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固定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2818发布日期:2021-05-28 10:5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引流管固定腹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固定腹带。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通常需要留置引流管,同时外科手术后腹部均需要使用腹带束累,有利于病人的呼吸和咳嗽,积极进行肺功能的锻炼,防止坠积性肺炎,降低切口张力,防止伤口裂开,缓解术区疼痛,减少术后出血,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切口愈合。但是对于患有腹腔引流管术后的患者,使用腹带后常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如压迫或者夹闭引流管,临床上为了避免压迫引流管,诸如专利cn201620763357.x常在腹带上设有引流管穿过孔,但是上述结构的腹带进行引流管的固定时,需要牵拉引流管的输出端,将引流管从腹带的引流管穿过孔穿出,这就容易造成伤口拉伤,同时,对于留置多根引流管的患者,采用上述方案的腹带进行固定,穿管过程也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固定腹带,旨在有效解决穿管过程中伤口易于拉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引流管固定腹带,包括腹带主体,所述腹带主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腹带主体上设有引流管穿过孔,所述腹带主体包括中间带体和通过第一魔术贴连接在所述中间带体两端的边缘带体,所述边缘带体与所述中间带体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开口槽体,所述边缘带体与所述中间带体连接后,所述中间带体将所述开口槽体的开口端封闭从而形成所述引流管穿过孔。

具体的,所述腹带主体的外侧还设有多个引流管自粘扣。

具体的,所述引流管穿过孔沿着所述腹带主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

所述引流管穿过孔采用沿所述腹带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体;

相邻两个所述引流管穿过孔之间的所述腹带主体上均设有所述引流管自粘扣。

具体的,所述腹带主体的两端通过第二魔术贴连接。

具体的,所述腹带主体上设有用于悬挂引流袋的悬挂件。

具体的,所述悬挂件为设置在所述腹带主体下侧的引流袋固定带,所述引流袋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腹带主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魔术贴与所述腹带主体连接。

具体的,所述腹带主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透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术后在进行腹带的固定时,将引流管置于边缘带体的开口槽体中,再将中间带体通过第一魔术贴与边缘带体连接,将开口槽体的开口端封闭,便可将引流管从腹带内侧引出,此穿管过程因无需过多的拉扯引流管,因此穿管过程中不易造成伤口拉伤,同时,避免了繁琐的穿管过程,对于留置多根引流管的患者,腹带固定起来更加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管固定腹带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管固定腹带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管固定腹带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管固定腹带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管固定腹带侧视图;

其中:1-腹带主体;101-中间带体;102-边缘带体;2-引流管穿过孔;3-第一魔术贴;301-第一魔术贴绒面带;302-第一魔术贴勾面带;4-开口槽体;5-第二魔术贴;501-第二魔术贴勾面带;502-第二魔术贴绒面带;6-引流管自粘扣;7-悬挂件;8-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一种引流管固定腹带,包括腹带主体1,腹带主体1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腹带主体1上设有引流管穿过孔2,腹带主体1包括中间带体101和通过第一魔术贴3连接在中间带体101两端的边缘带体102,边缘带体102与中间带体101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开口槽体4,边缘带体102与中间带体101连接后,中间带体101将开口槽体4的开口端封闭从而形成引流管穿过孔2。

具体的,中间带体101靠近边缘带体102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魔术贴绒面带301,边缘带体102靠近中间带体101的外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带302,第一魔术贴绒面带301与第一魔术贴勾面带302粘接,从而实现中间带体101与边缘带体102的连接。两边缘带体102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5连接,其中一边缘带体102远离中间带体101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魔术贴勾面带501,另一端边缘带体102远离中间带体101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二魔术贴绒面带502,第二魔术贴绒面带502与第二魔术贴勾面带501粘接,从而将腹带主体1围绕患者腹部绑定在患者身上,实现腹带主体1的两端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后在进行腹带的固定时,将引流管置于边缘带体102的开口槽体4中,再将中间带体101通过第一魔术贴3与边缘带体102连接,将开口槽体4的开口端封闭,便可将引流管从腹带内侧引出,此穿管过程因无需过多的拉扯引流管,因此穿管过程中不易造成伤口拉伤,同时,避免了繁琐的穿管过程,对于留置多根引流管的患者,腹带固定起来更加方便省力。

参见图3和图4,在实际设计中,在腹带主体1的外侧还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引流管自粘扣6,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引流管自粘扣6将引流管固定在腹带主体1上,免了因不小心碰到引流管而牵拉到伤口,甚至导致引流管脱落,使得腹腔引流管固定效果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保护伤口、预防伤口裂开,减轻了医务人员整理腹带的工作量。引流管自粘扣6可以采用胶粘扣或魔术贴扣。

具体的,引流管穿过孔2沿着腹带主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引流管穿过孔2采用沿腹带主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体,相邻两个引流管穿过孔2之间的腹带主体1上均设有引流管自粘扣6,上述设置,对于腹部不同位置留置多根引流管的患者,上述实施例固定腹带也可以适应。

参见图3和图4,需要解释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腹带主体1上还设有用于悬挂引流袋的悬挂件7,通过上述设置,可将引流袋挂在悬挂件7上,方便病人的活动并防止引流管异位、脱管,操作简便,增加患者满意度。具体的,悬挂件7为设置在腹带主体1下侧的引流袋固定带,引流袋固定带的一端与腹带主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则第三魔术贴与腹带主体1连接。

参见图3和图4,在实际应用中,腹带主体1为由带有透气孔8的材质制成的弹性带,腹带主体1采用孔状透气弹力设计,从而使得本腹带在使用时透气性好,舒适度高。此外,腹带主体1通过两端的第二魔术贴可以进行松紧调节,适用于不同身材的患者。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