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留置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4794发布日期:2021-05-07 19:5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留置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留置管。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通是通过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透析器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通过弥散或者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透析器和人体之间建立血液通路经常需要使用到血液透析留置管,血液透析留置管穿刺到人体血管内后,每次进行血液透析只需使透析器与血液透析留置管连接即可,从而避免每次透析均需要进行一次穿刺。血液透析留置管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地留置在人体上,血液透析留置管的连接头便需要多次重复地使用,血液透析留置管的连接头便容易受到污染,且留置管的连接头长期暴露在外界,从而增加了人体被感染的风险,导管的连接头需经消毒处理保持清洁,预防感染,以此来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留置管,避免血液透析留置管的连接头重复使用,减小人体感染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留置管,包括穿刺管,在所述穿刺管上设有与穿刺管连通的软管,还包括连接管ⅰ,所述连接管ⅰ的一端封闭,所述连接管ⅰ的另一端开口,所述软管活动贯穿连接管ⅰ封闭端后置于连接管ⅰ内,在所述软管的外壁上设有圆环ⅰ,所述圆环ⅰ的外圆周壁与连接管ⅰ的内壁连接,在所述连接管ⅰ内设有连接管ⅱ,所述连接管ⅱ活动贯穿连接管ⅰ的开口端后向外延伸,在所述连接管ⅱ内活动设有活塞,在所述活塞上开设有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两端均活动贯穿通孔后向外延伸;当活塞带动输送管在限位管内向靠近圆环ⅰ的方向运动后嵌入软管内时,输送管与软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留置管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地留置在人体上,此时的留置管的管孔便需要多次重复地使用,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管孔便容易受到污染,且留置管的管口长期暴露在外界,从而增加了人体被感染的风险,导管的连接头需经消毒处理保持清洁,预防感染,以此来延长导管连接头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连接头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连接头,来增加连接头的使用次数,从而减小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通过在穿刺管上设有软管,软管起到延长穿刺管的作用,穿刺管为医院常用的穿刺管,本装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穿刺管、软管、连接管ⅰ,当需要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先将穿刺管穿刺到患者的静脉血管内,然后将穿刺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第二部分为连接管ⅱ、输送管及设置在连接管内的活塞,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先将连接管ⅱ、连接管ⅰ进行消毒后,再将连接管ⅱ插入到连接管ⅰ,再通过推动活塞连接管ⅱ内向靠近圆环ⅰ的方向运动后,当越来越靠近软管时,活塞与圆环ⅰ相对的端面接触后,输送管的端部逐渐嵌入软管内,输送管与软管连通,连接管ⅱ、输送管及设置在连接管内的活塞均为一次性使用部件,当对患者进行一次血液透析后,直至下一次透析时输送管会一直保留在软管内,对软管进行密闭,防止软管的接头长时间的暴露在外界,增加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在所述软管内设有将软管流道密闭的密闭组件,防止当穿刺管进入到人体后直接与外界连通,输送管的另一端与透析仪器的纤维细管连通,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完成后,连接管ⅱ与连接ⅰ不发生脱离,直至下一次血液透析时才将连接管ⅱ与连接管ⅰ脱离开,再换上新的一次性连接管ⅱ,再次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设置的连接管ⅱ将连接管ⅰ密封后,减小软管的长期暴露在外界,避免患者在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弹簧ⅰ,所述弹簧ⅰ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弹簧ⅰ的另一端与连接管ⅱ的内壁连接,沿连接管ⅱ的轴向在所述连接管ⅱ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通孔ⅱ,在所述通孔ⅱ内滑动设有支块,所述支块的下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支块向上延伸后局部突出与通孔ⅱ外,在所述连接管ⅱ远离连接管ⅰ的一端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与通孔ⅱ连通的限位孔。在初始状态下,在活塞上设置的支块嵌入限位孔,当需要将输送管送入软管内时,支块才从限位孔内滑出,进入通孔ⅱ内,此时的活塞在弹簧的推动下在连接管ⅱ内运动,使输送管与软管连通,弹簧ⅰ将给活塞一个推力,防止输送管在连接管ⅱ内发生回退,造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造成血液透析的失败,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进一步,所述密闭组件包括圆环ⅱ,所述圆环ⅱ设置在软管内,沿软管的轴向所述圆环ⅱ的内径向靠近连接管ⅰ封闭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所述圆环ⅱ内滑动设有密封块,在所述密封块与正对连接管ⅰ封闭端的端面上设有弹簧ⅱ,所述弹簧ⅱ的下端与软管的内壁连接,在所述输送管靠近软管的端部上设有顶针。设置密闭组件能有效的防止在穿刺管穿刺到人体内时,防止患者体内的血液经软管流出,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输送管在活塞的推动逐步嵌入软管内,此时设置在输送管上的顶针推动密封块使设置在密封块上弹簧ⅱ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密封块与圆环ⅱ的间隙逐渐变大,此时软管与输送管、人体的血管处于连通状态,此时能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当血液透析完成后,输送管退出软管内时顶针不在对密封块产生挤压,此时的密封块将软管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封闭,使用的弹簧与密封块上均包裹了一层防止血液被弹簧污染的保护材质,防止患者还未进行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液以经被污染。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半圆台,两个所述半圆台位于圆环ⅰ与连接管ⅰ封闭端之间,两个半圆台相接触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台,且每个半圆台的大直径端与圆环ⅰ接触,且软管位于两个半圆台相对的侧壁之间,在所述圆台上套设有变径弹簧,所述变径弹簧的大直径端与连接管ⅰ的内壁连接,所述变径弹簧的小直径端与圆台的弧形面接触,在所述圆环上开设有两个与半圆台对应的通孔ⅲ,在所述输送管上套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与活塞连接,在所述限位管的端部设有两个与通孔ⅲ对应的推杆,沿圆台的轴向在每个所述块端面上均开设有矩形槽,沿圆台的轴向在每个块的弧形面上均设有与矩形槽连通的通孔ⅰ,在所述通孔ⅰ内滑动设有限位块,沿通孔ⅰ的轴向所述限位块的一端活动贯穿通孔后置于矩形槽内,每个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均与变径弹簧的小直径端连接,当限位管与圆环ⅰ接触时,输送管进入到软管的部分达到最长。

通过在圆环与连接管ⅰ封闭端之间设有圆台,在初始状态下,连接管ⅱ没有插入到连接管ⅰ中时,变径弹簧处于自然伸缩状态,两个块在变径弹簧的作用下将软管夹紧,防止因连接管ⅰ长时间暴露在外界,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外界的细菌将软管的内壁造成污染,两个块在变径弹簧的作用下将软管夹紧,还辅助了密闭组件的密闭效果,防止因密闭组件的密闭效果不佳,当输送管未与软管连通时,仅靠密闭组件不能对软管提供良好的密闭效果,造成穿刺管与外界连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当推杆在活塞的推动下置于矩形槽内使限位块在通孔内运动后,使变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两个块不相互靠近使软管畅通。当需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医护人员通过在输送管上套设有限位管跟随活塞一起运动,当活塞带动套设在输送管上向靠近圆环ⅰ的方向运动后,设置在限位管上的推杆通过在圆环上开设的通孔ⅲ,推杆继续运动进入矩形槽内,推杆推动限位块在通孔内移动,使变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软管处于通畅状态,在推杆推动限位块运动的同时,输送管也逐步进入软管内,使软管与输送管连通,当不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输送管完全回退出软管时,位于限位管上的推杆也跟随输送管一起回退,此时推杆不在对限位块挤压,变径弹簧处于自然伸缩状态,从而两个块在变径弹簧的作用下将软管挤压,使软管封闭。

进一步,在所述连接管ⅰ开口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在所述连接管ⅱ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当连接管ⅰ与连接管ⅱ通过螺纹配合时,能防止患者或医护人员在不经意的情况下造成连接管ⅰ与连接管ⅱ的脱落,造成血液透析的失败,还能增加连接管ⅰ与连接管ⅱ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在所述输送管的侧壁上设有橡胶管,在所述橡胶管的外壁上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充气管与外界的充气设备连接。在输送管的侧壁上设有橡胶管,在所述橡胶管的外壁上设有空腔,当空腔在通过外接的充气设备将空腔内充满气体,此时的橡胶管将输送管与软管的之间的空隙填满,防止在患者在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液从输送管与软管的之间的缝隙流出,充气设备将空腔内充满气体后,充气设备可以与空腔解除连接,还在空腔内开设有排气孔,在排气孔内设有密封塞,当需要对下一进行血液透析时,将排气孔内的密封塞拔出,将空腔内的气体排出,再将输送管从软管内退出。

进一步,沿连接管ⅱ的周向在所述连接管ⅱ靠近连接管ⅰ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与通孔ⅱ连通。当弹簧ⅰ使活塞向靠近圆环ⅰ运动后,弹簧ⅰ将给活塞一个推力,通过在再连接管ⅱ靠近连接管ⅰ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ⅱ连通的弧形孔,当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可以通过旋转支块沿沿连接管ⅱ的周向将支块旋入弧形孔内,将支块限制在弧形孔内防止输送管在连接管ⅱ内发生回退,造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造成血液透析的失败,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当支块旋入弧形孔内时,活塞在接管ⅱ的位移的距离与输送管嵌入到软管内达到最远距离相同,此时输送管与软管连接最紧密,此时的密封块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的输送管与软管配合从而增加连接头的使用次数,从而减小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

2、设置连接管ⅱ防止因连接管ⅰ长时间暴露在外界,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外界的细菌将软管的内壁造成污染,两个块在变径弹簧的作用下将软管夹紧,还辅助了密闭组件的密闭效果,防止因密闭组件的密闭效果不佳,当输送管未与软管连通时,仅靠密闭组件不能对软管提供良好的密闭效果,造成穿刺管与外界连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3、防止患者或医护人员在不经意的情况下造成连接管ⅰ与连接管ⅱ的脱落,造成血液透析的失败。

4、胶管将输送管与软管的之间的空隙填满,防止在患者在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液从输送管与软管的之间的缝隙流出,设置的弹簧ⅰ使活塞向靠近圆环ⅰ运动后,弹簧ⅰ将给活塞一个推力,防止输送管在连接管ⅱ内发生回退,造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造成血液透析的失败,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输送管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穿刺管,2-软管,3-橡胶管,4-通孔ⅰ,5-连接管ⅰ,6-圆环ⅰ,7-推杆,8-支块,9-限位管,10-通孔ⅱ,11-弹簧ⅰ,12-输送管,13-连接管ⅱ,14-活塞,15-空腔,16-半圆台,17-限位块,18-变径弹簧,19-限位孔,20-密封块,21-弹簧ⅱ,22-顶针,23-圆环ⅱ,24-通孔ⅲ,25-矩形槽,26-弧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穿刺管1,在所述穿刺管1上设有与穿刺管1连通的软管2,还包括连接管ⅰ5,所述连接管ⅰ5的一端封闭,所述连接管ⅰ5的另一端开口,所述软管2活动贯穿连接管ⅰ5封闭端后置于连接管ⅰ5内,在所述软管2的外壁上设有圆环ⅰ6,所述圆环ⅰ6的外圆周壁与连接管ⅰ5的内壁连接,在所述连接管ⅰ5内设有连接管ⅱ13,所述连接管ⅱ13活动贯穿连接管ⅰ5的开口端后向外延伸,在所述连接管ⅱ13内活动设有活塞14,在所述活塞14上开设有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输送管12,所述输送管12的两端均活动贯穿通孔后向外延伸;当活塞14带动输送管12在限位管9内向靠近圆环ⅰ6的方向运动后嵌入软管2内时,输送管12与软管2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留置管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地留置在人体上,此时的留置管的管孔便需要多次重复地使用,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管孔便容易受到污染,且留置管的管口长期暴露在外界,从而增加了人体被感染的风险,导管的连接头需经消毒处理保持清洁,预防感染,以此来延长导管连接头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连接头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连接头,来增加连接头的使用次数,从而减小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通过在穿刺管1上设有软管2,软管2起到延长穿刺管1的作用,穿刺管1为医院常用的穿刺管1,本装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穿刺管1、软管2、连接管ⅰ5,当需要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先将穿刺管1穿刺到患者的静脉血管内,然后将穿刺管1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第二部分为连接管ⅱ13、输送管12及设置在连接管内的活塞14,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先将连接管ⅱ13、连接管ⅰ5进行消毒后,再将连接管ⅱ13插入到连接管ⅰ5,在通过推动活塞14连接管ⅱ13内向靠近圆环ⅰ6的方向运动后,当越来越靠近软管2时,活塞14与圆环ⅰ6相对的端面接触后,输送管12的端部逐渐嵌入软管2内,输送管12与软管2连通,连接管ⅱ13、输送管12及设置在连接管内的活塞14均为一次性使用部件,当对患者进行一次血液透析后,直至下一次透析时输送管12会一直保留在软管2内,对软管2进行密闭,防止软管2的接头长时间的暴露在外界,增加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在所述软管2内设有将软管2流道密闭的密闭组件,防止当穿刺管1进入到人体后直接与外界连通,输送管12的另一端与透析仪器的纤维细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密闭组件包括圆环ⅱ23,所述圆环ⅱ23设置在软管2内,沿软管2的轴向所述圆环ⅱ23的内径向靠近连接管ⅰ5封闭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所述圆环ⅱ23内滑动设有密封块20,在所述密封块20与正对连接管ⅰ5封闭端的端面上设有弹簧ⅱ21,所述弹簧ⅱ21的下端与软管2的内壁连接,在所述输送管12靠近软管2的端部上设有顶针22。设置密闭组件能有效的防止在穿刺管1穿刺到人体内时,防止患者体内的血液经软管2流出,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输送管12在活塞14的推动逐步嵌入软管2内,当限位杆与圆环ⅰ6接触时,输送管12进入到软管2的部分达到最长,此时设置在输送管12上的顶针22推动密封块20使设置在密封块20上弹簧ⅱ21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密封块20与圆环ⅱ23的间隙逐渐变大,此时软管2与输送管12、人体的血管处于连通状态,此时能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当血液透析完成后,输送管12退出软管2内时顶针22不在对密封块20产生挤压,此时的密封块20将软管2与外界封闭。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半圆台16,两个所述半圆台16位于圆环ⅰ6与连接管ⅰ5封闭端之间,两个半圆台16相接触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台,且每个半圆台的大直径端与圆环ⅰ6接触,且软管2位于两个半圆台16相对的侧壁之间,在所述圆台上套设有变径弹簧18,所述变径弹簧18的大直径端与连接管ⅰ5的内壁连接,所述变径弹簧18的小直径端与圆台的弧形面接触,在所述圆环上开设有两个与半圆台16对应的通孔ⅲ24,在所述输送管12上套设有限位管9,所述限位管9与活塞14连接,在所述限位管9的端部设有两个与通孔ⅲ24对应的推杆7,沿圆台的轴向在每个所述块端面上均开设有矩形槽25,沿圆台的轴向在每个块的弧形面上均设有与矩形槽25连通的通孔ⅰ4,在所述通孔ⅰ4内滑动设有限位块17,沿通孔ⅰ4的轴向所述限位块17的一端活动贯穿通孔后置于矩形槽25内,每个所述限位块17的另一端均与变径弹簧18的小直径端连接。

当变径弹簧18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两个块在变径弹簧18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使软管2处于封闭状态。通过在圆环与连接管ⅰ5封闭端之间设有圆台,在初始状态下,连接管ⅱ13没有插入到连接管ⅰ5中时,变径弹簧18处于自然伸缩状态,两个块在变径弹簧18的作用下将软管2夹紧,防止因连接管ⅰ5长时间暴露在外界,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外界的细菌将软管2的内壁造成污染,两个块在变径弹簧18的作用下将软管2夹紧,还辅助了密闭组件的密闭效果,防止因密闭组件的密闭效果不佳,当输送管12未与软管2连通时,仅靠密闭组件不能对软管2提供良好的密闭效果,造成穿刺管1与外界连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当推杆7在活塞14的推动下置于矩形槽内使限位块在通孔内运动后,使变径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两个块不相互靠近使软管2畅通。当需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医护人员通过在输送管12上套设有限位管9跟随活塞14一起运动,当活塞14带动套设在输送管12上向靠近圆环ⅰ6的方向运动后,设置在限位管9上的推杆7通过在圆环上开设的通孔ⅲ24,推杆7继续运动进入矩形槽内,推杆7推动限位块在通孔内移动,使变径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使软管2处于通畅状态,在推杆7推动限位块运动的同时,输送管12也逐步进入软管2内,使软管2与输送管12连通,当不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输送管12完全回退出软管2时,位于限位管9上的推杆7也跟随输送管12一起回退,此时推杆7不在对限位块挤压,变径弹簧18处于自然伸缩状态,从而两个块在变径弹簧18的作用下将软管2挤压,使软管2封闭。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在所述连接管ⅰ5开口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在所述连接管ⅱ13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当连接管ⅰ5与连接管ⅱ13通过螺纹配合时,能防止患者或医护人员在不经意的情况下造成连接管ⅰ5与连接管ⅱ13的脱落,造成血液透析的失败。

优选的,在所述输送管12的侧壁上设有橡胶管3,在所述橡胶管3的外壁上设有空腔15,所述空腔15通过充气管与外界的充气设备连接。在输送管12的侧壁上设有橡胶管3,在所述橡胶管3的外壁上设有空腔15,当空腔15在通过外接的充气设备将空腔15内充满气体,此时的橡胶管3将输送管12与软管2的之间的空隙填满,防止在患者在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液从输送管12与软管2的之间的缝隙流出,充气设备将空腔15内充满气体后,充气设备可以与空腔15解除连接,还在空腔15内开设有排气孔,在排气孔内设有密封塞,当需要对下一进行血液透析时,将排气孔内的密封塞拔出,将空腔15内的气体排出,再将输送管12内退出。

优选的,还包括弹簧ⅰ11,所述弹簧ⅰ11一端与活塞14连接,所述弹簧ⅰ11的另一端与连接管ⅱ13的内壁连接,沿连接管ⅱ13的轴向在所述连接管ⅱ13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滑动设有支块8,所述支块8的下端与活塞14连接,所述支块8向上延伸后局部突出与通孔。通过弹簧ⅰ11一端与活塞14连接,所述弹簧ⅰ11的另一端与连接管ⅱ13的内壁连接,设置的弹簧ⅰ11使活塞14与圆环ⅰ6紧密接触后,防止输送管12在连接管ⅱ13内发生回退,造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造成血液透析的失败,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优选的,沿连接管ⅱ13的周向在所述连接管ⅱ13靠近连接管ⅰ5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孔26,所述弧形孔26与通孔ⅱ10连通。当弹簧ⅰ使活塞向靠近圆环ⅰ运动后,弹簧ⅰ将给活塞一个推力,通过在再连接管ⅱ13靠近连接管ⅰ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ⅱ10连通的弧形孔26,当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可以通过旋转支块沿沿连接管ⅱ13的周向将支块旋入弧形孔26内,将支块限制在弧形孔内防止输送管在连接管ⅱ内发生回退,造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造成血液透析的失败,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