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叶片吸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8098发布日期:2021-08-10 14:1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叶片吸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管技术领域,具体是分体式叶片吸管组。



背景技术:

叶片吸管组是奶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面上都叶片一般采用软质硅胶制成,虽然它能微变形解决漏水问题,但是由于全部是用硅胶制成,硬度和支撑不够,容易掉落奶瓶内,导致奶瓶中的奶外溢,严重影响宝宝正常喝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分体式叶片吸管组,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叶片硬度和支撑不够导致叶片吸管组掉落造成溢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分体式叶片吸管组,包括叶片主体和吸管,所述的叶片主体的一端设有供叶片主体和吸管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的叶片主体包括软质隔层和绕软质隔层外周设置的硬质支撑部。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硬质支撑部为ppsu材质。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连接部包括中空的圆柱凸台,所述的圆柱凸台的外周侧设有环形凹腔。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叶片主体上设有供空气流通的气阀,所述的气阀贯穿叶片主体并向与吸管连接的一端延伸凸出,所述的气阀的通气截面沿其凸出方向逐渐变小。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叶片主体上气阀凸出的一端设有护耳,所述的护耳设于所述的气阀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气阀和护耳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的气阀分别位于连接部相对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叶片主体上设有环形通气槽,所述的气阀设于环形通气槽中,所述的叶片主体的周缘上表面设有多个导气槽,所述的导气槽、环形通气槽与气阀依次连通。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导气槽两侧均设有导气凸块。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吸管一端设有重力球,所述的重力球表面设有多个凸块和凹槽以形成泡泡鱼形状。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所述的重力球包括球上部和与球上部拆装连接的球下部,所述的球上部与吸管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叶片主体上设有硬质支撑部,能加强叶片主体的硬度和强度,有效防止叶片吸管组掉落奶瓶内造成奶溢出的问题;而且叶片主体和吸管为分体式机构,其结构简单,拆装便捷。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硬质支撑部为ppsu材质,其刚性和韧性好,耐温、耐热氧化,抗蠕变性能优良,宝宝使用起来更健康、更优质、更安心。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设有气阀、环形通气槽和过导气槽,导气槽、环形通气槽与气阀依次连通,能有效平衡奶瓶内外气压,使宝宝能够轻松自然吸奶,防止因为吸入大量空气而导致出现胀气、打嗝或者吐奶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其气阀外侧设有护耳,能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当而造成气阀损伤,有利于提高气阀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吸管一端设有重力球,重力球表面设有多个凸块和凹槽以形成泡泡鱼形状,有利于促进奶粉的溶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片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片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力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力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提供分体式叶片吸管组。

本实施例包括叶片主体1和吸管2,所述的叶片主体1的一端设有供叶片主体1和吸管2连接的连接部11,所述的叶片主体1包括软质隔层12和绕软质隔层12外周设置的硬质支撑部13。当然,硬质支撑部13可以与软质隔层1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硬质支撑部13既可以与软质隔层12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包裹于软质隔层12中形成嵌套一体的硬质支撑结构,本实施例采用硬质支撑部13包裹于软质隔层12内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叶片吸管组,叶片主体上设有硬质支撑部13,能加强叶片主体1的硬度和强度,有效防止叶片吸管组掉落奶瓶内造成奶溢出的问题;而且叶片主体1和吸管2为分体式机构,其结构简单,拆装便捷。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叶片主体1和吸管2均为软质硅胶材质,所述的硬质支撑部13为ppsu材质,其刚性和韧性好,耐温、耐热氧化,抗蠕变性能优良,宝宝使用起来更健康、更优质、更安心。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部11包括中空的圆柱凸台111,所述的圆柱凸台111的外周侧设有环形凹腔11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圆柱凸台111与软质隔层12形成的截面呈船锚形,当奶瓶倾倒时,奶瓶中的奶容易流入环形凹腔112中而不容易直接从气阀14中流出,有利于保障气流顺畅,平衡奶瓶内外气压,使宝宝能够轻松自然吸奶。

进一步地,所述的叶片主体1上设有供空气流通的气阀14,所述的气阀14贯穿叶片主体1并向与吸管2连接的一端延伸凸出,所述的气阀14的通气截面沿其凸出方向逐渐变小。气阀14能有效平衡奶瓶内外气压,使宝宝能够轻松自然吸奶,防止因为吸入大量空气而导致出现胀气、打嗝或者吐奶的现象;气阀14的通气截面沿其凸出方向逐渐变小,有利于空气流入同时避免奶瓶中的奶直接从气阀14中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叶片主体1上气阀14凸出的一端设有护耳15,所述的护耳15设于所述的气阀14的外侧。当将叶片吸管组取出或放置在桌面时,气阀14容易成为受力支撑点,而且由于气阀14受力面积较小,压强较大,长期受力容易造成损伤,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气阀14的外侧设有将气阀14半包围的护耳15,利用护耳15代替气阀14进行受力,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当而造成气阀14的损伤,有利于提高气阀1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阀14和护耳15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的气阀14分别位于连接部11相对的两侧,尤其是位于连接部11正对的两侧,当宝宝喝奶时旋转到一侧气阀14被液体覆盖,则另一侧的气阀14仍可顺畅通气,有利于保障瓶内外气压平衡,给宝宝一个更安全更优质的喝奶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的叶片主体1上设有环形通气槽16,所述的气阀14设于环形通气槽16中,所述的叶片主体1的周缘上表面设有多个导气槽17,所述的导气槽17、环形通气槽16与气阀14依次连通,有利于保障气流顺畅,平衡奶瓶内外气压。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气槽17两侧均设有导气凸块18。两侧设有的导气凸块18之间有利于形成导气轨道,使气流进入导气槽17更加平稳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管2一端设有重力球3,所述的重力球3表面设有多个凸块和凹槽以形成泡泡鱼形状,泡泡鱼形状不仅可爱美观,提升宝宝的喝奶体验,而且多个凸块和凹槽有利于为奶粉提供多角度的接触面,有利于对奶粉进行搅拌,促进奶粉充分溶解。

进一步地,所述的重力球3包括球上部31和与球上部31拆装连接的球下部32,所述的球上部31与吸管2固定连接。相对于重力球3整体单独与吸管2连接,此结构由于球上部31与吸管2固定连接,其连接端受力更加均匀,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