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性芯体及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6800发布日期:2021-06-22 15:2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性芯体及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性芯体及卫生巾。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无论是卫生巾还是纸尿裤,消费者对卫生用品需求越来越高。经消费者研究,女性在使用卫生巾时多出现侧漏和后漏情况,尤其在夜间使用时,当月经量较大且来不及更换时,更是增大了侧漏和后漏发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性芯体,防止侧漏和后漏,提高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附性芯体,沿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包括芯体本体,芯体本体包括沿其纵向依次连接的芯体前部、芯体中部和芯体后部;

芯体中部,包括芯体中间部和设置在芯体中间部两侧的两个芯体侧部,芯体中间部和两个芯体侧部之间设置有侧折痕部,芯体侧部能沿侧折痕部折合立起;

芯体后部,开设有导流槽组和设置在导流槽组远离芯体中部一侧的尾折痕部,导流槽组、尾折痕部与侧折痕部均设置在芯体本体的同一侧。

可选地,侧折痕部包括对称开设在芯体中部的纵向中心线的两侧的两个侧开槽或两个侧切割线;

尾折痕部为尾开槽或尾切割线。

可选地,导流槽组包括:

纵向导流槽,向远离芯体中部的芯体后部的尾边缘延伸设置;

横向导流槽,设置在纵向导流槽的两侧,横向导流槽与纵向导流槽连通设置并向芯体后部的侧边缘延伸设置。

可选地,横向导流槽远离纵向导流槽的端部与芯体后部的侧边缘的间距为l,其中,l≥2cm。

可选地,横向导流槽沿长度延伸方向为弧形,弧形向远离芯体中部的方向凸出,且弧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间距为p,其中,0.4≤p≤0.6cm。

可选地,尾折痕部与纵向导流槽连通设置,横向导流槽与尾折痕部间隔设置;

尾折痕部与相邻的横向导流槽的最小间距,以及相邻的两个横向导流槽之间的最小间距均为n,其中,2cm≤n≤3cm。

可选地,纵向导流槽的深度沿其向芯体后部的尾边缘的延伸方向逐渐变浅;

横向导流槽的深度沿其向芯体后部的侧边缘延伸方向逐渐变浅。

可选地,尾折痕部与芯体后部远离芯体中部一侧的尾边缘的间距为m,其中,m≥5cm。

可选地,芯体侧部的最小宽度为b,其中,b≥2cm。

可选地,芯体前部沿纵向方向的长度为x,其中,x≥5c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巾,防止侧漏和后漏,提高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卫生巾,包括上述的吸附性芯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附性芯体,使用时,两个芯体侧部能沿侧折痕部折合立起,防止侧漏;且侧折痕部能将如经血或尿液沿折痕部进行疏导,加快吸收;后漏多发生在平躺时,经血或尿液从人体股沟处流到尾椎处,导流槽组能向四周疏导液体,便于吸收液体,防止后漏或侧漏;四周吸收液体量增大膨胀,起到阻挡作用,避免后漏或侧漏;尾折痕部能使芯体后部沿其折合立起,使芯体后部更贴合身体,防止后漏,且尾折痕部疏导液体使尾折痕部与芯体后部的边缘之间部分吸收液体膨胀,起到阻挡作用,进一步防止后漏,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卫生巾,通过设置上述的吸附性芯体,吸附性芯体的侧折痕部、尾折痕部和导流槽组,提高了液体疏导能力,避免了侧漏和后漏,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性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芯体本体;

1-芯体前部;

2-芯体中部;21-芯体侧部;22-芯体中间部;23-侧开槽;

3-芯体后部;31-导流槽组;311-纵向导流槽;312-横向导流槽;32-尾开槽;

4-侧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附性芯体,其沿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包括芯体本体100,芯体本体100包括沿其纵向依次连接的芯体前部1、芯体中部2和芯体后部3;其中,芯体中部2包括芯体中间部22和设置在芯体中间部22两侧的两个芯体侧部21,芯体中间部22和两个芯体侧部21之间设置有侧折痕部,芯体侧部21能沿侧折痕部折合立起;芯体后部3开设有导流槽组31和设置在导流槽组31远离芯体中部2一侧的尾折痕部,导流槽组31、尾折痕部与侧折痕部均设置在芯体本体100的同一侧。

吸附性芯体可以作为卫生巾或者纸尿裤的芯体使用。使用时,两个芯体侧部21能沿侧折痕部折合立起,立起的芯体侧部21能阻挡液体侧漏,且使芯体中部2更贴合身体,从而防止侧漏;且侧折痕部能将如经血或尿液沿折痕部进行疏导,加快吸收;后漏多发生在平躺时,经血或尿液从人体股沟处流到尾椎处,导流槽组31能向四周疏导液体,便于吸收液体,防止后漏或侧漏;四周吸收液体量增大膨胀,起到阻挡作用,避免后漏或侧漏;尾折痕部能使芯体后部3沿其折合立起,使芯体后部3更贴合身体,防止后漏,且尾折痕部疏导液体使尾折痕部与芯体后部3的边缘之间部分吸收液体膨胀,起到阻挡作用,进一步防止后漏,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可选地,芯体本体100一体成型。

进一步可选地,芯体侧部21的最小宽度为b,其中,b≥2cm,以避免芯体侧部21宽度过小时,沿侧折痕部向芯体侧部21疏导液体时发生侧漏。可选地,侧折痕部与相应的芯体中部的边缘相平行,使芯体侧部21的宽度更均匀,便于加工;由于中部位置的液体接收量最大,可选地,侧折痕部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向中间凹进的弧度,以增大侧折痕部与边缘之间的间距,增加相应位置的芯体侧部21的宽度,提高折合的高度和增加了吸附液体的面积,进一步避免了侧漏。

可选地,芯体本体100的外部边缘的形状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提高使用舒适度;可选地,芯体本体100的厚度可根据不同设计需求以及选用材料进行设定,不再赘述。

进一步可选地,芯体前部1沿纵向方向的长度为x,其中,x≥5cm,以避免芯体前部1过短时,沿侧折痕部向芯体前部1疏导液体时发生前漏。

本实施例中,侧折痕部包括对称开设在芯体本体100的纵向中心线的两侧的两个侧开槽23,使芯体侧部21沿侧开槽23折合立起,侧开槽23具有两个槽壁,芯体侧部21可沿其中一个槽壁折合,提高了芯体侧部21折合的可靠性,侧开槽23增大了侧折痕部的宽度,折合时不会引体芯体侧部21与芯体中间部22之间的堆叠,使得芯体侧部21更容易折合立起;且侧开槽23能容纳较大的液体量,便于向四周输导液体。

同理,尾折痕部为尾开槽32,使芯体后部3沿尾开槽32折合立起,尾开槽32具有两个槽壁,芯体后部3可沿其中一个槽壁折合,提高了芯体后部3折合的可靠性,尾开槽32增大了尾折痕部的宽度,折合时不会引体芯体后部3的堆叠,使得芯体后部3更容易折合;且尾开槽32能容纳较大的液体量,便于向四周输导液体。

其他实施例中,侧折痕部也可以是两个侧切割线,芯体侧部21可沿侧切割线折合,且侧切割线也能向四周输导液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同理,尾折痕部也可以是尾切割线,芯体后部3可沿尾切割线折合,且尾切割线也能向四周输导液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本实施例中,导流槽组31包括纵向导流槽311和横向导流槽312,其中,纵向导流槽311向远离芯体中部2的芯体后部3的尾边缘延伸设置;横向导流槽312设置在纵向导流槽311的两侧,横向导流槽312与纵向导流槽311连通设置并向芯体后部3的侧边缘延伸设置。纵向导流槽311沿人体股沟设置,使其能更好贴合人体股沟,便于接收股沟内的液体,横向导流槽312与纵向导流槽311连通,便于纵向导流槽311内的液体经横向导流槽312向芯体后部3的两侧导流,增大了疏导面积,提高了吸收速度。

可选地,可以设置包括多个纵向导流槽311的槽组,横向导流槽312设置在槽组的两侧,槽组能提高液体的接收能力,进一步提高液体疏导效果。进一步可选地,多个纵向导流槽311平行设置。

优选地,纵向导流槽311沿芯体本体100的纵向中心线开设,使其完全贴合在人体股沟上,提高了贴合性,也提高了液体接收能力。本实施例中,包括四个横向导流槽312,四个横向导流槽312对称设置在纵向导流槽311的两侧,当横向导流槽312沿纵向疏导液体时,此时,两个同侧的相邻两个横向导流槽312之间吸收液体膨胀,可以更好地贴合身体,防止后漏;同理,横向导流槽312向芯体后部3的两侧疏导液体时,芯体后部3的两侧吸收液体膨胀,可以更好贴合身体,防止后部侧漏;通过纵向导流槽311和横向导流槽312的交叉连通设置,使液体向四周疏导,即提高了液体吸收速度,也能使芯体后部3更加贴合身体,降低了后漏的风险。

可选地,述纵向导流槽311的深度沿其向芯体后部3的尾边缘的延伸方向逐渐变浅,即纵向导流槽311靠近芯体中部2的一侧的深度大于靠近芯体后部3的尾边缘的深度,纵向导流槽311从中间向尾边缘的方向逐渐减少液体容量,减少向尾部疏导液体量,从而避免后漏。

同理,横向导流槽312的深度沿其向芯体后部3的侧边缘延伸方向逐渐变浅,即横向导流槽312靠近纵向导流槽311的一侧的深度大于靠近两侧边缘的深度,横向导流槽312从中间向两侧边缘的方向逐渐减少液体容量,减少向两侧疏导液体量,从而避免芯体后部3的测漏。

由于纵向导流槽311可以同时向多个横向导流槽312疏导液体,即纵向导流槽311内的液体同时流向多个横向导流槽312,可选地,纵向导流槽311的槽宽度不小于横向导流槽312的槽宽度,使纵向导流槽311的导流能力与多个横向导流槽312的导流能力相匹配,提高导流效果。

具体地,横向导流槽312沿芯体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横向导流槽312远离纵向导流槽311的端部与芯体后部3的侧边缘的间距为l,其中,l≥2cm,横向导流槽312向两侧导流时,避免间距l过小,使得液体沿芯体后部3的两侧发生侧漏。

可选地,横向导流槽312沿长度延伸方向为弧形,弧形向远离芯体中部2的方向凸出,以便于将芯体中部2的液体向芯体后部3疏导,避免芯体中部2的液体量过大,增加芯体后部3的液体吸收量,提高芯体后部3的利用率,增大吸收速度和吸收效果;且弧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间距为p,其中,0.4≤p≤0.6cm,使弧形尽量平缓,避免产生过大的折角不便于加工,另外也使得横向导流槽312的槽宽限制在0.4-0.6cm以内,避免槽宽过大时液体量过大,不便疏导,同时影响芯体后部3的结构稳定性;另外,为了提高疏导效果,则需要在有限的芯体后部3面积上,适当布置横向导流槽312的数量,当槽宽过小时,会导致横向导流槽312的布置过于密集,不便加工。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横向导流槽312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为n,其中,2cm≤n≤3cm,避免间隔过小难以完全吸收,也避免间隔过大难以充分利用,提高了芯体后部3的吸收效果。

可选地,尾折痕部与纵向导流槽311连通设置,以便于尾折痕部疏导纵向导流部的液体;此时,当尾折痕部为尾开槽32时,则尾开槽32相当于设置在纵向导流槽311端部的一个横向导流槽312,同理,横向导流槽312与尾折痕部间隔设置,且尾折痕部与相邻的横向导流槽312的最小间距为n,其中,2cm≤n≤3cm,避免间隔过小难以完全吸收,也避免间隔过大难以充分利用,提高了芯体后部3的吸收效果。

可选地,尾折痕部与芯体后部3远离芯体中部2一侧的尾边缘的间距为m,其中,m≥5cm;避免尾折痕部与芯体后部3的边缘间隔过小,当疏导液体时,提高了芯体后部3的吸收效果,避免后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卫生巾,其包括上述的吸附性芯体,通过吸附性芯体的侧折痕部、尾折痕部和导流槽组31,提高了液体疏导能力,避免了侧漏和后漏,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可选地,卫生巾还包括设置在芯体中部2左右两侧的侧翼4,以提高卫生巾的粘附性,避免脱落或移位,提高使用可靠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