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用静脉输液防渗透留置针

文档序号:25460779发布日期:2021-06-15 20:0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手术室护理用静脉输液防渗透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手术室护理用静脉输液防渗透留置针及其使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护理用留置针在结构设计上较为复杂,导致生产制作较为繁杂,不仅影响着生产的成品率,同时生产成本也较高,并且其在应用时,通常会出现药液渗透问题,使得药液利用不充分,降低了治疗效果。

因此,需要发明手术室护理用静脉输液防渗透留置针及其使用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手术室护理用静脉输液防渗透留置针,通过将外部药液与注液管连接,然后将针头和软管插入病者体内,接着转动转杆使密封板将壳体打开,然后撕去油纸,用透明胶带固定针头,接着在输入其他药液时,用外部注射器输出头穿过活塞即可向壳体内注入药液,待药液注入完毕,关闭密封板并转动套筒,活塞对管体和壳体内的药液挤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保证药液充分利用的同时还解决了药液反渗透的情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护理用留置针在结构设计上较为复杂,导致生产制作较为繁杂,不仅影响着生产的成品率,同时生产成本也较高,并且其在应用时,通常会出现药液渗透问题,使得药液利用不充分,降低了治疗效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手术室护理用静脉输液防渗透留置针,包括针头,所述针头外侧固定套设有软管,所述软管外侧固定套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后侧固定设有管体,所述软管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管体和第一腔体均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防渗透机构,所述防渗透机构穿过壳体并且延伸至壳体外侧,所述针头一侧固定设有粘接组件;

所述防渗透机构包括转杆,所述设在转杆设在壳体内部,所述转杆贯穿壳体顶部一侧壁,所述转杆与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转杆内部固定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在管体一侧,所述密封板设在壳体内部并且与壳体内壁相接触,所述管体外侧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管体螺纹连接,所述套筒内部固定设有活塞,所述活塞设在管体内部并且与管体内壁相接触,所述活塞外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套筒后侧一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部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管体外侧固定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环形限位槽内部,所述密封圈与环形限位槽内壁相接触,所述密封圈与环形限位槽构成滑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组件包括透明胶带,所述透明胶带设在针头一侧,所述透明胶带后侧设有油纸,所述透明胶带与油纸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板另一侧设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一端与壳体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注液管与第二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侧套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壳体插接连接,所述针头和软管均设在保护壳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外侧固定套设有横杆,所述横杆设在壳体内部,所述横杆前后两端均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外侧加工有褶皱条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将外部药液与注液管连接,然后将针头和软管插入病者体内,接着转动转杆使密封板将壳体打开,然后撕去油纸,用透明胶带固定针头,接着在输入其他药液时,用外部注射器输出头穿过活塞即可向壳体内注入药液,待药液注入完毕,关闭密封板并转动套筒,活塞对管体和壳体内的药液挤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保证药液充分利用的同时还解决了药液反渗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杆和密封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胶带和油纸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针头;2、软管;3、壳体;4、管体;5、第一腔体;6、第二腔体;7、转杆;8、密封板;9、套筒;10、活塞;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环形限位槽;14、透明胶带;15、油纸;16、注液管;17、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手术室护理用静脉输液防渗透留置针,包括针头1,所述针头1外侧固定套设有软管2,所述软管2外侧固定套设有壳体3,所述壳体3后侧固定设有管体4,所述软管2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5,所述壳体3内部开设有第二腔体6,所述管体4和第一腔体5均与第二腔体6连通,所述壳体3内部固定设有防渗透机构,所述防渗透机构穿过壳体3并且延伸至壳体3外侧,所述针头1一侧固定设有粘接组件;

所述防渗透机构包括转杆7,所述设在转杆7设在壳体3内部,所述转杆7贯穿壳体3顶部一侧壁,所述转杆7与壳体3螺纹连接,所述转杆7内部固定设有密封板8,所述密封板8设在管体4一侧,所述密封板8设在壳体3内部并且与壳体3内壁相接触,所述管体4外侧套设有套筒9,所述套筒9与管体4螺纹连接,所述套筒9内部固定设有活塞10,所述活塞10设在管体4内部并且与管体4内壁相接触,所述活塞10外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1,所述套筒9后侧一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12,所述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9内部开设有环形限位槽13,所述管体4外侧固定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环形限位槽13内部,所述密封圈与环形限位槽13内壁相接触,所述密封圈与环形限位槽13构成滑动结构,通过密封圈可以防止药液渗漏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可以防止套筒9出现脱落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组件包括透明胶带14,所述透明胶带14设在针头1一侧,所述透明胶带14后侧设有油纸15,所述透明胶带14与油纸15相接触,通过透明胶带14可以将针头1固定,降低针头1掉落的概率。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板8另一侧设有注液管16,所述注液管16一端与壳体3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注液管16与第二腔体6连通,通过注液管16可以方便向壳体3内注射药液。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3外侧套设有保护壳17,所述保护壳17与壳体3插接连接,所述针头1和软管2均设在保护壳17内部,通过设置保护壳17可以对针头1进行保护,降低针头1被污染的概率。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1外侧固定套设有横杆,所述横杆设在壳体3内部,所述横杆前后两端均与壳体3内壁固定连接,通过横杆可以对针头1进行固定,提高针头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9外侧加工有褶皱条纹,褶皱条纹的设置可以增加使用者手指与套筒9之间的摩擦力,使使用者更加容易的拧动套筒9。

实施场景具体为:初始状态下,密封板8将壳体3密封,然后保护壳17套设在针头1和软管2外侧,当本实用新型投入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外部输液管与注液管16连接,然后拔去保护壳17,接着将针头1和软管2插入病人身体内,接着转动转杆7,转杆7带动密封板8转动,第二腔体6被打开,然后输液管内的药液得以通过注液管16进入第二腔体6内,接着再由针头1输入至病者体内,接着撕去油纸15,然后用透明胶带14把针头1、软管2与病者身体固定,此后,若需要添加其他药液,则可以通过外部注射器的输出头穿过活塞10即可向壳体3内添加药剂,待输液管内药液注入完毕后,再次转动转杆7,然后密封板8将壳体3密封,此时第二腔体6以及管体4内还存有残留药液,甚至输入至使用者体内的药液可能还会出现少量回流的情况,故使用者转动套筒9,套筒9带动活塞10向壳体3方向运动,然后活塞10对套筒9和壳体3内的残留药液进行挤压,然后残留的药液通过针头1传输至使用者体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保证药液充分利用的同时还解决了药液反渗透的情况,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理用留置针在结构设计上较为复杂,导致生产制作较为繁杂,不仅影响着生产的成品率,同时生产成本也较高,并且其在应用时,通常会出现药液渗透问题,使得药液利用不充分,降低了治疗效果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