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6061发布日期:2021-06-01 23:3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药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药瓶。



背景技术:

药瓶为医药产品的常用包装方式,如用于多剂量药物的包装,即一个药瓶内往往盛装有较多数量的药物,这就带来潜在的风险,即当药瓶被意外打开时,尤其被儿童意外打开时,可能会因误服而导致危险。通常的药瓶由瓶盖和瓶体螺纹配合构成,儿童往往会模仿大人动作而旋开瓶盖误食药品而发生伤害。

目前的安全药瓶中设置了瓶塞与瓶颈内壁螺纹配合以塞入瓶颈开口中,再将瓶盖盖紧在瓶颈上;虽然能够有效防止儿童打开安全药瓶,但当成年人在打开安全药瓶时,需要先取下瓶盖,再倒置瓶盖在瓶颈上,以使瓶盖上的凸块卡接在瓶塞顶部的侧面上的凹槽内,最后再转动瓶盖,使瓶塞也随之转动,以将瓶塞从瓶颈中旋出,从而打开安全药瓶;其使安全药瓶的结构较为复杂、凹槽凸块的配件较多,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且使成年人打开的步骤较多,使用过于麻烦;同时为了使瓶盖取下后能够倒置在瓶颈上,将瓶盖设置为通孔,导致瓶塞的顶部露出,容易使瓶塞受到破损,导致安全药瓶内的药品损坏。

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安全药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药瓶,能够有效防止儿童意外开启,且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打开步骤较少以及使用简单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药瓶,包括:

瓶体,所述瓶体的顶端设置有瓶口,且所述瓶口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

内盖,所述内盖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且所述内盖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抓取所述内盖,使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旋接,以使所述内盖旋入或旋出所述瓶口的开口;

外盖,所述外盖扣合在所述瓶口的外侧,且所述外盖的顶端闭合。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侧面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用于手指抓握。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外螺纹为右旋螺纹,所述内螺纹为左旋螺纹。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内盖旋出方向的标识箭头。

优选地,所述外盖的外侧壁上具有容积刻度标尺。

优选地,所述瓶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盖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外盖的高度高于所述瓶口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瓶体及所述内盖的材质均为聚乙烯。

优选地,所述外盖、所述内盖及所述瓶体均由吹塑成型机吹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内盖的顶端面上设置凸起,以用于抓取内盖,使内盖上的外螺纹与瓶口内侧的内螺纹螺纹旋接,以使内盖旋入瓶口的开口,以将瓶口上的开口进行密封;同时再在瓶口的外侧紧密扣合外盖,以进一步保证安全药瓶的密封性,以保证安全药瓶内的药品不容易被渗水;且外盖的顶端闭合未设置开口,不会导致内盖的顶部露出,能够较好地保护内盖,避免内盖的顶端受到破损,以使安全药瓶内的药品不容易受到损坏;当需要打开安全药瓶时,仅仅只需要先将外盖取下,然后使一只手的手指抓住内盖上的凸起,另一只手旋开瓶体,即可将内盖从瓶口上的开口内取出,以将安全药瓶打开;安全药瓶需要两只手配合紧密才能将其打开,对于儿童来说增加了打开难度,能够有效防止儿童打开安全药瓶;且只在内盖上设置了凸起及外螺纹,在瓶口内侧设置了内螺纹,使安全药瓶的结构较为简单、配件较少,使生产成本过低,且成年人打开的步骤较少,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药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全药瓶;11-内盖;111-外螺纹;112-凸起;

12-瓶体;121-瓶口;122-开口;123-内螺纹;

13-外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安全药瓶,能够有效防止儿童打开,以避免儿童误食安全药瓶1内的药品,且成年人能够以较少的步骤打开。具体地,如图1-4所示,安全药瓶1包括瓶体12、内盖11及外盖13。其中,在瓶体1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容纳药品的容纳空间,在瓶体12的顶端设置有瓶口121,在瓶口121的顶端设置有开口122,以使药品能够经开口122装入或者倒出容纳空间;且在瓶口121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123,在内盖11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123相匹配的外螺纹111,且在内盖11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凸起112,凸起112用于手指抓取内盖11,使外螺纹111与内螺纹123相互螺纹旋接,以使内盖11旋入或旋出瓶口121的开口122,以将瓶口121进行密封或者打开;外盖13紧密扣合在瓶口121的外侧,且外盖13的顶端闭合。

通过在内盖11的顶端面上设置凸起112,以用于抓取内盖11,使内盖11上的外螺纹111与瓶口121内侧的内螺纹123螺纹旋接,以使内盖11旋入瓶口121的开口122内,以将瓶口121上的开口122进行密封;同时再在瓶口121的外侧紧密扣合外盖13,以进一步保证安全药瓶1的密封性,以保证安全药瓶1内的药品不容易被渗水;且外盖13的顶端闭合未设置开口122,不会导致内盖11的顶部露出,能够较好地保护内盖11,避免内盖11的顶端受到破损,以使安全药瓶1内的药品不容易受到损坏。

当需要打开安全药瓶1时,仅仅只需要先将外盖13从瓶口121上用力拔出并取下,然后使一只手的手指抓住内盖11上的凸起112,另一只手旋动瓶体12,以将内盖11从瓶口121上的开口122内取出,以将安全药瓶1打开;安全药瓶1需要两只手配合紧密才能将其打开,而儿童的双手动作灵活度不够好,即对于儿童来说增加了打开取药的难度,能够有效防止儿童打开安全药瓶1;且只在内盖11上设置了凸起112及外螺纹111,在瓶口121内侧设置了内螺纹123,没有设置其它多余的配件,使安全药瓶1的结构较为简单、配件较少,使生产成本过低,且成年人打开的步骤较少,使用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凸起112的侧面设置有凹部,凹部用于手指抓握。凹部的形状与手指的形状相匹配,能够使手指在抓取凹部时,手指与凹部的吻合度较好,降低了抓取的强度,使在打开或者拧紧安全药瓶1时,均能够较为省力。本实施例中,凸起112的数量为两个。将凸起11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能够通过两根手指对内盖11进行抓取,进一步降低了抓取的强度,更为省力。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凸起112的数量设置为一个。

本实施例中,将外螺纹111设置为右旋螺纹,将内螺纹123设置为左旋螺纹,且在内盖11的顶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指示内盖11旋出方向的标识箭头(图中未标示)。当在拧紧安全药瓶1时,使顺时针拧动内盖11;在打开安全药瓶1时,使顺时针拧动瓶体12;能够更加符合成年人在使用安全药瓶1时的使用习惯,同时能够避免在拧紧或者打开时均拧动内盖11而容易使凸起112磨损的问题。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外螺纹111设置为左旋螺纹,将内螺纹123设置为右旋螺纹。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拧紧安全药瓶1时,拧动瓶体12;在打开安全药瓶1时,拧动内盖11,具体的拧动方式及方向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习惯决定。

具体地,瓶口121的内径略大于内盖11的直径,以使内盖11能够旋接进瓶口121的开口122内;且内盖11的形状与瓶口121的形状相匹配;外盖13的高度略高于瓶口121的高度,能够为内盖11上的凸起112提供容纳空间,且外盖13的内径略大于瓶口121的外径,以使外盖13能够较紧密地扣合在瓶口121的外侧。

进一步地,外盖13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以形成透明的外盖13,且在外盖13的外侧壁上具有容积刻度标尺(图中未标示),当取下外盖13后,还能够将外盖13作为药量杯使用,使外盖13的功能使用多样化。其中,外盖13由吹塑成型机吹塑成型。本实施例中,瓶体12及内盖11的材质均为高密度聚乙烯,且内盖11及瓶体12均由吹塑成型机吹塑成型。其它实施例中,外盖13、瓶体12及内盖11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塑料材质。本实施例中的安全药瓶1的瓶体12、外盖13及内盖11均与现有技术中的安全药瓶1的成型工艺类似,工艺简单,不会额外增加成型的工艺难度。

本实施例中的安全药瓶1的拧紧及打开过程:当需要拧紧安全药瓶1时:首先,一只手握住瓶体12,另一只手抓取内盖11上的凸起112的凹部并顺时针拧动内盖11,以将内盖11旋入瓶口121;然后,将外盖13紧密扣合在瓶口121的外侧,即将安全药瓶1拧紧。

当需要打开安全药瓶1时:首先,拔出并取下外盖13;然后,一只手抓取内盖11上的凸起112的凹部,另一只手顺时针拧动瓶体12,以使瓶口121与内盖11相互脱离,即将安全药瓶1打开。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