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起身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9186发布日期:2021-04-02 09:2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起身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辅助起身座椅。



背景技术:

如今社会老龄化趋势逐渐上升,老年人的人口占比越来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腿部肌肉萎缩和膝关节力矩不足,导致老年人起身落座困难。这是因为老年人在起坐过程中,由于重心的升高使得腿部肌肉受力增大,在腿部支撑力不足时不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站立,从而在这过程中身体容易感到不适,且还存在易摔倒的安全隐患。当家庭成员中出现行动不便者时,其大多数所采用的解决起身问题的方法是在卫生间的墙上安装一些扶手,但是行动不便者在使用时主要还是要自己用力起身,这个起身过程其实是最危险的,因为长时间的如厕会压迫臀部的神经和血压,导致麻木,猛然间地起身将会使人的血压急剧升高,从而致使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起身不便的人摔倒造成二次伤害。目前已有的电动辅助马桶椅技术,其大多不能实现同时调节起身高度和角度,有的只能调节角度,只能调节角度的辅助设备对于身高差别的兼容性差,有的只能调节高度,对于只能调节高度的辅助设备起身舒适程度体验不佳,还有角度与高度进行切换的(需要中途进行调整),对于高度角度切换的的辅助设备使用上不够方便。并且有部分辅助设备重心调节过大,造成起身辅助设备安全性明显降低容易倾翻。上述技术均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行动不便者的使用需求。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618357a公开的一种起身辅助座椅,包括底架和座板,所述座板的两侧的底部分别紧固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底架的前部;所述底架的前部还铰接第三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点的上方,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杆铰接;所述底架的后部与一直线驱动装置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直线驱动装置和连杆机构带动座板实现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变化,从而带动行动不便者起身,使用者几乎不用自己用力就可以起身,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够避免二次伤害,更为安全。公开号cn110507101a提供了一种起身落座动态控制的辅助座椅,主要包括底座、坐板、椅背、控制装置、一对前油缸和一对后油缸、以及一感应脚垫。椅背直接安装于底座上:底座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坐板上安装有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和倾角传感器;前油缸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前侧,且所述前油缸顶部的活动端与所述坐板的前侧铰接;所述前油缸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后油缸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后侧铰接,其顶部的活动端与所述坐板的后侧铰接;至少一个所述后油缸的无杆腔内安装有油压传感器;感应脚垫内布置有第二压力检测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动态控制,能够在用户起身和落座时给予用户臀部充分的支撑力。

然而,这些装置由于与使用人接触的受力位置选择不当,使得辅助起身时并不能达到预设的目的;还缺乏移动和固定状态的转换手段,使得实用价值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辅助起身座椅,通过第一升降装置控制扶手上下移动,使得扶手隐藏或正常使用,也可以使扶手升高,辅助体弱等使用者起身站立;通过第二升降装置使得运动装置和支架分别与地面接触,使得人体在乘坐或站立过程中更加稳固,支架脱离地面后便于移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辅助起身座椅,包括椅面和靠背,所述椅面设置于支架上,所述椅面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通过支撑柱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支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架移动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动装置包括支撑盘和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的上部设置有头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为齿轮齿条传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为丝杠螺母传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或第二升降装置为伸缩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外部套设有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于支撑柱的扶手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动力作用下,使得所述支撑柱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手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工作长度使得所述扶手位于最低位置时,与椅面平齐;正常状态下,所述扶手位于高于椅面20-30cm位置,主要用于使用者在坐姿时支撑手臂;当扶手位于最高位置时,距离地面约1.6米。在具体操作中,扶手可以与椅面平齐呈隐藏状态,也可以升高为正常座椅扶手状态,当扶手继续升高,到达人体腋窝位置时,可以支撑在腋窝或大臂上,为人体站立起身提供升力辅助,辅助体弱等使用者起身站立。所述支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架移动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运动装置主要用于支撑支架移动,当正常乘坐时,第二升降装置回缩,支架与地面接触,使得人体在乘坐或站立过程中更加稳固;当需要移动时,第二升降装置伸出,使得运动装置与地面接触,支架脱离地面,从而实现便于移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运动装置,2为支架,3为第二升降装置,4为椅面,5为支撑柱,6为扶手,7为靠背,8为头枕,9为第一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辅助起身座椅,包括椅面4和靠背7,所述椅面4设置于支架2上,所述椅面4的两侧设置有扶手6,为了使用更加舒适,所述椅面4、所述靠背7和/或所述扶手6设置有软包裹,如坐垫、靠垫等。

所述扶手6通过支撑柱5与所述支架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可以为卡轨连接或套筒连接等限制所述支撑柱5运动方向的连接方式,使得所述支撑柱5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滑动连装置优选为卡轨连接装置,在具体操作中,所述支撑柱5为轨道,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卡轨器,轨道在卡轨器的限制下使得扶手6只能上下移动;所述支架2与所述支撑柱5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9,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9的动力作用下,使得所述支撑柱5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手6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9的工作长度使得所述扶手6位于最低位置时,与椅面4平齐;正常状态下,所述扶手6位于高于椅面420-30cm位置,主要用于使用者在坐姿时支撑手臂;当扶手6位于最高位置时,距离地面约1.6米。在具体操作中,扶手6可以与椅面4平齐呈隐藏状态,也可以升高为正常座椅扶手6状态,当扶手6继续升高,到达人体腋窝位置时,可以支撑在腋窝或大臂上,为人体站立起身提供升力辅助,辅助体弱等使用者起身站立;需要坐下时,也可以先将腋窝和/或大臂放在扶手6上,操作第一升降装置9下降,身体随扶手6下降逐渐下沉,最终完成坐下动作。

所述支架2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架2移动的运动装置1,所述运动装置1与所述支架2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3;所述运动装置1主要用于支撑支架2移动,当正常乘坐时,第二升降装置3回缩,支架2与地面接触,使得人体在乘坐或站立过程中更加稳固;当需要移动时,第二升降装置3伸出,使得运动装置1与地面接触,支架2脱离地面,从而实现便于移动的目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装置1包括支撑盘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的万向环绕所述支撑盘的底部设置,支撑支撑盘移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座椅的上部设置有头枕8。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9为齿轮齿条传动装置,所述齿轮齿条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齿轮、齿条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带动驱动齿轮旋转,使得齿条移动;具体操作中,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支撑柱5的一侧,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2上,所述齿条在所述驱动齿轮的驱动下,使得所述支撑柱5上部的扶手6上下移动。为保证运动的平稳状态,所述扶手6设置有两个支撑柱5,与之配套的齿轮通过传动装置同步驱动运转,从而实现扶手6的上下移动。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9为丝杠螺母传动装置,所述丝杠螺母传动装置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的常用传动机构,在具体操作中,包括动力装置、螺母和丝杠,所述丝杠为支撑柱5,所述螺母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转动,从而驱动丝杠和丝杠端部的扶手6上下移动;为保证运动的平稳状态,所述扶手6设置有两个丝杠,与之配套的螺母通过传动装置同步驱动螺母运转,从而实现扶手6的上下移动。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9和/或第二升降装置3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可以为电动伸缩缸、气动伸缩缸或液压伸缩缸;当所述第一升降装置9为伸缩缸时,优选为多级电动伸缩缸;所述第一升降装置9和/或第二升降装置3为伸缩缸也可以为交叉臂式伸缩装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9的外部套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套设于第一升降装置9外部,使得使用者不易接触到第一传动装置,有效的保护使用者身体不受机械装置损害,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包括气缸活塞杆、丝杠或齿条等的第一升降装置9不受灰尘等外部的污染与破坏,能够随部件做伸开或压缩运动,可以用来防护细小体积的碎屑,还可以承担碎屑所产生的重量,垂直或水平使用均可。防护罩材质根据使用环境和温度以及加工工艺不同,有尼龙布,绝缘卷材,橡胶夹布,防油布,防水布,阻燃耐高温防火布,pvc布等等可供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