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状的便携式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9948发布日期:2021-08-06 12:5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棒状的便携式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棒状的便携式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抵抗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至于其他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对一般消毒处理耐受力均差。常见消毒方法一般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但是,现有的消毒装置体积过大不方便随身携带,而且大多消毒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来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消毒方式;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棒状的便携式消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状的便携式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消毒装置体积过大不方便随身携带,而且大多消毒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来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消毒方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棒状的便携式消毒装置,包括杀菌消毒棒,所述杀菌消毒棒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杀菌消毒棒的一端设置有灯体端头,且灯体端头的外表面设置有usb充电口,所述灯体端头的下方设置有电源灯套,且电源灯套与灯体端头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灯套的外表面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管,且紫外线杀菌灯管与电源灯套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杀菌消毒棒的另一端设置有喷雾端头,所述喷雾端头的外侧设置有旋钮喷头,且旋钮喷头与喷雾端头转动连接,所述旋钮喷头的外表面设置有雾化喷嘴。

优选的,所述旋钮喷头的顶部设置有喷雾按键,且旋钮喷头的底部设置有汲水喷管,所述旋钮喷头的下方设置有阻燃酒精瓶,且阻燃酒精瓶与旋钮喷头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杀菌消毒棒的内部设置有灯体收纳槽,且灯体收纳槽的一侧设置有瓶体收纳槽,所述灯体收纳槽与瓶体收纳槽之间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灯体收纳槽的底部设置有感应电阻块,且感应电阻块与电源灯套贴合连接,所述电源灯套的内部设置有电池。

优选的,所述电源灯套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滑杆,且固定滑杆与灯体收纳槽通过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灯体收纳槽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磁块,且磁块与杀菌消毒棒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磁块与灯体端头磁吸连接,所述旋钮喷头与瓶体收纳槽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杀菌消毒棒外形为棒状结构,体积轻便可以进行随身携带,其内部拥有两种杀菌消毒模式,适用于大部分环境中的消毒选择;

2、本实用新型针对一些光滑表面的消毒时,可以将杀菌消毒棒另一端的灯体端头向外拉出,这时紫外线杀菌灯管就会自动亮起,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消毒后将电源灯套收缩回灯体收纳槽中,紫外线杀菌灯管就会断电熄灭;

3、本实用新型在针对一些粗糙不平的表面进行消毒或是皮肤破损消毒时,可以转动旋钮喷头开启内部的阀口,随后按下喷雾按键便可以通过雾化喷嘴将酒精喷出实现消毒操作,使用结束后再将旋钮喷头转动关闭,防止误触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钮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消毒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杀菌消毒棒;2、防滑纹;3、灯体端头;4、喷雾端头;5、usb充电口;6、电源灯套;7、紫外线杀菌灯管;8、固定滑杆;9、旋钮喷头;10、雾化喷嘴;11、喷雾按键;12、阻燃酒精瓶;13、汲水喷管;14、灯体收纳槽;15、感应电阻块;16、磁块;17、瓶体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棒状的便携式消毒装置,包括杀菌消毒棒1,外形为棒状结构,体积轻便可以进行随身携带,其内部拥有两种杀菌消毒模式,适用于大部分环境中的消毒选择,杀菌消毒棒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2,增大手掌与棒体表面的摩擦阻力,起到防滑的作用,杀菌消毒棒1的一端设置有灯体端头3,灯体端头3向外拉出使用,且灯体端头3的外表面设置有usb充电口5,通过usb充电口5可以连接电源从而对内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灯体端头3的下方设置有电源灯套6,起到保护的作用,且电源灯套6与灯体端头3固定连接,电源灯套6的外表面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管7,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且紫外线杀菌灯管7与电源灯套6通过卡槽连接,杀菌消毒棒1的另一端设置有喷雾端头4,喷雾端头4的外侧设置有旋钮喷头9,且旋钮喷头9与喷雾端头4转动连接,转动旋钮喷头9可以实现喷头的开关操作,防止出现误触的情况,旋钮喷头9的外表面设置有雾化喷嘴10,可以将酒精以雾化的形式喷出。

进一步,旋钮喷头9的顶部设置有喷雾按键11,且旋钮喷头9的底部设置有汲水喷管13,旋钮喷头9的下方设置有阻燃酒精瓶12,且阻燃酒精瓶12与旋钮喷头9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阻燃酒精瓶12的内部装有消毒所用的医用消毒酒精,在使用时先转动旋钮喷头9开启内部的阀口,随后按下喷雾按键11便可以通过雾化喷嘴10将酒精喷出实现消毒操作。

进一步,杀菌消毒棒1的内部设置有灯体收纳槽14,用于放置电源灯套6,且灯体收纳槽14的一侧设置有瓶体收纳槽17,放置阻燃酒精瓶12,灯体收纳槽14与瓶体收纳槽17之间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灯体收纳槽14的底部设置有感应电阻块15,且感应电阻块15与电源灯套6贴合连接,电源灯套6的内部设置有电池,在电源灯套6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金属片,当电源灯套6收缩回灯体收纳槽14中时,底部的金属片与感应电阻块15接触,电阻增大,这时紫外线杀菌灯管7就会断电熄灭,而当电源灯套6脱离感应电阻块15后,电阻减小,紫外线杀菌灯管7就会自动亮起。

进一步,电源灯套6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滑杆8,且固定滑杆8与灯体收纳槽14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实现电源灯套6的伸缩滑动操作。

进一步,灯体收纳槽14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磁块16,且磁块16与杀菌消毒棒1通过卡槽连接,磁块16与灯体端头3磁吸连接,在电源灯套6收缩后,磁块16就可将灯体端头3吸附在杀菌消毒棒1上,防止灯体端头3自动脱离杀菌消毒棒1,导致杀菌灯亮起,旋钮喷头9与瓶体收纳槽17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医用消毒酒精灌入到阻燃酒精瓶12中,随后将旋钮喷头9底部的汲水喷管13伸入到阻燃酒精瓶12的内部,并将阻燃酒精瓶12安装在其底部,之后再将喷雾端头4安装到杀菌消毒棒1一端的瓶体收纳槽17中,在针对一些光滑表面的消毒时,可以将杀菌消毒棒1另一端的灯体端头3向外拉出,而当电源灯套6脱离灯体收纳槽14内部的感应电阻块15后,电阻减小,紫外线杀菌灯管7就会自动亮起,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消毒后将电源灯套6收缩回灯体收纳槽14中,这时电源灯套6底部的金属片与感应电阻块15接触,电阻增大,紫外线杀菌灯管7就会断电熄灭,而在针对一些粗糙不平的表面进行消毒或是皮肤破损消毒时,可以转动旋钮喷头9开启内部的阀口,随后按下喷雾按键11便可以通过雾化喷嘴10将酒精喷出实现消毒操作,使用结束后再将旋钮喷头9转动关闭,防止误触的情况出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