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一次性母子吸罐

文档序号:25504356发布日期:2021-06-18 16:1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一次性母子吸罐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永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一次性母子吸罐。



背景技术:

临床中为患者执行刺络放血,放血量要求较多,往往在刺络部位给予留罐以增加负压吸引,以便达到足够的放血量。目前临床刺络放血后留置的罐体多为玻璃罐火罐,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风险及不便:(1)在留罐过程中使用明火燃烧内罐,以达到负压吸引,在这过程中容易造成烫伤及火灾性安全隐患;(2)玻璃火罐在保存及清洗的过程中容易摔碎或造成罐口边缘磨损,检查稍有不注意极易造成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或患者皮肤损伤;(3)留罐后罐体沾有血迹,按照消毒规范需要先做初步清洗再配置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浸泡完毕再次进行冲洗待干,增加临床消毒工作量;(4)一位患者执行完整的刺络拔罐需要的罐体个数不定,在运行当中治疗量大,科室需要储备大量的罐体以备周转,极大的浪费了物品储存空间;(5)对于肢体关节或肢体远端肌肉层不丰厚的地方,玻璃火罐由于罐体大无法进行局部留罐。

给患者带来使用上的安全隐患,同时给医护人员的使用带来不便,加大了清理消毒的工作强度,且玻璃罐火罐难以留置在小关节处,造成了使用的局限性。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一次性母子吸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刺络放血使用玻璃罐火罐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增大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一次性母子吸罐,包括若干吸罐本体,所述吸罐本体彼此间套嵌连接,所述吸罐本体的表面底部开设有吸附口,所述吸附口的外缘处设有圆弧卷边,所述吸罐本体的内壁设有内线圈,所述内线圈位于吸附口的上方,所述吸罐本体的顶部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吸罐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气阀,所述气阀位于吸罐本体下边缘处的上方1.5-2cm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线圈呈环形分布在吸罐本体的内壁,所述内线圈凸起于吸罐本体的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线圈的内壁设有三条负压警戒线,所述负压警戒线从下至上依次分布且分别呈绿色、黄色和红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刻度线呈同心圆状分布在吸罐本体的表面,所述刻度线从上至下刻度大小依次递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罐本体采用硅胶或乳胶材质一体成型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硅胶或乳胶材质制成,方便在挤压后快速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利用吸罐本体侧壁的气阀配合注射器,方便对吸罐本体内的负压大小进行调节,从而使吸罐罐具有负压可控的特性,且不需要使用明火,大大降低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罐本体的内表面设有凸起的内线圈,方便对在取罐时对刺络血量进行收集,减小血液外流,通过在吸罐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配合线圈内壁的负压警戒线,方便使负压大小和血液收集量可视化,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一次性母子吸罐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一次性母子吸罐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吸罐本体-1,吸附口-2,圆弧卷边-3,内线圈-4,刻度线-5,气阀-6,负压警戒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一次性母子吸罐,包括若干吸罐本体1,所述吸罐本体1彼此间套嵌连接,所述吸罐本体1的表面底部开设有吸附口2,所述吸附口2的外缘处设有圆弧卷边3,所述吸罐本体1的内壁设有内线圈4,所述内线圈4位于吸附口2的上方,所述吸罐本体1的顶部表面设有刻度线5,所述吸罐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气阀6,所述气阀6位于吸罐本体1下边缘处的上方1.5-2cm处。

该吸罐本体1包括多种规格:大号罐罐口长8cm,高度4cm;中号罐罐口长6cm,高度4cm;小号罐罐口长4cm,高度2cm;小小号罐口长2cm,高度2cm。

该气阀6类似游泳圈表面充气阀门装置,且采用通用注射器接口,方便不同毫升的注射器接口使用。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内线圈4呈环形分布在吸罐本体1的内壁,所述内线圈4凸起于吸罐本体1的内壁,通过在吸罐本体1的内壁设有凸起的内线圈4,方便在取罐的过程中的完整收集刺络血量,减小血液外流污染其他区域。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内线圈4的内壁设有三条负压警戒线7,所述负压警戒线7从下至上依次分布且分别呈绿色、黄色和红色,通过在内线圈4的内壁设有不同颜色的负压警戒线,使吸罐内负压的大小可视化,使用更加方便。

大号罐和中号罐内线圈上0.5cm、1cm、1.5cm处分别设置绿、黄、红色负压警戒线,小号罐及小小号罐的内线圈上0.2cm、0.5cm、1cm处分别设置绿、黄、红色负压警戒线。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刻度线5呈同心圆状分布在吸罐本体1的表面,所述刻度线5从上至下刻度大小依次递增,通过在吸罐本体1的表面设有同心圆分布状的刻度线5,方便对刺络血量进行测量,同时便于查看。

具体改进地,所述吸罐本体1采用硅胶或乳胶材质一体成型制成,通过采用硅胶或乳胶材质制成吸罐本体1,方便对吸罐进行挤压,同时方便在肢体关节处进行吸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吸罐本体-1、吸附口-2、圆弧卷边-3、内线圈-4、刻度线-5、气阀-6、负压警戒线-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采用硅胶或乳胶材质制成,方便在挤压后快速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利用吸罐本体1侧壁的气阀6配合注射器,方便对吸罐本体1内的负压大小进行调节,且不需要使用明火,大大降低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患者刺络放血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吸罐本体1,然后医护人员挤压吸罐本体1,排出吸罐本体1内部的一部分空气,将吸罐本体1的吸附口2贴合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完成吸罐本体1的初步固定,然后使用注射器插入气阀6内,通过抽吸吸罐本体1内的空气调节吸罐本体1内的负压大小,从而方便加快血量的流出,在取罐时,挤压患者皮肤的边缘处,使空气进入吸罐本体1内,让吸罐本体1内的负压消失或减少后便可起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