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术室护理用接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3175发布日期:2021-06-01 23:3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术室护理用接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手术室护理用接尿装置。



背景技术:

接尿器是根据病人的活动度和生理特点,分为一次性专用无折边塑料接尿袋和穿戴式、床上收集式接尿器,外出坐轮椅时使用穿戴式接尿器,是由简易内裤等组件组成。剖腹产、肌肉拉伤、行动不便、残疾人士、遗尿、连续输液、长期卧床的男女病员、以及运动、行走遗尿患者等活动较多人士需要一个手持式接尿壶或一次性塑料接尿袋即可,可替代留置导尿管,但主要作用是能够预防尿路感染。

医疗辅助中常用的接尿器,在手术中使用后,存在无法有效清洗接尿器内部的污垢,导致不便于二次使用,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使用麻药后无法自己排尿,需要用到引尿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新型手术室护理用接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手术室护理用接尿装置,具有有效清洗接尿器内部的污垢和可拼接引尿管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手术室护理用接尿装置,包括顶部外壳,所述顶部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纵向外壳,所述纵向外壳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顶部外壳远离扶手的一侧内部开设有入水口,所述顶部外壳靠近入水口的一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悬挂支架,所述悬挂支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悬挂机构,所述顶部外壳的顶部轴心处固定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顶部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外壳。

优选的,所述入水口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入水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输送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侧漏罩。

优选的,所述悬挂支架的顶部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挂钩,所述顶部外壳靠近悬挂支架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开设有针孔。

优选的,所述顶部外壳的轴心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底座,所述把手底座的一侧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

优选的,所述底部外壳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轴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承,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支架,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承。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承,所述第二连接轴承远离第一转动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承,所述第二转动轴承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毛刷。

优选的,所述顶部外壳靠近扶手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接水口,所述顶部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部外壳、扶手、内腔、接水口、顶部支架、底部支架、连接柱、第一连接轴承、第一转动轴承、第二连接轴承、毛刷、第二转动轴承、输送管、固定板、防侧漏罩、悬挂机构、底部外壳、纵向外壳、清洗机构、挂钩、支架、针孔、把手底座、转动把手、入水口和悬挂支架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手术中使用后,存在无法有效清洗接尿器内部的污垢,导致不便于二次使用,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使用麻药后无法自己排尿,需要用到引尿管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入水口、输送管、固定板和防侧漏罩,当患者需要使用本设备进行接尿时,将防侧漏罩放置在目的点,将尿液引入输送管内部,再通过入水口进入内腔内,顶部的防侧漏罩可以在患者排尿时,防止尿液四溅,从而达到方便使用和阻止尿液回流的效果,通过设置顶部外壳、悬挂支架、挂钩、支架和针孔,当患者使用麻醉药后,无法自行排尿时,可以将引流针接入针孔内,在将引流袋悬挂在挂钩上,从而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通过设置把手底座、转动把手、第一连接轴承、第一转动轴承、第二连接轴承、毛刷和第二转动轴承,当本设备使用完成后需要对内部进行清洗时,通过转动顶部的转动把手去带动底部的第一转动轴承,使第一转动轴承两侧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承转动,从而带动毛刷去清洗内部的污垢,从而达到方便清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顶部外壳;2、扶手;3、内腔;4、接水口;5、顶部支架;6、底部支架;7、连接柱;8、第一连接轴承;9、第一转动轴承;10、第二连接轴承;11、毛刷;12、第二转动轴承;13、输送管;14、固定板;15、防侧漏罩;16、悬挂机构;17、底部外壳;18、纵向外壳;19、清洗机构;20、挂钩;21、支架;22、针孔;23、把手底座;24、转动把手;25、入水口;26、悬挂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手术室护理用接尿装置,包括顶部外壳1,顶部外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纵向外壳18,纵向外壳18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手2,顶部外壳1远离扶手2的一侧内部开设有入水口25,顶部外壳1靠近入水口25的一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悬挂支架26,悬挂支架2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悬挂机构16,顶部外壳1的顶部轴心处固定设置有清洗机构19,顶部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外壳17。

如图1所示,入水口2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3,输送管13远离入水口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远离输送管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侧漏罩15,通过设置入水口25、输送管13、固定板14和防侧漏罩15,当患者需要使用本设备进行接尿时,将防侧漏罩15放置在目的点,将尿液引入输送管13内部,再通过入水口25进入内腔3内,顶部的防侧漏罩15可以在患者排尿时,防止尿液四溅,从而达到方便使用和阻止尿液回流的效果。

如图3所示,悬挂支架26的顶部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挂钩20,顶部外壳1靠近悬挂支架26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1,支架21的顶部开设有针孔22,通过设置顶部外壳1、悬挂支架26、挂钩20、支架21和针孔22,当患者使用麻醉药后,无法自行排尿时,可以将引流针接入针孔22内,在将引流袋悬挂在挂钩20上,从而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如图3所示,顶部外壳1的轴心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底座23,把手底座23的一侧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24。

如图1所示,底部外壳17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6,底部支架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7,连接柱7的内部轴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承9,连接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支架5,连接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承8。

如图1所示,第一转动轴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承10,第二连接轴承10远离第一转动轴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承12,第二转动轴承12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毛刷11,通过设置把手底座23、转动把手24、第一连接轴承8、第一转动轴承9、第二连接轴承10、毛刷11和第二转动轴承12,当本设备使用完成后需要对内部进行清洗时,通过转动顶部的转动把手24去带动底部的第一转动轴承9,使第一转动轴承9两侧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承12转动,从而带动毛刷11去清洗内部的污垢,从而达到方便清洗的效果。

如图1所示,顶部外壳1靠近扶手2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接水口4,顶部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手术室护理用接尿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使用本设备时,通过设置入水口25、输送管13、固定板14和防侧漏罩15,当患者需要使用本设备进行接尿时,将防侧漏罩15放置在目的点,将尿液引入输送管13内部,再通过入水口25进入内腔3内,顶部的防侧漏罩15可以在患者排尿时,防止尿液四溅,从而达到方便使用和阻止尿液回流的效果,通过设置顶部外壳1、悬挂支架26、挂钩20、支架21和针孔22,当患者使用麻醉药后,无法自行排尿时,可以将引流针接入针孔22内,在将引流袋悬挂在挂钩20上,从而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通过设置把手底座23、转动把手24、第一连接轴承8、第一转动轴承9、第二连接轴承10、毛刷11和第二转动轴承12,当本设备使用完成后需要对内部进行清洗时,通过转动顶部的转动把手24去带动底部的第一转动轴承9,使第一转动轴承9两侧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承12转动,从而带动毛刷11去清洗内部的污垢,从而达到方便清洗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