专人专用。
41.装置衣具有防火功能,代替作为一件衣物,不仅能起到遮挡作用,还可以防止传统督脉灸施灸过程中因艾灰掉落后烫伤皮肤的危险。
42.实施例2
43.充气式背部督脉灸装置衣,如图1~4所示,包括背心体1,充气部2,充气阀门3,槽体4,弹性纱布5,姜末层6,艾绒层7,温度探头8,其中,在背心体1的背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充气部2,在充气部2上连接有充气阀门3,两个充气部2之间具有条形间隙,弹性纱布5位于该条形间隙底部,弹性纱布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充气部2固定连接,两个充气部2与弹性纱布5共同围成槽体4,在槽体4中自下而上分别铺置有姜末层6和艾绒层7,在姜末层6中插接有温
度探头8。同时,还包括线缆9和显示器10,其中,线缆9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探头8以及显示器10电性连接。所述槽体4的宽度为10cm。当充气部2充满气体时,槽体4的高度为15cm。背心体1的材质为:聚酯纤维80%,tpu涂层20%。
44.该装置衣的结构特点如下:背心体1用于起到穿戴作用,使其上的各个模块与人体相贴合;背部两侧的充气部2用于同弹性纱布5围成槽体4,这种基于充气形成的槽体4结构,可通过控制充气量来调节槽体4高度,以适应不同的施灸需求;充气阀门3用于对充气部2进行充气或放气;槽体4用于容纳姜末层6及艾绒层7,从而对姜末层6及艾绒层7起到良好的塑型作用,符合人体背部11自然曲线,更加贴合人体背部11;弹性纱布5一方面用于同两侧的充气部2围成槽体4,另一方面用于对两侧的充气部2加以连接,再一方面,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多孔结构,既可保证与人体背部11良好贴合,又可保证药物渗透;姜末层6和艾绒层7本领域中常规的药物材料;温度探头8用于实时探测姜末层温度,从而为控制治疗进程提供温度依据。线缆9及显示器10用于将温度探头8监测到的温度加以显示。
4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