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0361发布日期:2021-06-01 23:2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超声产品往集成化,轻便化发展,触摸式超声产品运运而生。基于poc应用场景,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都需要通过跨床操作超声设备。

医护人员在使用触摸式超声时,往往基于操作、诊断、治疗的需要,并结合不同身高医生上对视觉舒适性需要要求在工作中可以调节显示设备触摸式超声与操作者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要求显示设备能够按照灵活运动,即可以实现上下升降、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左右转动等操作(全浮动操作),从而可以满足触摸式超声能根据操作者的意图可以自由进行运动调节。

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触摸式超声设备和支撑装置之间的连接是无支臂的铰接,或者是单臂结构的连接,触摸显示屏可活动的范围较小,这些触摸式超声设备操作起来非常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大浮动范围的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包括支撑装置、浮动装置、触控装置;

所述浮动装置包括第一链式臂,所述第一链式臂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通过第一转轴首尾相接的关节,所述第一链式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链式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装置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浮动装置能够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用于显示超声图像以及接

收触控指令的输入,所述第一链式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触控装置连接,以使得所述触控装置能够和所述浮动装置一起移动;

其中,所述浮动装置具有伸展状态,在所述伸展状态下,位于床的与所述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相对的另一侧的用户能够触碰到所述触控装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浮动装置还具有弯曲状态,在所述弯曲状态下,位于床的与所述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相对的另一侧的用户不能触碰到所述触控装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关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关节的第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关节的第二端设有凹槽,所述关节的凸起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相邻所述关节的凹槽内。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关节之间具有预设的转动角度,所述转动角度不大于180°。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上下两端具有弧形凸面,所述凸起的上下两端具有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可转动地与所述弧形凹面连接,所述弧形凹面的两端用于限位所述关节摆动的转动角度。

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还包括输入设备,所述输入设备包括按键、旋钮和轨迹球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浮动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链式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触控装置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链式臂的第二端,所述触控装置与所述连接件能够一起相对于第一链式臂的第二端转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触控装置可转动地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成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转轴成水平方向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中的至少一个转轴包括阻尼轴和阻尼轴固定板,其中,所述阻尼固定板和所述阻尼轴之间安装有弹性体。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轴包括阻尼轴和阻尼轴固定板,所述阻尼轴的中部穿设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阻尼轴的两端安装有所述阻尼轴固定板,所述阻尼轴固定板与所述触控装置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浮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链式臂,所述第二链式臂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通过第一转轴首尾相接的关节,所述第二链式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链式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链式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触控装置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浮动装置还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可升降移动,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支撑装置可转动地的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与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一链式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触控装置和所述第一链式臂能够一起相对支撑装置升降。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触摸显示屏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浮动装置可转动地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柱和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移动柱与所述第一链式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移动柱相对于固定柱移动。

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对所述触控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触控装置或所述浮动装置或所述支撑装置的任意一个位置,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触控装置、所述浮动装置以及支撑装置外的其它设备上,或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触控装置一体化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还包括探头扩展器,其用于对接超声探头,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探头扩展器信号连接,所述探头扩展器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或所述触控装置或所述浮动装置的任意一个位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无线连接模块,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与超声探头无线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包括支撑装置、浮动装置和触控装置;所述浮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链式臂,每个所述链式臂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接的关节,每个所述链式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装置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浮动装置能够相对所述支撑装置转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触控装置连接,以使得所述触控装置能够和所述浮动装置一起移动。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由于触控装置通过可平面浮动的浮动装置安装在支撑装置上,医生能够在床旁直接操作触控装置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测;浮动装置包括由多个关节串联而成的链式臂,触控装置通过式臂实现平面内大范围移动,浮动装置在展开状态下,医生能够跨床操作触控装置;本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相比现有超声设备,省去了控制面板及其相关连接部件,结构轻小,适用更小的使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收缩状态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伸出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装置的摆动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臂的分解图;

图10为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臂的剖视图;

图11为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臂的部分剖视图;

图12为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臂的受力分析图;

图13为一种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种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15a为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后视图;

图15b为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侧视图;

图16a为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后视图;

图16b为一种实施例中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主要包括触控装置1、浮动装置2、支撑装置3和控制装置4。触控装置1通过浮动装置2安装在支撑装置3上,触控装置1能够相对支撑装置3升降移动和/或平面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撑装置具有升降结构,以带动浮动装置和触控装置一起升降。

如图2和图3所示,触控装置1包括触摸显示屏10和支架11,支架11的前侧(面向医生的一侧)具有插槽,触摸显示屏10插装在支架11的插槽内,触摸显示屏10可拔出使用,触摸显示屏10也可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在支架11上,触摸显示屏10用于接收触控信息的输入及显示超声图像,例如医生可通过触摸显示屏10输入探测相关参数、选择不同探测功能和显示探测图像。

控制装置4作为整个超声设备的控制主体,控制装置4包括处理器和控制器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装置安装在支撑装置或触控装置或浮动装置的任意一个位置,或者,控制装置安装在支撑装置,触控装置以及浮动装置外的其他设备上,或者控制装置和触控装置一体化设备。例如,控制装置4安装在支架11上,控制装置4位于支架11的后侧,控制装置4与触摸显示屏10电连接,控制装置4与触摸显示屏10也可为一体化结构。控制装置4的后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探头扩展器41,探头扩展器41与控制装置4电连接,探头扩展器41用于连接超声探头,探头扩展器41可设置成不同规格,以适配不同规格的超声探头。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装置,其中,该输入装置包括按键、轨迹球中的至少一种。该输入设备用于输入信息,例如,调整参数的信息等。

支架11的两侧安装有杯套12,杯套12用于放置超声探头,方便超声探头的收纳。支架11的下端还安装有手柄13,医生可以通过握持手柄13控制整个触控装置1的空间浮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13也可以设置在触控设备上,或者和触控设备一体化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摸显示屏10和控制装置4一体式结构,并且在后侧设有安装部,通过该安装部与浮动装置2可旋转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涉及的“旋转”或者“转动”的方式可以是轴孔配合转动,轴承转动,也可以在轴孔间增加塑胶,橡胶,硅胶等弹性介质来增加阻力,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浮动装置2主要包括两个升降杆,升降杆实现升降和平移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链式臂,每个链式臂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接的关节,每个链式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支撑装置转动连接,以使得浮动装置能够相对支撑装置转动;第二端与触控装置连接,以使得触控装置能够和浮动装置一起移动。

如图4所示,浮动装置2包括第一链式臂21,第一链式臂21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关节211,关节21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212可转动地连接,并且所有第一转轴212相互平行,使得所有关节211在一个平面内转动。其中,每个关节211都能相对相邻关节21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首尾两端的关节211之间能够在平面内实现较大范围的移动和转动。

具体的,关节2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关节211的第一端为凸起,关节211的第二端为凹槽,关节211的第一端与相邻关节211的第二端连接,关节211的凸起通过第一转轴212安装在相邻关节211的凹槽内,第一转轴212沿着轴线1a设置,第一转轴212成垂直于平面方向设置,使得相邻关节211能够在水平内相互转动。

关节211的凹槽还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关节211的凸起转动到极限位置时被相邻关节211的凹槽的边缘挡住。本实施例中,设置关节211具有预定值的深度,使得关节211之间的转动角度不大于180°。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转动角度也可以大于180°,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关节211的凸起的上下两端具有弧形凹面,关节211的凹槽的上下两端具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对接在弧形凹面上,弧形凹面的两端能够用于限位弧形凸起的角度。因此,通过弧形凹面和弧形凸起的半径和弧长能够控制关节211的转动角度。本实施例中,设置弧形凹面和弧形凸起具有预定值的半径和弧长,使得关节211之间的转动角度不大于180°。

本实施例中,第一链式臂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链式臂21的第一端为位于首部的关节211,第一链式臂21的第二端为位于尾部的关节211。其中第一链式臂21的第一端为固定端,第一链式臂21的第二端为移动端,即首部的关节211固定安装,尾部的关节211可相对首部的关节211实现大范围的移动。

第一链式臂21的第一端通过一个支撑杆22固定安装在支撑装置3的上端,第一链式臂21的第一端也可直接安装在支撑装置3的上端。第一链式臂21的第二端与支架11连接。触控装置1能够通过第一链式臂21相对支撑装置3在第一链式臂21所在的平面内移动和转动。

浮动装置2为一个柔性臂,具有伸展状态和弯曲状态。

如图5中的a所述,在伸展状态下,第一链式臂21中的大部分关节211位于一条直线上,少部分关节211处于弯曲转动状态。

如图5中b、c和d所述,在弯曲状态下,第一链式臂21中的大部分关节211相互转动一定角度处于弯曲状态。

本实施例的浮动装置2的灵活性高,能够在平面内大部分区域内活动,触控装置1安装在浮动装置2上,可操作触控装置1和浮动装置2一起移动。当浮动装置2被移动到伸展状态时,位于床的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对的另一侧的医生能够触碰到触控装置1,实现跨床操作;当浮动装置2被移动到弯曲状态时,位于床的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对的另一侧的医生不能触碰到触控装置1,而位于床的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同一侧的医生能够触碰到触控装置1进行操作。对于一些手臂较长的医生,当浮动装置2处于部分弯曲状态下,同样可实现跨床操作触控装置1。

当然,一种实施例中,该浮动装置2具有弯曲状态和伸展状态,在伸展状态下,位于床的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对的另一侧的用户能够触碰到触控装置1,和/或位于床的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同侧且与该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距较远的用户能够触碰到触控装置1,以便于用户能够从床的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对的另一侧或者从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的同侧较远的位置处移动和操控触控装置1,其中,床可以是病床。例如,在床上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对的一侧拉动触控装置1移动和输入指令,从同侧或相对侧将触控装置1拉到床头或床尾等。使得用户无论在床什么位置,都可以方便的移动和操控触控装置1。所说的弯曲状态是指浮动装置2收缩至触控装置1距离支撑装置3最近距离的状态,所说的伸展状态是指浮动装置2展开后的状态,该状态包括浮动装置2完全展开或部分展开。完全展开是浮动装置2伸展到触控装置1距离支撑装置3最远处的状态,所有关节211位于一个一条直线上,此时,触控装置1能够相对支撑装置3伸展到最远的位置。部分展开是指浮动装置2从弯曲状态伸展开,但未伸展到完全展开时的状态。

在某些超声检查条件下,比如急诊、麻醉或者icu的情况下,病人通常是不能移动的。医生为了能够检查到期望检查的部位或者获得期望的图像,可能不得不调整他自己的位置,比如站到病床的与该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对的另一侧去,或者站到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同侧但是相距较远的位置(比如,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靠近患者头部,而医生为了检查患者腿部,不得不站到靠近腿部一侧),才能检查到期望检查的部位。对于常规的床旁超声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当医生手持探头对患者进行超声扫查时,由于医生手臂长度有限,他将无法一边手持探头扫查患者,一边对该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进行操控调节以获得具有期望的质量的超声图像,比如调节各种成像参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另一个医生或护士按照该医生的指令协助操作该超声设备,非常不便,而且浪费人力。而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医生在病床的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另一侧或者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距较远的位置时,仍然能够触碰到其触控装置,从而医生本人即能够一边手持探头扫查患者一边对该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进行操控调节,非常方便。

一种实施例中,在弯曲状态下,位于床的与触控式床旁超声设备相对的另一侧的用户不能触碰到触控装置1,以避免触控装置1在弯曲状态下过多占据空间,对用户行动和其他操作造成影响,也避免影响到病人在床上的行动。

如图4和图6所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装置2还包括连接件23,连接件23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231与第一链式臂2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连接件23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轴232与支架11转动连接。连接件23起到连接的作用,其中第二转轴231沿着轴线2a设置,第二转轴231成垂直于水平状态,连接件23能够相对第一链式臂21在平面内转动;第三转轴232沿着轴向3a设置,第三转轴232成水平状态设置,触控装置1能够相对连接件23俯仰摆动。

具体的,连接件23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231连接在尾部的关节211的凹槽内。连接件23能够相对尾部的关节211转动。

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中的至少一个转轴包括阻尼轴和阻尼轴固定板,其中,所述阻尼固定板和所述阻尼轴之间安装有弹性体,以起到增加转动摩擦力的作用,从而保持浮动装置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体可以是扭簧,弹簧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转轴232为阻尼转轴,第三转轴232包括阻尼轴2321和阻尼轴固定板2322,连接件21的第二端设有水平的安装孔,阻尼轴2321的中部穿设在连接件21的安装孔内,阻尼轴2321的两端安装有对称的阻尼轴固定板2322,阻尼轴固定板2322与阻尼轴2321之间连接有扭簧,从而阻尼轴固定板2322与阻尼轴2321之间具有一定的阻尼效果。阻尼轴固定板2322通过螺钉与支架11安装,第三转轴232水平方向设置,使得触控装置1整体可上下翻转,并且可以实现上下翻转任意角度的停留,方便医生操作触摸显示屏10。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11直接固定在连接件21上,并且预设安装一个倾斜角度,也能满足部分场景的使用需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11可直接与第一链式臂21的第二端连接,同样可实现一定的空间浮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2和第二转轴231为单独的部件,或为与之连接部件中的一者为一体式结构,例如第一转轴212与支撑装置3为一体式结构、第三转轴与第一连杆为一体化结构等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2和第二转轴231相互平行并且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第一转轴212和第二转轴231也可设置为相互平行但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倾角,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浮动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2和第二转轴231均为阻尼转轴,阻尼转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连接扭簧等阻尼件,阻尼转轴的作用使得浮动装置2能够任意停止在一个位置上,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如图7所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装置2还包括第二链式臂24,第二链式臂24与第一链式臂21的结构相同,第二链式臂24与第一链式臂21对称设置,第二链式臂24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链式臂24的第一端与支撑杆22连接,第二链式臂24的第二端与连接件23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两个链式臂的设置,能够提高浮动装置2平面浮动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如图8所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装置还包括连接臂25,连接臂25具有升降功能,连接臂2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臂25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转轴26与支撑装置3连接,第四转轴26成垂直于水平方向设置,连接臂25能够相对支撑装置3在平面内转动。连接臂25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转轴27与第一链式臂2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连接臂25的第二端能够相对连接臂25的第一端升降移动,使得第一链式臂21能够和触控装置1一起相对支撑装置3升降移动。

如图9和图10所示,连接臂25包括升降支架220以及阻尼平衡补偿系统250。阻尼平衡补偿系统250设置于升降支架220内,用于补偿因连接臂25的力矩的变化,使作用于连接臂25的力矩保持平衡,进而能平稳支撑触控装置1。

具体地,升降支架220包括升降上支架221、升降下支架225、转动件212和连接架229。升降上支架221的相对的两端通过各自的上转动副2210转动连接于转动件212与连接架229之间,升降下支架225的相对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下转动副2250转动连接于转动件212与连接架229之间,转动件212与第二转轴22连接,连接架229与第二连杆22的第一端可旋转的连接。其中,升降上支架221与升降下支架225相对平行设置,两者共同围成收容空间222。两对上转动副2210和下转动副2250的位置大致成一平行四边形,且四个转动副分别在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位置。

如图11所示,阻尼平衡补偿系统250收容于收容空间222内,其包括导杆251、导筒252以及弹簧253。导筒252包括第一连接端2521以及开口端2523。第一连接端2521通过连接转动副2525与转动件212连接。开口端2523向内凹陷形成收容腔2527。

导杆251包括第二连接端2510、第一延伸端2511以及第二延伸端2512。第二连接端2510通过导杆转动副2513与升降支架220中升降上支架221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端2510远离连接架229的末端凸出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端2511。第一延伸端2511远离第二连接端2510的一端继续凸出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端2512。其中,第二连接端2510、第一延伸端2511以及第二延伸端2512的尺寸依次减小,从而使导杆251形成三级阶梯状。

第二延伸端2512通过开口端2523伸入导筒252的收容腔2527中,并可在收容腔2527内相对于导筒252沿轴向方向移动。第二延伸端2512外套设有与收容腔2527的内表面抵压接触的摩擦垫2514。摩擦垫2514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延伸端2512与第一延伸端2511连接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母2515固定于第二延伸端2512远离第一延伸端2511的末端,防止其脱落。

弹簧253套设于导杆251与导筒252外,且导杆251与导筒252沿轴向从弹簧253中间穿过。具体地,导杆251的第二连接端2510外凸设有法兰2516,导筒252的第一连接端2521外螺接有弹簧调节螺母2529。弹簧253抵接于法兰2516与弹簧调节螺母2529之间。此时,弹簧253对导杆251产生一定推力,且操作者可以通过调节弹簧调节螺母2529与法兰2516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弹簧253对导杆251产生的推力的大小。

如图12所示,为连接臂25的受力状态简略分析示意图,其中221代表升降上支架,24代表第一转轴,225代表升降下支架,2210、2250、2513分别为升降上支架221、升降下支架225以及导杆251上的连接副,229代表连接架,253代表弹簧。f1为弹簧253对升降上支架221的作用力,其力臂为l1,力矩大小为f1×l1;f2为作用于升降上支架221上各部件(例如承载于升降支架220上的第二连杆22和触控装置1的重力)对升降上支架221的作用力,其力臂为l2,力矩大小为f2×l2;且f1的力矩与f2的力矩的方向相反。因此,只有当各力臂的长度l1和l2以及适当调整f1或f2的大小,使得f1×l1的大小等于f2×l2的大小,即可使升降上支架221平衡,此时作用于升降上支架341上各部件即被平衡支撑。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3为台车,支撑装置3主要包括立柱31、底座33和脚轮34,立柱31为一个不可升降的立柱,支撑杆22竖直固定在立柱31的上端。立柱31安装在底座33的上端,脚轮34安装在底座33的下端,脚轮34辅助整个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的行走移动,脚轮34还安装有刹车机构,刹车机构能够限位脚轮34的移动,避免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产生不必要的滑动。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立柱31包括固定柱311、移动柱312和升降驱动组件,固定柱31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33上,移动柱312为套筒结构,移动柱312可上下移动的套装在固定柱311上,支撑杆22竖直安装在移动柱312的上端。在固定柱311和移动柱312之间安装有升降驱动组件,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螺杆和滑块,驱动电机安装在固定柱311内,螺杆位于固定柱311和移动柱312内,螺杆沿着垂直水平方向设置,驱动电机与通过传动齿轮或直接与螺杆连接,滑块上设有螺纹孔,滑块安装在螺杆上,滑块与移动柱312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螺杆正反方向旋转以驱动滑块在螺杆上升降,最终驱动移动柱312相对固定柱311升降移动,升降阻尼件用于实现移动柱312停留在任意高度。

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实现形式还有很多种,如导轨滑动形式、滑轮滑轨形式、滑轮槽轨形式、链轮链条传动形式、同步带轮传动形式、滑轮绳索传动形式、齿轮齿条传动形式、连杆传动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柱312可升降的安装在固定柱311上,两者之间不安装升降驱动组件,通过握持移动柱312上把手或握持触控装置1手动带动移动柱312相对固定柱311升降移动,进入视线触控装置1的升降。另外,在移动柱312和固定柱311之间安装有摩擦块等阻尼装置,使得移动柱312能够停留在任意高度位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3的上端还安装有把手30,把手30形成一个环状结构,把手30围绕在立柱31的四周,使得从任意方向能够推动支撑装置3行走。立柱31的中上端还安装有储物篮32,储物篮32设置在立柱31的前侧,方便医生放置和拾取物品。

本实施例提供的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由于触控装置1通过可平面浮动的浮动装置2安装在支撑装置3上,医生能够在床旁直接操作触控装置1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测;浮动装置包括由多个关节串联而成的链式臂,触控装置1通过链式臂实现平面内大范围移动,浮动装置在展开状态下,医生能够跨床操作触控装置;本床旁触摸式超声设备相比现有超声设备,省去了控制面板及其相关连接部件,结构轻小,适用更小的使用空间。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和探头扩展器41均安装在支架11上,控制装置4和探头扩展器41也可安装在其他位置。当然,探头扩展器还可以安装在控制装置或者触控装置或者支撑装置的任意一个位置。该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无限连接模块,用于通过无线连接模块与超声探头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实现无线超声成像。

例如,如图15a和图15b所示,一种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安装在支架11上,而探头扩展器41安装在立柱31的侧面,探头扩展器41通过线缆与控制装置4连接。浮动装置2的各连杆设有穿线的通孔,立柱31内也设有穿线的腔体,线缆的一端与控制装置4连接,线缆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浮动装置2和立柱31延伸至与探头扩展器41连接。

再如,如图16a和图16b所示,一种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安装在立柱31内,探头扩展器41安装在立柱31的侧面,控制装置4和探头扩展器41通过线缆连接,或者两者为一体化结构。

上述例举的两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和探头扩展器41中的一个或两个安装在立柱31上,将重心下移,适当降低了触控装置1的重量,减轻了浮动装置2的支撑负担。本实施例中,将控制装置4和探头扩展器41均安装在支架11上,方便了医生插拔超声探头的操作,控制装置4和探头扩展器41一体化设置,也提高了控制装置4和探头扩展器41连接的稳定性。

一种实施例中,将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臂25和连接臂25中的一个连接臂设置为不可升降的连接臂。浮动装置2包括一个可升降的连接臂和一个不可升降的连接臂,两个连接臂相互可旋转的连接,通过一个可升降的连接臂同样可实现一定效果的升降功能,加上两个连接臂之间的伸展和收缩,浮动装置2可实现一定的空间浮动功能。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