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8706发布日期:2021-05-14 12:5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属于护理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3.目前,心内科的手术完毕后,患者必须仰卧,不得侧卧,否则将导致胸骨畸形愈合,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防护,现有的防护一般都是通过看护人员进行监看和采用一定的捆绑措施,用纱布带将患者体位固定在床面上,但人工护理极易出现忽视的情况,造成胸骨凹陷或凸出愈合,影响美观,而且由于刀口存在一定向外的涨力,影响愈合速度,个别患者有时还会出现一定的渗血,不能对其进行防护。
4.而现有技术中的心内科术后护理板在使用的时候由于患者肥胖程度不同,前后背的宽度不同,其无法良好的适用与不同患者的需要,其次在调节的时候也不够便捷,为此设计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来优化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通过调节u型滑动调节臂至与床板相适配的宽度,然后将床板夹持组件夹持在床板上,调节滑动组件将高度调节组件位于患者的两侧,根据患者的肥胖和前后背厚度调节高度调节组件的高度,再调节调节滑动组件使其第一弧形板压持在患者的两侧,在限位弹簧的配合下使其第二弧形板压持在患者的两侧附近,实现对患者的良好舒适的定位功能。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7.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包括中空板以及部分套设在所述中空板内侧可在所述中空板内侧滑动的u型滑动调节臂,所述u型滑动调节臂远离所述中空板的一端安装有床板夹持组件,所述中空板的底部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底部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上安装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顶部与底部皆铰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背部安装有v型固定板,所述v型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
8.优选的,所述床板夹持组件包括床板u型夹持座、夹持板和第三限位螺杆,所述床板u型夹持座安装在所述u型滑动调节臂远离所述中空板的一端,所述床板u型夹持座的底部贯穿安装有第三限位螺杆,所述第三限位螺杆位于所述床板u型夹持座内侧的一端安装有夹持板,且所述床板u型夹持座与所述第三限位螺杆啮合。
9.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限位滑轨、限位滑块和第四限位螺杆,所述限位滑轨安装在所述中空板的底部,所述限位滑块套设在所述限位滑轨的外侧,且所述限位滑块的侧
部啮合有第四限位螺杆。
10.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内滑动管、第二限位螺杆和l型外管,所述内滑动管安装在所述限位滑块的底部,所述内滑动管的外侧套设有l型外管,所述l型外管外侧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限位螺杆,且所述第二限位螺杆贯穿所述l型外管与所述内滑动管外壁挤压配合。
11.优选的,所述中空板顶部的两侧啮合有第一限位螺杆,且所述第一限位螺杆贯穿所述中空板与所述u型滑动调节臂位于所述中空板内侧的部分挤压接触。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壁与所述l型外管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侧铺设有弧形海绵套。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通过调节u型滑动调节臂至与床板相适配的宽度,然后将床板夹持组件夹持在床板上,调节滑动组件将高度调节组件位于患者的两侧,根据患者的肥胖和前后背厚度调节高度调节组件的高度,再调节调节滑动组件使其第一弧形板压持在患者的两侧,在限位弹簧的配合下使其第二弧形板压持在患者的两侧附近,实现对患者的良好舒适的定位功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16.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夹持板组件和高度调节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的一优选实施例的a处结构放大图。
18.图中:1

中空板,2

u型滑动调节臂,3

限位滑轨,4

第一限位螺杆,5

限位滑块,6

内滑动管,7

l型外管,8

第二限位螺杆,9

床板u型夹持座,10

第三限位螺杆,11

夹持板,12

限位弹簧,13

第一弧形板,14

第二弧形板,15

v型固定板,16

弧形海绵套,17

第四限位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0.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心内科术后护理板,包括中空板1以及部分套设在中空板1内侧可在中空板1内侧滑动的u型滑动调节臂2,u型滑动调节臂2远离中空板1的一端安装有床板夹持组件,中空板1的底部设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的底部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上安装有第一弧形板13,第一弧形板13的顶部与底部皆铰接有第二弧形板14,第一弧形板13的背部安装有v型固定板15,v型固定板15与第二弧形板14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12。
21.通过调节u型滑动调节臂2至与床板相适配的宽度,然后将床板夹持组件夹持在床板上,调节滑动组件将高度调节组件位于患者的两侧,根据患者的肥胖和前后背厚度调节高度调节组件的高度,再调节调节滑动组件使其第一弧形板13压持在患者的两侧,在限位
弹簧12的配合下使其第二弧形板14压持在患者的两侧附近,实现对患者的良好舒适的定位功能。
22.在本实施例中,床板夹持组件包括床板u型夹持座9、夹持板11和第三限位螺杆10,床板u型夹持座9安装在u型滑动调节臂2远离中空板1的一端,床板u型夹持座9的底部贯穿安装有第三限位螺杆10,第三限位螺杆10位于床板u型夹持座9内侧的一端安装有夹持板11,且床板u型夹持座9与第三限位螺杆10啮合。
23.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组件包括限位滑轨3、限位滑块5和第四限位螺杆17,限位滑轨3安装在中空板1的底部,限位滑块5套设在限位滑轨3的外侧,且限位滑块5的侧部啮合有第四限位螺杆17。
24.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内滑动管6、第二限位螺杆8和l型外管7,内滑动管6安装在限位滑块5的底部,内滑动管6的外侧套设有l型外管7,l型外管7外侧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限位螺杆8,且第二限位螺杆8贯穿l型外管7与内滑动管6外壁挤压配合。
25.在本实施例中,中空板1顶部的两侧啮合有第一限位螺杆4,且第一限位螺杆4贯穿中空板1与u型滑动调节臂2位于中空板1内侧的部分挤压接触。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板13的外壁与l型外管7的一端固定,第二弧形板14和第一弧形板13的内侧铺设有弧形海绵套16。
2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