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氧气双功能自切换的氧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8667发布日期:2021-07-09 11:1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氧气双功能自切换的氧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氧舱,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氧气双功能自切换的氧舱,属于空气氧气双功能自切换氧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生活中,氧舱可以提高脑组织的氧含量及氧储量,减少脑细胞因缺氧而变性坏死,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我们的脑部环境,氧舱的适用范围很广,临床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co 中毒、气栓病、减压病、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传统氧舱功能单一,无法实现空气氧气双模式的切换,且传统氧舱发生紧急情况难以及时得到处理,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生产的需求。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安全性高,可空气氧气双功能自切换的氧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气氧气双功能自切换的氧舱。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氧气双功能自切换的氧舱,包括有氧舱,所述氧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储氧罐,所述储氧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氧舱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盒,所述进气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第二导气管远离储氧罐的一端延伸至进气盒内部且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氧舱靠近储氧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与进气盒固定连接,所述氧舱内壁且靠近第一导气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第一导气管滑动连接,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贯穿进气盒的外侧且固定安装有出风口,所述氧舱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氧气检测器、蜂鸣器、定时器和plc控制器,所述氧舱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有通风组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组件包括有通风口、第二密封板、安装槽和第二气缸,所述氧舱远离储氧罐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板,所述氧舱一侧且位于安装槽的上方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二密封板与通风口滑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氧舱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湿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气管远离进气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通风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滤网。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风口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等距安装有导风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氧舱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喷头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氧舱远离储氧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过管道与喷头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压传感器、第一气缸、电磁阀、风机、烟雾传感器、定时器、蜂鸣器、氧气检测器、加湿器和第二气缸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第一气缸和电磁阀控制氧气、空气的进气,实现空气氧气双功能的切换,风机可加速氧舱内部气体的循环,烟雾传感器和喷头可快速对紧急情况反应,排除火灾隐患,较传统氧舱,极大的提升了装置作业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通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储氧罐;2、气压传感器;3、第一安装板;4、第一气缸;5、滤网;6、第一密封板;7、第一导气管;8、电磁阀;9、风机;10、进气盒;11、出风口;12、调节旋钮; 13、喷头;14、烟雾传感器;15、通风组件;16、plc控制器;17、定时器;18、蓄水箱; 19、第二安装板;20、蜂鸣器;21、氧气检测器;22、氧舱;23、第二导气管;24、加湿器; 25、固定板;26、导风板;27、第二密封板;28、安装槽;29、第二气缸;30、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
21.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氧气双功能自切换的氧舱,包括有氧舱22,氧舱2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储氧罐1,储氧罐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气管23,第二导气管 2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压传感器2,氧舱22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盒10,进气盒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机9,第二导气管23远离储氧罐1的一端延伸至进气盒10内部且固定安装有电磁阀8,氧舱22靠近储氧罐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气管7,第一导气管7与进气盒10固定连接,氧舱22内壁且靠近第一导气管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4,第一气缸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板6,第一密封板6与第一导气管7滑动连接,风机9的输出端贯穿进气盒10的外侧且固定安装有出风口11,氧舱22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19,第二安装板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氧气检测器21、蜂鸣器20、定时器17和plc控制器16,氧舱22远离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设有通风组件15。
22.进一步的,通风组件15包括有通风口30、第二密封板27、安装槽28和第二气缸29,氧舱22远离储氧罐1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28,安装槽2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29,第二气缸2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板27,氧舱22一侧且位于安装槽28的上方开设有通风
口30,第二密封板27与通风口30滑动连接,便于对氧舱22内部空气进行循环。
23.进一步的,氧舱22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湿器24,对氧舱22内部增加湿度,防止氧气浓度大的情况下过于干燥引起火灾。
24.进一步的,第一导气管7远离进气盒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5,通风口3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滤网5,在进气的同时,防止灰尘杂质进入装置内部。
25.进一步的,出风口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12,调节旋钮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的底部等距安装有导风板26,控制气流方向,提高装置使用效率。
26.进一步的,氧舱22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喷头13和烟雾传感器14,氧舱22远离储氧罐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水箱18,蓄水箱18通过管道与喷头13固定连接,蓄水箱18对喷头13供水,当出现火灾隐患时,可及时扑灭火情。
27.进一步的,气压传感器2、第一气缸4、电磁阀8、风机9、烟雾传感器14、定时器17、蜂鸣器20、氧气检测器21、加湿器24和第二气缸29均与plc控制器16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6控制装置运行。
28.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开启氧气模式时,plc控制器16控制第一气缸4启动,带动第一密封板6向上移动,plc控制器16的型号为s7

200,当第一密封板6封闭第一导气管7时,第一气缸4关闭,同时电磁阀8开启,储氧罐1内部氧气通过第二导气管23进入进气盒10 的内部,风机9带动氧气至出风口11的内部,通过调整调节旋钮12,改变导风板26的角度,控制气流流向,提高装置使用效率,同时第二气缸29控制第二密封板27向上移动,关闭通风口30,氧气检测器21对氧舱22内部氧气含量检测,当氧气含量低于特定值时,蜂鸣器 20蜂鸣报警,加湿器24可对氧舱22内部进行加湿处理,防止高浓度氧气环境中过于干燥引起火灾,烟雾传感器14感应到氧舱22内部出现烟雾时,控制喷头13抽取蓄水箱18内部水源,对氧舱22内部进行灭火处理,提高装置安全性,气压传感器2感应第二导气管23内部气体压力,气压过低时蜂鸣器20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对储氧罐1添加氧气,当装置开启空气模式,电磁阀8关闭,第一气缸4带动第一密封板6向下移动打开第一导气管7,第二气缸29带动第二密封板27向下移动打开通风口30,滤网5可有效减少灰尘杂质进入装置内部,延长装置使用寿命,定时器17控制双模式切换时间,较小人力投入,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率。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