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9501发布日期:2021-08-06 12:5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比手术医生更加忙碌。调控患者麻醉深度,让患者处于无痛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麻醉安全。在紧急情况下(术中大出血等),则是忙上加忙。作为麻醉医生要解除病人的疼痛,要管理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心脏、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在一般的手术中,临床麻醉常常需要在待手术部位注册麻醉药物,造成区域麻醉。如,较大的伤口缝合,则需要伤口周边进行麻醉。麻醉时通常使用普通的注射器注射药物,但是,对于较大的开口性创伤,一个麻醉区域可能根据所需麻醉区域大小或麻醉深度的不同,需要注射不同浓度或不同种类的麻醉药剂,这就需要进行多次皮下穿刺注射,频繁对药,频繁穿刺操作麻烦,且劳动强度较大。为解决这种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一次穿刺可以注射两种不同浓度的麻醉药物的麻醉用双仓注射器。在临床工作中,只注射丙泊酚类药物不能解决注射痛的问题,导致病人会因为麻醉不适而动,不利于麻醉的效果以及病人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装置,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一次穿刺可以注射两种不同浓度的麻醉药物的麻醉用双仓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射装置,其中,包括针筒、推杆、推柄和针头,推杆设置在针筒内,还包括活性泵,活性泵设置在注射装置针筒的端部,活性泵包括第一液体容纳腔与第二液体容纳腔,且第一液体容纳腔与第二液体容纳腔不连通,第一液体容纳腔、第二液体容纳腔与针筒接合处分别设置有泵阀,活性泵与泵阀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泵阀包括按压部、阻挡部、卡扣部与弹簧,按压部、阻挡部与卡扣部三者一体连接,弹簧套接在按压部与阻挡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活性泵上部开设有滑槽,活性泵与泵阀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滑槽内壁开设有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卡扣部向外延伸出有凸起,凸起与限位槽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按压部与卡扣部之间开设有避让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针筒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推柄上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针筒为透明的塑料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头,另一端设置有推柄,推杆上套接有压力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阻挡部的形状与第一液体容纳腔、第二液体容纳腔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针筒内增加一个活性泵,并将活性泵一分为二分成第一液体容纳腔与右容纳腔,且分别在左、第二液体容纳腔内设置一个泵阀,当注射左侧的液体时,按下左边泵阀,泵阀弹起,第一液体容纳腔打开,右侧泵阀则处于关闭状态,同理,注射右侧的液体时,第二液体容纳腔打开,左侧泵阀则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实现将两类药物分开,该装置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泵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性泵的立体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针筒、2-推杆、3-推柄、4-针头、5-活性泵、6-第一液体容纳腔、7-第二液体容纳腔、8-泵阀、9-滑槽、81-按压部、82-阻挡部、83-卡扣部、84弹簧、85-避让空间、830凸起、91-限位槽与10-压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射装置,包括针筒1、推杆2、推柄3和针头4,推杆2设置在针筒内1,包括活性泵5,活性泵5设置在注射装置针筒1的端部,活性泵5包括第一液体容纳腔6与第二液体容纳腔7,且第一液体容纳腔6与第二液体容纳腔7不连通,第一液体容纳腔6、第二液体容纳腔7与针筒1接合处分别设置有泵阀8,活性泵5与泵阀8滑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针筒1内增加一个活性泵5,并将活性泵5一分为二分成第一液体容纳腔6与第二液体容纳腔7,且分别在左、第二液体容纳腔内设置一个泵阀8,当注射左侧的液体时,按下左边泵阀8,泵阀8弹起,第一液体容纳腔6打开,右侧泵阀8则处于关闭状态,同理,注射右侧的液体时,第二液体容纳腔7打开,左侧泵阀8则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实现将两类药物分开,该装置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其中可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在第一液体容纳腔与第二液体容纳腔标注哪一个是第一液体容纳腔与第二液体容纳腔,防止在注射药物是混淆药物,造成不良反应。

在本实用新型中,泵阀8包括按压部81、阻挡部82、卡扣部83与弹簧84,按压部81、阻挡部82与卡扣部83三者一体连接,弹簧84套接在按压部81与阻挡部82之间。活性泵5上部开设有滑槽9,活性泵5与泵阀8通过滑槽9滑动连接,滑槽9内壁开设有限位槽91。卡扣部83向外延伸出有凸起830,凸起830与限位槽91相适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按下泵阀时,由于在按压时产生的力使按压部形变,弹簧84弹起时产生的弹力,使得卡扣部83脱离限位槽91,此时,第一液体容纳腔6与第二液体容纳腔6呈打开状态,当按下泵阀8时,此时,第一液体容纳腔6与第二液体容纳腔7呈关闭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按压部81与卡扣部83之间开设有避让空间85。由于卡扣部83为弹性塑胶材质,设计避让空间85的意义是便于在按下按压部时,给塑胶形变留空间,让卡扣能更好的脱离限位槽91。

在本实用新型中,针筒1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是便于在注射时能直观看到液体的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推杆2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头,另一端设置有推柄3,推柄3上设置有防滑纹。设置防滑纹是用于在使用过程中增大摩擦力,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手滑而产生其他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中,针筒1为透明的塑料材质。透明的塑料材质是便于观察液体,且塑料材质成本低,可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中,推杆2上套接有压力弹簧10。当只需要注射左侧的液体时,右侧的无药液流出,因此会使得第二液体容纳腔7腔体内部压力过大,刚好压力弹簧10具有弹性可以解决第二液体容纳腔7腔体内压力过大的问题,同理,注射右侧的液体时,左侧的弹簧也会收缩,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左、第二液体容纳腔腔体内的压力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中,阻挡部82的形状与第一液体容纳腔7、第二液体容纳腔6的形状相适配。这样的设计是便于增强其密闭性,防止液体混合,污染药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