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取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0443发布日期:2021-05-07 19:4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肋软骨取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肋软骨取片器。



背景技术:

肋软骨颗粒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种自体移植材料。由于在整形手术中采用非自体材料(即人造填充物,例如硅胶)填充塑形,人体对非自体材料会有一定的排斥,因此肋软骨颗粒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异体排斥问题,使得填充塑形的效果更好。并且,肋软骨颗粒容易加工塑形,且在移植手术之后还可以继续调整外形,因此在鼻部整形、颌面部填充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肋软骨颗粒通常是由肋软骨取片器在人体的肋软骨处切割获取肋软骨切片,然后再由粉碎装置粉碎制成。目前的肋软骨取片器一般为手术刀形状,通过直接切割人体的肋软骨的方式获取肋软骨切片。

但是,现有采用手术刀形状的肋软骨取片器在切割人体的肋软骨时,较难控制切割后肋软骨切片的厚度,且切割过程中存在抖动问题,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为不足,会对人体的肋软骨造成较大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肋软骨取片器较难控制切割后肋软骨切片的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为不足、以及会对人体的肋软骨造成较大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肋软骨取片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肋软骨取片器,包括手柄和刀头,其中: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以及位于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的两个支臂,且所述握持部与所述两个支臂呈y形分布;所述刀头以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的方式装设在两个所述支臂之间;所述刀头包括防护刀架、以及固设在所述防护刀架上的刀片,且所述刀片的刀刃设有锯齿,并朝向所述握持部所在方向设置;所述防护刀架具有镂空的切割位,所述刀片位于所述切割位的中央,并垂直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且在所述刀片的刀刃压贴到待取片的肋软骨时,所述防护刀架位于所述刀刃切割方向前方的部分抵接在所述待取片的肋软骨上。

优选地,所述防护刀架包括前梁板、后梁板、以及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前梁板和后梁板的两端的弧形板;所述切割位由所述前梁板、后梁板及两个弧形板围合形成,且所述刀片与所述前梁板及后梁板沿相同方向设置;

所述前梁板位于所述刀刃的切割方向前方,且所述前梁板在所述刀片压贴到待取片的肋软骨时抵接支撑在所述待取片的肋软骨上。

优选地,所述刀片与所述前梁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且所述刀片的刀刃到所述前梁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mm。

优选地,所述后梁板和所述刀片位于所述前梁板的相同侧,且所述后梁板与所述刀片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所述后梁板用于将经由所述刀片切割后的肋软骨切片导出。

优选地,所述刀头包括锁紧件,并通过所述锁紧件调整所述刀片及防护刀架在所述手柄上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刀头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杆,两个所述支臂分别设有与所述枢接杆相适配的通孔,且所述刀头通过所述枢接杆插入到所述通孔的方式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臂之间;

在所述刀头装设到两个所述支臂之间时,所述枢接杆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外侧,所述锁紧件装设在所述枢接杆的端部上,以将所述刀头锁紧固定在所述手柄上。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的顶面呈与人体手掌掌心相适配的弧面型,且所述握持部远离所述两个支臂的一端翘起设置;

所述握持部呈椭圆形,且所述握持部和所述两个支臂相连的部分的底面适配于人体食指的第一指间关节。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支臂设有突起的限位块,且在所述刀头贴靠到所述限位块时,所述刀片所在平面与所述两个支臂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优选地,所述前梁板朝向所述刀刃的切割方向的一侧设有突起的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光滑设置;

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板的内壁设有沿垂直于所述刀片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的刻度。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长度小于或等于150mm、宽度小于或等于41mm;所述刀片的长度不小于2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肋软骨取片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护刀架,在刀片切割待取片的肋软骨时可由防护刀架位于刀刃切割方向前方的部分抵接在待取片的肋软骨上,以起支撑和导向作用,有利于控制刀片切割进入待取片的肋软骨的深度,进而控制切割后肋软骨切片的厚度;并且,由于在切割时防护刀架支撑在待取片的肋软骨上,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切割过程中存在的抖动问题,提高切割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使得切割后的肋软骨切片的厚度更加均匀;由于刀片的刀刃设有锯齿,因此能够提高刀片的切割能力,降低切割难度,使得切割操作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肋软骨取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肋软骨取片器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肋软骨取片器的结构示意图,该肋软骨取片器可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隆鼻手术中,用于切割获取肋软骨切片,以制备肋软骨颗粒(即隆鼻填充物)。

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肋软骨取片器包括手柄1和刀头2,其中手柄1包括握持部11以及位于握持部11的一端的两个支臂12,且握持部11与两个支臂12呈y形分布。上述握持部11与两个支臂12具体可由金属材料通过压铸工艺一体加工成型,加工方便,且一体成型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在实际应用中,手柄1的握持部11和两个支臂12优选沿相同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刀头2以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的方式装设在两个支臂12之间,即刀头2可在手柄1上旋转以调整与手柄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有利于使刀头2更好的对应到待取片的肋软骨上。当然,刀头2旋转的预设角度范围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预设角度范围优选控制在90°之内,避免使得调节困难。

上述刀头2具体包括防护刀架21、以及固设在防护刀架21上的刀片22,且刀片22的刀刃设有锯齿,并朝向握持部11所在方向设置,即在操作时,可通过手柄1驱动刀头2,使防护刀架21上的刀片22切割进入待取片的肋软骨,然后拉动手柄1以驱使刀片22滑行切割,获取肋软骨切片。在实际操作中,优选使刀片22以垂直于待取片的肋软骨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切割,有利于控制肋软骨切片的厚度。

特别地,防护刀架21具有镂空的切割位210,上述刀片22位于该切割位210的中央,且垂直于手柄1的长度方向,以便于驱动手柄1使刀片22高效的沿垂直于待取片的肋软骨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切割,同时方便对手柄1施力以驱动刀片22,使刀片22的受力更加均匀。

并且,在刀片22的刀刃压贴到待取片的肋软骨时,上述防护刀架21位于刀刃切割方向前方的部分抵接在待取片的肋软骨上。

上述肋软骨取片器通过设置防护刀架21,并在刀片22压贴到待取片的肋软骨时,使防护刀架21位于刀刃切割方向前方的部分抵接在待取片的肋软骨上,由此可在切割过程中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以形成刀片22切割操作的一个辅助支点,有利于控制刀片22的刀刃切割进入待取片的肋软骨的深度,进而控制切割后肋软骨切片的厚度。

并且,由于在切割时防护刀架21支撑在待取片的肋软骨上,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切割过程中存在的抖动问题,不仅使得切割操作更加可控,还大大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切割后的肋软骨切片的厚度更加均匀。

此外,由于刀片22的刀刃设有锯齿,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刀片22的切割能力,从而降低切割难度,使得切割操作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刀架21包括前梁板211、后梁板212和两个弧形板213,两个弧形板213平行设置且分别连接在前梁板211和后梁板212的两端,而两个弧形板213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支臂12之间的距离,防止触碰干涉。具体地,前梁板211和后梁板212平行设置,上述切割位210由前梁板211、后梁板212和两个弧形板213围合形成,且刀片22与前梁板211及后梁板212沿相同方向设置。当然,为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优选使前梁板211、后梁板212和两个弧形板213呈矩形或方形分布设置。

上述设置方式可使得防护刀架21的整体结构最简化,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触碰到人体的其他组织,能够减小对人体的损伤,同时将对肋软骨的损伤降至最小。并且,由于前梁板211位于刀刃的切割方向前方,因此在刀片22的刀刃压贴到待取片的肋软骨时,可由前梁板211抵接支撑到待取片的肋软骨上,以起支撑和导向作用。

在操作时,可先将前梁板211抵接到待取片的肋软骨上,然后以前梁板211为支点旋转驱控、使刀片22的刀刃压贴到待取片的肋软骨上,并切割进入待取片的肋软骨。接着,拉动手柄1以驱使前梁板211,进而带动刀片22沿切割方向移动并切割,以获取肋软骨切片。

优选地,上述刀片22与前梁板211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这样的设置可使得刀片22具有最佳的切割角度,方便施力使刀片22切割待取片的肋软骨,提高操作的可控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刀片22与前梁板211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好不大于60度,避免前梁板211的支撑作用失效,使得切割不稳定。

并且,为保证刀头2的切割功能,刀片22的刀刃与前梁板211之间应该设置切割间隙,且优选使该切割间隙大于或等于3mm,即刀片22的刀刃到前梁板21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mm。

上述后梁板212和刀片22位于前梁板211的相同侧,且后梁板212与刀片2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在刀片22切取肋软骨切片后,后梁板212能够有效将肋软骨切片导出,防止肋软骨切片倒插进入人体体内、或者受力断裂而致使收集困难,同时还能避免肋软骨切片与其他物件接触而受污染。

此外,刀头2包括锁紧件23,且刀头2通过锁紧件23调整刀片22及防护刀架21在手柄1上的角度,以使上述肋软骨取片器的刀头2的角度可调。由于不同操作者存在不同的施力方式,且肋软骨取片的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将刀头2设置为可调,可增大切割操作的可行性,且有利于更好的控制切割后肋软骨的厚度。

进一步地,刀头2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杆24,而两个支臂12分别设有与枢接杆24相适配的通孔,且刀头2通过枢接杆24插入到通孔的方式活动连接在两个支臂12之间。并且,在刀头2装设到两个支臂12之间时,枢接杆24的端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通孔的外侧。

在实际应用中,锁紧件23为锁紧螺母(例如羊角螺母),且锁紧螺母的外径大于支臂12上的通孔内径,而刀头2的两个枢接杆24的端部分别设有与锁紧螺母的内螺纹结构相适配的外螺纹结构,因此,锁紧件23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到枢接杆24的端部上,以将刀头2锁紧固定在手柄1上,使刀片22与手柄1呈最佳的角度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握持部11的顶面111呈与人体手掌掌心相适配的弧面型,以便于握持部11的顶面111能够更好的贴合到操作者的手掌掌心,提高手持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使得操作者抓取握持部11更加舒适,无需频繁调整手握姿势,使得切割操作更加稳定可靠。

由于握持部11远离两个支臂12的一端翘起设置,因此在操作者抓住握持部11时,该翘起的端部会突伸出手掌掌心的尾端,并卡钩在尾指的外侧,以防止手柄1窜动。

特别地,由于人体手掌在收拢时的掌心呈椭圆形,因此优选将握持部11呈椭圆形设置,以对应人体手掌,进而使手柄1的握持部11不容易脱离操作者的手部。

另外地,握持部11和两个支臂12相连的部分的底面适配于人体食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在使用时,人体食指可钩设到握持部11和两个支臂12相连的部分的底面,大拇指按压在握持部11的顶面111,既提高了手握的稳定性,又便于手部施力,由此能够更好的操控手柄1。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能够在握持部11的底面设置与人体手指相适配的多个横向槽位,使操作者在抓住手柄1时手指能够卡接到多个横向槽位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手柄1的其中一个支臂12设有突起的限位块121,且在刀头2贴靠到限位块121时,防护刀架21上的刀片22所在平面与两个支臂1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

特别地,上述前梁板211朝向刀刃的切割方向的一侧设有突起的圆弧面,即在刀片22的刀刃压贴到待取片的肋软骨时,前梁板211的圆弧面抵接在待取片的肋软骨上。并且,前梁板211的圆弧面光滑设置,避免在切割过程中前梁板211滑动而损伤待取片的肋软骨。

在实际应用中,防护刀架21的其中一个弧形板213的内壁设有刻度,且刻度沿垂直于刀片22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这样能够使操作者更加直观的获取肋软骨切片的厚度数据,以便于做出相应操作调整。

为避免肋软骨取片器的体积大、而较容易碰触到人体其他组织造成损伤,手柄1的长度优选小于或等于150mm、宽度优选小于或等于41mm。然而,为使切割后的肋软骨切片更加容易成型,刀头2上的刀片22的长度应不小于2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