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0970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



背景技术:

常见的膝骨性关节炎成因一般为前十字韧带撕裂,后十字韧带撕裂,内侧副韧带撕裂,外侧副韧带撕裂,半月板撕裂,软骨直接损伤/退化,若不及早照顾或预防,短期内便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末期换人工关节后才能行走,因此若能在早期及时进行姿势矫正,能够防止恶化,使患者恢复健康,有可能能够避免手术,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早期进行矫正走路姿势,辅助进行膝关节治疗的医疗矫正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没有合适的矫正设备,从而使病情恶化导致需要手术治疗的问题。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免负重膝矫正器包括有用于与大腿固定的上支撑部,用于与小腿固定的下支撑部,以及连接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用于膝关节支撑的膝关节支撑部,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对应膝关节的一侧设置,将佩戴时以膝关节支撑部为参照腿部外侧定义为外,与其相反的一侧为内;所述的上支撑部包括有用于大腿固定的上固定架,以及用于调节上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的上外翻铰链,所述的上外翻铰链的一端与上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与膝关节支撑部铰接的上连接板连接;

所述的下支撑部包括有用于小腿固定的下固定架,以及用于调节下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的下外翻铰链,所述的下外翻铰链的一端与下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与膝关节支撑部铰接的下连接板连接。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包括:

所述的上/下外翻铰链包括有分别与上/下固定架的一端和上/下连接板的一端铰接的第一铰轴,分别与上/下固定架和上/下连接板铰接的连接臂,以及通过调节连接臂的中部与第一胶轴的距离来调节上/下固定架与上/下连接板之间的角度的调节螺杆,所述的连接臂的中部以及第一铰轴上分别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螺纹通孔,所述的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第二铰轴与上/下固定架铰接,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轴与上/下连接板铰接,第二铰轴和第三铰轴分别位于第一铰轴的两侧。

所述的上/下固定架上设有固定架轴套,上/下连接板上设有连接板轴套,固定架轴套上设有与上/下固定架的两侧固定连接的平行的两个固定架轴套连接部,两个固定架轴套连接部的中部设有与连接臂配合的第一连接臂错位孔,上/下固定架上对应连接部错位孔设有与连接臂配合的第一连接臂安装孔,所述的第二胶轴的两端分别卡接在连接臂错位孔两侧的两个固定架轴套连接部的中间,连接臂铰接在连接臂安装孔处的第二胶轴上;连接板轴套上设有与上/下连接板的两侧固定连接的平行的两个连接板轴套连接部,两个连接板轴套连接部的中部设有与连接臂配合的第二连接臂错位孔,上/下连接板上对应第二连接部错位孔设有与连接臂配合的第二连接臂安装孔,所述的第三胶轴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二连接臂错位孔两侧的两个连接板轴套连接部的中间,连接臂铰接在第二连接臂安装孔处的第三胶轴上。

所述的调节螺杆的中部设有用于限制调节螺杆向两端调节距离的限位挡块。

所述的上固定架上设有配合上固定架固定的上固定带,以及用于调节上固定带松紧的上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所述的下固定架上设有配合下固定架固定的下固定带,以及用于调节下固定带松紧的下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

所述的上固定架的后侧设有通过调节松紧向内且向斜上方拉扯上连接板或上固定架底部使上固定架外翻的上外翻调节带,上外翻调节带的一端与设于远离膝关节支撑部的一侧的固定架上的上外翻调节带松紧调节固定器连接,上外翻调节带的另一端与上连接板或者上固定板的底部后侧连接;所述的下固定架的后侧设有通过调节松紧向内且向斜下方拉扯下连接板或下固定架顶部使下固定架外翻的下外翻调节带,下外翻调节带的一端与设于远离膝关节支撑部的一侧的下固定架上的下外翻调节带松紧调节固定器连接,下外翻调节带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板或者下固定板的顶部后侧连接。

所述的上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将上连接板向内拉紧使上固定架外翻的调节定位带,所述的调节定位带的两侧分别与上连接板的两侧连接,定位带上设有用于调节定位带松紧的定位带松紧调节器。

所述的上连接板与下连接的之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包括有两片平行设置的膝关节支撑板,两片平行设置的膝关节支撑板的上部通过第四胶轴连接,下部通过第五胶轴连接,上连接板的下端与第四胶轴转动连接,下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五胶轴转动连接,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位于两片膝关节支撑板之间。

所述的下固定架、下固定架、以及膝关节支撑部的内侧均设有软衬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免负重膝矫正器的膝关节支撑部对应膝关节的一侧设置,上外翻铰链的一端与上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与膝关节支撑部铰接的上连接板连接,从而可以调节上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下外翻铰链的一端与下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与膝关节支撑部铰接的下连接板连接,从而可以调节下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从而在膝关节外侧,以膝关节支撑部为原点,使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向外翻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外翻或内翻以矫正姿势,能使髁骨分离,减轻行走时之疼痛,巩固膝关节,减少跛行,防止恶化,还可等待膝全关节置换前,可无痛活动或锻练肌力;佩戴时,当膝关节支撑部位于膝关节的内侧时,可以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内翻矫正;当膝关节支撑部位于膝关节外侧使,可以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外翻矫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的膝关节支撑部佩戴在右腿膝关节外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的膝关节支撑部佩戴在右腿膝关节外侧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的膝关节支撑部佩戴在右腿膝关节内侧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的上/下外翻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的上/下外翻铰链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5,本申请中的前后是指人使用时相对人的前和后,外是指使用时相对膝关节的外侧,内是指使用时相对膝关节的内侧。一种免负重膝矫正器包括有用于与大腿固定的上支撑部10,用于与小腿固定的下支撑部20,以及连接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用于膝关节支撑的膝关节支撑部30,膝关节支撑部对应膝关节的一侧设置,将佩戴时以膝关节支撑部为参照腿部外侧定义为外,与其相反的一侧为内;而对于膝关节来说,膝关节两腿之间为内。上支撑10部包括有用于大腿固定的上固定架11,以及用于调节上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的上外翻铰链12,上外翻铰链的一端与上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与膝关节支撑部铰接的上连接板13连接;下支撑部20包括有用于小腿固定的下固定架21,以及用于调节下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的下外翻铰链22,下外翻铰链的一端与下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与膝关节支撑部铰接的下连接板23连接。从而可以调节下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从而在膝关节外侧,以膝关节支撑部为原点,使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向外翻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外翻或内翻以矫正姿势,能使髁骨分离,减轻行走时之疼痛,巩固膝关节,减少跛行,防止恶化,还可等待膝全关节置换前,可无痛活动或锻练肌力;佩戴时,当膝关节支撑部位于膝关节的内侧时,可以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内翻矫正;当膝关节支撑部位于膝关节外侧使,可以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外翻矫正。

本实施例中,上/下外翻铰链12/22包括有分别与上/下固定架的一端和上/下连接板的一端铰接的第一铰轴121,分别与上/下固定架和上/下连接板铰接的连接臂122,以及通过调节连接臂的中部与第一胶轴的距离来调节上/下固定架与上/下连接板之间的角度的调节螺杆123,连接臂的中部以及第一铰轴上分别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螺纹通孔,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第二铰轴124与上/下固定架铰接,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轴125与上/下连接板铰接,第二铰轴和第三铰轴分别位于第一铰轴的两侧。本实施例中,上/下固定架上设有固定架轴套126,上/下连接板上设有连接板轴套127,固定架轴套126上设有与上/下固定架的两侧固定连接的平行的两个固定架轴套连接部1261,两个固定架轴套连接部的中部设有与连接臂配合的第一连接臂错位孔1262,上/下固定架上对应第一连接部错位孔设有与连接臂配合的第一连接臂安装孔128,第二胶轴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连接臂错位孔两侧的两个固定架轴套连接部的中间,连接臂铰接在第一连接臂安装孔处的第二胶轴上;连接板轴套127上设有与上/下连接板的两侧固定连接的平行的两个连接板轴套连接部1271,两个连接板轴套连接部的中部设有与连接臂配合的第二连接臂错位孔1272,上/下连接板上对应第二连接部错位孔设有与连接臂配合的第二连接臂安装孔129,第三胶轴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二连接臂错位孔两侧的两个连接板轴套连接部的中间,连接臂铰接在第二连接臂安装孔处的第三胶轴上。转动调节螺杆来调节连接臂相对第一铰轴的距离,从而调节上/下固定架相对上/下连接板的角度,当转动调节螺杆,使连接臂的跟上/下连接板向膝盖内侧移动,则连接臂的跟上/下固定架连接的一端向外翻,从而可以调节下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从而以膝关节支撑部为原点,使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向外翻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外翻或内翻以矫正姿势,能使髁骨分离,减轻行走时之疼痛,巩固膝关节,减少跛行,防止恶化,还可等待膝全关节置换前,可无痛活动或锻练肌力。

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杆123的中部设有用于限制调节螺杆向两端调节距离的限位挡块1231。从而防止调节螺杆脱出。

本实施例中,上固定架11上设有配合上固定架固定的上固定带14,以及用于调节上固定带松紧的上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15;下固定架21上设有配合下固定架固定的下固定带24,以及用于调节下固定带松紧的下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25。本实施例中,上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设于对应膝盖外侧的上固定架上,上固定带的一端与上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连接,另一端可拆卸的与对应膝盖内侧的上固定架挂接。下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设于对应膝盖外侧的下固定架上,下固定带的一端与下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连接,另一端可拆卸的与对应膝盖内侧的下固定架挂接。使用时,将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分别从腿部后侧挂接在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然后通过调节上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和下固定带松紧调节固定器来调节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的松紧从而与腿部固定。

本实施例中,上固定架的后侧设有通过调节松紧向内且向斜上方拉扯上连接板或上固定架底部使上固定架外翻的上外翻调节带40,上外翻调节带的一端与设于远离膝关节支撑部的一侧的固定架上的上外翻调节带松紧调节固定器41连接,上外翻调节带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板的底部后侧可拆卸挂接;具体实施时,上外翻调节带的一端还可以与上连接板连接。当通过上外翻调节带松紧调节固定器拉紧上外翻调节带时,上外翻调节带向内拉扯上固定板的底部后侧,从而使上固定架外翻。下固定架的后侧设有通过调节松紧向内且向斜下方拉扯下连接板或下固定架顶部使下固定架外翻的下外翻调节带50,下外翻调节带的一端与设于远离膝关节支撑部的一侧的下固定架上的下外翻调节带松紧调节固定器连接51,下外翻调节带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板可拆卸挂接,具体实施时,下外翻调节带的一端还可以与下固定板的顶部后侧连接。当通过下外翻调节带松紧调节固定器拉紧下外翻调节带时,下外翻调节带向内拉扯下连接板,从而使下固定架外翻。可通过上/下外翻调节带松紧调节固定器微调矫力之大小,达到合适之髁骨分离。

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将上连接板向内拉紧使上固定架外翻的调节定位带60,调节定位带的两侧分别与上连接板的两侧连接,定位带上设有用于调节定位带松紧的定位带松紧调节器61。调节定位带的一端是上连接板的后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连接板的前侧可拆卸挂接,使用时,将调节定位带绕在大腿部与上连接板挂接,然后通过定位带松紧调节器使调节定位带与大腿部固定,从而使整个矫正器快速定位在腿部,然后再固定上外翻调节带和下外翻调节带,从而使整个矫正器固定。另外调节定位带与大腿部固定的同时,向内拉紧上连接板,从而使上固定架相对上连接板外翻。

本实施例中,膝关节支撑部30包括有两片平行设置的膝关节支撑板31,两片平行设置的膝关节支撑板的上部通过第四胶轴32连接,下部通过第五胶轴33连接,上连接板的下端与第四胶轴转动连接,下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五胶轴转动连接,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位于两片膝关节支撑板之间。走路时,膝关节支撑部支撑膝关节,上连接板相对膝关节支撑部转动,上连接板相对膝关节支撑部转动,从而符合人体工学,使用舒适。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与下连接的之间通过齿轮34啮合连接。走路时,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正转反转啮合,从而使矫正器在使用时稳定顺畅。

本实施例中,固定架、下固定架、以及膝关节支撑部的内侧均设有软衬垫70。软衬垫与人体接触,使用舒适。

本是实用新型的上外翻铰链可以调节上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下外翻铰链可以调节下固定架相对膝关节支撑部外翻角度,从而当膝关节支撑部佩戴在膝关节外侧时,以膝关节支撑部为原点,使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向膝关节外侧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外翻以矫正姿势;当膝关节支撑部佩戴在膝关节内侧时,以膝关节支撑部为原点,使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向膝关节内侧翻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大腿和小腿相对膝关节内翻以矫正姿势;能使髁骨分离,作为第一系统矫正力线。同时上下有上外翻调节带和下外翻调节带均可收紧,从而产生第二系统矫力。更可微调矫力之大小,达到合适之髁骨分离,减轻行走时之疼痛,巩固膝关节,减少跛行,防止恶化,还可等待膝全关节置换前,可无痛活动或锻练肌力。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