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0514发布日期:2021-06-15 20:0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而言,长时间放置器械具有刺激作用,由于病人的上呼吸道功能微弱,有些病人甚至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功能,吸入的气体没有经过鼻孔过滤湿化、调温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粘稠,导致切口处容易发生漏痰。对于危重病人如果长时间不对痰液进行冲洗,则容易形成痰痂,增加病人病菌感染的几率。因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不便于固定和清洗,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护理人员手动护理的清洗方式,费时费力。

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0733878.5,申请日20170622,专利名称为:医用高压灌注冲洗管,公开了种医用高压灌注冲洗管,包括储液袋,储液袋的外围一圈设有加压袋,储液袋下壁内右侧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下方设有输液总管,输液总管左侧外上设有卡壁a,输液总管右侧外壁上设有卡壁b,输液总管内设有单向瓣膜,输液总管的尾端设有分流管,分流管上设有上支管a,上支管c,上支管d和上支管e。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医用高压灌注冲洗管,能够将多路生理盐水冲洗管合并为一条生理盐水通路,减少了储液袋和加压袋同时使用的数量,在脑血管的介入手术操作中,不仅有效降低了更换空储液袋的频率,同时减少了为加压袋加压的次数,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外,还降低了脑动脉空气栓塞和脑血管血栓栓塞的风险,给脑血管的介入手术操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关于一种专门针对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自动吸收分泌物,清洗效果好,固定效果确切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专门针对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自动吸收分泌物,清洗效果好,固定效果确切的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而关于这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针对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自动吸收分泌物,清洗效果好,固定效果确切的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所述的冲洗管包括冲洗管本体、第一负压吸引管、第二负压吸引管、三通管、连接管;所述的冲洗管本体一端连接第一负压吸引管,另一连接第二负压吸引管;所述的冲洗管还包括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的第一接口与第一负压吸引管建立连接;所述的第二接口与第二负压吸引管建立连接;所述的第三接口与连接管建立连接;所述的冲洗管本体上设置有吸引区;所述的吸引区与第一负压吸引管和第二负压吸引管相通;所述的吸引区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盐水冲洗头和第二盐水冲洗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冲洗管本体整体呈弧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区上设有吸引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孔呈椎台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孔分布在冲洗管本体的外圈一周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孔中安装有切割丝。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冲洗管本体的两端设置有贴合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冲洗管本体的外径为第一负压吸引管在外径的两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三通管为橡胶管或硅胶管。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对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自动吸收分泌物,清洗效果好,固定效果确切,能够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在临床推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吸引管本体上设置吸引区,通过吸引区能够使得患者气管切口处的分泌物进入冲洗管本体内,再通过两端的第一负压吸引管和第二负压吸引管对冲洗管本体中的分泌物进行抽吸,从而巧妙的将分泌物从气切口吸出,实现了自动吸收分泌物。

3、吸引区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盐水冲洗头和第二盐水冲洗头。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第一盐水冲洗头和第二盐水冲洗头可对吸引区进行湿化作用,进而对分泌去进行湿化功能,冲洗效果好。

4、设置有第一负压吸引管和第二负压吸引管,且第一负压吸引管和第二负压吸引管在连接三通管以及冲洗管本体后,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从而使得整个冲洗管便于固定在患者颈部,固定效果确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冲洗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冲洗管本体11.吸引区

12.吸引孔2.第一负压吸引管

3.第二负压吸引管4.三通管

41.第一接口42.第二接口

43.第三接口5.第一盐水冲洗头

6.第二盐水冲洗头7.连接管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三通管4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所述的冲洗管包括冲洗管本体1、第一负压吸引管2、第二负压吸引管3、三通管4、连接管7;所述的冲洗管本体1一端连接第一负压吸引管2,另一连接第二负压吸引管3;所述的冲洗管还包括三通管4;所述的三通管4上设有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以及第三接口43;所述的第一接口41与第一负压吸引管2建立连接;所述的第二接口42与第二负压吸引管3建立连接;所述的第三接口43与连接管7建立连接;所述的冲洗管本体1上设置有吸引区11;所述的吸引区11与第一负压吸引管2和第二负压吸引管3相通;所述的吸引区1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盐水冲洗头5和第二盐水冲洗头6。

所述的三通管4为橡胶管或硅胶管。所述冲洗管本体1的外径为第一负压吸引管2在外径的两倍。

请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冲洗管本体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冲洗管本体1整体呈弧形状;所述的吸引区11上设有吸引孔12;所述的吸引孔12分布在冲洗管本体1的外圈一周上;所述冲洗管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贴合片(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吸引孔12呈椎台形;所述的吸引孔12中安装有切割丝(图中未示出)。

该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的吸引管本体上设置吸引区11,通过吸引区11能够使得患者气管切口处的分泌物进入冲洗管本体1内,再通过两端的第一负压吸引管2和第二负压吸引管3对冲洗管本体1中的分泌物进行抽吸,从而巧妙的将分泌物从气切口吸出,实现了自动吸收分泌物。

吸引区1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盐水冲洗头5和第二盐水冲洗头6。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第一盐水冲洗头5和第二盐水冲洗头6可对吸引区11进行湿化作用,进而对分泌去进行湿化功能,冲洗效果好。

设置有第一负压吸引管2和第二负压吸引管3,且第一负压吸引管2和第二负压吸引管3在连接三通管4以及冲洗管本体1后,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从而使得整个冲洗管便于固定在患者颈部,固定效果确切。

所述的冲洗管本体1整体呈弧形状。该设计的效果是:弧形状的冲洗管本体1与患者的颈部相贴合,该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结构。

所述的吸引区11上设有吸引孔12。其中,吸引区11采用吸引孔12的形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所述的吸引孔12呈椎台形。其中,椎台形设计,能够大面积的对分泌物进行吸引,使得吸引充分。

所述的吸引孔12分布在冲洗管本体1的外圈一周上。使得冲洗管的外周一圈均能实现分泌物,避免了吸收盲区。

所述的吸引孔12中安装有切割丝。其中,切割丝的设计,主要是对分泌物进行过滤和切割作用,防止堵塞吸引管。

所述冲洗管本体的两端设置有贴合片。其中,贴合片设计,便于对冲洗管的两端固定在颈部,避免人体的体位变化而移位。

所述冲洗管本体1的外径为第一负压吸引管2在外径的两倍。该尺寸规格下的冲洗管合理分布流量大小分布,对痰液的吸收和冲洗效果好。

所述的三通管4为橡胶管或硅胶管。采用该材质的三通管4,柔软性能好,避免采用硬质材料而产生压痕或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的使用方法是:患者穿戴在颈部,并使得冲洗管本体1贴合在患者的气切口位置处,连接管7的端连接负压装置,通过启动负压装置,产生了负压吸引力,患者气切口位置处的分泌物在该负压吸引力的作用下,吸入到冲洗管本体1中,并通过第一负压吸引管2和第二负压吸引管3将分泌物排出;同时通过第一盐水冲洗头5和第二盐水冲洗头6进行冲洗,冲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管切开感染冲洗管,对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自动吸收分泌物,清洗效果好,固定效果确切,能够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在临床推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