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便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8267发布日期:2021-05-25 12:3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护理便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理便盆。



背景技术:

便盆是病床或居家照护中最常使用的辅具之一,适用于因为肢体无力、受伤或者手术等状况,而必须在床上大小便的患者。而对于这些行动不便的病人,其大小便多需要护理人员帮助进行。

但是,目前传统的便盆通常没有盖,在病人方便结束后需要立即处理,但也很容易使气味蔓延,并且护理人员需要很注意以避免使得排泄物外漏洒出与人体直接接触,而且护理人员拿到卫生间清洗也有一定距离,很不卫生,疫情中又有可能传播感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便盆,该便盆通过盆盖结构的设计,没有异味溢出,且操作方便,还能够对使用者的腰部和臀部形成支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便盆无盖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理便盆。

该护理便盆包括便盆本体、盆盖结构和遮挡部,其中:

所述便盆本体包括具有便盆口的容便腔,所述盆盖结构包括支撑框体和盖板,所述支撑框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便盆本体的便盆口处;

所述遮挡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体上端的一侧,并且所述遮挡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便盆口;所述盖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体上端的另一侧,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便盆口;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盖板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体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轨道,所述盖板的相对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并抵接于人体腰臀部。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背离所述容便腔的一侧设有吸湿垫,所述吸湿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部为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支撑框体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且所述遮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盖板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和/或所述便盆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抓握部。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吸湿垫相对的一侧设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护理便盆还包括冲洗结构,所述冲洗结构包括喷嘴,所述便盆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喷嘴通过所述连接孔且与所述连接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冲洗结构还包括导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水管上的调节阀,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喷嘴,另一端外接盛水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护理便盆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无线通讯器、控制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无线通讯器和所述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滑块和轨道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护理便盆结构简单,易操作;

护理便盆滑动设置有盖板,在病人方便后,护理人员通过控制滑块相对于轨道运动即可将盖板关闭,避免臭味跑出,也可避免护理人员直视排泄物,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不适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理便盆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理便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理便盆与用户端的连接框图。

图中:

1、便盆本体;2、容便腔;3、支撑框体;4、盖板;5、遮挡部;6、通孔;7、吸湿垫;8、抓握部;9、喷嘴;10、连接孔;11、导水管;12、调节阀;13、盛水容器;14、无线通讯器;15、控制器;16、处理器;17、滑块;18、轨道;19、便盆把手;20、电机;21、客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理便盆,如图1~2所示,该护理便盆包括便盆本体1、盆盖结构和遮挡部5,其中:便盆本体1包括具有便盆口的容便腔2,盆盖结构包括支撑框体3和盖板4,支撑框体3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便盆本体1的便盆口处;遮挡部5转动连接在支撑框体3上端的一侧,并且遮挡部5覆盖至少部分便盆口;盖板4滑动连接在支撑框体3上端的另一侧,用于打开或关闭便盆口;遮挡部5与盖板4相抵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便盆本体1内部形成容便腔2,并且容便腔2具有一便盆口,且便盆口符合人工学设计;盆盖结构主要由支撑框体3和盖板4组合形成,支撑框体3可以理解为上下贯通的框状结构,并且支撑框体3的形状与便盆口适配;支撑框体3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便盆本体1的便盆口处,方便便盆主体1从盆盖结构上拆卸下来,具体地,支撑框体3的下端与便盆本体1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采用铆接的连接方式;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便盆主体1内套设接便袋,接便袋的开口压合在便盆主体1与支撑框体3的连接处;遮挡部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框体3上端的一侧,盖板4滑动连接在支撑框体3上端的另一侧,当遮挡部5与盖板4相抵接时,盖板4与遮挡部5共同形成便盆口的遮挡;当使用者使用时,可以手动或者电动控制盖板4滑动伸出,即盖板4伸出便盆本体1外部与人体腰臀部抵接,以及控制遮挡部5转动上升至一定高度,此时便盆口完全打开,遮挡部5则对人体私密处形成遮挡保护;而当盖板4滑动收回,以及遮挡部5转动下降至处于水平状态时,盖板4与遮挡部5的一端相抵接,覆盖在便盆口上方,便盆口完全关闭。在使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不用直视排泄物,更好的避免了因直视排泄物造成护理人员心理不适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支撑框体3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轨道18,所述盖板4的相对两侧设有滑块17,滑块17与轨道18滑动连接(未图示);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采用手动或者电控的方式控制滑块17相对于轨道18滑动,以打开便盆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支撑框体3的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6,如图2所示,通孔6开设在支撑框体3上与遮挡部5相对的一侧壁上,盖板4的一端通过通孔6伸出并抵接于人体腰臀部,形成对使用者的腰部和臀部产生有力支撑,增加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盖板4上背离容便腔2的一侧设有吸湿垫7,如图1所示,吸湿垫7设置在盖板4上与人体腰臀部抵接的位置,吸湿垫7可以为吸收液体的吸收材料层,例如棉质类或凝胶类,吸湿垫7一方面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可以吸附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洒漏出来的尿液或清洗液,并且吸湿垫7可以随时更换,方便卫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遮挡部5为遮挡板,如图1所示,遮挡板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于支撑框体3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且遮挡板的自由端与盖板4抵接,因而当便盆处于非使用状态时,遮挡板与盖板4共同形成便盆口的遮挡,而当便盆处于使用状态时,遮挡板的自由端转动上升至一定高度,形成对使用者私密处的遮挡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盖板4设有至少一个抓握部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便盆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抓握部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盖板4和便盆本体1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抓握部8,抓握部8的设置主要便于使用者抓握,提供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盖板4上与吸湿垫7相对的一侧设有活性炭吸附板(未图示),活性炭吸附板主要用于吸附异味,减少便盆在使用时异味的散发,维护房间的良好空气环境,而且活性炭吸附板可以定期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护理便盆还包括冲洗结构,冲洗结构包括喷嘴9,如图2和3所示,便盆本体1上开设有连接孔10,喷嘴9通过连接孔10且与连接孔10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冲洗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安装,而当不需要冲洗结构时,可以采用密封盖将连接孔10密封起来,以免尿液通过连接孔10外漏。

进一步地,冲洗结构还包括导水管11以及设置在导水管11上的调节阀12,如图3所示,导水管11的一端连接喷嘴9,另一端外接盛水容器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护理便盆还包括控制机构。如图4所示,控制机构主要由无线通讯器14、控制器15和处理器16组合形成,处理器16分别与无线通讯器14和控制器15数据连接;控制器15分别与滑块17和轨道18电连接;无线通讯器14与客户端21数据连接,如用于可以通过手机或者遥控器发送操作信息至处理器16,处理器16接收到操作信息,处理后生成启动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15,控制器15将根据启动指令控制滑块17相对于轨道18滑动,从而打开便盆口;而且使用者或者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或遥控器发送冲洗信息至处理器16,处理器16接收到冲洗信息,处理后生成冲洗指令并发送至控制器15,控制器15将根据冲洗指令控制调节阀12启动,从而对使用者的私密处进行清洗,保持使用者的洁净。此外,可以将电机20的输出轴端连接用于遮挡部5转动的转轴,电机20与控制器15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用户端控制遮挡部5的转动,使得遮挡部5与盖板4同步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便盆本体1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未图示),清洗便盆的时候打开便盆的排污口即可,并且还可以将盆盖结构拆卸下来,更有利于便盆的充分清洗和消毒等操作。

使用者方便完后,护理人员或者使用者自己控制盖板4自动盖上,以及控制遮挡部5转动下降至与盖板4抵接,对便盆盆体1进行封闭,防止异味溢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便盆把手19将便盆转移至卫生间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