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1509发布日期:2021-07-13 15:1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神经内科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疾病种类有脊髓、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变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如今为了便于对患有神经系统类疾病的患者睡眠时,心率、血压或身体的其它各项数据进行监测,在使用监测装置是,需要将监测机体固定在患者手腕上,监测机体通过插接的数据线连接有监测指环,并将监测指环夹持在患者手指上,这样便能对患者睡眠时的身体各项数据进行收集,但由于监测机体与数据线为插接,在患者晚上睡觉时,容易因为翻身等动作,导致数据线与监测机体分离,从而导致身体数据的监测失败,且监测机体下侧设有监测传感器,需要保证监测传感器贴紧患者手腕才能保证对心率等数据进行收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患者的对监测机体的固定不够稳定,导致监测传感器与患者手腕存在间隙,从而影响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能够防止患者在睡觉时,因为翻身时等动作幅度过大,导致信号传输线与机体分离,且在患者将机体固定在手腕上不够紧密存在间隙时,监测传感器依然能够贴紧患者手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包括机体与监测指环,所述监测指环装配有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传输线另一端装配有接头,所述机体设有与接头相匹配的接口,所述机体下侧设有监测传感器,所述机体下侧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装配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杆另一端与监测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下侧设有台阶,所述台阶固定连接有伸缩罩,所述伸缩罩下端与监测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位于伸缩罩内部,所述接头左右两侧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远离接头一侧设有内腔,所述内腔横向均匀阵列设有三个滑杆,三个所述滑杆均套设有第二弹簧,三个所述滑杆共同套设有一个压板,所述压板远离信号传输线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杆套设的空心锁件,所述压板中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杆套设的空心按压件,所述空心锁件与空心按压件一端均伸出固定条,所述接口左右两侧设有与固定条相匹配的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相远离一侧内壁均设有与空心锁件相匹配的锁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需要对患者睡眠时各项身体数据进行监测时,将机体固定在患者手腕上,然后将监测指环夹持在患者手指上,此时医护人员可双手同时按下两个空心按压件,从而同时带动两个压板在内腔内向接头一侧移动,两个压板同时挤压两侧的三个第二弹簧压缩,且同时带动两个空心锁件收入两侧的内腔内,此时医护人员可将,接头插入接口内,并使两个固定条分别插入两个凹槽内,直至接头完全插入接口内,此时医护人员松开两侧的空心按压件,通过两侧的三个第二弹簧伸张,带动两侧的压板相互远离,从而将两侧的空心锁件伸出内腔锁入两个凹槽内的锁孔内,这样的结构,防止患者在睡觉时因为翻身等动作幅度过大,导致信号传输线与机体分离;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机体对患者的身体数据进行监测,在机体固定在患者手腕时,第一弹簧伸张,向下抵动监测传感器,带动伸缩杆伸张,从而带动监测传感器始终贴紧患者手腕,伸缩罩跟随监测传感器的上下移动而伸缩,这样的结构,即便机体与患者手腕固定时存在间隙,依然能够保证监测传感器贴紧患者手腕;当没有对患者身体数据进行收集时,与上同理,医护人员可同时按下两侧的空心按压件,带动两侧的空心锁件收入内腔内,从两侧的锁孔内移出,从而实现取消对接头的限位,此时医护人员可自由的将接头从接口内移出;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防止患者在睡觉时,因为翻身时等动作幅度过大,导致信号传输线与机体分离,且在患者将机体固定在手腕上不够紧密存在间隙时,监测传感器依然能够贴紧患者手腕。

进一步限定,所述机体下侧装配有可调节绑带。这样的机构,便于将机体固定在手臂尺寸不同的患者手上。

进一步限定,所述监测指环内部设有海绵垫。这样的结构,当监测指环夹在患者手指上时,提高患者的体验感。

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空心按压件相远离一侧设有缓冲垫。这样的结构,提高工作人员按下空心按压件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防止患者在睡觉时,因为翻身时等动作幅度过大,导致信号传输线与机体分离,且在患者将机体固定在手腕上不够紧密存在间隙时,监测传感器依然能够贴紧患者手腕。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实施例机体和可调节绑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实施例信号传输线、监测指环、接头和固定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实施例接头、固定条、滑杆、压板、第二弹簧、空心锁件与空心按压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实施例机体、伸缩杆、第一弹簧、台阶、伸缩罩和监测传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机体1、监测指环11、信号传输线12、接头13、接口14、监测传感器15、放置槽2、伸缩杆21、第一弹簧22、台阶23、伸缩罩24、固定条3、内腔31、滑杆32、第二弹簧33、压板34、空心锁件35、空心按压件36、凹槽37、锁孔38、可调节绑带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监测装置,包括机体1与监测指环11,监测指环11装配有信号传输线12,信号传输线12另一端装配有接头13,机体1设有与接头13相匹配的接口14,机体1下侧设有监测传感器15,机体1下侧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内部装配有伸缩杆21,伸缩杆21套设有第一弹簧22,伸缩杆21另一端与监测传感器15固定连接,放置槽2下侧设有台阶23,台阶23固定连接有伸缩罩24,伸缩罩24下端与监测传感器15固定连接,伸缩杆21位于伸缩罩24内部,接头13左右两侧均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固定条3,固定条3远离接头13一侧设有内腔31,内腔31横向均匀阵列设有三个滑杆32,三个滑杆32均套设有第二弹簧33,三个滑杆32共同套设有一个压板34,压板34远离信号传输线12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杆32套设的空心锁件35,压板34中部固定连接有与滑杆32套设的空心按压件36,空心锁件35与空心按压件36一端均伸出固定条3,接口14左右两侧设有与固定条3相匹配的凹槽37,两个凹槽37相远离一侧内壁均设有与空心锁件35相匹配的锁孔38。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需要对患者睡眠时各项身体数据进行监测时,将机体1固定在患者手腕上,然后将监测指环11夹持在患者手指上,此时医护人员可双手同时按下两个空心按压件36,从而同时带动两个压板34在内腔31内向接头13一侧移动,两个压板34同时挤压两侧的三个第二弹簧33压缩,且同时带动两个空心锁件35收入两侧的内腔31内,此时医护人员可将,接头13插入接口14内,并使两个固定条3分别插入两个凹槽37内,直至接头13完全插入接口14内,此时医护人员松开两侧的空心按压件36,通过两侧的三个第二弹簧33伸张,带动两侧的压板34相互远离,从而将两侧的空心锁件35伸出内腔31锁入两个凹槽37内的锁孔38内,这样的结构,防止患者在睡觉时因为翻身等动作幅度过大,导致信号传输线12与机体1分离;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机体1对患者的身体数据进行监测,在机体1固定在患者手腕时,第一弹簧22伸张,向下抵动监测传感器15,带动伸缩杆21伸张,从而带动监测传感器15始终贴紧患者手腕,伸缩罩24跟随监测传感器15的上下移动而伸缩,这样的结构,即便机体1与患者手腕固定时存在间隙,依然能够保证监测传感器15贴紧患者手腕;当没有对患者身体数据进行收集时,与上同理,医护人员可同时按下两侧的空心按压件36,带动两侧的空心锁件35收入内腔31内,从两侧的锁孔38内移出,从而实现取消对接头13的限位,此时医护人员可自由的将接头13从接口14内移出;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防止患者在睡觉时,因为翻身时等动作幅度过大,导致信号传输线12与机体1分离,且在患者将机体1固定在手腕上不够紧密存在间隙时,监测传感器15依然能够贴紧患者手腕。

优选,机体1下侧装配有可调节绑带4。这样的机构,便于将机体1固定在手臂尺寸不同的患者手上。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便于将机体1固定在手臂尺寸不同的患者手上。

优选,监测指环11内部设有海绵垫。这样的结构,当监测指环11夹在患者手指上时,提高患者的体验感。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当监测指环11夹在患者手指上时,提高患者的体验感。

优选,两个空心按压件36相远离一侧设有缓冲垫。这样的结构,提高工作人员按下空心按压件36的舒适感。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提高工作人员按下空心按压件36的舒适感。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