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1069发布日期:2021-07-06 21:0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检钳。


背景技术:

2.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简称,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
3.通常较小的病变组织在气道内呈现处不同形状而且非常光滑,传统的活检钳夹取病变组织时容易滑落,这时需重复多次进行夹取动作,这样反复进行耗时耗力,操作不便,而且容易造成损伤,检查时间的延长也会增加病人的不舒适感;而且传统的活检钳主要用于夹取前方组织,对于管状腔道内组织夹取,需要进行转弯等操作方式,不方便,且容易打滑。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一种不易打滑、使用方便的活检钳。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活检钳, 该活检钳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钳头、钳身与操作组件,所述钳头包括左钳夹与右钳夹;所述的钳身内部形成通道;所述的操作组件用于控制左钳夹与右钳夹开合,所述的左钳夹与右钳夹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的推拉动作剥离组织。
7.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左钳夹与右钳夹内侧具有用于接收组织的容纳腔,钳头推拉剥离的组织通过该向上敞开的钳口进入该容纳腔。
8.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左钳夹与右钳夹上设有通孔。
9.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操作组件包括依次与钳身上端连接的操作手柄与把手以及一端与钳头连接、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连接的连接件。
10.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钳头还包括钳座,所述的左钳夹与右钳夹相互铰接至该钳座,所述钳座与钳身下端连接。
11.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左钳夹与右钳夹均具有一夹持部与安装部,所述的安装部铰接在钳座上。
12.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杆以及一端与两个连接杆连接且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推拉件,所述的两个连接杆一端分别与左钳夹、右钳夹连接,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接点,所述推拉件一端与该连接点连接,且在操作组件的作用下,与钳身发生相对滑动。
13.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推拉件为导丝。
14.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连接杆为弧形板状。
15.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安装部外侧为弧形。
16.本实用新型设置左钳夹与右钳夹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的推拉动作剥离组织,钳口向上端设置,推拉方式获取组织,无需转变钳头的方向,即能剥离组织,且不易打滑,避免组织脱离出钳口,提升获取组织效率;进一步地,操作组件与钳头的连接以及操作组件控制钳头开合的方式类似“伞”状,连接件分别与上钳夹、下钳夹下端连接,通过给予推拉件推拉的力,控制两个连接杆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从而推拉力更加均匀作用控制钳头开合,结构简单,且钳头切取更加稳定,切取过程中病变组织不易滑出钳头。
附图说明
17.图1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取口闭合时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取口张开时的剖视图。
20.图4为图3夹取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上钳夹、下钳夹设有通孔的钳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段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1
[0027]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活检钳, 该活检钳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钳头、钳身3与操作组件,所述钳头包括左钳夹1与右钳夹2;所述的钳身3内部形成通道;所述的操作组件用于控制左钳夹1与右钳夹2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的推拉动作剥离组织,设置左钳夹1与右钳夹2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
钳头的推拉动作剥离组织,钳口向上端设置,推拉方式获取组织,无需转变钳头的方向,即能剥离组织,且不易打滑,避免组织脱离出钳口,提升获取组织效率。
[0028]
进一步地,所述左钳夹1与右钳夹2内侧具有用于接收组织的容纳腔,钳头推拉剥离的组织通过该向上敞开的钳口进入该容纳腔,当推拉钳头开合过程,可保持切取的病变组织钳头的控制下,且当钳口闭合时,剥离的病变组织容置与容纳腔内,防止其滑落,掉入人体内部,同时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无需再另行加装其他安装件,节约成本,使用方便。
[0029]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中间均设有通孔9,泄压,防止容纳腔内压力过大,损伤取到的组织,影响病理分析结果,同时滤掉多余的水分。
[0030]
所述的操作组件包括依次与钳身3上端连接的把手6与操作手柄5以及一端与钳头连接、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5连接的连接件7,操作手柄5与把手6相配合,控制钳头的推拉,具体请参照图1至图3。
[003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钳头还包括钳座8,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相互铰接至该钳座8,所述钳座8与钳身3下端连接。
[0032]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左钳夹1与右钳夹2均具有一夹持部1

1与安装部1

2,所述的安装部1

2铰接在钳座8上,钳座8为其提供支撑。
[0033]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连接件7包括两个连接杆7

1以及一端与两个连接杆7

1连接且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5连接的推拉件7

2,所述的两个连接杆7

1一端分别与左钳夹1、右钳夹2连接,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接点7

3,所述推拉件7

2一端与该连接点7

3连接,且在操作组件的作用下,与钳身3发生相对滑动,连接件7与钳头的连接以及连接件7控制钳头推拉的方式类似“伞”状,连接杆7

1与上钳夹、下钳夹下端连接,通过给予推拉件7

2推拉的力,控制两个连接杆7

1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从而推拉力更加均匀作用控制钳头的推拉,结构简单,且夹取组织更加稳定,夹取过程中病变组织不易滑出夹持组件。
[0034]
进一步地,所述的推拉件7

2为导丝。
[0035]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连接杆7

1为弧形板状,推拉顺畅,不会出现卡塞现象。
[0036]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安装部1

2外侧为弧形,防止划伤组织。
[0037]
实施例2
[0038]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该活检钳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钳头、钳身3与操作组件,所述钳头包括左钳夹1与右钳夹2;所述的钳身3内部形成通道;所述的操作组件用于控制左钳夹1与右钳夹2开合,
[0039]
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且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外表面均布置有刷毛4,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与刷毛4剥离组织;所述左钳夹1与右钳夹2内侧具有用于接收剥离组织的容纳腔,钳头推拉剥离的组织通过该向上敞开的钳口进入该容纳腔。
[0040]
该活检钳中左钳夹1与右钳夹2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的推拉动作剥离组织,钳口向上端设置,推拉方式获取组织,无需转变钳头的方向,即能剥离组织,且不易打滑,避免组织脱离出钳口,提升获取组织效率;且左钳夹1与右钳夹2内侧设有用于接收剥离组织的容纳腔,使得操作组件推拉钳头开合过
程,可保持切取的病变组织钳头的控制下,且剥离的病变组织容置于容纳腔内,防止其滑落,掉入人体内部,同时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无需再另行加装其他安装件,节约成本,使用方便;同时左钳夹1与右钳夹2外表面均布置有刷毛4,实现钳头外周刷毛4刷取表皮组织,中间钳嘴部分夹取黏膜下组织,将活检钳与细胞刷结合一体,在一次进入钳道后,可实现货梯取样的抓取与刷取功能,无需多次进入,提高医生的手术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成本,减少医疗垃圾,需在活检钳另行设置安装元件安装刷毛4,未增加空间负担,减少成本,且刷毛4的角度随着钳头的开合而变化,可适应不同的内部环境,增大接触面积,刷取到更多的组织。
[0041]
所述的操作组件包括依次与钳身3后端连接的把手6与操作手柄5以及一端与钳头连接、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5连接的连接件7,操作手柄5与把手6相配合,控制钳头的推拉,具体请参照图1至图3。
[0042]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夹持部中间均设有通孔9,泄压,防止容纳腔内压力过大,损伤取到的组织,影响病理分析结果,同时滤掉多余的水分。
[0043]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为凹槽,容纳剥离的组织。
[0044]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钳头还包括钳座8,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相互铰接至该钳座8,所述钳座8与钳身3下端连接,钳座8为其提供支撑。
[0045]
进一步地,所述左钳夹1与右钳夹2均具有一夹持部1

1与安装部1

2,所述的安装部1

2铰接在钳座8上。
[0046]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连接件7包括两个连接杆7

1以及一端与两个连接杆7

1连接且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5连接的推拉件7

2,所述的两个连接杆7

1一端分别与上钳夹、下钳夹连接,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接点7

3,所述推拉件7

2一端与该连接点7

3连接,且在操作组件的作用下,与钳身3发生相对滑动,连接件7与钳头的连接以及连接件7控制钳头推拉的方式类似“伞”状,连接杆7

1与上钳夹、下钳夹下端连接,通过给予推拉件7

2推拉的力,控制两个连接杆7

1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从而推拉力更加均匀作用控制钳头的推拉,结构简单,且夹取组织更加稳定,夹取过程中病变组织不易滑出夹持组件。
[0047]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连接杆7

1为弧形板状,推拉顺畅,不会出现卡塞现象。
[0048]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安装部1

2外侧为弧形,防止划伤组织。
[0049]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刷毛4上端外轮廓为弧形,避免操作钳刷装置时刮伤组织。
[0050]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当钳口打开时,所述刷毛4沿钳夹延伸方向具有向上攀升的坡度,刷毛4的角度随着钳头的推拉而变化,可适应不同的内部环境,增大接触面积,刷取到更多的组织。
[0051]
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例子。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