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1324发布日期:2021-08-24 12:2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病人在专门的手术床上进行手术。在手术结束后,病人麻醉未完全恢复,无法马上起身行动,需要将其搬运到手术转移病床上,然后再将其移送回病房,在送回病房的过程中,有些病人需要吸氧、心电监护等。

现有的手术转移病床没有专门用来放置监护仪、急救箱等器械的置物架,也没有专门储放氧气瓶的装置,使用起来十分不便,且用物摆放不整齐在关键时刻会影响医务人员救治。

所以,人们需要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包括转移病床主体、输液架、氧气安置框和置物架组件;所述转移病床主体一端设有靠背,所述转移病床主体另一端设有置物架组件,所述转移病床主体下方设有折叠支撑移动架;所述输液架固定在在靠背一侧;所述靠背下方设有氧气安置框,所述氧气安置框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氧气安置框另一侧设有第一挂钩,所述氧气安置框通过第一挂钩悬挂在折叠支撑移动架上。

转移病床主体有利于病人躺卧,靠背的高度可以调节,有利于满足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置物架组件有利于规范放置监护仪以及急救箱等器械,可供术后病人转移过程中使用,手术后病人转移时所需要的器械可以妥善放置,若当病人出现危险时也可以及时救治。折叠支撑移动架有利于支撑转移病床主体,也有利于转移病床的移动或当成担架使用。输液架便于转移过程中病人输液,氧气安置框有利于放置氧气瓶,便于转移过程中病人输氧,把手便于医护人员手持以安装或拆卸与病床,第一挂钩有利于将氧气安置框挂在折叠支撑移动架上。

优选的,所述置物架组件包括置物架主体、转动组件、支撑杆、调高组件和移动臂;所述置物架主体下方设有折叠移动导轨,所述折叠移动导轨下方设有第一固定夹,所述置物架主体两侧固定有移动臂;所述移动臂之间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两侧固定有第二固定夹,所述折叠移动导轨下方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置物架主体铰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使用时卡合在第二固定夹内,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不使用时卡合在第一固定夹内;所述移动臂上方内侧固定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嵌合在折叠移动导轨内,所述移动臂外侧设有调高组件,所述移动臂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支撑移动架上。

置物架主体利于摆放监护仪等器械,折叠移动导轨利于置物架主体滑动,第一固定夹利于在折叠置物架主体时固定支撑杆,移动臂有利于置物架主体高度的调整,连接臂有利于固定第二固定夹,第二固定夹有利于在使用置物架主体时固定支撑杆,支撑杆起支撑置物架主体的作用。转动组件有利于实现置物架主体在不使用时折叠至连接臂后侧。调高组件有利于调节置物架主体的高度。固定臂有利于将置物架组件固定在折叠支撑移动架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动体和滚动体;所述转动轴固定在移动臂内侧,所述转动轴另一侧依次设有转动体和滚动体,所述转动体与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滚动体与转动体活动连接。

转动轴有利于将转动体固定在移动臂内侧,转动体和滚动体均可实现旋转,利于置物架主体向后翻转至连接臂后侧并成竖直状态。

优选的,所述调高组件包括摇杆、第一齿轮和齿条;所述摇杆一侧固定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另一侧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其下方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二传动杆一端,所述第二传动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条固定在固定臂上。

摇杆便于医护人员调节置物架主体的高度。摇杆旋转带动第一传动杆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有利于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旋转有利于带动第二转动杆旋转,从而带动固定在第二传动杆上的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有利于第三齿轮在固定臂上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置物架组件包括置物架台面、托盘和固定杆;所述置物架台面上方设有托盘,所述置物架台面下方固定有固定杆若干,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支撑移动架上。

托盘有利于放置监护仪以及急救箱等器械,固定杆有利于将置物架台面固定在病床上方,不占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置物架组件包括置物柜、放置槽和第二挂钩;所述置物柜一侧设有第二挂钩若干,若干所述第二挂钩勾挂在折叠支撑移动架上,所述置物柜另一侧设有开口。

放置槽有利于放置监护仪、急救箱等器械,开口内利于放置其他急救辅助设备。第二挂钩的高度各不相同,有利于调节置物柜放置后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设有置物架组件,在病人手术完毕后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妥善放置病人所需要的心电监护、急救箱等器械;不仅起到转运过程中病人身上所连接的监护仪等设备及其管路的妥善放置,避免仪器在病人转运过程中掉落或压到病人;同时也可作为备用仪器使用,若在转运过程中,病人出现意外,可立马运用急救箱等进行急救,也可提前连接心电监护,争取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转运过程中术后病人的安全度。

2、本装置置物架组件有多种实施例,广泛适用于多种需求,既可以放置在床尾,也可放置在病床的上方,节约空间。还可挂在床尾下方以便于拆卸安装。置物架组件也可实现不使用时折叠节约空间,使用时也可调节高度,适应不同需求,且折叠和调节高度方法简单,方便快捷。

3、本装置还设有氧气瓶安置框,在病人转送过程中有些病人需要吸氧,氧气瓶安置框用于放置氧气瓶,防止转运过程中氧气瓶跌落碰撞,带来危害;同时也可节省人力,无需专人拿取氧气瓶,节省医务人员的劳动力。

4、本装置折叠支撑移动架可以实现病床的移动,也可折叠后使病床变为担架使用,适用于不同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的实施例一置物架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的调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转移病床主体;3、输液架;5、把手;7、折叠支撑移动架;8、置物架组件;8-1、置物架主体;8-2、折叠移动导轨;8-3、转动组件;8-3-1、转动轴;8-3-2、转动体;8-3-3、滚动体;8-4、第一固定夹;8-5、支撑杆;8-6、第二固定夹;8-7、调高组件;8-7-1、摇杆;8-7-2、第一传动轴;8-7-3、第一齿轮;8-7-4、第二齿轮;8-7-5、第二传动轴;8-7-6、第三齿轮;8-7-7、齿条;8-8、连接臂;8-9、移动臂;8-10、固定臂;801、置物架台面;802、托盘;803、固定杆;8001、置物架台面;8002、放置槽;8003、第二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包括转移病床主体1、输液架3、氧气安置框和置物架组件8;转移病床主体1一端设有靠背,转移病床主体1用于病人躺卧,靠背的高度可以调节,满足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转移病床主体1另一端设有置物架组件8,用于规范放置监护仪以及急救箱等器械,可供术后病人转移过程中使用,手术后病人转移时所需要的器械可以妥善放置,若当病人出现危险时也可以及时救治。转移病床主体1下方设有折叠支撑移动架7,用于支撑转移病床主体1,也可用于转移病床的移动或当成担架使用;输液架3固定在在靠背一侧,便于转移过程中病人输液;靠背下方设有氧气安置框,用于放置氧气瓶,便于转移过程中病人输氧;氧气安置框一侧设有把手5,用于医护人员手持以安装或拆卸与病床;氧气安置框另一侧设有第一挂钩,氧气安置框通过第一挂钩悬挂在折叠支撑移动架7上。

置物架组件8包括置物架主体8-1、转动组件8-3、支撑杆8-5、调高组件8-7和移动臂8-9;置物架主体8-1用于摆放监护仪等器械;置物架主体8-1下方设有折叠移动导轨8-2,使得置物架主体8-1滑动;折叠移动导轨8-2下方设有第一固定夹8-4,用于在折叠置物架主体8-1时固定支撑杆8-5;置物架主体8-1两侧固定有移动臂8-9,用于置物架主体8-1高度的调整;移动臂8-9之间连接有连接臂8-8,连接臂8-8两侧固定有第二固定夹8-6,第二固定夹8-6有利于在使用置物架主体8-1时固定支撑杆8-5;折叠移动导轨8-2下方连接有支撑杆8-5,起支撑置物架主体8-1的作用;支撑杆8-5一端与置物架主体8-1铰接,支撑杆8-5另一端使用时卡合在第二固定夹8-6内,支撑杆8-5另一端不使用时卡合在第一固定夹8-4内;移动臂8-9上方内侧固定有转动组件8-3,转动组件8-3嵌合在折叠移动导轨8-2内,用于实现置物架主体8-1在不使用时折叠至连接臂8-8后侧;若需折叠,按压置物架主体8-1使得滚动体8-3-3在折叠移动导轨8-2内滚动,同时转动体8-3-2相对转动轴8-3-1转动,当滚动体8-3-3到达最左侧,置物架主体8-1后翻至于连接臂8-8后侧并成竖直状态,至此置物架主体8-1完成折叠收纳;移动臂8-9外侧设有调高组件8-7,用于调节置物架主体8-1的高度;移动臂8-9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臂8-10,固定臂8-10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支撑移动架7上。

转动组件8-3包括转动轴8-3-1、转动体8-3-2和滚动体8-3-3;转动轴8-3-1固定在移动臂8-9内侧,转动轴8-3-1另一侧依次设有转动体8-3-2和滚动体8-3-3,转动体8-3-2与转动轴8-3-1活动连接,滚动体8-3-3与转动体8-3-2活动连接。转动体8-3-2和滚动体8-3-3均可实现旋转,利于置物架主体8-1向后翻转至连接臂8-8后侧并成竖直状态。

调高组件8-7包括摇杆8-7-1、第一齿轮8-7-3和齿条8-7-7;摇杆8-7-1便于医护人员调节置物架主体8-1的高度;摇杆8-7-1一侧固定有第一传动轴8-7-2,第一传动轴8-7-2另一侧固定有第一齿轮8-7-3,第一齿轮8-7-3与其下方的第二齿轮8-7-4啮合连接,摇杆8-7-1旋转带动第一传动杆8-7-2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8-7-3旋转,第一齿轮8-7-3旋转有利于带动第二齿轮8-7-4旋转;第二齿轮8-7-4固定在第二传动杆8-7-5一端,第二传动杆8-7-5另一端固定有第三齿轮8-7-6,第三齿轮8-7-6与齿条8-7-7啮合连接,齿条8-7-7固定在固定臂8-10上。第二齿轮8-7-4旋转有利于带动第二转动杆8-7-5旋转,从而带动固定在第二传动杆8-7-5上的第三齿轮8-7-6旋转。第三齿轮8-7-6与齿条8-7-7啮合,有利于第三齿轮8-7-6在固定臂8-10上上下移动。

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其与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置物架组件不同;置物架组件8包括置物架台面801、托盘802和固定杆803;置物架台面801上方设有托盘802,置物架台面801下方固定有固定杆803若干,固定杆803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支撑移动架7上。托盘802用于放置监护仪以及急救箱等器械,固定杆803将置物架台面801固定在病床上方,不占用空间。

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手术转移病床,其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区别之处在于置物架组件不同;置物架组件8包括置物柜8001、放置槽8002和第二挂钩8003;置物柜8001一侧设有第二挂钩8003若干,若干第二挂钩8003勾挂在折叠支撑移动架7上,置物柜8001另一侧设有开口。放置槽8002用于放置监护仪、急救箱等器械,开口内利于放置其他急救辅助设备。第二挂钩8003的高度各不相同,可调节置物柜8001放置后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转移病床移至手术床旁,将病人从手术床上移至转移病床,随后安装或调整置物架组件8至合适的位置,置物架组件8内提前放置有心电监护、急救箱等器械,若病人有需要,连接上心电监护。若病人在转移途中需要输液,床旁的输液架3可供输液。第一种实施例中,不使用时,将支撑杆8-5脱离第二固定夹8-6并卡合入第一固定夹8-4内,按压置物架主体8-1使得滚动体8-3-3在折叠移动导轨8-2内滚动,同时转动体8-3-2相对转动轴8-3-1转动,当滚动体8-3-3到达最左侧,置物架主体8-1后翻至于连接臂8-8后侧并成竖直状态,至此置物架主体8-1完成折叠收纳,若需要使用则相反操作即可;若需要调节置物架主体8-1的高度,只需手摇摇杆8-7-1即可,摇杆8-7-1旋转带动第一传动杆8-7-2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8-7-3旋转,第一齿轮8-7-3旋转有利于带动第二齿轮8-7-4旋转,第二齿轮8-7-4旋转有利于带动第二转动杆8-7-5旋转,从而带动固定在第二传动杆8-7-5上的第三齿轮8-7-6旋转,最终使得第三齿轮8-7-6在固定臂8-10上上下移动。第二种实施例中,若需使用时将置物架组件8通过固定杆803安装在转移病床床尾上方,不占用空间。第三种实施例中,将置物架组件8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并其相应高度上的第二挂钩8003挂在折叠支撑移动架7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