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电子秤以及人体成分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6733发布日期:2021-06-29 23:3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电子秤以及人体成分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阻抗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电子秤以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背景技术:

用于人体阻抗测量的手柄通常具有两种常见的结构,一种是左右分离的手柄结构,常用于大型人体成分分析仪上;另一种是二合一的手柄结构,常用于小型家用的8电极体脂秤上。现有的二合一手柄,通常采用圆柱体设计,在圆柱状手柄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两个电极,且位于手柄同一端的两个电极沿圆柱体的周向排成两列。这样一来,当用户握持圆柱状手柄的左右两端进行测量时,由于每次握持姿势不一样,手与电极接触的部位不一致,会出现连续测量得到的阻抗值不一致的问题,这是由于测量的路径和接触阻抗发生了变化。如图1及图2所示,图中圆点a表示第一电极有效接触点,图中圆点b表示第二电极有效接触点,图中圆点c表示等效测量点,波浪线代表测量信号的路径,可见,当手与电极接触的位置不一致时,测量信号的路径和等效测量点均是不一致的,这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一致。因此,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有必要优化手柄的电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电子秤以及人体成分分析仪,旨在解决现有手柄容易因于握持姿势的不一样导致连续测量阻抗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阻抗测量装置,所述人体阻抗测量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上的至少两电极组,每一所述电极组分别包括沿所述手柄本体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极以及在所述手柄本体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电极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用于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人体阻抗测量装置还包括所述主控电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电流激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电压测量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电压测量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电流激励电极;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生物阻抗测量电路,所述生物阻抗测量电路包括激励源、电压测量电路和测量控制电路,所述激励源和所述电压测量电路分别与所述测量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激励源还与所述电流激励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测量电路还与所述电压测量电极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手柄本体还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设置;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压力检测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及每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可选地,每一所述电极组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手柄本体的周向上相互错开设置。

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分别沿所述手柄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所述手柄本体包括主体部、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呈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电极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电极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握持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第一电极设在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第一电极设在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周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且沿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显示控制电路,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秤,所述电子秤包括秤体和上述的人体阻抗测量装置,所述秤体上设置有若干电极片,每一所述电极片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设置于所述秤体内部或所述手柄内部。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所述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上述的人体阻抗测量装置,还包括底座和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手柄之间的支撑架;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电极片,每一所述电极片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或所述手柄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电子秤以及人体成分分析仪,其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的手柄包括手柄本体以及设置于手柄本体上的至少两电极组,每一电极组分别包括沿手柄本体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极以及在手柄本体的轴向上与第一电极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二电极。这样一来,当用户握持该手柄进行阻抗测量时,只需将其拇指按压在沿手柄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电极上后,其相应的手掌便会自然而言地握在沿手柄本体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极的固定位置上,即可确保每次测量时第一电极与手掌之间形成的等效测量点保持不变。可见,本技术方案可以使每次测量的等效测量点基本一致,提高阻抗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二合一手柄的一种测量路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二合一手柄的另一种测量路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手柄的测量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人体阻抗测量装置,该人体阻抗测量装置包括手柄100,手柄100包括手柄本体110以及设置于手柄本体110上的至少两电极组120,每一电极组120分别包括沿手柄本体110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极121以及在手柄本体110的轴向上与第一电极121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二电极122,其中,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分别用于与主控电路(未图示)电性连接。可选地,主控电路可设置在手柄100内部,也可设置在手柄100之外。上述人体阻抗测量装置还可以包括该主控电路,也可以不包括该主控电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121沿手柄本体110的周向延伸,当手柄本体110为圆柱体时,第一电极121整体呈弧面状,以便更好地与手掌的掌心范围或弯曲的四指进行接触。而第二电极122在手柄本体110的轴向上与第一电极121相互错开设置,可更好地与拇指进行接触。可选地,第二电极122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小面积电极片,例如可以是与人体拇指的指尖面积相近的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小电极片,这样,用户使用时可通过掌心或四指握住第一电极121的覆盖区域,并伸出拇指以拇指尖接触第二电极122,使每次测量时第二电极122均与用户的拇指尖接触;或者,第二电极122也可以是沿手柄本体110的轴线延伸的条形电极片,这样,用户使用时可通过掌心或四指握住第一电极121的覆盖区域,并伸出拇指以整根拇指覆盖第二电极122的至少部分区域,增加拇指与第二电极122的接触面积。

在进行人体阻抗测量时,主控电路通过每一电极组120中的一个电极将电流激励信号传导至人体,并通过该电极组中的另一个电极测量人体的等电势,进而根据至少两电极组120之间的人体等电势之差确定人体阻抗,因此,人体阻抗的测量结果与电流激励信号在人体中的传输路径和等电势测量点的位置相关,即与每一电极组120中两个电极所接触的手部的具体位置相关。因此,当电极所接触的手部位置相对固定时,测量结果也能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具体如图3及图4所示,当用户握持本手柄100进行阻抗测量时,只需将其拇指覆盖在与第一电极121在手柄本体110的轴向上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二电极122上后,其相应的手掌或另外四指便会自然而然地握在沿手柄本体110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极121的固定位置上,即可确保每次测量时第一电极121与手掌之间形成的等效测量点20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每次测量,第二电极122都是与拇指接触,第一电极121都是与手掌和/或四指接触,而对于同一个用户,如果在不同的测量中,每次与电极接触的部位一致,则每次测量的电流路径基本一致,此时便可确保每次测量的等效测量点也一致。由于每次测量的等效测量点保持一致,则每次测量的接触阻抗也基本一致,因而,可确保每次的测量结果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一电极组120中,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在手柄本体121的周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以便更好地贴合用户的自然握持状态。

每一第二电极122可如图3中所示呈圆点状设置,亦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改为每一第二电极122分别沿手柄本体110的轴向延伸设置,以有效增大第二电极122与拇指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测量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提到的手柄本体110还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未图示)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未图示),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一电极121相对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与第二电极122相对设置;主控电路包括压力检测电路,压力检测电路分别与每一第一压力传感器及每一第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压力检测电路可通过每一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每一第二压力传感器来分别获取手部作用在相应的电极上的压力信息,进而判断手部和相应的电极的接触是否紧密,以确保每次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或图6)所示,该实施例提出一种人体阻抗测量装置,该人体阻抗测量装置包括手柄200(300)和主控电路(未图示),手柄200(300)包括手柄本体210(310)以及设置于手柄本体210(310)上的至少两电极组,至少两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组220(320)和第二电极组240(340)。手柄本体210(310)包括主体部211(311)、第一握持部212(312)与第二握持部213(313),第一握持部212(312)与第二握持部213(313)呈对称设置在主体部211(311)的左右两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极组220(320)设置于第一握持部212(312),第二电极组240(340)设置于第二握持部213(313)。其中,每一电极组中,第二电极与主体部的距离较近,第一电极与主体部的距离比第二电极较远。在一些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每一电极组中,第二电极可以跨设在对应的握持部与主体部的交界处;或者,如图6所示,每一电极组中,第二电极还可以设置在主体部内接近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的区域。由于第一电极与主体部距离较远,当用户的手掌或四指覆盖第一电极时,向前伸出的大拇指自然而然地朝向主体部的方向延伸,即可与第二电极接触,便于用户操作。

具体地,如图5(或图6)所示,第一电极组220(300)中的第一电极221(321)设在第一握持部212(312)的外表面,且第一电极221(321)沿第一握持部212(312)的周向延伸。第二电极组240(340)中的第一电极241(341)设在第二握持部213(313)的外表面,且第一电极241(341)沿第二握持部213(313)的周向延伸。第一电极组220(320)中的第二电极222(322)与第二电极组240(340)中的第二电极242(342)间隔设置在主体部211(311)的外表面且沿主体部211(311)的轴向分布。

这样一来,如图5所示,当用户握持本手柄200(300)进行阻抗测量时,只需将其拇指按压在沿主体部211(311)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电极222(322)、242(342)上后,其相应的手掌便会自然而然地握在沿第一握持部212(312)或第二握持部213(313)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极221(321)、241(341)的固定位置上,即可确保每次测量时第一电极221(321)、241(341)与手掌之间形成的等效测量点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每次测量时,第二电极222(322)、242(342)都是与拇指接触,第一电极221(321)、241(341)都是与手掌和/或四指接触,而对于同一个用户,如果在不同的测量中,每次与电极接触的部位一致,则每次测量的电流路径基本一致,此时便可确保每次测量的等效测量点也一致。由于每次测量的等效测量点保持一致,则每次测量的接触阻抗也基本一致,因而,可确保每次的测量结果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主体部211还设置有显示屏230,主控电路还包括显示控制电路,显示屏230与显示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通过显示屏230可向用户直观实现相应测量数据及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一电极组120中的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分别为电流激励电极和电压测量电极,例如,第一电极121为电流激励电极,第二电极为电压测量电极122,或者,第一电极121为电压测量电极,第二电极122为电流激励电极。此时,主控电路包括生物阻抗测量电路,生物阻抗测量电路包括激励源、电压测量电路和测量控制电路,激励源和电压测量电路分别与测量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激励源还与电流激励电极电性连接,电压测量电路还与电压测量电极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秤,该电子秤包括秤体和上述的人体阻抗测量装置,秤体上设置有若干电极片,每一电极片分别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主控电路设置于秤体内部或手柄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该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上述的人体阻抗测量装置,还包括底座和连接在底座和手柄之间的支撑架;其中,底座上设置有若干电极片,每一电极片分别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主控电路设置于底座内部或手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