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9962发布日期:2021-04-06 12:0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探针导套。



背景技术:

股骨颈骨折临床较常见,大部分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手术。骨质较好、年龄较低、骨折无位移的患者,一般优选内固定手术。

目前内固定手术通常采用3枚空心钉或者dhs鹅头钉治疗,但这两种治疗方式术后仍有一定的失败翻修概率(3枚空心钉固定强度不足,抗旋转力差;dhs股骨颈内占位大,切口大)。内固定失败及术后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necksystem,简称fns)是强生公司在全球推出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最新产品,其力学稳定性优于3枚空心钉固定,抗内翻塌陷能力较3枚空心钉至少提高100%,显著减少大腿和肢体短缩发生率,有助于减少因力学不稳定导致的翻修率。同时,与dhs相比植物体积更小,可以减少对股骨头血供损害;并且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手术瘢痕短,患者乐于接受;还有利于减少术中失血,以及减少因切口感染导致的住院天数增加和再次翻修;fns无侧方突出,有利于减少侧方大腿疼痛的发生率,有利于减少与疼痛管理相关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fns钢板成130°,手术医生徒手操作很难控制一次性精准定位和角度,造成“骨骼需要适应钢板”的情况。我们在攻克机器人测量130°角度规划难题后,又发现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易出现偏移的情况,其导致手术时间长,并且需要借助x射线辅助手术操作,给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其目的是:解决使用机器人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进行手术操作时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易出现偏移的问题,提高手术操作精准性,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反复进行x射线照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管段、顶锥和第二管段;

所述套体芯部设有左右贯通的芯孔,所述芯孔用于与探针相配合;

所述第一管段与顶锥的左端直径相等并连接,所述第二管段与顶锥的右端直径相等并连接;

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壁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芯孔相连通;

所述第二管段的右端设有尖端。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孔为左右走向的条形孔。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孔至少包括以下两个:一个开设于芯孔的侧方,另一个开设于芯孔的上方或下方,且一个开孔位于另一个开孔的左侧。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套体左端的旋钮。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钮为圆柱状,旋钮的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齿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导套可以引导钻头探针钻孔,确保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的精准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反复进行x射线照射;(2)顶锥可以增强导套与骨床间的摩擦力,防止钻孔时导套移动,进一步确保精准性;(3)开孔的作用有二,既可以作为血液引流孔,方便术中操作时血液引流,减轻术中由于内部空隙导致的血液存积,在使用钻头进入导套时内部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喷溅,保护医务人员,还可以作为冲洗槽,方便术后清洗;(4)左端的旋钮可以增加手部与导套间的摩擦力,保持操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5,一种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管段2、顶锥4和第二管段5。

所述套体芯部设有左右贯通的芯孔7,所述芯孔7用于与探针相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芯孔7的孔径为3.3mm,配合使用的探针钻头直径为3.2mm。套体的长度为190mm。

所述第一管段2与顶锥4的左端直径相等并连接,所述第二管段5与顶锥4的右端直径相等并连接。顶锥4可以增强导套与骨床间的摩擦力,防止钻孔时导套移动。

所述第一管段2的侧壁上设有开孔3,所述开孔3与所述芯孔7相连通。具体的,所述开孔3为两组左右走向的条形孔,一个开设于芯孔7的侧方,另一个开设于芯孔7的上方或下方,且一个开孔3位于另一个开孔3的左侧。

所述开孔3既可以作为血液引流孔,方便术中操作时血液引流,减轻术中由于内部空隙导致的血液存积,在使用钻头进入导套时内部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喷溅,保护医务人员;还可以作为冲洗槽,方便术后清洗。将开孔3开设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上,有利于引流与清洗操作。

所述第二管段5的右端设有尖端6,尖端6包括4个向右伸出的三角形尖齿,用于插入皮下组织并顶至骨皮质。

导套还包括设置在套体左端的旋钮1,所述旋钮1为圆柱状,旋钮1的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齿纹。旋钮1的作用是:将探针插入导套时,增加手部与导套间的摩擦力,保持操作稳定性。

本装置主要是针对髋部股骨颈骨折治疗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两大难题,将国产“天矶”骨科手术机器人和美国强生公司最新在全球推出的“动力交叉固定系统(fns)”相结合,实现髋部骨折的精准治疗。

tinavi“天玑”机器人(国产)的优势:可以提升手术精度,在定位、深度、角度等误差控制在0.8mm之内。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necksystem)则是强生公司在全球推出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最新产品。

手术时,本装置与天玑骨科机器人配套使用,具体方法为:首先运用机器人规划远端锁钉位置,然后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本导套的尖端6插入、并顶至骨皮质,再将直径3.2mm的探针钻头放入芯孔7、开始钻孔;钻孔完成后,将钻头取出,最后扭入锁钉。



技术特征:

1.一种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体,所述套体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管段(2)、顶锥(4)和第二管段(5);

所述套体芯部设有左右贯通的芯孔(7),所述芯孔(7)用于与探针相配合;

所述第一管段(2)与顶锥(4)的左端直径相等并连接,所述第二管段(5)与顶锥(4)的右端直径相等并连接;

所述第一管段(2)的侧壁上设有开孔(3),所述开孔(3)与所述芯孔(7)相连通;

所述第二管段(5)的右端设有尖端(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3)为左右走向的条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3)至少包括以下两个:一个开设于芯孔(7)的侧方,另一个开设于芯孔(7)的上方或下方,且一个开孔(3)位于另一个开孔(3)的左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套体左端的旋钮(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1)为圆柱状,旋钮(1)的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齿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手术用探针导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管段、顶锥和第二管段;所述套体芯部设有左右贯通的芯孔,所述芯孔用于与探针相配合;所述第一管段与顶锥的左端直径相等并连接,所述第二管段与顶锥的右端直径相等并连接;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壁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芯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右端设有尖端。本导套可以引导钻头探针钻孔,确保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的精准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反复进行X射线照射,同时还具有方便血液引流和术后冲洗、手持稳定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栋;任少亮;孙涛;姜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树栋
技术研发日:2020.05.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