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0669发布日期:2021-01-12 08:1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学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在全口义齿修复流程中,颌位关系记录是重要的一环,如果颌位关系错误,将影响全口义齿在行使功能时的稳定、固位、咀嚼效率,从而影响修复效果。然而,数字化口内扫描的原理是通过多张照片拼接合成图像,而由于无牙颌患者存在牙齿缺失、牙槽嵴吸收、上下颌之间存在间隙、缺少咬合对位的衔接等问题,通过口内扫描颊侧图像、配准数据获取颌位关系成为一大难题。目前临床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包括在蜡堤上做标记,采用传统口内放置蜡堤进行咬合的方法扫描或者其它类似的方法。但是这些办法所用的装置在扫描过程中需要人工手持、操作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操作简便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包括:

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用于与上牙槽嵴相抵持;

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用于与下牙槽嵴相抵持;

连接部,连接部连接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

第一弯折部的开口方向远离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的开口方向远离第一弯折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该装置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置入牙列缺失患者口内与对应的上下牙槽嵴抵持,形成正中关系位的咬合后,连接部成为衔接上下颌的“桥梁”。这种条件进行口内扫描时,牙列缺失患者的单独成形的上颌数据图像和下颌数据图像能够通过扫描该装置而形成具有确定的正确颌位关系的上下颌数据图像,通过这些数据图像反映的信息可以有效辅助全口义齿修复。整个使用过程中仅需要将装置置入口内,操作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当将其置入口内进行咬合时,各部分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使装置整体上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保证颌位关系的确定更加准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可以保证该辅助装置在取用时更加方便快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第一弯折部的第一弯折面和第二弯折部的第二弯折面中的至少一种为弧面。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弯折面为弧面时可以使其与上下颌的抵持效果更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长度为10~25mm。10~25mm的长度大致对应于成年人前牙牙冠的宽度,以此长度进行设计可以使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同侧的边缘区域恰好与前牙牙槽窝的相邻的牙槽嵴相抵持,提高放置的稳定性,使辅助装置的置入和颌位关系的确定更加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宽度为8~10mm。8~10mm的宽度大致对应于成年人牙槽嵴的宽度,以此宽度进行设计可以使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两侧恰好与牙槽嵴的前后端相抵持,提高放置的稳定性,使辅助装置的置入和颌位关系的确定更加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深度为4~8mm。4~8mm的高度大致对应于成年人牙槽嵴的高度,以此高度进行设计可以使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边缘和底部恰好容纳整个牙槽嵴,抵持效果更好,舒适度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连接部的高度为15~45mm。15~45mm的高度大致对应于大部分颌位关系中上下牙槽骨之间的距离,在该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高度并进行微调以适应记录不同的颌位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连接部的高度为20~4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连接部均由塑料制成。以塑料为主要部件原料可以保证该辅助装置的强度和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牙列缺失患者的上颌的牙槽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第一弯折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在置入患者口内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参考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结构。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弯折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弯折部130。第一弯折部110的开口方向向上,该开口方向远离第二弯折部130相对于第一弯折部110所处的位置。第二弯折部130的开口方向向下,该开口方向远离第一弯折部110相对于第二弯折部130所处的位置。第一弯折部110具有第一弯折面111,第二弯折部130具有第二弯折面131。第一弯折面111和第二弯折面131均为弧面。第一弯折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弯折部130为一体式结构。

参考图2,示出了牙列缺失患者的上颌的牙槽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牙列缺失患者的牙体脱落后,容纳牙根的牙槽窝显现出来,随后逐渐长平。牙槽嵴201是包围牙槽窝的牙槽骨的游离缘突起。长平后,牙槽嵴201主要呈平滑的山丘状结构。相邻的牙槽嵴201的牙槽嵴间距211大约等同于已脱落(或未脱落)的牙体的牙冠宽度,牙槽嵴201的牙槽嵴宽度212为牙槽嵴201在垂直于该位置牙列平面的前后距离,牙槽嵴201的牙槽嵴高度213为该游离缘突起的突起高度。

参考图3,示出了本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第一弯折部的示意图。第一弯折部110包括第一侧部分301和第二侧部分302,一体结构的第一侧部分301和第二侧部分302相互对称,第一侧部分301和第二侧部分302的底部相连,顶部之间形成开口,沿图示x轴的正向,第一侧部分301和第二侧部分302之间沿z轴方向的距离逐渐变大。第一弯折部110的长度l是指第一侧部分301或第二侧部分302在图示y轴上的长度。第一弯折部110的宽度w是指第一侧部分301和第二侧部分302沿图示z轴方向的最大距离。第一弯折部110的深度h是指第一弯折部110沿图示x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

参考图4,是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在置入患者口内的侧视图。同时参考图2和图3,在将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置入患者口中后,第一弯折部110和上颌的牙槽嵴201相抵持,为了保持抵持的稳定性和患者的舒适度,第一弯折部110的长度l与患者的牙槽嵴201的牙槽嵴间距211接近,使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在与患者的上下颌形成抵持时,第一弯折部110沿y轴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牙槽嵴201相接触而抵持;第一弯折部110的宽度w与患者的牙槽嵴201的牙槽嵴宽度212接近,使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在与患者的上下颌形成抵持时,第一弯折部110的第一侧部分301和第二侧部分302能够包覆牙槽嵴201的前后两端而抵持;第一弯折部110的深度h与患者的牙槽嵴201的牙槽嵴高度213接近,使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在与患者的上下颌形成抵持时,第一弯折部110的第一侧部分301和第二侧部分302的边缘和底部能够将牙槽嵴201的整个突起部分完全包覆容纳而抵持。而通过连接部120与第一弯折部110相连接的第二弯折部130与第一弯折部110的情况相同。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提高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在牙槽嵴之间固定的稳定性,使其在确定垂直距离后能够不易脱离正中关系位发生移位,有利于对口内进行扫描形成图像。同时,由于弧面的设置,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在抵持时能够较好地贴合牙槽嵴,使用的舒适度也更好。

为了尽可能达成上述的高效抵持效果,牙槽嵴201的牙槽嵴间距211一般在10~25mm不等,第一弯折部110的长度l也设置为10~25mm内;牙槽嵴201的牙槽嵴宽度212一般在8~10mm不等,第一弯折部110的宽度w也设置为8~10mm内;牙槽嵴201的牙槽嵴高度213一般在4~8mm不等,第一弯折部110的深度h也设置为4~8mm内。

根据不同的需求,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各项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而适应于不同类型患者的牙槽嵴形态。

此外,临床数据显示,人的上下颌形成正中关系位咬合时,其上下颌的垂直距离一般在15~45mm之间。因此,连接部120的高度也设置在15~45mm内。同时,由于该高度范围相对较大,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正中关系位咬合时的垂直距离要求,可以将连接部的高度设置为20mm、30mm、40mm这一梯度。

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第一弯折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弯折部130的材料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塑料或其它具有一些更适合咬合用的材料制成。

使用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进行颌位关系记录的具体方法如下:

(1)将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置入患者的口中,使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分别与患者的上下颌的牙槽嵴相接触,使第一弯折部与上颌的牙槽嵴相抵持,第二弯折部与下颌的牙槽嵴相抵持,引导患者的正中关系位咬合,从而确定上下颌之间的垂直距离。

(2)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生成上下颌以及与上下颌的牙槽嵴相抵持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三维图像,根据图像确定颌位关系。

该方法中,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相当于口内扫描过程中衔接上下颌模型的“桥梁”,将原本单独分割的上颌模型图像和下颌模型图像借由该辅助装置在三维空间上结合起来,形成上下颌相对关系的图像以确定颌位关系。同时,弯折部较为稳定的抵持能够为口内扫描提供必要的辅助,大大提高重建结果的准确性。

在步骤(1)中,为了置入的方便性,可以选择前牙部分的牙槽嵴进行抵持。

上述颌位关系记录方法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使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与牙槽嵴相接触发生抵持时,向弯折部和牙槽嵴的间隙内注入或衬入印模材料,具体的印模材料可以选择硅橡胶、红膏、藻酸盐等一种或几种。通过印模材料的输入,能够使弯折部与牙槽嵴的抵持更加紧密,两者之间的的固定更加稳定,在咬合和后续的扫描过程中更难发生移位而影响垂直距离和颌位关系的准确记录。

另外,在记录过程中,为了使咬合关系更稳定,可以选择两个或更多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同时进行抵持。

参考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的结果示意图,该颌位关系记录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弯折部510、第二弯折部530和将第一弯折部510和第二弯折部530连接起来的连接部520,其第一弯折部510的第一弯折面511和第二弯折部530的第二弯折面531分别是两个平面以一定角度相交形成,相交的开口方向相反。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弯折部与牙槽嵴抵持部分注入印模材料以保证两者能够更好地固定到一起,作为衔接上下颌模型的“桥梁”,从而确定颌位关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