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弹出式带勾刀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5912发布日期:2021-08-06 12:4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款弹出式带勾刀针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款弹出式带勾刀针刀。



背景技术:

腕管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也是手外科医生最常进行手术治疗的疾患,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如果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案采用腕掌侧大切口暴露充分,但是术后恢复慢,疤痕增生明显,外观欠佳。运用关节镜双通道chow技术治疗腕管综合症,在关节镜直视下操作,运用推刀或者勾刀打开腕横韧带,手术安全可靠,但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掌握熟练的关节镜技巧。申请号为cn201720418661.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针刀,包括针柄,具有活动装置;第一针体,其一端固定在活动装置上,另一端具有针刃或钝刃;第二针体,与第一针体沿长度方向并列布置;所述第二针体固定在活动装置上,另一端具有切割锐刃;所述第二针体或第一针体在活动装置带动下实现第二针体和第一针体相对滑动,分别形成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针刃或钝刃超出切割锐刃,使得针刃或钝刃可以工作而切割锐刃无法工作;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切割锐刃超出针刃或钝刃,使得切割锐刃可以工作而针刃或钝刃无法工作,采用这种结构提升常规针刀手术安全系数,降低盲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减少正常组织破坏:锐性针刀模块可实行破皮及切割功能,其钝性模块部分可实行钝性穿刺剥离功能,相对于传统针刀,可根据解剖位置及功能需要的不同,随时变化针刀利钝。在穿刺、切割、松解浅部病灶时,可避免针刀探寻病灶时对周围浅部组织无特异性切割操作所致组织损伤、误伤,针对责任病灶选择利刃进行切割,保护正常组织。但是采用这种结构在面对腕管综合症病人时,仍然需要另外使用勾刀打开腕横韧带,手术所需要的切口较大且需要同时使用多把刀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款弹出式带勾刀针刀,包括针刀,所述针刀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针刀还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凹槽相通;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固设于所述针刀,所述铰接轴贯穿所述凹槽;勾刀,所述勾刀与所述铰接轴铰接且所述勾刀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勾刀沿所述铰接轴转动时伸出所述凹槽;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针刀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勾刀相连;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穿过所述通道与所述勾刀相连,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通道。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通道包括开口,所述拉绳伸出所述开口,所述开口位于远离所述勾刀的一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拉绳远离所述勾刀的一端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尺寸。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挡圈呈圆台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勾刀的刀刃至所述铰接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刀柄,所述刀柄与所述针刀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刀柄上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设有若干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凸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可以拉动拉绳实现勾刀的转动,进而利用勾刀打开患者腕横韧带,使用简单方便,不需另外伸入勾刀。

2、勾刀设于凹槽内,有效减小了手术的切口,术后恢复快,疤痕增生不明显,外观良好。

3、所述拉绳远离所述勾刀的一端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尺寸,可以避免拉伸完全落入通道内,不方便拉动拉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款弹出式带勾刀针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勾刀伸出凹槽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勾刀未伸出凹槽处于未工作状态时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款弹出式带勾刀针刀,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所述的一款弹出式带勾刀针刀,包括包括针刀1,所述针刀1上开设有凹槽2,所述针刀1还开设有通道3,所述通道3与所述凹槽2相通;铰接轴4,所述铰接轴4固设于所述针刀1,所述铰接轴4贯穿所述凹槽2;勾刀5,所述勾刀5与所述铰接轴4铰接且所述勾刀5位于所述凹槽2内,所述勾刀5的刀刃至所述铰接轴4的距离大于所述凹槽2的深度,所述勾刀5沿所述铰接轴4转动时伸出所述凹槽2;弹性元件,具体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6,所述弹簧6固设于所述凹槽2内,所述弹簧6的一端与所述针刀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勾刀5相连,具体地,弹簧6与勾刀5相连的位置位于勾刀5的刀背5a处;拉绳7,所述拉绳7的一端穿过所述通道3与所述勾刀5相连,具体地,所述拉伸7与勾刀5相连的位置位于靠近勾刀5的刀刃5b处,所述拉绳7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通道3。拉动拉绳7即可实现勾刀5的转动,进而利用勾刀5打开患者腕横韧带,使用简单方便,不需另外伸入勾刀5,同时有效减小了手术的切口,术后恢复快,疤痕增生不明显,外观良好,可实现门诊随治随走,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损伤,增加患者满意度。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3包括开口8,所述拉绳7伸出所述开口8,所述开口8位于远离所述勾刀5的一端。

考虑到所述拉绳7容易缩入所述通道3内,对使用造成不便,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挡圈9,所述挡圈9固设于所述拉绳7远离所述勾刀5的一端,所述挡圈9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8的尺寸,所述挡圈9可以在当所述拉绳7向所述通道3方向收缩时卡紧于所述针刀1的外表面,避免所述拉绳7缩入所述通道3。进一步地,所述挡圈9呈圆台形,便于术者夹持所述挡圈9,拉动所述拉绳7,从而完成手术。

进一步地,还包括刀柄10,所述刀柄10与所述针刀1远离所述针刀1的刀刃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刀柄10上套设有防滑套11,所述防滑套11上设有若干防滑凸起12,有效增加术者手部与手柄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具体工作原理为:在b超监视下,利用针刀1的刀刃13打开小切口,将针刀1伸入切口内,拉动挡圈9将拉绳7向针刀1外部拉动,勾刀5转动,勾刀5对腕管综合症的韧带进行松解,从而解决腕管周围神经被韧带卡压。使用简单方便,不需另外伸入勾刀5,同时有效减小了手术的切口,术后恢复快,疤痕增生不明显,外观良好,可实现门诊随治随走,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损伤,增加患者满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弹簧、针刀、勾刀和铰接轴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