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背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1228发布日期:2021-05-11 14:5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背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理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背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保健。腰背部穴位的保健治疗作用在普通老百姓中有很高的认可度,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群经常进行推拿按摩以达到养身保健的目的。众所周知的是,如果不依靠他人的帮助,自身是难以按摩到腰背部穴位的。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按摩器,可以方便人们在家自行按摩,但是这些器材大多使用效果不尽人意,亦或是成本高、价格昂贵等。

申请号为201620328209.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按摩易棒做成可放置在平面上,用户将需按摩的部位往按摩易棒的棱上靠,不用人帮助也能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按摩。该按摩棒虽然可以实现自行按摩,但当用力按压时可能造成按摩棒的倾倒或滑落,使用过程多有不便。申请号为201520697989.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腰背健身板,可对人体腰背部穴位、肌肉进行刺激按摩磁疗,达到预防、治疗腰椎、颈椎疾病目的。该健身板能够固定放置,但对穴位的按摩不够精准,对穴位的刺激也十分有限。目前尚没有一种既能精准刺激穴位,又能实现自助按摩且适用性广的按摩器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利、成本低廉的腰背按摩装置,能够让人们轻松实现对腰背部的自助按摩,按摩穴位准确,安全有效,经久耐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腰背按摩装置,包括按摩器和设有滑槽的固定板,按摩器可嵌入固定板的滑槽内;按摩器与固定板相对的面上设有一条凸起棱,使按摩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按摩器上凸起棱的侧视形状与人体脊椎生理曲度一致。

上述方案优选的,按摩器上开设定位孔,固定板上开设定位槽。

上述方案优选的,固定板上四周开设固定孔。

上述方案优选的,按摩器上凸起棱的尖端为平滑过渡。

上述方案优选的,按摩器或为一体成型,或为分段组装而成。

上述方案优选的,按摩器为颈段、胸段、腰段、骶段四段组装而成。

上述方案优选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计数器、显示器和电源,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按摩器内部凸起棱下,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计数器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计数器与显示器电连接,电源与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方案优选的,还包括辅助按摩器,辅助按摩器可替代按摩器,辅助按摩器与固定板相对的面上设有高度不一致的按摩柱,辅助按摩器的侧视形状与人体脊椎生理曲度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按摩器凸起棱与人体脊椎生理曲度一致,使用者仅需很小的力气,便可实现对腰背各个穴位的精准按摩,按摩力度还可自由控制。

2、按摩器与人体的接触作用点仅为凸起棱的尖端,可对病变结节的拔离更加彻底,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3、本按摩装置可固定在墙壁上使用,在不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可自主按摩腰背部,固定在墙壁上也更利于使用者发力。固定板可安装于墙角或门后墙壁上,按摩器拆装方便,按摩结束后拆下按摩器,可有效节省空间。

4、本按摩装置的高度可随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自由调节,适用性更广。

5、按摩器可增加计数功能,便于使用者记录腰背部的按摩次数,使按摩时间更科学合理,从而达到更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6、本按摩装置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按摩器,可实现不同的按摩效果,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按摩器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按摩器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按摩器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按摩器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按摩器的主视图。

图号标识:1、按摩器,11、定位孔,12、压力传感器,13、显示器,2、固定板,21、滑槽,22、定位槽,23、固定孔,3、螺帽,4、螺栓,5、辅助按摩器,51、按摩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腰背按摩装置,如附图1和2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按摩器1和设有滑槽21的固定板2,按摩器1可嵌入固定板2的滑槽21内;按摩器1与固定板2相对的面上设有一条凸起棱,使按摩器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按摩器1上凸起棱的侧视形状与人体脊椎生理曲度一致,如附图3所示。

如附图4—6所示,按摩器1上开设定位孔11,固定板2上开设定位槽22,按摩器1可沿固定板2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身高需求,再借助螺帽3和螺栓4固定在任意高度,高度可调节范围即为定位槽22的长度。

如附图5和6所示,固定板2上四周开设固定孔23,用于将固定板2安装在墙壁上。

如附图1和4所示,按摩器1上凸起棱的尖端为平滑过渡,确保精准刺激穴位,但又避免了尖端过于锋利而造成压伤或磕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将固定板2安装在墙壁上,再将按摩器1嵌入滑槽21内,使用者根据身高调节按摩器1至适宜高度,通过扭紧螺帽3使按摩器1固定。使用时,使用者只需背靠按摩器1,在不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使用者自行向后用力压住按摩器1,凸起棱与人体脊椎生理曲度贴合,可按摩到整个腰背部穴位,按摩力度由使用者自由掌握;使用结束后,扭松螺帽3,拆下按摩器1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2、控制器、计数器、显示器13和电源,压力传感器12设置于按摩器1内部凸起棱下,压力传感器12旁为控制器、计数器和电源,显示器13设置于按摩器1表面,如附图3所示。

其工作原理为:压力传感器12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当使用者向后用力压住按摩器1时,压力传感器12将按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计数器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器将按压信号传送至计数器,用于计量按压次数;计数器与显示器13电连接,显示器13用于直观的显示按压次数;电源与控制器电连接,且通过控制器向压力传感器12、计数器、显示器13供电。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按摩器1为颈段、胸段、腰段、骶段四段组装而成,每段内部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和2的相同,可分别记录各段按摩次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辅助按摩器5,如附图7—9所示,辅助按摩器5可替代按摩器1,辅助按摩器5与固定板2相对的面上设有高度不一致的按摩柱51,辅助按摩器5的侧视形状与人体脊椎生理曲度一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将固定板2安装在墙壁上,使用者可自行选择按摩器1或辅助按摩器5嵌入滑槽21内,也可根据使用者身高调节安装高度。按摩器1的接触面窄,仅为凸起棱,但是力度较集中,可对病变结节的拔离更加彻底;辅助按摩器5的接触面宽,为许多按摩柱51构成的面,适合在用按摩器1进行按压结束后的整体放松按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