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2293发布日期:2021-04-06 12:1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护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骨折也属于众多骨科疾病的一种,而腿部骨折的患者常常需要利用护理装置将骨折的腿吊起,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

现有的技术中多是利用吊绳将患者的腿部吊在床尾处,由于腿部受力面积较小,长时间的悬吊,不仅为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在患者腿部留下勒痕,而且吊绳的位置无法灵活改变,也容易给患者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通过将患者骨折的腿放置在弧形板内部,以增大腿部的受力面积,从而能够避免勒痕的产生,而且弧形板的角度能够灵活调节,使其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从而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腿部受力面积较小以及吊绳位置无法改变导致的为患者带来不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在第一支撑板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护理机构;

所述护理机构包括横板,所述横板设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横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在第一支撑板内部,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一支撑板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横板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在第二支撑板内部,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第二支撑板并延伸出第二支撑板一侧,所述横板内部设有多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部,所述弧形板底部固定设有插块,其中一个插块插接在横板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横板上开设有凹槽,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板和插块设在凹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其中三个所述弧形板上均开设有移动槽,其中三个所述插块设在移动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板内部设有软垫,所述软垫与弧形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板相接触,所述第一螺栓与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底部均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外端设有第二竖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竖杆一侧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第二竖杆与第一竖杆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竖杆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竖杆底部固定设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将横板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并通过插块将弧形板插接在横板内部,使得患者能够将腿放置在弧形板内部,以增大腿部的接触面积,并通过转动横板带动弧形板转动,以灵活调节弧形板的位置,从而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的避免了勒痕的产生,还能够有效的调节弧形板的位置,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弧形板和插块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槽与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板、2第一支撑板、3第一转轴、4第二支撑板、5第二转轴、6弧形板、7插块、8凹槽、9软垫、10固定板、11第一螺栓、12第一竖杆、13第二竖杆、14移动轮、1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操作便捷的骨科用护理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所述第二支撑板4设在第一支撑板2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设有护理机构;

所述护理机构包括横板1,所述横板1设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所述横板1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设在第一支撑板2内部,所述第一转轴3一端与第一支撑板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横板1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设在第二支撑板4内部,所述第二转轴5穿过第二支撑板4并延伸出第二支撑板4一侧,所述横板1内部设有多个弧形板6,所述弧形板6底部,所述弧形板6底部固定设有插块7,其中一个插块7插接在横板1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横板1上开设有凹槽8,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板6和插块7设在凹槽8内部,便于将弧形板6插接在横板1内部。

进一步地,其中三个所述弧形板6上均开设有移动槽,其中三个所述插块7设在移动槽内部,便于将多个弧形板6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6内部设有软垫9,所述软垫9与弧形板6固定连接,有利于防止弧形板6刮伤患者的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4一侧设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与第二转轴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0一侧设有第一螺栓11,所述第一螺栓11穿过固定板10与第二支撑板4相接触,所述第一螺栓11与固定板10通过螺纹连接,有利于固定第二转轴5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横板1和弧形板6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底部均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竖杆12,所述第一竖杆12外端设有第二竖杆13,便于调节横板1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杆13一侧设有第二螺栓15,所述第二螺栓15穿过第二竖杆13与第一竖杆12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栓15与第二竖杆13通过螺纹连接,有利于固定第一竖杆12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横板1和弧形板6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杆13底部固定设有移动轮14,便于带动横板1和弧形板6移动。

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先根据患者的需要,拧松第二螺栓15,然后向上移动第一竖杆12,第一竖杆12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4和第一支撑板2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板4移动带动第二转轴5向上移动,第一支撑板2移动会带动第一转轴3向上移动,第二转轴5和第一转轴3向上移动会带动横板1向上移动,横板1向上移动会带动弧形板6向上移动,当弧形板6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停止继续移动第一竖杆12并拧紧第二螺栓15,以固定第一竖杆12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的位置,并通过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固定横板1和弧形板6的位置,然后可以转动移动轮14,移动轮14移动会带动第二竖杆13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竖杆12移动,并通过第一竖杆12带动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4、横板1和弧形板6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将多个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3分别移动到病床的两侧,使得横板1能够位于病床的顶部,然后根据患者腿部的粗细,选择合适的弧形板6,然后可以向一侧移动其中一个弧形板6,弧形板6移动会带动底部的插块7沿着移动槽移动,直至将插块7从移动槽内部抽出,从而能够将大小合适的弧形板6暴露出来,然后患者可以将腿部放置在弧形板6内部,使腿部与软垫9相接触,利用弧形板6支撑患者骨折的腿,有效的增大了腿部的受力面积,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勒痕的产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当患者需要调节腿部的位置时,可以拧松第一螺栓11,然后转动横板1,横板1转动带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5转动,同时还会带动弧形板6转动,当弧形板6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停止转动横板1并拧紧第一螺栓11,以固定第二转轴5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横板1和弧形板6的位置,使得弧形板6能够处于患者让患者感到舒适的位置,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舒适度较低以及为患者带来不适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