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用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6473发布日期:2021-07-09 14:0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部用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部用针灸针,属于针灸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中医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针灸美容是中医美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研究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讨论脏腑、气血津液、经络对美容的作用。
3.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防御疾病的通路。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经络学说是指导美容保健,损美性疾病(黄褐斑、面瘫、痤疮、扁平疣、老年斑、脱发等)的防治的重要理论基础。
4.脏腑学说;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脏腑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脏腑功能正常,通过经络将气、血、津液运送散布于面,润养滋补皮肤,抗御各种外邪侵袭,使面色红润光泽,目光有神,皮肤细腻。若某脏或多脏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或失调,反映到容貌上则面色萎黄或晦暗无光,双目无神,毛发渐白,皮肤干燥,人体衰老等。从整体观看人体容颜和形体的美与人的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
5.气血津液学说;气血律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产生,通过经络运行到全身,以维护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气血津液是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保持健美美容的物质基础。
6.现代美容针灸基础医学理论,良好皮肤状态是细腻、保湿、透明、柔软有弹性、皮脂状况良好,角质层的水分得以保留,皮肤血液循环良好,真皮状况良好。由于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的丢失,紫外线及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皮肤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新陈代谢减少从而使皮肤粗糙,出现;皱纹、下垂、暗沉、雀斑、粉刺、面部红斑、青春痘、毛孔粗大等。通过面部针灸刺入皮肤真皮层,根据外科学的微细损伤

创伤治愈过程理论;针刺微细损伤1

3日组织分泌出相关的炎性因子及生长因子(snf

α,il

1,il

6,il

8,组胺,血清素、白三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活性化因子a,凝固第8因子,pdgf, tgf

β),这些相关因子的分泌促进纤维蛋白网的形成,局部净化

诱导成纤维细胞分泌,在3

15日组织内层粘连蛋白、蛋白聚糖、胶原蛋白形成,毛细血管的新生

血流再开血液循环良好

成纤维细胞增殖

胶原蛋白再生

矩阵形成。从而改善细纹,肤色暗沉、黑眼圈、面部浮肿、眼睑浮肿、紧致、弹性、毛孔、粉刺。面部针灸针刺肌肉层,肌肉由支点,力点,作用点的相互作用;表情肌收缩的重力使筋膜及韧带等组织挛缩,力点作用于表情肌皮肤部位,使皮肤受力,作用点的皮肤出现皱纹、沟纹、隆起、凹陷等变形,支点是皮肤及骨骼固定的韧带,皮肤的真皮,皮下组织形成的胶原纤维,表情肌纤维,表皮细胞,纤维芽细胞自体的收缩引起微小皱纹力源,皮肤弹性,硬度,厚度,角质表面等都造成皱纹及面部下垂,针刺肌肉层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收缩,肌肉机能提高,筋膜形态记忆的诱导从而改善深的皱纹、面部凹陷及变形,眼睑下垂、口角下垂,面部线条的提升。
7.根据上述内容,可以了解面部针灸对我们的针灸美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8.面部皮肤细腻,敏感,面部真皮层在1

2mm左右,面部不同部位真皮层厚度也有所不同,面部神经及毛细血管丰富。针灸针针尖处理及针直径的原因刺入皮肤疼痛感较强,皮下容易出血及可能损伤神经。患者看到针灸针容易产生紧张感,从而接受者很少。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面部用针灸针,目的在于:该针灸针针刺创伤小,对皮肤刺激小,疼痛感弱,使用者舒适度高同时提供针灸效果,刺入皮肤造成毛细血管的损伤率低从而减少皮下出血,患者接受程度提高。
10.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面部用针灸针,包括针柄和针体,针体一端嵌入针柄中央部,针体的另一端为针尖,所述针尖纵截面为椭圆形,所述针尖与所述针体等直径区段平滑过渡,所述针尖的纵截面上从所述针尖尖端向所述针体等直径区段方向延伸的两条边线曲率逐渐减小;所述针体的直径为0.1mm

0.35mm;可根据不同使用部位,确定不同直径型号针灸针,取得针灸效果。不同直径型号的针柄颜色也不同,彩色针柄缓解使用者的畏针,针刺后操作者容易区分。
11.进一步的是,为了保证该针灸针使用中易于针刺进针,又能减小毛细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减少皮下内出血,所述针尖尖端曲率半径为2

8μm。
12.进一步的是,为了使该针灸针在针灸时便于操作,针柄设有波浪纹防滑凸起。
13.进一步的是,为了保护针灸针操作无菌及细针便于进针,并缓解针尖刺入皮肤时对疼痛的敏感度,该针灸针包括用于装载针柄和针体的两端开口的针管,针体露出针柄部分完全没入针管空腔内,针管长度小于针柄和针体的组合体长度,针管和针柄均为塑料材质,通过超音波熔接法处理使针管和针柄接触部分融化粘接,使用该针灸针时,针管开放端接触皮肤,向针柄和针管熔接点另一侧轻轻按压,针柄和针管分开,按压针柄,针尖刺入患者皮肤,针管接触皮肤有按压感,可缓解针尖刺入皮肤时对疼痛的敏感度。
14.进一步的是,为了让该针灸针在未使用时保存在无菌环境下,该针灸针还包括包装盒,包装盒包括将针柄、针体和针管组合体密封保护的密封纸和塑料容器盒,所述塑料容器盒设有用于存放针柄、针体和针管组合体的存放槽。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针灸针针刺创伤小,对皮肤刺激小,并能提供针灸效果,刺入皮肤造成毛细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率低,皮下出血减少,患者接受程度提高。
17.2.针柄设有波浪纹防滑凸起,使该针灸针在针灸时便于操作。
18.3.所述针尖尖端曲率半径为2

8μm,保证该针灸针使用中易于针刺进针,又能减小毛细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减少皮下内出血,疼痛感弱。
19.4.该针灸针包括用于装载针柄和针体的两端开口的针管,针管和针柄均为塑料材质,通过超音波处理使针管和针柄接触部分粘接,使用该针灸针时,向针柄和针管熔接点的另一侧轻轻按压,分开针柄和针管;针管保证操作无菌及细针便于进针,针管放置在皮肤上,一手轻按压针柄,针尖刺入皮肤,针管接触皮肤有按压感,可缓解针尖刺入皮肤时对疼痛的敏感度。
20.5.该针灸针还包括包装盒,包装盒包括将针柄、针体和针管组合体密封保护的密
封纸和塑料容器盒,所述塑料容器盒设有用于存放针柄、针体和针管组合体的存放槽,让该针灸针在未使用时保存在无菌环境下。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体和针柄组合体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针体、针柄和针管组合体纵截面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针尖纵截面图。
25.图中:1、针柄;2、针体;2

1、针尖;3、针管;4、密封纸;5、塑料容器盒;5

1、存放槽;6、熔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7.如图1

4所示的一种面部用针灸针,包括针柄1和针体2,针体2一端嵌入针柄1中央部,针体2的另一端为针尖2

1,所述针尖2

1纵截面为椭圆形,所述针尖2

1与所述针体2等直径区段平滑过渡,所述针尖2

1的纵截面上从所述针尖2

1尖端向所述针体2等直径区段方向延伸的两条边线曲率逐渐减小;所述的针体2的直径为0.16mm,针柄1长度为2cm,针体2露出针柄1长度为 2cm,椭圆形针灸针刺创伤小,对皮肤刺激小,疼痛感弱,使用者舒适度高同时保证针灸效果,刺入皮肤造成毛细血管及血管的损伤率低从而减少皮下出血,可根据不同使用部位,确定不同粗细针灸针,取得针灸效果。
28.基于以上实施方案,所述针尖2

1尖端曲率半径设置为4μm。
29.基于以上实施方案,针柄1设置波浪纹防滑凸起。
30.基于以上实施方案,该针灸针包括用于装载针柄1和针体2的两端开口的针管3,针体2露出针柄1部分完全没入针管空腔内,针管3长度小于针柄1 和针体2的组合体长度,针管3长度为3.7cm,针管和针柄均为塑料材质,通过超音波熔接法处理使针管和针柄接触部分融化粘接,针柄1与针管3通过熔接点6粘接。
31.基于以上实施方案,该针灸针还包括包装盒,包装盒包括将针柄1、针体2 和针管3组合体密封保护的密封纸4和塑料容器盒5,所述塑料容器盒5设有用于存放针柄1、针体2和针管3组合体的存放槽5

1。
32.基于以上实施方案,针柄1为颜色鲜艳的塑料柄,根据不同型号针柄颜色不同,即使针体刺入人体,根据颜色也可以区分出型号,针管3设置为透明塑料管,鲜艳颜色效应,减缓患者畏针的紧张情绪,减小压迫感,提高患者接受度。
33.该针灸针的使用方法为:
34.1.将拇指置于针柄1的连接部位,用食指及中指稳住针管3。
35.2.将针管3的开放端放置在皮肤上。
36.3.用拇指轻推针柄1将其与针管3分离,也可以用食指进行分离,用户可自行尝试。
37.4.用食指轻轻按压针柄1,针体2针尖刺入皮肤。
38.5.取下针管3。
39.对该针灸针的临床使用进行调研,570多人调研数量证明90%使用者回馈意见疼痛减轻,舒适度高。
40.对该针灸针进行对比实验:
41.实验例针灸针,针体直径为0.3mm,针尖纵截面为椭圆形。
42.比较组针灸针,针体直径为0.3mm,针尖尖端没有被圆角化且呈松针叶状。
43.皮下出血对比实验方法如下:
44.1.使用实验例和比较组两种针进行对比实验。
45.2.在白鼠肠系膜组织上,以相同角度进行针刺实验。
46.3.同一部位两针交替针刺作为一组,一共进行10组实验。
47.实验结果如下表:
48.实验组实验例比较组第一组不出血出血第二组不出血出血第三组出血出血第四组不出血不出血第五组不出血出血第六组不出血出血第七组出血不出血第八组不出血不出血第九组不出血出血第十组不出血不出血
49.在10组实验中,实验例的针尖部仅在2组中引起了皮下出血,而比较组的针尖部在6组中引起了皮下出血。
50.该对比实验表明该针灸针可减小皮下出血的几率。
51.针灸针附着物引起炎症反应实验方法如下:
52.1.刚从包装盒中取出的实验例针灸针和作为对比实验的不带有包装盒的比较组针灸针各准备五根。
53.2.实验例的五根针灸针金属部分一起放入一杯实验生理盐水中,比较组的五根针灸针金属部分一起放入一杯对照生理盐水中,5根针灸针金属部分每0.2 g浸泡1ml的生理盐水,在121℃下加热6分钟。
54.3.从两杯生理盐水中各提取20μl分别滴入两组大鼠肠系膜上,1分钟后观察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的游走)。
55.实验中,实验例针灸针提取液比对比较组针灸针提取液,所游走的中性粒细胞有意义的减少,即炎症反应减少。
5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