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连接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5973发布日期:2021-06-01 23:3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连接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灸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针刺、中药,是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医学入门》记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黄帝内经》也有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艾灸,是极具传统特色,且疗效好、应用范围广的中医药疗法。近年来,艾灸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广泛应用于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数百个病症的预防和治疗,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和医生的青睐。

艾绒,多制成艾炷、艾条后,用于艾灸。艾条施灸一段时间后,剩余的短的艾条,用之不便,弃之可惜。如果有轻便小巧的艾灸连接固定装置,将剩余的短的艾条,与其它艾条相连固定,既节约,又环保。

此外,艾炷,常常置于间隔物上施灸,称之为隔物灸。常用的间隔物有药饼、生姜、大蒜等,相应的隔物灸也有其对应的名称,如隔药饼灸、隔姜灸、隔蒜灸等。隔物灸,可以将艾灸与间隔物的药性相结合,以获取良好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隔物灸施灸过程中,艾炷置于间隔物之上,二者常常相互独立,缺乏连接固定,在将艾柱与间隔物放到患者施灸部位的过程中,或者施灸过程中患者体位变化,可导致燃烧的艾柱从间隔物上掉落,烫伤皮肤、损伤衣物等,艾炷与间隔物之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不足。轻便小巧的艾灸连接固定装置,可将艾炷与间隔物连接固定,大大增强稳定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将艾条与艾条、艾柱与间隔物连接固定在一起的艾灸连接固定装置,从而一方面使较短的艾条可以继续便利地使用,节约环保;另一方面增加艾炷与间隔物之间的稳定性,提高隔物灸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为:

一种艾灸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支架,水平设置;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二固定组件,其中,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一固定针,第一固定支架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安装在环形支架的内表面,另一端位于环形支架的内部,第一固定针铰接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的另一端,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针,第二固定支架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安装在环形支架的内表面,另一端位于环形支架的内部,第二固定针铰接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环形支架至少具有2个连接缺口。

进一步地,连接缺口为矩形缺口,宽度范围为2mm至10mm,深度范围为1mm至5mm。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的两端间的距离范围为环形支架的直径的1/3至1/2,第二固支架的两端间的距离范围为环形支架的直径的1/3至1/2。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针的长度范围为3mm至10mm,第二固定针的长度范围为3mm至10mm。

进一步地,环形支架的直径范围为10mm至50mm,高度范围为2mm至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艾灸连接固定装置的第一固定支架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安装在环形支架的内表面,另一端位于环形支架的内部,第一固定针铰接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的另一端,第二固定支架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安装在环形支架的内表面,另一端位于环形支架的内部,第二固定针铰接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的另一端,因此,当第一固定针绕铰接点旋转至第一固定针的针尖竖直朝上设置时,并且当第二固定针绕铰接点旋转至第二固定针的针尖竖直朝下设置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扎入上面和下面的艾条、艾柱、间隔物,从而将艾条与艾条、艾柱与间隔物固定连接在一起。

2.因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支架至少具有两个连接缺口,因此,两个或者多个以上的艾灸连接固定装置能够通过连接缺口相互连接拼装在一起,既便于存放艾灸连接固定装置,也有利于多个部位同时施灸。

3.因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针的长度范围为3mm至10mm,第二固定针的长度范围为3mm至10mm,因此,能够刺入艾条、艾柱、间隔物内足够深度,从而使得艾条与艾条、艾柱与间隔物的连接更加稳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艾灸连接固定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组件或第二固定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00、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环形支架,11、连接缺口,20、第一固定组件,21、第一固定支架,22、第一固定针,221、第一针头部,222、第一针尾部,30、第二固定组件,31、第二固定支架,32、第二固定针,321、第二针头部,322、第二针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艾灸连接固定装置作具体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0包括环形支架10、第一固定组件20以及第二固定组件30。

环形支架10水平设置,直径范围为10mm至50mm,高度范围为2mm至10mm,环形支架10至少具有2个连接缺口11。

连接缺口11为矩形缺口,宽度范围为2mm至10mm,深度范围为1mm至5mm。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固定组件20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一固定针22。

第一固定支架21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安装在环形支架10的内表面,另一端位于环形支架10的内部,

第一固定支架21的两端间的距离范围为环形支架10的直径的1/3至1/2。

第一固定针22的长度范围为3mm至10mm,具有第一针头部221和第一针尾部222。

第一针头部221为自由端,第一针尾部222铰接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21的另一端,从而第一固定针22能够以第一针尾部222的铰接点进行转动。

第二固定组件30包括第二固定支架31和第二固定针32。

第二固定支架31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安装在环形支架10的内表面,另一端位于环形支架10的内部,

第二固定支架31的两端间的距离范围为环形支架10的直径的1/3至1/2。

第二固定针32的长度范围为3mm至10mm,具有第二针头部321和第二针尾部322。

第二针头部321为自由端,第二针尾部322铰接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31的另一端,从而第二固定针32能够以第二针尾部322的铰接点进行转动。

使用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0时,将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0放置在艾条与艾条、艾柱与间隔物之间,同时将第一固定针22绕铰接点旋转至第一针头部221竖直朝上设置,以及当第二固定针32绕铰接点旋转至第二针头部321竖直朝下设置时,从而将艾条与艾条、药饼和艾柱与间隔物连接固定在一起,

不使用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0时,通过将第一固定针22和第二固定针32进行绕铰接点旋转从而将第一针头部221和第二针头部321放置在连接缺口11内,从而使得单个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0占有体积减小。

两个或者多个以上的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0能够通过连接缺口11相互嵌装连接在一起,多个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0可拼装出特定的形状,即可用于多部位同时施灸,同时,多个艾灸连接固定装置100拼装出的特定形状,美观醒目,容易识别,易于存放,不易因零散保存而丢失。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就能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