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0589发布日期:2021-01-12 08:1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



背景技术:

股骨颈部位血运解剖特殊,一旦发生骨折容易出现骨不连或者股骨头坏死。高龄患者可考虑选择股骨头置换术,但尤其是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以内固定为首选。所以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式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在目前针对股骨颈骨折固定手术方案中,以往大部分专家采用3枚空心钉a以倒“品”字平行于股骨颈方向固定。但此方案具有生物力学强度不够,尤其是下地活动后容易导致内固定失效的缺点(如图1)。很多患者容易发生骨不连甚至股骨头坏死,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内固定翻修。严重时致残需要后期关节置换,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经济社会负担。也有其他类似动力髋螺钉或髋关节外展截骨等其他内固定方式,但均未得到广泛认可。

针对传统空心钉固定术式的缺点,近年来专家针对股骨颈骨折采用“f”型空心钉内固定方案,且进行了大样本的临床应用及完善的生物力学检测,认为该方案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最低的手术失败率,该方案经过内专家临床验证,也获得广泛认可。但此种固定方案最关键步骤在于股骨小转子下方打入的一枚支撑螺钉b,此枚支撑螺钉b采用常规置入方法较困难(导针置入方向要求分别在正位照片与侧位照片与股骨干及股骨颈有较大倾斜夹角)。直接采用目前已有的导针导向器易出现导针(也就是支撑螺钉b)与股骨干产生滑动,不易准确控制导针(支撑螺钉b)方向,必须x线透视下多次置针才能达到较满意位置(如图2和图3)。因此,采用“f”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主要难点在于:

1、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延长,术者学习曲线长;

2、增加了手术医生及患者的射线暴露;

3、反复多次在股骨干近端置针会破坏入针处股骨皮质,导致最终空心钉置入后松动、失效,严重时可能导致股骨干骨折。

为此,设计一种新的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以改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导针与股骨干不易产生滑动,能准确控制导针方向让导针顺畅准确置入,减少了置针次数,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者学习曲线,避免了股骨外侧皮质因多次置入导针而产生力学薄弱点进而引发导针置入后松动、失效甚至股骨干骨折;减少了术中x线透视次数从而减少了医源性放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导向器主体,各所述导向器主体包括握持体、导向柄和股骨防滑接触板,握持体上有导针入口,股骨防滑接触板上有导针出口,导向柄内有导针通道,导针入口、导针通道和导针出口直线贯通,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在冠状面上相对于导向柄有30°夹角,股骨防滑接触板在矢状面上相对于导向柄有15°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的接触面有若干尖齿突起,尖齿突起分布在导针出口的周围。可增大股骨防滑接触板与股骨外侧皮质之间摩擦力,避免股骨防滑接触板在股骨干表面产生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上有用于将股骨防滑接触板与股骨表面以细克氏针临时固定的若干个固定孔。将股骨防滑接触板与股骨表面以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可辅助防止股骨防滑接触板在股骨干表面产生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针出口与分布在导针出口周围的尖齿突起呈矩形阵列分布,固定孔分布在矩形阵列的其中三边并且与该三边处的尖齿突起交替分布。可提高防滑效果,有助于导针快速准确地置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针出口位于矩形阵列的中心线位置,固定孔分布在矩形阵列的中心线两边并且两边的固定孔数量不相等。可提高临时固定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中心线两边的固定孔相对于导针出口由近及远布置,数量较多的固定孔中最接近导针出口的固定孔与数量较少的固定孔中最远离导针出口的固定孔沿着中心线对称。可提高临时固定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阵列有三列五行,导针出口位于中间列并占用中间行的其中两行;固定孔的数量为五个,其中的三个固定孔位于中心线的一边,另外两个固定孔位于中心线的另外一边。可提高防滑效果和临时固定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是与股骨形状相适应的弧形板,尖齿突起位于弧形板的凹弧面,导向柄与弧形板的一端及弧形板的凸弧面连接。弧形的设计与股骨形状更为吻合,置针时更不容易移位脱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针出口与弧形板的与导向柄相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针出口与弧形板的另一相对端之间的距离,并且,导针出口距弧形板的另一相对端2cm,五个固定孔均向弧形板的另一相对端方向分布。可使股骨防滑接触板上端缘位于股骨小转子下缘平面时,导针置入处正好位于距大转子外侧最高点下缘4-5cm处,更容易掌握导针置入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的长度为3.5cm,宽度为2.5cm,厚度为0.35cm,弧度直径为3.5cm,尖齿突起的基底直径为0.2cm,固定孔的直径为1.6mm;握持体为长为10cm、高为3.5cm、宽为4cm的圆角长方体,导针入口位于握持体的高度方向的其中一个转角位置处;导向柄是长为13cm、外直径为1.0cm的圆柱柄,导针通道的直径为0.25cm,导向柄的下端与圆角长方体的顶面连接并且在连接处有加强筋,导向柄的上端与股骨防滑接触板的下端缘和凸弧面连接并且在连接处也有加强筋,股骨防滑接触板的另一相对端为股骨防滑接触板的上端缘;导针入口和导针出口均为椭圆形结构。股骨防滑接触板尺寸的设计便于与股骨干相匹配;握持体尺寸的设计便于单手握持和操作;导向柄尺寸的设计及导针入口和导针出口采用椭圆形的设计便于导针的顺利置入;加强筋的设计增加了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操作简便,性能优越,能让导针顺畅准确置入,相比于单纯透视下置入减少了置针次数,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者学习曲线;减少了术中x线透视次数从而减少了医源性放射伤害;避免了股骨外侧皮质因多次置入导针而产生力学薄弱点进而引发导针置入后松动、失效甚至股骨干骨折。

(2)可以快速、微创、准确置入“f”型螺钉技术中最下方最关键的大角度支撑螺钉(也就是最大角度导针)。通过该辅助装置可达到支撑螺钉置入后最佳的角度(正位与股骨干150°,侧位与股骨颈15°),从而达到最佳生物力学固定效果。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3枚空心钉以倒“品”字平行于股骨颈方向固定股骨颈骨折失效后的示意图。

图2为“f”型空心钉成功内固定股骨颈的正位x片示意图。

图3为“f”型空心钉成功内固定股骨颈的侧位x片示意图。

图4为两个导向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5为其中一个导向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导向器主体的左视图。

图7为图5所示导向器主体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导向器主体a-a位置的剖视图。

图9为图5所示导向器主体的后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导向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11为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12为图11所示导针置入后正位x片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导针置入后侧位x片示意图,图中的a表示前面,p表示后面,空心钉导针置入方向是从前向后的方向。

背景技术的附图标号说明:空心钉a,支撑螺钉b。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号说明:握持体1,导针入口11,导向柄2,导针通道21,加强筋一22,股骨防滑接触板3,加强筋二31,导针出口32,尖齿突起33,固定孔34,小转子100a,大转子100b,股骨干100c,股骨颈100d,空心钉导针20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4-13,所述股骨颈骨折支撑螺钉导向器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导向器主体,两个导向器主体均由树脂或者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可以根据骨折的左腿或右腿选择相应的导向器主体。各所述导向器主体包括一体连接的握持体1、导向柄2和股骨防滑接触板3。

所述握持体1为长为10cm、高为3.5cm、宽为4cm的圆角长方体。握持体1上有导针入口11,导针入口11位于握持体1的高度方向的其中一个转角位置处。导针入口11为椭圆形结构。

所述导向柄2是长为13cm、外直径为1.0cm的圆柱柄,导向柄2内有导针通道21,导针通道21的直径为0.25cm。导向柄2的下端与圆角长方体的顶面连接并且在连接处有加强筋一22,增加连接处的强度,使得导向柄2与握持体1稳定连接。

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3是与股骨形状相适应的弧形板,其长度为3.5cm、宽度为2.5cm、厚度为0.35cm、弧度直径为3.5cm,可与股骨干100c近端外侧贴合。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下端缘和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凸弧面与导向柄2的上端连接并且在连接处有加强筋二31,增加连接处的强度,使得导向柄2与股骨防滑接触板3稳定连接。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凹弧面上有导针出口32,导针出口32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的导针出口32的长轴方向与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导针入口11、导针通道21和导针出口32直线贯通。所述导针出口32与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下端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针出口32与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上端缘之间的距离,并且,导针出口32距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上端缘2cm,当股骨防滑接触板3上端缘位于股骨小转子100a下缘平面时,从导针出口32处伸出的导针在股骨处的置入处正好位于距大转子100b外侧最高点下缘4-5cm处。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3在冠状面上相对于导向柄2有30°夹角,更接近股骨颈负重骨小梁角度((冠状面为从左右方向,沿人体的长轴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如图5所示竖直方向的面为冠状面)。股骨防滑接触板3在矢状面上相对于导向柄2有15°角度,从而导针出口32与股骨防滑接触板3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之间也具有15°角度,可保证导针(即支撑螺钉)从股骨前下方向股骨头后上方置入,导针置入后尖端靠近股骨颈后方骨皮质并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矢状面为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面的解剖面,于这个面平行的也是矢状面,在图6中与导向柄垂直的前后方向的平面为矢状面)。

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凹弧面为接触面,接触面处有若干尖齿突起33,可增大股骨防滑接触板3与股骨外侧皮质之间摩擦力,避免股骨防滑接触板3在股骨干100表面产生滑动。尖齿突起33的基底直径为0.2cm,基底直径也就是尖齿突起33与股骨防滑接触板3相接位置的直径。尖齿突起33分布在导针出口32的周围并且与导针出口32呈矩形阵列分布,能使得各尖齿突起33与股骨外侧皮质的接触位置的摩擦力更均匀,有效地避免产生股骨防滑接触板3在股骨干100表面滑动。导针出口32位于矩形阵列的中心线位置,所述矩形阵列有三列五行,导针出口32位于中间列并占用中间行的其中靠下的两行。

所述股骨防滑接触板3上有若干个固定孔34,用于将股骨防滑接触板3与股骨表面以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固定孔34分布在矩形阵列的其中三边并且与该三边处的尖齿突起33交替分布,从三边对股骨防滑接触板进行临时固定,提高防滑效果,有助于导针快速准确地置入。固定孔34分布在矩形阵列的中心线两边并且两边的固定孔34数量不相等。位于中心线两边的固定孔34相对于导针出口32由近及远朝向股骨防滑接触板3的上端缘方向分布,数量较多的固定孔34中最接近导针出口32的固定孔34与数量较少的固定孔34中最远离导针出口32的固定孔34沿着中心线对称。具体地说,固定孔34的数量为五个,其中的三个固定孔34位于中心线的一边,另外两个固定孔34位于中心线的另外一边,该两个固定孔34中的接近导针出口32的固定孔34与导针出口32的上端对应。

使用方法:将导向器主体的股骨防滑接触板3置于股骨近端外侧皮质骨表面,使尖齿突起33与股骨外侧皮质紧密接触,透视下股骨防滑接触板3上缘与小转子100a下缘平齐,先以细克氏针穿过固定孔34固定至股骨,以临时固定股骨防滑接触板3至股骨表面,再使用电钻通过导针通道21置入空心钉导针200(也就是最下方大角度的支撑螺钉),即可将空心钉导针置入合适位置。由于股骨防滑接触板3在冠状面上相对于导向柄2有30°夹角,股骨防滑接触板3在矢状面上相对于导向柄2有15°角度,导针入口11、导针通道21和导针出口32直线贯通,从而能够快速准确顺畅地通过导针入口11、导针通道21和导针出口32将该空心钉导针200置入股骨干100c和股骨颈100d内,操作简便,性能优越,应用效果突出:首先相比于单纯透视下置入减少了置针次数,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者学习曲线;其次减少了术中x线透视次数从而减少了医源性放射伤害;避免了股骨外侧皮质因多次置入导针而产生力学薄弱点进而引发骨折。通过将本导向器用于目前公认最佳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f”型空心钉置入治疗方案,可达到空心钉导针200置入后最佳的角度(正位与股骨干100c夹角为150°(如图12),侧位与股骨颈100d夹角为15°(如图13)),从而达到最佳生物力学固定效果。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