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医用护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1723发布日期:2021-09-04 09:3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雾医用护目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目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雾医用护目镜。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防护眼镜绑带往往采用的是直接固定连接于护目镜本体外侧壁上的,虽然结构上简便了,但是每个人的头围是不同的,故每个人在佩戴护目镜时有的会感觉松紧带较宽松,有的却感觉松紧带过紧。这种结构的护目镜虽简便,但却影响了舒适度,缺乏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雾医用护目镜,该护目镜在结护目镜的本体外侧壁加设可拆式可伸缩的松紧带的方式去满足客户对于松紧带多样化的需求。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雾医用护目镜,包括护目镜的本体,本体外侧壁通过固定机构可拆式连接有松紧带,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本体外侧壁的第一容置盒,第一容置盒内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外侧壁周向转动连接有松紧带,第一容置盒的内腔设有方便松紧带周向捆绑于第一转动机构外侧壁的导向弧面,本体靠近佩戴者一侧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止水雾进入护目镜内的防护结构。
5.在本技术方案中本体一侧外侧壁设有第一容置盒,第一容置盒又与本体外侧壁一体成型,确保了第一转动机构在第一容置盒内转动过程的稳定性。而在第一容置盒内设置的第一转动机构和松紧带之间的啮合转动,使得当第一转轴在第一容置腔内周向转动时,第一转轴外侧壁的第一锯齿会与松紧带内侧壁的第二锯齿啮合,从而使得第一转轴周向转动带动松紧带在第一容置腔内前后滑动。当需要将松紧带伸长时,使用者只需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手柄带动第一转轴在第一容置腔内做逆时针转动,最终松紧带会在第一转轴的逆时针带动下穿过第一通孔伸出第一容置盒,从而达到松紧带伸长的效果。当需要将松紧带缩短时,只需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手柄,使第一转轴在第一容置腔内做顺时针周向转动,进而驱使松紧带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第一锯齿的带动下向第一容置腔内收缩。在第一转轴完成对松紧带的伸缩调节后,将插销穿过第二通孔插入位于壳体外侧壁的第一盲孔内,从而防止第一转轴发生松动的现象。
6.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竖直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置腔内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侧壁周向设有第一锯齿,第一容置腔顶面设有可供第一转轴上端穿出的第三通孔,第一转轴上端穿出第三通孔后固定连接有手柄,第一转轴伸出第三通孔一端外侧壁设有可与本体外侧壁进行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
7.松紧带靠近第一转轴一侧内侧壁设有可与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二锯齿,第一容置盒靠近松紧带一侧外侧壁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且可供松紧带一端伸出第一容置腔内的第一通孔。
8.限位结构包括横向贯穿设于第一转轴外侧壁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可拆式连接
有一插销,本体靠近第二通孔一侧外侧壁设有可供插销一端插入的第一盲孔。
9.第一容置腔内侧壁设有方便松紧带自第一通孔穿入后周向贴合于第一转轴外侧壁的导向弧面,导向弧面包括设于第一转轴左侧的第一导向弧面和设于第一转轴右侧的第二导向弧面,第一导向弧面和第二导向弧面组合后呈“u”字形结构,第一导向弧面和第一转轴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导向弧面和第一转轴之间间距,第二导向弧面远离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一通孔内侧壁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转轴和第二导向弧面的间距大于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同时第二导向弧面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通孔内侧壁固定连接,即当松紧带一端进入第一通孔后便会沿着第二导向弧面的弯曲面被导向至第一导向弧面,并在第一导向弧面的弧状导向面上被导向至第一转轴外侧壁上,此时由于第一转轴外侧壁周向设有第一锯齿,而松紧带内侧壁又设有可与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二锯齿。故当松紧带内侧壁与第一转轴外侧壁相贴合时,第二锯齿会与第一锯齿啮合。此时,只需使用者通过手柄转动第一转轴周向转动,便可使松紧带在第一容置腔内前后滑动。同时由于第一转轴和第二导向弧面的间距大于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因此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较小,当松紧带缠绕于第一转轴外侧壁之后,第一转轴外侧壁的厚度便会增加,最终使得缠绕于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松紧带会与第一容置腔内侧壁紧贴,摩擦力会增大,此时第一转轴不易发生自行转动,提高了第一转动机构运作的稳定性。
10.防护结构为一舒适垫圈,舒适垫圈靠近本体一侧通过粘合剂与本体固定连接,舒适垫圈远离本体一侧设有增加与佩戴者面部贴合度的弯曲部,弯曲部由液态硅胶制成。
附图说明
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12.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雾医用护目镜的侧面剖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雾医用护目镜的正面剖视图。
15.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1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8.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本技术方案中护目镜的本体一侧外侧壁设有第一容置盒,第一容置盒又与本体外侧壁一体成型,确保了第一转动机构在第一容置盒内转动过程的稳定性。而在第一容置盒内由于第一转轴和第二导向弧面的间距大于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同时第二导向弧面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通孔内侧壁固定连接,即当松紧带一端进入第一通孔后便会沿着第二导向弧面的弯曲面被导向至第一导向弧面,并在第一导向弧面的弧状导向面上被导向至第一转轴外侧壁上。此时由于第一转轴外侧壁周向设有第一锯齿,而松紧带内侧壁又设有可与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二锯齿。故当松紧带内侧壁与第一转轴外侧壁相贴合时,第二锯齿会与第一锯齿啮合。此时,只需使用者通过手柄转动第一转轴周向转动,便可使松紧带在第一容置腔内前后滑动。同时由于第一转轴和第二导向弧面的间距大于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因此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较小,当松紧带缠绕于第一转轴外侧壁之后,第一转轴外侧壁的厚度便会增加,最终使得缠绕于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松紧带会与第一容置腔内侧壁紧贴,摩擦力会增大,此时第一转轴不易发生自行转动,提高了第一转动机构运作的稳定性。当需要将松紧带伸长时,使用者只需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手柄带动第一转轴在第一容置腔内做逆时针转动,最终松紧带会在第一转轴的逆时针带动下穿过第一通孔伸出第一容置盒,从而达到松紧带伸长的效果。当需要将松紧带缩短时,只需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手柄,使第一转轴在第一容置腔内做顺时针周向转动,进而驱使松紧带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第一锯齿的带动下向第一容置腔内收缩。在第一转轴完成对松紧带的伸缩调节后,将插销穿过第二通孔插入位于壳体外侧壁的第一盲孔内,从而防止第一转轴发生松动的现象。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雾医用护目镜,包括护目镜的本体1,本体1外侧壁通过固定机构2可拆式连接有松紧带3,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本体1外侧壁的第一容置盒21,第一容置盒21内设有第一容置腔22,第一容置腔2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机构4,第一转动机构4外侧壁周向转动连接有松紧带3,第一容置盒21的内腔设有方便松紧带3周向捆绑于第一转动机构4外侧壁的导向弧面6,本体1靠近佩戴者一侧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止水雾进入护目镜内的防护结构7。
20.在本技术方案中护目镜的本体一侧外侧壁设有第一容置盒,第一容置盒又与本体外侧壁一体成型,确保了第一转动机构在第一容置盒内转动过程的稳定性。而在第一容置盒内设置的第一转动机构和松紧带之间的啮合转动,使得当第一转轴在第一容置腔内周向转动时,第一转轴外侧壁的第一锯齿会与松紧带内侧壁的第二锯齿啮合,从而使得第一转轴周向转动带动松紧带在第一容置腔内前后滑动。当需要将松紧带伸长时,使用者只需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手柄带动第一转轴在第一容置腔内做逆时针转动,最终松紧带会在第一转轴的逆时针带动下穿过第一通孔伸出第一容置盒,从而达到松紧带伸长的效果。当需要将松紧带缩短时,只需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手柄,使第一转轴在第一容置腔内做顺时针周向转动,进而驱使松紧带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第一锯齿的带动下向第一容置腔内收缩。在第一转轴完成对松紧带的伸缩调节后,将插销穿过第二通孔插入位于壳体外侧壁的第一盲孔内,从而防止第一转轴发生松动的现象。
21.第一转动机构4包括竖直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置腔22内的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外侧壁周向设有第一锯齿42,第一容置腔22顶面设有可供第一转轴41 上端穿出的第三通孔23,第一转轴41上端穿出第三通孔23后固定连接有手柄43,第一转轴43伸出第三通孔23
一端外侧壁设有可与本体1外侧壁进行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8。
22.松紧带3靠近第一转轴41一侧内侧壁设有可与第一锯齿42啮合的第二锯齿51,第一容置盒21靠近松紧带3一侧外侧壁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22且可供松紧带3一端伸出第一容置腔22内的第一通孔24。
23.限位结构8包括横向贯穿设于第一转轴41外侧壁的第二通孔81,第二通孔 81内可拆式连接有一插销82,本体1靠近第二通孔81一侧外侧壁设有可供插销82一端插入的第一盲孔11。
24.第一容置腔22内侧壁设有方便松紧带3自第一通孔23穿入后周向贴合于第一转轴41外侧壁的导向弧面6,导向弧面6包括设于第一转轴41左侧的第一导向弧面61和设于第一转轴41右侧的第二导向弧面62,第一导向弧面61和第二导向弧面62组合后呈“u”字形结构,第一导向弧面61和第一转轴4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导向弧面62和第一转轴41之间的间距,第二导向弧面62远离第一转轴41一端与第一通孔23内侧壁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转轴和第二导向弧面的间距大于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同时第二导向弧面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通孔内侧壁固定连接,即当松紧带一端进入第一通孔后便会沿着第二导向弧面的弯曲面被导向至第一导向弧面,并在第一导向弧面的弧状导向面上被导向至第一转轴外侧壁上,此时由于第一转轴外侧壁周向设有第一锯齿,而松紧带内侧壁又设有可与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二锯齿。故当松紧带内侧壁与第一转轴外侧壁相贴合时,第二锯齿会与第一锯齿啮合。此时,只需使用者通过手柄转动第一转轴周向转动,便可使松紧带在第一容置腔内前后滑动。同时由于第一转轴和第二导向弧面的间距大于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因此第一转轴和第一导向弧面之间的间距较小,当松紧带缠绕于第一转轴外侧壁之后,第一转轴外侧壁的厚度便会增加,最终使得缠绕于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松紧带会与第一容置腔内侧壁紧贴,摩擦力会增大,此时第一转轴不易发生自行转动,提高了第一转动机构运作的稳定性。
25.防护结构7为一舒适垫圈71,舒适垫圈71靠近本体1一侧通过粘合剂与本体1固定连接,舒适垫圈71远离本体1一侧设有增加与佩戴者面部贴合度的弯曲部72,弯曲部72由液态硅胶制成。在本技术方案中弯曲部的结构为“u”字形的曲面,当该弯曲部与人脸相贴合时,该弯曲部会因人脸表面的凹凸起伏而发生弯曲变形,最终达到紧贴人脸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