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文档序号:25195463发布日期:2021-05-28 10:5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引导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背景技术:

吸引导管又称引流管,是医院呼吸科等科室常用的器械,其主要用于吸引和排出患者体内的积液,如呼吸疾病患者体内的痰液等;现有的吸引导管在使用时,吸引导管的一端置入患者体内患处,吸引导管的另一端与负压瓶进行连接,从而在负压作用下便于引导出积液等,然而在吸引体内积液时,负压瓶的负压大小难以进行调节,因此导致吸引的速度难以改变,而较快的吸引速度易造成患者的不适,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包括吸引管,所述吸引管内开设有吸引腔,所述吸引腔的一侧开设有给药腔,所述吸引腔和给药腔通过隔板分隔;所述吸引管的端部同轴紧密粘接有管体,所述管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给药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与吸引腔相连通,所述管体的圆周外壁上对称紧密粘接有两个接头,且所述接头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接头上插设有给药管,另外一个所述接头上插设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与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给药管与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负压管上紧密粘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的顶端紧密粘接有凸环;所述负压管上设有减压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压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紧密粘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两侧外壁上开设有轴孔,所述负压管穿过轴孔并与其紧密粘接,所述支架的顶面靠近边缘处紧密粘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架的顶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支管穿过条形槽并延伸至其上方,所述支架的两侧壁之间紧密粘接有连杆,所述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还对称设有两个夹闭组件,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两个同轴紧密粘接的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螺纹环绕方向相反,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的端部穿过固定板且同轴紧密粘接有拧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闭组件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对称开设有与连杆滑动连接的通孔,两个所述活动块的两个相对立的一侧面上紧密粘接有夹块,所述支管位于两个夹块之间,所述活动块的顶面紧密粘接有与条形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引管的圆周外壁上紧密粘接有无菌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的端部通过轴承与固定板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块的整体形状呈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通过设有的减压机构,即转动拧块带动螺纹杆转动,在两个螺纹杆的转动下,两个活动块带动夹块相对运动,从而夹持在支管上,当负压瓶的负压作用于负压管时,部分空气经支管进入至负压管内,从而可用有效的降低负压作用,使得负压吸引积液的速度降低,且该负压管内的负压大小完全根据支管的夹闭程度调节,便于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引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管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减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夹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吸引管;11、吸引腔;12、给药腔;13、无菌层;

2、管体;21、第一空腔;22、第二空腔;23、接头;

3、给药管;

4、负压管;41、支管;42、凸环;

5、减压机构;51、底座;52、支架;521、轴孔;522、固定板;523、条形槽;53、连杆;54、夹闭组件;541、活动块;5411、通孔;542、夹块;543、滑块;5431、螺纹孔;55、螺纹杆;56、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包括吸引管1,吸引管1内开设有吸引腔11,吸引腔11的一侧开设有给药腔12,吸引腔11和给药腔12通过隔板分隔;吸引管1的端部同轴紧密粘接有管体2,管体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21,第一空腔2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22,第一空腔21与给药腔12相连通,第二空腔22与吸引腔11相连通,管体2的圆周外壁上对称紧密粘接有两个接头23,且接头23分别与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相连通;其中一个接头23上插设有给药管3,另外一个接头23上插设有负压管4,负压管4与第二空腔22相连通,给药管3与第一空腔21相连通;负压管4上紧密粘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支管41,支管41的顶端紧密粘接有凸环42;负压管4上设有减压机构5。减压机构5包括底座51,底座51上紧密粘接有支架52,支架52的两侧外壁上开设有轴孔521,负压管4穿过轴孔521并与其紧密粘接,支架52的顶面靠近边缘处紧密粘接有固定板522,支架52的顶面开设有条形槽523,支管41穿过条形槽523并延伸至其上方,支架52的两侧壁之间紧密粘接有连杆53,支架52的两侧壁之间还对称设有两个夹闭组件54,夹闭组件54包括活动块541,活动块541上对称开设有与连杆53滑动连接的通孔5411,两个活动块541的两个相对立的一侧面上紧密粘接有夹块542,支管41位于两个夹块542之间,活动块541的顶面紧密粘接有与条形槽523滑动连接的滑块543,滑块543上开设有与螺纹杆55螺纹连接的螺纹孔5431。两个固定板522之间设有两个同轴紧密粘接的螺纹杆55,两个螺纹杆55的螺纹环绕方向相反,其中一个螺纹杆55的端部穿过固定板522且同轴紧密粘接有拧块56。

在本实施例中,吸引管1的圆周外壁上紧密粘接有无菌层13,无菌层13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细菌沾染,避免感染呼吸道;无菌层13具体为无菌膜,其质地柔软且无菌无毒,便于置入患者体内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杆55的端部通过轴承与固定板522转动连接,轴承对螺纹杆55起到了支撑和支持转动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夹块542的整体形状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夹块542便于夹闭支管41。

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管41内嵌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设置能够避免积液进入至支管41内,同时便于外界气体进入至支管41内;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凸环42的外径大于条形槽523的宽度,其对支管41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的具有外置柔软无菌层的呼吸道用吸引导管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将负压管4的一端与负压瓶相连通,并将吸引管1的一端置入患者体内,此时在负压瓶的负压作用下,积液经吸引管1进入至吸引腔11内,并经吸引腔11进入至第二空腔22内,随后积液经接头23进入至负压管4内,并经负压管4进入至负压瓶内收集;

当吸引速度过快时,使用人员转动拧块56带动螺纹杆55转动,此时两个滑块543沿条形槽523相对滑动,同时通孔5411沿连杆53滑动,两个夹块542同步相对运动,同时两个夹块542逐渐放松支管41,此时外界空气经支管41入至负压管4内,此时负压的吸引作用减弱,积液的流动速度即减慢;

当需要给药时,使用人员将注射器与给药管3接通,同时使用人员推动注射器经药液注入至给药管3内,同时药液经第一空腔21进入至给药腔12内,最后经给药腔12流入至患者体内患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