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巾加热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6475发布日期:2021-07-13 15:1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巾加热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消毒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巾加热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高端餐厅中,通常会为顾客提供湿水的热毛巾,以供顾客使用,由于需要大量的清洗更换热毛巾,因此,很多餐厅都配置有毛巾消毒装置,这些毛巾消毒装置大多是设置一个封闭的腔室,将毛巾置于该封闭腔室内,通过喷淋头向毛巾喷水,然后通过腔室内部的电加热单元对毛巾进行加热消毒,此类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手伸入腔室内拿取热毛巾,由于内部有腔室内温度较高,且含有大量的热蒸汽,在拿取毛巾时即为不便,并且由于采用喷淋的方式向毛巾喷水,导致毛巾的消毒效果不佳,影响顾客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毛巾加热消毒装置,其自动对毛巾进行加热消毒,且消毒过程采用浸润的方式,提升毛巾的消毒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毛巾加热消毒装置,包括上壳、下壳、水槽、辊轴、挡板,上壳可拆卸的安装在下壳上方且与下壳围成一安装腔,水槽位于安装腔内且安装在下壳上,水槽内设置有加热单元;辊轴的一部分置于水槽内且辊轴与水槽枢转配合,下壳上安装有一用于带动辊轴转动的驱动单元,辊轴的表面设置有一夹持件,该夹持件的中部铰接在辊轴上,其一端形成一配合端、另一端形成一夹持端,上壳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夹持件的配合端上设置有与第一磁铁以磁性相斥的方式配合的第二磁铁,辊轴上设置有与第二磁铁以磁性相斥的方式配合的第三磁铁;挡板的一端固定在下壳上、另一端形成一止挡部,且止挡部与夹持端之间形成一供毛巾穿过的间隙,上壳上设置有正对的位于间隙上方以供毛巾穿入上壳内部的通槽。

上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支撑杆,通槽设置在支撑杆的一侧。

下壳上安装有一位于辊轴一侧的挤压辊,该挤压辊设置于水槽顶部开口的上方。

下壳上设置有一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的活动座,固定座的顶部凸出的设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杆,导向杆穿接在活动座上设置的导向孔内,导向杆的顶端部与活动座之间设置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用于提供一个将活动座向下顶推的弹性应力,挤压辊枢接在活动座上。

上壳的内部固定有一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固定杆,第一磁铁安装在固定杆的下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只需将毛巾从上壳的通槽插入,通过辊轴的转动,带动毛巾在水槽内浸水消毒,毛巾的加热消毒是自动完成的,无需人手伸入高温的封闭空间内取放毛巾,使用极为方便,并且毛巾是通过浸润的方式在水槽内进行加热消毒的,提升了毛巾的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毛巾加热消毒装置,其包括上壳10、下壳20、水槽30、辊轴40、挡板50,上壳10可拆卸的安装在下壳20上,即上壳10可随意对位的放置于下壳20上,或从下壳20上取下,在上壳10与下壳20安装在一起时,其二者围成一个安装腔,水槽30位于安装腔内且固定安装在下壳20上,在水槽30内部设置有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具体可以是电加热棒31,其能够将水槽30内的水加热至一定的温度;辊轴40枢接在下壳20上,即辊轴40能够相对于水槽30转动,并且辊轴40的一部分嵌入到水槽30中,也就是说,辊轴40的下半部分置于水槽30的水中,上半部分则是露出水槽30的液面上方,在下壳20上安装有一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用于带动辊轴40转动,驱动单元可有是一机体部分安装在下壳20上的电机41;在辊轴40的表面设置有一夹持件41,该夹持件41的中部铰接在位于辊轴40表面的转座上,夹持件41的一端形成一配合端、另一端形成夹持端,在上壳10上设置有一第一磁铁14,夹持件41的配合端设置有一与第一磁铁14配合的第二磁铁43,辊轴40的表面设置有一与第二磁铁43正对的第三磁铁42;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第一磁铁14、第二磁铁43、第三磁铁42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其中第二磁铁43与第一磁铁14以磁性相斥的方式配合,第三磁铁42与第二磁铁43以磁性相斥的方式配合,即在该图2所示状态,第一磁铁14对第二磁铁43施以向下的磁力,此时,夹持件41的配合端贴靠辊轴40的表面,夹持端则远离辊轴40的表面,与辊轴40之间呈张开的状态,挡板5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壳20上、另一端朝向安装腔内侧延伸并位于夹持端的近旁形成一止挡部,止挡部与夹持端之间形成一间隙,此外,在上壳10上设置有一通槽11,通槽11正对的设置在间隙的上方,通槽11以及间隙均可供毛巾穿过。

参见图2,在使用时,将毛巾从通槽11穿入上壳10内部,毛巾一端持续下降穿过间隙后搭设在辊轴40的表面,此时,启动电机41,带动辊轴40顺时针转动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由于第二磁铁43远离第一磁铁14的磁场,第三磁铁42对第二磁铁43施以向着辊轴40外侧的磁力,在辊轴40逐渐转动的过程中,夹持件41的夹持端逐渐向着靠近辊轴40的表面摆动,同时推动毛巾,在止挡部对毛巾的顶推作用下,夹持件41的夹持端与辊轴40闭合,并将夹紧毛巾的一端,此时,辊轴40继续转动,带动毛巾进入水槽30中,使毛巾逐渐的浸润在水槽30内的高温水中,当辊轴40转动一周后,如图4所示,夹持件41回到初始位置,在第一磁铁14的磁力作用下,夹持件41与辊轴40重新呈张开状态,松开毛巾,此时,将上壳10从下壳20上拿开,即可将加热消毒后的毛巾取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只需将毛巾从上壳的通槽插入,通过辊轴的转动,带动毛巾在水槽内浸水消毒,毛巾的加热消毒是自动完成的,无需人手伸入高温的封闭空间内取放毛巾,使用极为方便,并且毛巾是通过浸润的方式在水槽内进行加热消毒的,提升了毛巾的消毒效果。

为了进一步的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上壳10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一支撑杆12,将通槽11设置在支撑杆12的一侧,这样,将毛巾搭设在支撑杆12上,使毛巾从通槽11下落即可。此外,在上壳10的内部还固定有一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固定杆13,上述的第一磁铁14安装在固定杆13的下端部,这样,第一磁铁14在图2所示状态下能够接近第二磁铁43,使第二磁铁43能够处在第一磁铁14的磁场中。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下壳20上还安装有一挤压辊60,挤压辊60位于辊轴40的一侧,具体的,挤压辊60位于辊轴40远离挡板50的一侧,并且挤压辊60被设置在水槽30顶部开口的上方,当毛巾随着辊轴40经过挤压辊60时,毛巾由辊轴40与挤压辊60之间穿过,利用挤压辊60挤压掉毛巾上过多的水分。进一步的,挤压辊60被浮动的设置在下壳20上,具体的,参见图5,在下壳20上设置有一固定座21、位于固定座21上方的活动座22,固定座21的顶部凸出的设置有一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杆23,在导向杆23外部套设有一弹簧24,弹簧24的顶端部抵接在导向杆23的顶部、底端部则是抵接在活动座22上,如此,弹簧24的弹性应力始终将活动座22向下顶推,挤压辊60的端部则是枢接在活动座22上,如此,挤压辊60可上下活动,即是说,其与辊轴40的间距是自由调节的,当毛巾经挤压辊60与辊轴40之间穿过时,如毛巾厚度较大,则弹簧24收缩,活动座22上移,使得挤压辊60与辊轴40的间距增大,这样,即可保证毛巾能够正常通过,以防止卡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弹簧24可以是采用其他的弹性元件替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局限于这些说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