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4354发布日期:2021-03-02 17:2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行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消化内镜已经由单一的胃肠道疾病主要诊断工具变成诊断与治疗并举的重要设备和技术,尤其是新notes技术的应用,使部分无条件开腹或腹腔镜治疗的胆囊疾病如胆结石、胆囊息肉可以通过消化道内镜得以治疗,大大减轻患者的手术损伤和经济负担,但该类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支架拔出后穿刺道缺损造成胆漏,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0003]
目前,现有的胃肠道用堵漏装置,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堵漏效果差,影响患者后期的恢复和健康,综上,现有的胃肠道用堵漏装置大多还不能很好地契合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包括外套管、滑动轴和手柄轴,所述滑动轴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伞,且滑动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伞。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滑动轴一端开设有螺纹孔。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手柄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手柄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手柄轴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环,且手柄环位于限位块一侧。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滑动轴和手柄轴一侧套接有内套管。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滑动轴、手柄轴和内套管一侧与外套管形成套接。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4]
1.本实用新型利用人体可吸收材料,制作成伞状堵漏设备分别置于胆囊和消化道内,随着置入材料在人体内缓慢吸收,窦道也随之逐渐缩小,愈合。
[0015]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伞堵住胆囊避免胆汁外渗,通过第二固定伞堵住胃防止胃液渗漏,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满足了医疗行业的需求。
[0016]
3.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螺纹孔和手柄环的配合设置,使得医疗人员可以轻松将手柄轴和内套管抽出人体,达到医疗需求,有利于对患者的医护治疗。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外套管;2、滑动轴;3、第一固定伞;4、第二固定伞;5、内套管;6、手柄轴;7、螺杆;8、螺纹孔;9、限位块;10、手柄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参照图1-4,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包括外套管1、滑动轴2和手柄轴6,滑动轴2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伞3,且滑动轴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伞4,第一固定伞3和第二固定伞4都是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第一固定伞3与胆囊壁贴紧并固定,第二固定伞4张开并与胃壁贴紧。
[0024]
滑动轴2一端开设有螺纹孔8,手柄轴6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7,且螺杆7与螺纹孔8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属于活动连接,为后期分离做足了准备,手柄轴6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手柄轴6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环10,通过手柄环10可以将手柄轴6抽出人体,左旋手柄环10将手柄轴6与第一固定伞3和第二固定伞4分离,回收内套管5、外套管1及手柄轴6,且手柄环10位于限位块9一侧,滑动轴2和手柄轴6一侧套接有内套管5,滑动轴2、手柄轴6和内套管5一侧与外套管1形成套接。
[0025]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整体装置缓缓置入患者的口中,经口腔、食管置入到胃内,在胃镜监视下穿过瘘口进入胆囊,回撤外套管1使第一固定伞3张开,回拉手柄环10,使张开的第一固定伞3与胆囊壁贴紧并固定,再次回撤外套管1使第二固定伞4张开并与胃壁贴紧,左旋手柄环10将手柄轴6与第一固定伞3和第二固定伞4分离,回收内套管5、外套管1及手柄轴6,第一固定伞3和第二固定伞4留在患者体内,在人体内缓慢吸收,窦道也随之逐渐缩小,愈合。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